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湖鼋头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416
颗粒名称: 三、太湖鼋头渚
分类号: K928.43
页数: 3
页码: 193-195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太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无锡的鼋头渚是其中之一。鼋头渚是一个以天然风景为主、人工修饰为辅的著名园林,分为四个区,有太湖佳绝牌坊、长春亭、涌芬堂等景点。太湖仙岛是鼋头渚中的一个小岛,原名太湖三山,有“三山映碧”之称,可以欣赏到玉帝巡天图、洞天福地、会仙桥等胜景。此外,鼋头渚后山高处还有太湖别墅和天倪阁等建筑。
关键词: 太湖 鼋头渚 名胜古迹

内容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横贯江、浙两省,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二千四百二十平方公里,古称三万六千顷,南北长六十八公里,湖面海拔三米,平均水深约二米。太湖有大小岛屿四十八个,连同沿湖的山峰和半岛,号称七十二峰,尤以鼋头渚、三山、洞庭东西山最为著名。
  鼋头渚在无锡西南十八公里的太湖之滨,形如一个巨大的鼋头探出水面,故名鼋头渚。
  鼋头渚1918年始建园林,先后辟有横云小筑、郑园、退庐等。新中国成立后,无锡人不断精心构筑、缀连合并,成为著名的中外游览胜地。其特点是天然风景为主,人工修饰为辅。园林布局依山傍水,别具一格,是观赏太湖之佳地。
  全园面湖布景,大致分为四个区:
  (一)从太湖佳绝牌坊至长春亭,经藕花深处到涌芬堂。
  (二)从鼋头、涵虚亭到澄澜堂。鼋头上立有一块巨石,正面刻“鼋头渚”三个大字,为秦敦世所书,背面刻有“鼋渚春涛”,是清末文人唐驼手笔。
  (三)飞云阁登劲松楼和万浪桥一带。
  (四)从七十二峰山馆、小南海、广福寺、陶朱阁至光明亭、花神庙。游客可从不同角度观赏万顷太湖,近眺三山,宛如翡翠镶玉盘;远眺马山,形如骏马驰骋。郭沫若有诗赞曰:
  信步上鼋头,龟丘水面浮。
  四周横黛浪,万顷泛金沤。
  范蠡祠犹在,女夷风正遒。
  光明无上处,帆影与归舟。
  鼋头风景区内有“充山隐秀”景点,面积十三点三公顷。其间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分春花、夏荫、秋色、冬景四个小区。靠近夏荫有一座聂耳亭。1934年,二十二岁的聂耳随电影《大路》摄制组来无锡,居住在这里,当时是一座花园,聂耳在此谱写了《大路歌》和《开路先锋》两首歌曲。当年这里正在修筑公路,聂耳来到筑路工地,将《大路歌》唱给民工听。电影尚未拍完,歌曲已在民工中传开了。为纪念这位人民音乐家,无锡市政府主修了这座小阁,取名“聂耳亭”,雕塑了聂耳的胸像,供游人瞻仰。
  太湖仙岛原名太湖三山,总面积两平方公里,景色迷人。素有“三山映碧”之称。这里有“玉帝巡天图”浮雕,“洞天福地”“会仙桥”“南天门”等胜景。
  南天门顶端刻有篆书“天门”二字,左右对联是:
  离尘了却凡间事,到此逍遥星汉间。
  横批是——梯云直上
  这副对联点出跨入此门,可彻底脱离人间,进入“仙境”。
  沿山坡向下,一览人间石窟景,此处有长达四十九米的卧佛,有高达六米的道教创始人老子的塑像和高十八米的玉皇大帝塑像。两边墙上画有各路神仙飞天图案,复制的“永乐宫”壁画。这些壁画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冠”。
  鼋头渚后山高处,建有太湖别墅,背山面湖,有“天倪阁”,上有楼屋五楹,号“万方楼”。登楼小憩品茗,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意境。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大运河史话卷二》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