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聊城标志——光岳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373
颗粒名称: 六、聊城标志——光岳楼
分类号: K928.74
页数: 2
页码: 138-139
摘要: 本文介绍了光岳楼是位于京杭大运河畔山东聊城的古老建筑,是四层檐、十字脊、过街楼阁式建筑,通高33米,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古老、最高大的木构楼阁之一。光岳楼是聊城古老文明的象征,在封建科举时代,考中秀才、举人、进士、状元的人都要登楼告祭“文昌帝君”。光岳楼下现存石碑七通,横条壁碑十五方,其中包括乾隆皇帝御诗碑。
关键词: 聊城市 光岳楼 京杭大运河

内容

京杭大运河畔的山东聊城,古时称东昌府,有一座古老的建筑——光岳楼。该楼位于古城中央,是四层檐、十字脊、过街楼阁式建筑。通高33米,雄伟高大,连日接云,冲汉凌霄,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古老、最高大的木构楼阁之一。
  明王朝建立初期,北方尚不稳定。为防御蒙古统治者卷土重来,东昌卫守御指挥佥事陈镛,从明洪武二年(1369年)到洪武五年(1372年),将宋朝所筑的土城改筑砖城。为更严密地窥敌望远,及时报告敌情,又于洪武七年(1374年)用筑城剩余的砖瓦木料,建造了这座百尺高的更鼓楼,后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称“光岳楼”。
  光岳楼是聊城古老文明的象征。每逢“九九”重阳、新春佳节,当地百姓扶老携幼来登这座“盖在半空中”的楼阁,极目眺望,中原风光历历在目,俯视环顾,河湖街道,交织如画。在封建科举时代,本地凡考中秀才、举人、进士、状元的人,都要登光岳楼告祭“文昌帝君”。
  明清两代,经大运河过往的帝王相卿、文人学士,多登临光岳楼凭栏咏月,吟诗赋词。《东昌府志》《聊城县志》及现今的碑刻中记载了二十多篇诗文。清康熙皇帝南巡经此,为光岳楼御笔题写“神光钟瑛”四个大字,至今悬挂在二层楼南面檐下。清乾隆皇帝南巡,九次过聊城,五次登临光岳楼,先后作诗十三首。如今在四层南檐下悬挂的“光岳楼”三个大字,就是乾隆御笔所题。
  光岳楼下现存石碑七通,横条壁碑十五方,其中有乾隆皇帝御诗碑一通。新中国成立后,光岳楼受到国家的重视和保护,考古专家给予很高的评价。舒同、启功、溥杰等许多名家为光岳楼题写匾额和楹联。1974年,为纪念光岳楼建造六百周年,正在病中的郭沫若先生重新题写“光岳楼”匾额。著名画家丰子恺为光岳楼题写的楹联是:
  光前垂后劳动人民智慧无极;岳峻楼高伟大祖国文物永昌。
  1988年,光岳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大运河史话卷二》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地名

聊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