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张之洞功绩非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490
颗粒名称: 十三、张之洞功绩非凡
分类号: K827
页数: 3
页码: 311-31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张之洞是清末重臣和洋务派首领,曾在贵州担任过县令,后升任兴义知府。他从小读书刻苦,十四岁考取秀才,十六岁考取举人第一名,十八岁时协助父亲率城民抵抗盗匪作殊死斗争。后来曾任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等职,并反对崇厚与沙俄签订的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在中法战争时,他奏请清廷筹兵遣使,提早预防。他大办洋务,成为后起的洋务派首领。他在湖北兴办各类学校,造就领导军政之高级干部和师资,并派遣留学生赴各国深造。他创办的汉阳兵工厂和武昌造币厂为革命军准备了武器和银圆铜币。
关键词: 张之洞 清末 历史人物

内容

张之洞(1837~1909年),清末重臣,洋务派首领。祖居大运河畔的河北南皮县。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
  张之洞父亲张锳,少年家贫苦学,清嘉庆十八年乡试中举,赴贵州做了几年县令,后擢任兴义知府。张之洞在父亲知府任上出生,排行第四,共有兄弟六人,姊妹八人。
  张之洞五岁入学,九岁能独自挑灯夜读,十岁读完四书五经,开始学写古文和作诗。张之洞从小读书刻苦,十四岁考取秀才,十六岁考取举人第一名,十八岁娶妻。同年,一股盗匪作乱,连毁安南、普安等地,再进攻兴义城。张之洞协助父亲率城民全力抵抗,当时府里的兵员不足,张锳父子带兵守北门,与盗匪作殊死斗争。张锳吩咐家人都登上城堡,堆起干柴,一旦城池被攻破,就全家自焚。张锳父子带兵苦战三昼夜,盗匪始终未能破城,便堆柴放火烧城门。眼看城池不保,张锳令之洞招募一批敢死勇士,趁着夜色,用绳索悄悄垂到城外,绕到盗匪后面,突然发起攻击。匪徒一阵慌乱,张锳趁机带兵杀出城外,盗匪大乱,仓皇逃窜。张锳父子又以免租税为奖赏,数天内招募三万民众,一举擒获贼首,平定了历经十二天的叛乱。
  张之洞二十七岁考取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等职。1879年,清廷大员崇厚与沙俄擅自签订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张之洞极力反对。1882年,法国在越南起兵,他上书十六条,奏请清廷筹兵遣使,提早预防。1884年,中法战争时,张之洞由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起用退休老将冯子材,击败法军,收复镇南关、谅山等地,以新式装备操法练兵。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在英、法等国支持下,大办洋务,筹办近代工业,大量举借外债,创地方政府直接向外国订约借款之先例,成为后起的洋务派首领。
  张之洞在湖北兴办各类学校,革新书院,广开风气,先后设立经心书院、两湖书院、两湖师范、存古学堂以及文普通、武普通书院,后又办陆军特别小学、陆军中学,另兼办农工商等各种职业学校。一边造就领导军政之高级干部,一边造就师资。大批保送留学生,赴各国深造。吴禄贞、黄兴、蔡松坡(蔡锷)、黎元洪等均系张之洞派遣的留日学生,为辛亥革命播下了种子,为国家振兴培养了人才。
  张之洞同李鸿章、刘坤一等一批有识之士,奏请朝廷改组绿营军,另练新军,扩建海军,得到采纳。他在湖北省大量招募新军,进行编练,其中有若干知识分子。黎元洪曾被张之洞培植倚重,选拔为全国秋操之总指挥官。辛亥革命时,黎元洪仅是军中一个协统,一跃而成为领导革命的大都督,后当选为副总统。
  张之洞创办的汉阳兵工厂,为武昌起义军备下取之不尽的枪炮利器。他创办的武昌造币厂,为革命军准备了用之不竭的银圆铜币。
  张之洞斥巨资建长江大堤,除治水患。湖北盛产棉、麻、蚕丝,张之洞分设丝麻四局,以宏其效益,使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货畅其流。在文化事业中,他倡导成立官书局,编刊经史子集等各种国学基础书籍,翻印各种新学教科书,以充实各类学校教材,促使湖北文风大振,当时有“唯楚有才”的赞誉。
  1909年,张之洞病故,朝廷赐谥号“文襄”。
  张之洞临终前慨叹:“吾平生学术、政术,所行只十之四五,心术则大中至正。”他的遗著辑为《张文襄公全集》。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大运河史话卷二》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之洞
相关人物
张锳
相关人物
冯子材
相关人物
吴禄贞
相关人物
黄兴
相关人物
蔡松坡
相关人物
蔡锷
相关人物
黎元洪
相关人物
李鸿章
相关人物
刘坤一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