武清区图书馆
武清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清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乡贤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608
颗粒名称:
乡贤人物
分类号:
K82
页数:
34
页码:
309-3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清区南蔡村镇乡贤人物的情况。其中包括优秀的教育家、磁学奠基人——郭贻诚、水利专家商树清、应用化学学术带头郑帼、著名翻译家宋德利、经济专家罗生智、原八一电影厂厂长郑振环、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适安、全国劳动模范程魁、美籍华人著名作家候榕生、北京电视台里的体育评论员毛庆顺、国家一级京剧演员张巨萍等。
关键词:
南蔡村镇
乡贤人物
内容
南蔡村镇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优越的区位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文明生态的生活环境,催生了这片热土经济繁荣、人才辈出的地域特色。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各条战线、不同工作岗位上,奋发向上、拼搏进取,为区域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了一大批成就卓著的精英人物。这里记述的乡贤人物中,主要为在全国各条战线成绩突出、影响力大的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等。此外,这里还涌现一批曾经在全国各省、市、区担任过党政领导干部的乡贤,我们在这里从略。
优秀的教育家、磁学奠基人——郭贻诚
郭贻诚,(1906、10——1994、11)字式糓、式古,曾用名伯遗。原籍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北蔡村。
1906年10月出生在北京一个教师家庭。自幼聪慧好学,又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5年预科毕业,入本科物理系。在这里,他受到当时我国许多著名教授的指导,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192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士学位。
他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1931年他受同学好友王普的邀请,到青岛山东大学任物理系讲师。1939年9月,郭贻诚从美国回到上海,经人介绍到浙江大学龙泉分校任物理教授。抗战胜利后,他任北京临时大学第七分校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第二年,他又回到青岛山东大学任物理系教授,1948年被任命为物理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任命为山东大学理学院院长,1952年被任命为山东大学副教务长。1960年被推选为山东省物理学会理事长。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郭贻城担负起培养研究生的任务,是我国第一批博士生指导教师。相继培养了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一部分博士研究生。
郭贻诚还是我国知名的磁学专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他的主持和领导下,山东大学在我国较早地建立了磁学教研室并建起了磁学实验室,以后又成立了磁学研究室,成为我国磁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阵地,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主要从事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研究工作,在改进这类材料的工艺、提高这类材料的性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为我国发展铁氧体磁性材料工业做出了贡献。60年代初期至中期,郭贻诚承担了教育部下达的“铁磁薄膜研究”的重点课题。在他的指导下,山东大学磁学研究室很快建成了镀膜室并自行制造了克尔磁光效应磁畴观察仪、测量磁各向异性的转矩仪、铁磁共振仪以及测量铁磁薄膜静态和动态磁特性的各种设备。1976年以后。当时郭贻诚承担了国家下达的非晶态磁性薄带和薄膜的重点研究课题。他还在组织我国磁学学术交流方面做出重要贡献。1964年,他在济南组织并主持了第一届全国磁学讨论会。在这次会议上,我国的磁学研究人员分专题做了学术报告并进行了讨论。会后出版了讨论会文集。同年,他又在青岛组织并主持了第二届全国磁学及磁性材料会议。此后直到1981年,他是我国历届全国磁学及磁性材料会议的主要组织者之一。1979年,他在济南组织并主持了第二届全国磁学讨论会。在这次会议上,他邀请我国的一些磁学专家到会做了专题学术报告并进行了讨论。1980年他组织了以R.F.司徒勋为主讲人的磁共振讨论班;1981年他又组织了以鲁鲍斯基为主讲人的非晶态磁性讨论班。
在社会活动中,1951年他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以后历任中国民主同盟青岛市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1960年至1985年期间,他担任山东省物理学会理事长;1985年以后,被推选为山东省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的理事。担任过山东大学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副教务长。曾当选为青岛市第三、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青岛市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山东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山东省委员会委员、第二至五届副主席。1966年后还曾担任济南市副市长。
为了表彰他的教育成就,中国物理学会于1982年向他颁发了从事物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50周年的荣誉奖状和金质奖章;山东省教育厅于1984年授予他忠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从事教学工作30余年的荣誉证书。
水利专家商树清
商树清(1927年12月至1988年12月),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马庄村人。水利专家,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
主要经历: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土木系,被分配到水利部工作。1954年调黄河水利规划委员会。1956年调黄河三门峡工程局(后改为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先后任设计分局、技术处、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师、主任工程师。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2月,任局党委委员、常务委员。1978年1月任局总工程师。1979年10月任副局长,1981年任第一副局长。1982年9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当年10月,被原水利水电建设总公司授予高级工程师职称。1983年5月任十一局代理局长,同年8月任局长。1985年1月兼局党委书记。1986年,当选为三门峡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选为三门峡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主要成就:商树清先后参加或领导过荆江分洪工程、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筹建工程、渠村分洪闸工程以及洛河故县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为中国的水利水电建设作出贡献。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增建、改建工程建设中,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参与规划、设计方案的研究制定,精心组织施工,严格技术管理,保证了增建和改建工程的圆满成功。商树清担任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以来,对于建立健全市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和工作制度,人大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三门峡市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经济建设等,提出许多意见,作出应有的贡献,1988年12月因病去世。
应用化学学术带头人郑帼
郑帼,1957年7月出生,祖籍天津武清。1974年1月自梅厂中学高中毕业后,郑帼在武清县南蔡村镇砖厂大队插队(知青)。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纺织纤维界面处理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天津市纺织应用化学品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天津工业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天津工大纺织助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工程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纺织纤维界面处理技术方向学术带头人,中国精细化工协会工业表面活性剂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特种表面活性剂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业表面活性剂行业著名教授。2002年获得“天津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主要经历:1977年考入天津纺织工学院化学纤维专业,毕业后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82年3月至1984年12月在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化纤研究所工作;1985年1月开始在原天津纺织工学院和天津工业大学工作;1994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99年晋升为研究员,2006年3月获得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工作成就:郑帼主要从事纺织纤维界面处理技术领域的研究,该领域是以纤维界面改性为基础,与材料学、有机化学、应用化学、纺织工程学、环境科学等学科进行交叉与融合的新兴边缘学科,通过化学改性或物理改性的方法,改变高聚物原本的结构或原有的性能,达到材料性能的最大化和应用的宽泛化,并赋予其一定的功能性,从而提升材料本身的附加值。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使传统纺织产业升级换代,而且还能对新技术、新材料、高性能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的研究与开发起到推动作用,对我国纺织行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研究与努力,郑帼在该领域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先后完成了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级新产品1项、天津市认定高新技术产品2项、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点推广新产品2项。
郑帼所承担的“新型大容量涤纶短纤维油剂”等项目于1999年至2006年累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一种腊纶聚合物造粒剂的制造方法及应用”项目于2005年获天津市科技发明二等奖,“丙纶拒水拒油纤维油剂”项目于2006年获得天津市技术创新三等奖,“可分散涤纶短纤维助剂”“新型大容量涤纶短纤维油剂”项目于2006、2007年获得天津市产学研联合突出贡献奖。其先后在《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学报》《合成纤维工业》等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担任过2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著名翻译家宋德利
宋德利,男,1944年出生于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八间房村。著名翻译家,作家,译审(正教授)。南开大学和天津外语学院客座教授及文学翻译研究生导师。纽约美国中文电视新闻编辑。
主要经历:1963年考入南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1968年毕业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任职外教翻译,转业后从事文学等领域翻译整整40年。出版各类著作近20部,散文译作《春》多次发表,并被收录《英译汉名篇名译》出版,还被一些教学单位选为翻译教材。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天津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兼文学艺术委员会委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天津社会科学委员会会员。
1997年移居美国,任纽约SinoVision电视台新闻编辑至今。工作之余仍然继续文学翻译和原创写作。至今已在当地各类华文报刊杂志上发表纪实文学及散文数十篇,诗歌数十首,是当地知名作家与诗人。此外,每天早晨坚持浏览当天最新美国网络新闻,从中挑选精彩篇章译成汉语,然后以英汉对照加注释的方式发表在博客里。这类译品积累的数量己相当可观,而且因为是以英语学习的角度来编写,所以最受英语学习者的欢迎。在网络博客中,以发表品牌系列作品见长。如今己创出知名品牌系列包括:《宋氏快译》、《宋氏译语》、《宋氏讲座》、《宋氏小辞典》、《宋氏散文译品集》、《聊斋志异》以及《西游记》精粹汉英对照等。
经济专家罗生智
罗生智,1926年5月26日生于南蔡村镇北商村。我国颇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曾承担过国家级的重点研究课题。他的许多著述不仅获得各种奖项,而且对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经历:1946年,罗生智在北京艺文中学及天津进修中学学习期间,与东北解放区东北行政委员会公安部党组织建立联系,从事“地下”革命工作。1947年,按照党的指示,罗生智进入东北解放区,并分配到佳木斯东北大学,经过半年的政治培训,转入本科经济系深造。后来,佳木斯东北大学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罗生智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助教、讲师、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共中央东北局政治研究室研究员,中共昭乌达盟宣传部副部长,中共辽宁省委《理论与实践》杂志编辑室主任。上世纪80年代初,调入辽宁社会科学院,专门致力于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
主要成就:罗生智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尤其对城市经济有深人研究。主要著作《城市经济学》,是哲学社会科学“七五”期间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企业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研究》是辽宁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软科学计划项目。《发挥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研究项目;《深化企业改革研究》,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研究项目。他先后发表经济论文百余篇,其中《发挥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是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一文,获辽宁省优秀理论文章评选委员会论文一等奖。
曾担任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咨询组成员,辽宁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阜新市人民政府经济顾问,东北师大沈阳校友会名誉会长,辽宁省直销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辽宁省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辽宁省物资流通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旅游学会副会长。1992年,罗生智的研究成果载入《中国当代经济科学学者辞典》,1995年载入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
原八一电影厂厂长郑振环
郑振环(1942年—2013年),少将,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军旅艺术家。祖籍武清南蔡村镇北商村。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影视界卓越的领导者。其创作的话剧《三个人的冰山》、《摸天》,特别是《天边有一簇圣火》被称为军事题材划时代的作品。1997年上任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后,策划出品了大型纪录片《较量》、《东方巨响》、《挥师三江》,故事片《大进军一大战宁沪杭》、《冲出亚马逊》等一批优秀影片。
作为将军艺术家的郑振环,给人的印象朴实、亲切、机智、幽默,没有半点名人的架子。他从小酷爱文学,当时在德国大使馆工作的大哥,曾主动把国外的小说翻译成中文转给阅读,对其帮助影响很大。郑振环于上世纪60年代先是考入了哈军工大攻读理工专业。后来由于追求艺术转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选攻读文学艺术专业,与军事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久,又到了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毕业后,很快在影视剧创作、教学讲台上、话剧舞台上辛勤工作,获得了丰盛的艺术成果,成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艺术家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由他创作的《三个人的冰山》、《摸天》、《天边有一簇圣火》等描写和平年代的军人生活题材的剧目,被称为戍边将士的无私奉献的颂歌。郑振环将军曾担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教员、解放军艺术学院创研室研究员、《解放军文艺》杂志主编、总政话剧团团长、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央电影电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国话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是国家一级编剧。曾创作过《江淮风云》、《军营笑声》等多部话剧作品。从事影视创作以来,在30余部影视片中担任过编剧和艺术指导。
郑振环将军去八一电影制片厂当厂长很偶然,那是1997年,本来他应该去解放军艺术学院当院长,就因为晚报到了一天,就去了八一厂当了厂长(在此之前任总政话剧团团长),当时的八一厂处于不景气状态“到任后,由他组织拍摄的大型纪录片《较量》、《东方巨响》、《挥师三江》轰动了全国,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接着,又拍了故事片《大进军—大战宁沪杭》,是解放战争三个系列片《大转折》、《大决战》的最后一部。这部电影突破了以往军事题材电影的格调和形式,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金鸡奖。
前几年在全国热映的《冲出亚马逊》,也是由他策划的“本片取材于1999年8月至11月,我军空降兵特种兵大队两名年轻军官被派往南美洲委内瑞拉接受国际军事组织举办的“猎人学校”训练的亲身经历,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塑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军人豪迈地走向世界的崭新形象,是一部扬国威、壮军威的当代现实题材影片。
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爱人是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老师,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小儿子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现在两个儿子都在写剧本、当导演。
郑振环乡情浓郁,多次来武清考察、创作。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曾想为家乡创作一部歌颂武清的影视剧,但由于健康原因,未能实现。干2013年3月21日因病在京辞世。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适安
王适安男,1935年11月出生,天津武清区南蔡村镇马庄村人。汉族。大学学历、研究员,教授(兼)。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长,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电子学会教育委员会常委,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电子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电子教育学会理事,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教育委员会顾问,北京高等教育学会理事等。研究方向及专长为物理化学及高等教育学。曾发表《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的预期》、《关于教学成绩测量的几个问题》等论文30余篇;《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的主要撰写人;此外还著有《模仿与创造》、《基础化学热力学》(译)等。
全国劳动模范程魁
程魁(1950——2001),南蔡村镇南陈庄人。
主要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初中毕业的他回村务农。在村上,由于诚实守信、勤奋肯干、集体观念强、群众威信高,早在1968年,刚满18岁的他就担任了生产队长。此后,担任了南陈庄村副大队长、村办振华烤漆厂厂长、天津振华实业总公司总经理、南蔡村镇党委副书记兼振华集团公司总经理。1993年当选为政协武清县委员会常委。
工作成就:早在其担任生产队长、副大队长期间,就带领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善落后的生产条件,在积极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建起了村果园,发展林果生产,既增加了社员家庭收入,又壮大了集体经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乘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乡镇企业大发展的同时,村里办起了村办烤漆厂。建厂初期,由于经验不足,企业经济效益差,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1984年初,一向扎实肯干的程魁担任了村办烤漆厂的厂长。上任伊始,他就主动向村党支部立下军令状:一年打个翻身仗,三年工厂大变样。很快建树了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了质量管理。为了承揽业务、增加工厂收入,他带上产品,背着水和干粮,亲自到全国各地联系业务,使企业当年盈利26万元,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还多。到1986年,企业年利润达50多万元,实现了自己上任后让企业三年大变样的诺言。
1989年,他又建起了科蒙电脑调漆服务公司,专营汽车烤漆业务。1990年,还在杨村、南蔡村两地交通枢纽处建起了两个汽车修理厂,开展汽车修理业务。其中建起科蒙电脑调漆服务公司,由于产品质量高、价格合理、服务周到,很快占领了市场,占据了全市同行业领先地位,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991年,他领导的公司又与大津山峰客乍厂合作,获利超过100万元。
1993年,为了寻求村里企业大发展、取得更大效益,他积极整合企业资源,建起了“天津振华实业总公司”,由他担任公司总经理。他亲自带领业务人员到全国十几个省市搞市场调研,进一步拓展了公司业务市场,增加了企业收入。同时,与中国自行车协会建立联营合作伙伴,建立了“协华自行车有限公司”,生产“菲恩”牌山地自行车。由于款式新潮、质量好,很快赢得了市场,当年产量达1.6万辆,获利80万元。当年,他还与香港山枝公司合资建成“山枝国际(天津)食品公司”,生产的“山枝”牌纯天然酸枣汁,不仅畅销国内外市场,还获得全国运动饮品第一名荣誉,并作为日本广岛第十届亚运会中国运动员代表团首选饮料。
获得荣誉:程魁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积极兴办村办工业,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使南陈庄村率先跨入了市级“小康村”先进行列。其本人也相继获得了“天津市优秀企业家”、天津市“八五”立功奖章、“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01年,年仅51岁的程魁同志,由于常年奔波积劳成疾病逝。
美籍华人著名作家侯榕生
侯榕生(1926.12.7~1990.6.27)女,曾用笔名吴瑛。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人。
出生于福建福州,少随父北归,曾居北京市通县十余年。1945年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史学系。1948年赴台,1964年起定居美国。曾任美国防部语言学校中文讲师,电脑打字员,美邮政局分信员。自小喜爱京戏,在台湾始学艺,被称为“名票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有一子一女后才正式开始写作,已出版小说集两部,散文集七部,自选集一部。北京好像是她散文写不尽的题材,“顽固”地怀念与追忆那里的人与事,语言简炼,不拖泥带水,吴鲁芹论其散文“娓娓道来,轻重缓急,是说话的节奏”。侯榕生的创作文类以散文及小说为主。赴美后,工作之余大部分时间用于写作、票戏、旅游。侯榕生的创作主要从日常琐事中取材,作品真情流露,一直保有道地北京话的俏皮、流利,文字行云流水,流露出耐人寻味的深意。
北京电视台里的体育评论员毛庆顺
提起央视著名体育评论员宋世雄,您一定很熟悉,他有一位武清籍的得意门生,他就是毛庆顺。
毛庆顺,1960年5月1日出生于南蔡村镇上丰庄村。中学时,他就是学校文艺宣传队骨干,独唱、朗诵样样行,每当学校开运动会时,他都担任播音工作。中学毕业后,毛庆顺到了部队,虽然部队生活节奏很紧张,但一有闲暇,他还是苦练播音基本功。由于毛庆顺在体育播音方面的特殊才能和勤学苦练,他有幸成为央视著名体育评论员宋世雄的得意门生,并成为体育播音界的骄子。
当年在央视体育部里,宋世雄很欣赏这个年轻有为的小伙子,第一堂课没讲体育播音技巧,而是向他传授如何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端正人生态度。在宋世雄的教诲下,毛庆顺进步很快,当第11届亚运会开幕之际,他已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军人业余体育评论员,并被邀请参加由11人组成的播音组,这个播音组荟萃了全国最优秀的体育播音员,有宋世雄、孙正平、韩乔生、宁辛以及来自沪、津、穗、冀等地的资深播音员。毛庆顺能跻身到这个团体中,标志着他从一个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开始起步。第11届亚运会期间,毛庆顺共进行了21场次现场直播解说工作,内容涉及棒球、垒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马拉松和拳击7个比赛项目。亚运会结束的总结会上,宋世雄说:“这次我们请解放军体育评论员毛庆顺同志解说亚运会比赛,他把军队的作风带到了评论组,哪里艰苦他就出现在哪里。16天的亚运会,除有他的场次,其他时间都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室值班,很辛苦。他的解说、评述适当,应变能力强,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鉴于毛庆顺在亚运会工作期间的出色表现、突出成绩,亚运会广播电视委员会特为他颁发了“为亚运会做出特殊贡献者”证书,总参谋部也授予庆顺“为亚运会做贡献的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带着这些荣誉,带着“军营里的宋世雄”这个美称,毛庆顺退役后来到北京有线电视台,坐到了直播室的镜头前面,成为体育节目中心副主任,主要负责体育赛事的转播工作。由部队迈进电视台,他的工作量更火也更紧张了。这些年来,他参加了许多国内重大赛事的现场直播工作,尤其是在“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上,他创作的专题片《文妈妈》获得好新闻三等奖。1994年11月18号,有线台试开通体育频道,转播各种世界著名赛事,从开播到现在,毛庆顺已直播评论解说了上千场,欧州冠军杯、联盟杯等转播他都是通宵达旦、彻夜不眠。而这些比赛的间歇,毛庆顺还要抓紧时间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熟悉对抗双方的历史战绩,了解队员的姓名年龄及各种背景材料……
困难吓不倒毛庆顺,大量繁忙的解说工作使他的播音更加炉火纯青,越战越勇。心血、汗水、才智换来了观众的肯定赞扬,来信像雪片似地飞来。面对观众的赞扬和鼓励,毛庆顺以更加忘我的姿态投入热爱的体育播音事业中,他的语音越来越清脆,反应越来越机敏。他主动向体育评论前辈、同事们借鉴,学习他们的技巧经验,以期未来自己的播音评论技巧日臻完善。
国家一级京剧演员张巨萍
张巨萍,1958年2月17日出生于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郭庄村。现为北京京剧团程派青衣,国家一级演员。
1972年,张巨萍考入甘肃省京剧团。
1983年,张巨萍在北京进修并毕业于北京市戏曲学校,受贾世珍、张玉英、李文敏、王吟秋、李丹霖等老师指导。张巨萍嗓音基础条件好,原学梅派,后改学程派,在程派艺术家李文敏老师的悉心指教、严格训练下,加之她刻苦勤奋,潜心钻研,虚心求教,使其对程派以气催声的发音方法领会娴熟。在演唱中,她十分注重声、腔、意、气的运用,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她的嗓音亮而不失沉郁、凝重、清越高远;她的表演温文端庄、清淡静雅;她的唱念细致入微、凝重深厚;她的做派功底扎实、表演规范,较好地领悟了程派的演唱精髓。她在《落难》中的演唱,很好地掌握了程派“散板不自由”的规律。张巨萍后来求教于著名程派青衣李世济老师。除了跟随李世济先生参加众青衣合演的《锁麟囊》、2005年的唐在炘作品名家名段演唱会外,还曾参演了新戏《拆磨记》。
上世纪九十年代,张巨萍主要活跃在北京的舞台上。1991年,张巨萍调京进入北京青年京剧团(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后,演出过《锁麟囊》、《荒山泪》。张巨萍嗓音宽亮,除了原学派戏《四郎探母》、《大探二》、《醉酒》、《凤还巢》等驾轻就熟外,她擅长演出的程派戏码也很多,包括《窦娥冤》、《文姬归汉》、《红拂传》、《红鬃烈马》、《朱痕圮》、《三娘教子》等。张巨萍先后获甘肃省青年戏剧调演第一名,北京青年调演表演奖,全国青年京剧电视大赛北京赛区最佳表演奖,全国青年京剧大赛荧屏奖。
上世纪90年代,张巨萍在北京的舞台上很活跃,北京戏曲学校也曾为他们这届毕业生成立实验团,青衣花旦有刘山丽、马玉红、张巨萍、李海清、王晶,老生刘杰,花脸黄彦忠,小生曾宝玉,丑角梅庆阳、施东岭等。
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
韩少云(1931-2003),评剧代表人物,现代戏的霸主,评剧韩派创始人。幼年从师养父韩德金学艺,祖籍武清南蔡村韩营村。
历任沈阳评剧院一团副团长、艺术顾问,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52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表演朴实细腻,唱腔圆润醇厚,吐字清新,腭(疙瘩)音运用尤佳。以演《小女婿》、《洪湖赤卫队》著称。主演的《小姑贤》已拍戏曲片。
她9岁学戏,京、评、梆兼学兼演。稍后便专工评剧。师从刘子西先生学戏,学了《开店》、《哭井》、《朱买臣休妻》等一批评剧初创时期的剧目,同时学了《盘丝洞》、《李慧娘》、《雷雨》等大量的移植新剧目。15岁即担任主演,经常演出于山海关至天津一带,深受观众喜爱。19岁崭露头角,成为河北地区的名角儿。当时著名的评剧艺术家金开芳老师闻名而往,看过她演的两场戏之后,便决定把韩少云接到沈阳工作。1950年8月,韩少云来到东北沈阳,此后,她相继在东北评剧实验剧团、辽宁戏曲剧院评剧团、沈阳评剧院工作。1952年,韩少云饰演评剧《小女婿》的主角杨香草,《小女婿》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立即在全国引起了轰动,韩少云因此获得了演员一等奖,并在怀仁堂为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1953年,《小女婿》在东北地区汇演时,她再次获得优秀表演奖。韩少云的人生由此亮丽起来。翌年,《小女婿》又参加了东北区汇演,她再获优秀表演奖。她扮演《杜鹃山》中的贺湘,获1963年沈阳市汇演优秀表演奖・就在韩少云的艺术处于崩峰的时候,“文革”开始了。她在《红霞万朵》中饰演的一个次要角色因为她高超的表演技巧得到了观众更大的关注,因此被指控为违反了“三突出”原则,韩少云遭到了严厉的批判;1970年,全家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韩少云被禁止唱戏。可是就是如此,韩少云也没有放弃她深爱的评剧艺术。
在1978年和1979年沈阳市举行的两次表演赛中,皆获荣誉奖。她主演的《小姑贤》于1953年在“东影”拍成电影,它是我国建国后第十部戏曲片、第一部评剧艺术片。《人面桃花》于辽宁电视台录成。十多出剧目的唱段、选场或全剧录成唱片和盒带。若干唱段己收入沈阳音乐学院等几所院校的教材中。若干唱段被选入《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韩少云专辑。她的名字和照片已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和其他典籍中。
半个世纪,她上演近二百出戏。代表剧目有:《小女婿》、《小二黑结婚》、《杨三姐告状》、《洪湖赤卫队》、《杜鹃山》、《江姐》、《红嫂》、《友谊之歌》、《梅雪遇》、《家》、《沂蒙山人》、《貂婵》、《桃花庵》、《李三娘》、《凤还巢》、《人面桃花》、《天雨花》、《红楼梦》、《西施》、《小姑贤》等。塑造了无数鲜活的舞台艺术形象。她炉火纯青的技艺、无比高尚的艺德,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她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她擅演现代戏己有定评。她所扮演的“五四”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妇女典型都惟妙惟肖。特别是她对于其中一些女干部形象的成功塑造,为评剧表现现代生活和扩大表现题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她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从表演上看,其扮演的角色均各具特色。并以朴实、细腻、优美、大方的表演风格而著称;从唱腔上看,她历史地受到了评剧初创时期唱腔的刚劲酣畅和20世纪40年代(上演新移植剧目中的)新唱腔的柔媚洒脱的两种特性的影响,结合自身条件,溶化成为音域宽广、刚柔兼济、行腔适度和韵味醇厚的特点。而她的吐字和疙疸腔更别具一格。她的表演和唱腔浑然一体,形成了总体的艺术风格,被广大观众誉为“韩派”,关内外都有她的传人。
韩少云一生不为名、不为利、不图虚荣、只为艺术,不计门派,精心育人,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戏剧人才。她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杨晓彦、胡桂秋、冯玉萍、周丹、宋丽、刘虹等,这些艺术界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都出自韩少云的调教。其中冯玉萍更是在全国两次获梅花奖,其获奖剧目《风流寡妇》、《疙瘩汤》也是出自韩少云的指导。宋丽在沈阳评剧院时虽然曾拜韩少云为师,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并获得过戏剧梅花奖,但自从调到中国评剧院后,由于受环境的影响或其他原因,改学白派。
新中国成立以来,她先后出席了全国第二次青代会、第九次团代会、第四届青联委员会、第五次妇代会、第四次文代会和第四次剧代会。曾任沈阳市政府委员、市政协常委、市青联副主席、市剧协副主席,辽宁省政协委员、省人大代表、省妇联执委,省剧协副主席,全国青联委员会委员,全国六届人大代表和全国第七届人大代表。后为沈阳评剧院艺术顾问、沈阳文学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沈阳市荣誉文艺家、辽宁《不老松》画会的顾问。此外,韩少云还投资开设了具有文化品位的云阳酒家,并兼任董事长职务。
2003年7月20日,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逝世,享年72岁。
河北梆子名角黄景荣
黄景荣(1941—1996),笔名黄金荣,祖籍天津武清南蔡村镇南蔡村,于1956年9月考入天津市戏曲学校,学习河北梆子文武老生。启蒙老师为王玉奎,后又向筱翠云,梁达子,季金亭等学习,两年内学了近20出戏。1958年调入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后,向河北梆子著名艺术家银达子学演《打金枝》、《四郎探母》、《芦花记》等。1959年调入小百花剧团,此后主演过许多传统剧目,并且在20多出现代戏中扮演主要角色。
他在数十年的舞台生涯中所扮演的几十个角色,大都采用银达子的唱腔风格。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他深刻地体会到河北梆子男声唱腔必须改革,男女演员唱同腔同调是不科学的,所以多年来他积极参加唱腔改革,配合音乐设计做过许多方面的试验,在试验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特别是《红灯记》李玉和的唱段,成绩最为明显。此剧演出多年,效果很好,影响很大。1989年第二届天津戏剧节他主演的《朱砂梦》,唱腔是在原C调上改革的,主要唱段改用真声,新老唱腔、唱法,结合很好,演出后得到了观众赞扬和专家的认可。
38年的舞台生活中,演出了40多个性格各异的不同角色。主演的《红灯记》、《让新房》、《三棵栗树》、《朱砂梦》、《方增光》等戏的唱腔都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认可和赞扬。他主演《人情》一剧(饰经理),1982年在天津市现代戏汇演中获二等奖。在《三棵栗树》中饰老顺叔,1983年获天津新剧剧目汇演表演奖,在《关羽认妻》中饰刘备,获1986年天津首届戏剧节优秀演出奖:《方增光》中饰力增用,获1994年天律市第三届戏剧节优秀演员奖;《朱砂梦》中主演老米京,获天津市第届戏剧节优秀演员奖;另外,主演的一些剧目还被电台、电视台录音像录。
黄景荣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天漳市河北梆子剧院一团二级演员,曾经担任中共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一团支部日书记。1996年逝世。
医学专家袁士宗
袁士宗,1950年生于武清县南蔡村镇卞官屯村。
1965年8月入伍。1968年被分配到军区所属262医院工作。1970年调后勤第六分部卫生处工作。1984年被选送到当时解放军三大学院之一的后勤学院深造。1987年被调到北京军区卫生部工作。1990年底调军区总医院工作。1998年任北京军区总医院院长,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长。
曾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北京医师协会常务理事、理事,“中华医院管理杂志”编委,“解放军卫勤杂志”特邀编审,“华北医药”编委会副主任。
具有“医院管理专家”之誉。他从事医疗卫生及管理工作40年,在医疗管理工作中发表过数十篇学术论文。著有《袁士宗论文集》,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为其题写了书名。
名老中医柳学洙
柳学洙(1906-1988)字溥泉,号医海一沤,南蔡村镇北蔡村人。为武清第一位中医主任医师。历任武清县人民委员会委员、武清政协委员、县医院副院长、县人大常委会兼职副主任、天津市人大代表,市中医药鉴定委员会委员。1979、1980两年被评为市劳动模范。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柳学洙幼年失怙,立志学医。一生好学,喜文学,通诗韵,攻医学,潜心阅览历代医案。尤喜孟英之书,手不释卷。民国时期县内瘟病流行,以清瘟败毒之剂治愈多人。1929年从师张锡纯3年,对师著《医学衷中参西录》领悟极深。1939年就读陆渊雷之国医函授班。与兰溪医校张山雷为友,受赠《中风斛诠》一部。在三师指点下,学业益进,医术愈高。
从医60余载,经方、时方、民方并用,汲取诸家之长,独创一家医术,以药少效高而著称。以苓桂术甘汤治产后腹水,自创“茵佩郁兰汤”以退黄,“加减寿胎丸”治滑胎,民间验方治疝气等,效果皆甚佳。晚年,创补肾、温肾、助肾、益肾、固肾、纳肾、回阳七法。
医德高尚,谦虚谨慎,待人热诚。其居室名“恕庵”,用以自勉。对病者不分贫富贵贱,无论风雨寒暑,咸往应诊。晚年重病在身仍不拒求诊者。
图为柳学洙(右一)与爱徒陈宝贵的合影
律已法身,拒收患者馈礼,推辞不下,照价折款托人送归。
为开拓中医事业,治理整理医疗经验,著有10余万字的《产后发热症治集要》和20万字的《诊余漫笔》,经全国中医协会推荐,将二本合为《医林锥指》一册,1982年由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读者遍及东南亚各国及香港地区。1985年再版,所得稿酬分别捐献给县医院、幼儿园和“振兴中华修我长城”基金会,自己分文未留。
在县内办中医学校,边从医边任教,在中医进修班任总辅导员,带过许多进修生、实习生。对学生更重言传身教,严格要求,谆谆教诲,声随影附者百余人。尤其弟子陈宝贵,青田于蓝。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中华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医院院长,天津市最具影响力劳动模范提名奖,他采用补气、醒脑、袪痰、化瘀治疗理论,研制的“回神颗粒剂”、“胃炎溃疡散”临床应用患者近6万人次,疗效俱佳。国内已有十余个省市患者受益,并在美法加澳日等十多个国家使用,受到国内外医学专家、学者和患者的高度评价。
柳学潴喜吟咏,爱诗词,有《医林杂咏》,经其弟子陈宝贵及邑人何俊田集资,以内部书号印刷出版。
全国百名“名中医”陈宝贵
陈宝贵,1949年10月1日,生于武清区南蔡村镇田辛庄村。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三批、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获得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最具影响力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中华医学会“人文医学荣誉奖”、天津市十佳医务工作者等荣誉。2017年,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京西宾馆联合举办的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全国百名“名中医”之一,受到表彰。同年,被评为全国“最美中医”。
陈宝贵从医46年来,治疗各种疑难病人有统计数字的就超过100万例。总结出了“老年性痴呆从‘神’论治”和治胃八法“重建胃肠生理功能”的学术思想。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32篇,主编和参与编写著作10部(其中一部获得国家级奖项),超过1300万字。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并全部推广产业化。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成果奖6项。为基层医院带教培养了32名国家省市区级学术继承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数十年如一日的每年为其批改读书笔记2000篇,每年指导学生发表论文30篇。
在2003年京津地区抗击非典的过程中,作为武清区中医院院长的他不辱使命,带领全院员工为外地涌入武清的疑似患者诊病治疗,为全区控制非典疫情蔓延发展,研制新药、制定预防措施,保证了全区无一例感染,做出了积极贡献。2008年以来,陈宝贵曾8次到灾区,为重建“陕西天津略阳中医院”献策18项,筹资3000万元购买设备,多次冒着余震的危险给上千名走不出大山的百姓看病,并为他们自种的药材找到了销路。他的爱心行动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表扬,两次在中央电视台进行专题报导。多次应邀赴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马来西亚、捷克等十几个国家讲学,为数十个国家的患者治好了许多疑难病症,各国的报纸相继以《中医药是打开世界疑难病的一把钥匙》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并于2001年和2010年分别在马来西亚、捷克创建了“天津武清中医院分院”,为中医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天津市武清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韩胜军同志欣闻乡贤陈宝贵获得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获得国家表彰后,即赋诗一首,以示祝贺。现附录于下:
杏林五秩苦勤耕,
入榜名医事竟成。
侍诊柳师临证道,
承研寿甫汇西中。
春蚕情注歧黄业,
教授衷怡济世泓。
至善悬壶精四诊,
仁心仁术惠苍生。
著名书法家刘士来
刘士来,字雨青,1963年12月出生于天津武清南蔡村田辛庄村。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诗书画院副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津市人大代表,武清区政协常委,武清区书协副主席。
1974年,11岁的刘士来在本村教书先生田兆民老师的指导下,叩响了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之门。他跟随田老师从硬笔练起,继而练习毛笔字。1982年,刘士来高中毕业进入工厂,无论工作多忙多累,都从未放弃书法基本功的练习。1993年,刘士来考取了天津市业余书法学院函授班,苦学三年,系统的书法理论钻研,使他的书法技艺有了长足进展。为了能更好地研习书法,刘士来扔掉了“铁饭碗”而到一家广告公司打工。1998年起,刘士来拜何俊田、秦至臻先生为师。后又得到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唐云来先生的悉心指导。2014年6月20日上午,刘士来在京拜我国书法巨擘欧阳中石先生为师,并成为先生的关门弟子。刘士来在书艺日臻成熟的同时,也广泛涉猎古典诗词、绘画、书法史等相关学问,做到触类旁通,增强文化底蕴。锲而不舍地追求,使刘士来的书法艺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书法洒脱飘逸、神清气爽,笔力内藏筋骨、古雅俊秀,在书法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2003年,他的作品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国际书法大赛”中,荣获国际金奖,并在中国、比利时、加拿大、巴西、日本、韩国等地进行巡展。2005年在中国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书法艺术节上,他的作品捧得金奖。2008年,刘士来作词《卜算子》的书法作品在“书画名人迎奥运”活动中,被组委会授予金奖。同年,作品入展《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获得专家的好评,为此也荣获了武清区2007至2008年度“何二水教育文化奖励基金”的奖励,成为自该项基金设立以来本地区获奖的第一位书法家。2008年,法国电视台记者来华采访,他受邀现场挥毫书写“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悬挂于法国电视台大厅内。2010年受台湾友人之托,为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书写楹联:“连山平川腾细浪,战地荷花恋故乡”受到连战先生的好评。2010年作品入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2012年6月荣获《坚净文化艺术奖励基金》特别贡献奖。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本书记录了运河古镇南蔡村的方方面面,具体介绍了其自然与人文风貌古镇史迹、村落趣闻、民俗轶事、掌故传说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南蔡村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