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图书馆
武清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清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天津茶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599
颗粒名称:
天津茶汤
分类号:
TS972.14
页数:
3
页码:
294-2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茶汤是一种传统津门名吃,以糜子面为原料,用开水冲制而成,具有色泽粉红、质地细腻、香甜润口的特色。茶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因用龙头嘴的壶冲制,又叫龙茶。现在天津茶汤有多种味道可供选择,是颇具民俗特色、十分引人注目的食品。
关键词:
南蔡村镇
小吃
天津茶汤
内容
茶汤简介:天津的茶汤也是津门名吃之一。它起源于明朝末年,因用水冲熟,如沏茶一般(并不是用茶叶),故名茶汤。天津茶汤特点为色泽粉红、质地细腻、香甜润口。时至今日,茶汤在天津鼓楼、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等处,常能见到用奇特的龙嘴大铜壶冲茶汤卖的情景,这是颇具民俗特色、十分引人注目的场面。
茶汤是一种甜饮食,和藕粉相类,原料能是糜子面。用开水冲食。但它有一套冲制的技巧,非熟手不能。茶汤从起源来说是北京小吃,但在天津也有老字号,老味道。茶汤因用龙头嘴的壶冲制,又叫龙嘴大铜壶。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
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目前天津茶汤有多种味道可以选择,栗子面、巧克力、油茶面、杏仁面、莲子面、黑糯米、糜子面…1…
生成历史:明朝初年,(永乐十九年),朱棣迁都北京之后,设光禄寺为礼仪祭拜之地,为了祈福江山社稷,光禄寺研制了一个以稷(小米)为基底的粥,命名为茶汤。在祭祀拜天之时,赐文武百官各一碗,敬畏上天。后逐渐列入明朝宫廷小吃,有时谣为证:“翰林院文章,太医院药方。光禄寺茶汤,武库司刀枪。”文武或药食并列,而食推茶汤,可见其风靡朝野,脍炙人口。因用热水冲食,如沏茶一般,故名茶汤。茶汤主要有山东茶汤和北京茶汤,北京茶汤因用龙头嘴的壶冲制,又叫龙茶。茶汤更是北京的传统风味小吃,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北京正宗的茶汤,有“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后来,由于历史动迁的原因,茶汤于明末传入天津,并在天津生根发芽,“杨巴茶汤”更是凭借杨巴的一张好嘴,将天津茶汤发扬光大。时至今日,在天津鼓楼、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等处,冒着热气的龙嘴大铜壶依然熠熠生辉,招揽八方来客。
文化渊源:看过《四世同堂》电视剧的观众,都会记得齐老太爷到地摊上买兔儿爷的场面,其中有一镜头,就是卖茶汤的在吆喝。一把大茶汤壶冒着热气,大铜壶金光锃亮,壶身铸有游龙,壶嘴是一个龙头的造型,龙头上面系着两朵丝绒花球,显示它的古雅。大铜壶肚膛内点煤炭,沿着肚膛盛水,茶汤就用烧得滚开的水直接冲入放有茶汤原料的碗内。盛水的大铜壶有40公斤重,冲茶汤的手艺人不仅要有劲,而且要有熟练的技巧,否则茶汤冲不好,还要被烫伤。一般都掌握不好,因此需要下大功夫练。清宫光禄寺的御膳房内就列有茶汤。冲茶汤要技术,茶汤原料也很讲究。它要用糜子面放碗内,用热水调匀,然后用铜壶的开水冲入碗内冲熟,撒上一层红糖,中间放一撮白糖。它的质量要求是,冲得的茶汤把碗反过来朝下,立即下坠,挂在碗边,用手拍动,松软抖动,不能从碗内掉下。茶汤供应,似乎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原因在于没有或买不到真正的糜子。糜子属禾本植物,属黍类的黍稷型。糜子是中国最古老的五谷之一,也称穄,穄子,赤黍。《吕氏春秋·本味》载:“饭之美者……阳山之穄,南海之糜。“秦代李斯《仓颉篇》说:“穄,大黍也,似黍面不粘,关西谓之糜。”糜形如小米,色淡黄,磨粉可作糕。中医认为其味甘,微寒,可止泻,利烦渴,除热,治咳,逆上气。穄也就是糜子,由于产量低,种植不多,故市场供应甚少。
茶汤除用糜子外,还可用白粘高粱磨成粉作为原料,但质量不如用糜子好。儿童喜食茶汤。《故都食物百咏》中有诗为证:“大铜壶里炽煤柴,白水清汤滚滚开。一碗冲来能果腹,香甜最好饱婴孩。”并附往称:“茶汤有摆摊者,有挑担者,其唯一之标识,则大铜壶是也。此物尚甜,咸食者殊不见,小儿多喜食之。”茶汤味甜,筋道可口。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本书记录了运河古镇南蔡村的方方面面,具体介绍了其自然与人文风貌古镇史迹、村落趣闻、民俗轶事、掌故传说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南蔡村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天津的茶汤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