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思绝人的郭守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338
颗粒名称: 一、巧思绝人的郭守敬
分类号: K826.16
页数: 4
页码: 75-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水利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以精巧的设计和卓越的才能,修建了许多颇有成效的水利工程,包括新辟大运河中线、修建白浮堰和通惠河等。他还修复了西夏运渠,并在研究天文历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关键词: 大运河 水利事业 郭守敬

内容

郭守敬(1231~1316年),元朝水利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字若思,顺德府(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幼年失怙,由祖父郭荣抚养长大。郭荣是个隐居的学者,通五经,精算术,长于水利工程,与同乡隐居的刘秉忠相好。刘秉忠落发为僧,后经海云和尚引荐,入元朝廷当了宰相。
  1249年,刘秉忠回家为父亲守孝。其间,有人邀他去南京紫金山讲学,好友郭荣将少年郭守敬托付与他,带到南京学习。郭守敬聪颖勤奋,学业优异,很受刘秉忠器重。刘秉忠守孝三年回朝前,将郭守敬引荐到邢台府,担任整修河道、兴造水田、建桥梁、通运道等差事。郭守敬不负众望,精巧设计,兴建了多项颇有成效的水利工程。
  1262年中统三年,三十一岁的郭守敬由同乡张文谦引荐,朝见元世祖忽必烈,当面陈述水利诸事。元世祖连声称“善”。不久,即任命郭守敬为“提举诸路河渠事”,次年加授“副河渠使”,后升任“督水监”。郭守敬先后提出二十多项水利工程建议,治理河渠泊堰百余宗。
  新辟大运河中线 元代以前的运河,自徐州起,向西拐了个“<”形大弯,后因黄河决口,淤塞了河道,无法航行。廷议提出“开汶泗水以达京师”,派郭守敬负责此项工程。郭守敬六次去鲁西进行水文和地形勘测。他翻山越岭,行程数千里,反复勘察,提出取直河道的建议,并绘出图样禀奏皇上。皇上准奏。1283年,按照郭守敬的设计开始施工。新运河沿途多为丘陵地段,地势较高,地形复杂,是大运河最艰巨、最关键的工程。历时一年,开通济宁至安山东平一百五十余里的济州河。时隔六年,又凿通东平至临清的二百五十余里河道,与南运河相通。运河巧借梁山泊、微山湖、汶河、清河之水济运,沿途建闸、堰四十余座,度高低,分远迩,以节蓄泄,保障航运畅通。新运河的开通,标志着京杭大运河的形成。
  修建白浮堰、通惠河 南方漕船行至通州,到北京尚有五十余里旱路。金代虽开凿了通州至北京的里运河,但水源不足,又因多年战乱,河道淤塞。为解人、畜陆挽之苦,节省昂贵运资,忽必烈令郭守敬重新规划这段运河。
  郭守敬踏遍北京西北的山地,寻找水源,在昌平县境内发现一处水量丰盈的白浮泉,泉水自山之北脚石罅喷薄而出,若有神功。郭守敬先在此修筑白浮堰,将水位蓄高,然后开凿渠道,引水下山。山高虽不过百米,而巨石嶙峋,甚为峻拔,开河工程难度非常之大。
  泉水自白浮堰到京城昆明湖途中,横列着温榆河、清河,河岸均有宽广的洼地,郭守敬精心设计,引白浮泉水注入温榆河,迫使河水沿北山之南麓、西山之东麓南转,经玉泉山北麓再往东南,注入“七里泊”昆明湖,形成京城运河的蓄水库。
  白浮泉行程呈“C”字形,用这种“倒行逆施”的办法,汇集了溪川附近的湖沼泉源,使一切可资利用的水源集中为一条洪流,使渠道始终保持略高于“七里泊”的水位,流水顺畅。“七里泊”经南长河、高粱河东注“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和什刹海,此处便是京城里运河之首。运河从此处向东南流抵张家湾,与北运河相通。此河为“通惠河”。
  引白浮泉之水为运河源头,是惊世创举。在测量技术尚不发达的古代,求复杂山麓地形上的等高线,颇难做到。更何况白浮泉海拔六十米,与之相距五十六里的七里泊海拔仅四十八米,平均比降为每里七寸许。郭守敬竟能在这丘壑密布的山麓地带设计和营造此渠,说明测量技术和施工技术已达到相当精密的水平。故世人称他为“巧思绝人”的“神工”。
  修复西夏运渠 西夏(今银川)平原,汉、唐屯田时,开渠很多,长达二百里以上的运渠就有十几条。其中最著名的是“唐来”“汉延”两渠。唐来渠长四百余里,汉延渠长二百五十余里,皆因兵乱废弃淤浅。郭守敬受皇命,于1264年赴西夏,带领当地军民,重新疏浚立闸修堰,复其原貌。还从银川至蒙古东胜开挖运河,引黄河水顺流而下,既可灌溉又可浮航。因成就斐然,升授督水少监,不久又升任督水监。
  料事如神 1298年,元成宗铁穆耳欲在上都西北开凿一条新河,通向滦河。此时,郭守敬已六十八岁,早已不任督水监之职。因研究天文历法有建树,被封为太史令。铁穆耳皇帝特请郭守敬到上都商议开河之事。郭守敬不顾年老体弱,实地踏勘了地形山势,估计雨季山洪暴发时的冲击力,提出渠堰宽度须在五十至七十步之间。而主持施工的官员为了节省工费,未按郭守敬的规划施工,擅自将渠宽减少了二十五步。次年,恰逢大雨,山洪暴发,果如郭守敬所料,渠堰被冲垮,连皇帝的行宫也险遭淹没,铁穆耳皇帝只得躲到山上。他十分感慨地对大臣说:“郭太史真是料事如神。”
  研究天文历法 元朝统一后,南北方历法不统一,出现“前天中秋节,今日月方明”的怪现象。1270年,忽必烈召见郭守敬,命其制定新历法,为此特建“太史院”(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内)。
  郭守敬在院中建“灵台”,即天文观测中心,还在全国设一百二十七个观测点。遂编出《授时历》。这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历书(西汉《太初历》、唐代《大衍历》、元代《授时历》)之一。现今公历采用的各种数据与《授时历》相同,但比《授时历》晚了三百年。郭守敬还撰写天文专著十四种,一百O五卷,《元史》中有一部分记载。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大运河史话卷二》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守敬
相关人物
刘秉忠
相关人物
张文谦
相关人物
忽必烈
相关人物
铁穆耳
相关人物
郭荣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关机构
天文观测中心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