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图书馆
武清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清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漫话镇内“百户”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538
颗粒名称:
漫话镇内“百户”村
分类号:
K922.1
页数:
2
页码:
077-0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清区南蔡村镇的村名源于元代军屯制,每个村名代表一个百户长的屯田驻所。明清时期,随着北运河漕运兴盛,移民定居于此,村子范围扩大。当地有娘娘庙和九百户皇会等传统文化习俗。
关键词:
南蔡村镇
漫话镇
来源
内容
当您走进南蔡村镇,询问全镇有多少个村,您会听到有六百户、七百户、八百户、九百户这些村名,如果主人没有给您解释,您自然会联想到这几个村会较大,按每户3口之家计算,每个村少则2000人,多则会达到3000人。其实则不然,除六百户人口达1500多人,七百户、八百户、九百户每村人口仅700—800人,如果追根溯源,其村名的形成和立村时历史发展有关。据有关历史资料考证,六百户、七百户、八百户、九百户为元代立村,据《元史·矢志屯田》载:古代寓兵于农,汉、魏而下,始置屯田,为守边之计,天下无不可屯之兵,无不可耕之地矣。
元朝政府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调集大量精锐部队长期驻扎在元大都地区,为解决众多军队吃粮问题,在京郊各县广占田亩,设立军屯,这些军队仍用军队建制,加以编排,每个军卫各设一屯,这些军卫兵卒多是从江南征调来的新附军,他们基本上从事农垦、种植,并下令连同家属可一起迁到京郊定居垦荒,在军地中安家,农垦军卒由各军卫任命千户、百户进行管理。今武清区城关镇曾是元代武清卫率(帅)府镇抚衙所在地,下设千户、百户等官吏数十人,被分配到武清县北部土地肥沃之区,每个百户的头领称百户长,具体负责垦荒屯田工作,从六百户到九百户,其数字是百户长编户驻所的序号,六百户是第六个百户长的屯田驻所,七百户是第七个百户长的屯田驻所,八百户是第八个百户长的屯田驻所,九百户是第九个百户长的屯田驻所,就这样,俗称“领户分封制”,这就是诸多“百户”村名的由来。
进入明清时期,随着北运河漕运逐渐兴盛起来,又有许多移民迁此定居,村子范围也逐渐扩大,人们在此繁衍着,耕耘着,许多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习俗也在代代传承着,他们崇勤俭,耐劳作,性豪爽,讲义气,重礼仪,讲孝道,明大义,爱家园。据传在清朝初年,北运河经常发大水,造成人们流离失所,粮田被淹,为祈求北运河安澜和人们安康顺意,六百户人投资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娘娘庙,每年4月18日举行庙会,吸引数千人参加,好不热闹,是当时武清县规模宏大的十几个庙会之一。又传,在清康熙年间,九百户村有一关姓举人进士及第,被分配到内务府,由于工作得力,多次受到皇帝赞许,经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到乾隆初年才告老还乡,回村后还组织了一个民间花会,当时乾隆知道此事后还赐以御匾,在出会时,会前用四人高抬,御匾前行,庄重而热烈,取名九百户皇会。并且当时还有规定,只有九百户皇会出演,各村花会才能演出,由此成为当时武清镜内的一道名会,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才逐渐停办。
而御匾经多次寻找至今不知去向,但九百户皇会仍留在人们美好的的记忆中。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本书记录了运河古镇南蔡村的方方面面,具体介绍了其自然与人文风貌古镇史迹、村落趣闻、民俗轶事、掌故传说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南蔡村镇
相关地名
漫话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