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聊城的山陕会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475
颗粒名称: 三、聊城的山陕会馆
分类号: F729
页数: 3
页码: 281-28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陕会馆是位于聊城东关古运河畔的古建筑群,由山西和陕西两省的客商建造,供奉关羽并举行商业活动。会馆历经多次修缮,保留了大量的石雕、木刻和建筑,展现了清代精美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馆内还有许多碑刻记载着捐银商号和戏曲表演情况,为研究地方戏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1988年,山陕会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会馆文化 聊城 山陕会馆

内容

山陕会馆位于聊城东关古运河畔。明清两代,聊城运河两岸曾是各省会馆聚集之处,山陕会馆、苏州会馆、江西会馆、赣江会馆、武林会馆等均建于此。
  山陕会馆是由山西、陕西两省在聊城的客商建造的。当年,两省客商在聊城多经营钱庄、旅店、药铺、染坊、杂货、书店、笔庄等多种行业。每至岁末,客商就聚集会馆供奉有信有义的关公(关羽),并拜祀火神、财神,祈求神的庇护,后便饮酒看戏。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历经四年,山门、正殿等主体工程竣工。其后,逐年动工扩建,至嘉庆十四年,方具现在的规模。这是一处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供山陕同乡商人“祀神明而联桑梓”之用。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总面积为3311平方米。保留至今的有山门、戏楼、南北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飨亭、南中北三殿、游廊、春秋阁、望楼等一百六十余间。山门为三间牌坊式门楼,每间辟门,门旁衔以刻工精细的雕花石柱,门上,如意斗拱托着金碧辉煌的琉璃瓦顶,六层如意雕昂层层排列,显示了清代精工细作、装饰性强的建筑风格。门上正中有“山陕会馆”四个遒劲大字,正门两侧门柱上刻有木质楹联一副:
  本是豪杰作为,只此心无愧圣贤,洵足配东国夫子;
  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至人。
  一副对联,表现了山陕商人对关羽的推崇。
  戏楼为三层三间歇山建筑,东面门上有“岑楼凝霞”四个大字。门两侧又有两米高的大幅线雕石版画,左为松鹤,右为梅鹿。戏楼正面为三间台口,顶部向东北东南各伸出两个挑角,向西北、西南各伸出三个挑角,成十翼角,比作凤凰展翅,俊鸟争飞。
  戏楼两侧有南北对称的夹楼,为二层三间单檐建筑,夹楼外侧又有南北对称的钟鼓楼,为单间二层歇山十字脊式建筑。戏楼正对面为飨亭,与南北两侧对称。面阔五间接看楼,围成了一个四合院落。院中置放两尊高3.25米的石狮。
  在这处古建筑群里,保留历次重修会馆所立大小碑刻十九幢,石雕方形檐柱三十根,浮雕、透雕的精密额枋四十二方,作为柱础的石雕狮子、大象、麒麟等十二座。照壁折壁上的人物、花草、山水等石刻画十二幅,主要建筑的一百一十六个柱础,都刻有各种花、鸟、兽等装饰。另有木柱上刻的楹联两副,石柱上刻的楹联十副。整个会馆的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等,都有较高的鉴赏价值。
  馆内许多石碑都载有捐银商号及捐银数目。戏楼与夹楼内壁还记有来此演出的戏班名称及上百个剧目,为研究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方戏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1988年,国务院公布山陕会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大运河史话卷二》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机构

山陕会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聊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