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图书馆
武清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清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二十四桥何处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271
颗粒名称:
一、二十四桥何处是
分类号:
K928.7
页数:
2
页码:
339-340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扬州的瘦西湖、二十四桥、大明寺等旅游景点,并表达了对扬州重建二十四桥和保存历史文物的看法。
关键词:
大运河
二十四桥
扬州
内容
扬州因京杭运河的开通而繁荣数个朝代,直到海运和铁路发展以后,才逐渐失去了商业中心的地位。我们一行考察古运河,首先就到扬州。
虽然不是烟花三月,但扬州城里处处有绿茵鲜花。尤其是秀丽的瘦西湖,在初夏时节,更是郁郁葱葱。从御码头下船,从古运河到瘦西湖,确是“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扬州城其实没有山,这里讲的山是指大明寺所在的蜀岗,这是一座百米高的土丘。因为大明寺平山堂里有鉴真和尚的纪念馆,现今名声大振。鉴真是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六次东渡,历时十年,虽双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本影响很大。八十年代初,日本的鉴真和尚塑像曾回国探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平山堂观看。那一年,我第一次到扬州。那时,瘦西湖与平山堂的水路还不通,坐船到五亭桥就转回了,也看不到二十四桥。相隔十多年,古时水路恢复了,而这一路使人最流连忘返的是重建的二十四桥。
古时扬州的美名,与唐代杜牧的一首赞美二十四桥的诗连在一起。杜牧离开扬州后,写了《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意境空蒙迷幻,情韵悠扬深远。把扬州的绮丽风光描绘得神奇朦胧,令人神往。然而,二十四桥究竟在哪里,历史上说法不一。
一说是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另一说是指扬州的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不管怎么说,现今的扬州人把一座实实在在的二十四桥建造起来了。此桥建在望春楼西侧,由汉白玉砌成,单孔拱形。陪同的扬州人介绍,此桥长二十四米,宽二点四米,两端各二十四层台阶,上围二十四根拱柱,处处暗含二十四意。桥北有一座“吹箫亭”。远远望去,此桥如玉带飘然于碧水之上,绿荫之中。如果真的月夜来此,定能感受到杜牧的诗意。扬州人不仅建造了一座二十四桥,还在桥边上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毛泽东手书的杜牧诗全文。毛泽东的书法刚劲雄浑,洒脱飘逸,为二十四桥景色增添了新的光彩。
我曾问扬州的同志,此幅毛泽东的书法是按真迹刻的还是别人仿毛体写的,因为书法没有注明日期。他们说,确是真迹,是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保存下来的。
园不在大,有诗则名。古运河边上的寒山寺,因有张继的《枫桥夜泊》,使该寺闻名世界。随着二十四桥的重建和毛泽东书写的杜牧“寄扬州”诗,瘦西湖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古运河边上,还有许多景观,历代的文人和政要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楹联。可惜相当一部分已经不复存在了。如果能够像二十四桥那样恢复起来,对保存历史文物、弘扬中华文化将起到很大作用。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人物
宗菊如
责任者
杜牧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张继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扬州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寄扬州韩绰判官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