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扬州的迷人香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235
颗粒名称: 十、扬州的迷人香粉
分类号: TQ658.5
页数: 2
页码: 281-282
摘要: 本文介绍了扬州香粉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特别是戴春林、薛天锡、谢馥春等香粉商家的历史和经营之道。文章描述了各家商家在抢占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以及分档次销售等方面的经验,同时也提到了周恩来总理与扬州香粉的故事。
关键词: 香粉业 发展历程 扬州

内容

1845年,上海被英国强迫划出第一块租界地后,各国列强乘机争划租界地。随之大批外国金融家、冒险家、淘金者纷纷闯入上海,建立洋行,倾销本国积压的商品,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国内知名商家也不失时机地来到上海,与洋人争夺市场。大运河畔的扬州、苏州生产香粉、胭脂、桂花油的商家,捷足先登抢占了上海化妆品市场。有名的商家是扬州的戴春林、苏州的月中桂。最盛时期,上海有十一家戴春林,三家月中桂。
  戴春林是扬州历史上售香粉的第一家。他家的香粉含天然珍珠粉,相当名贵。据史料记载,清康熙皇帝南巡至扬州,太监对戴春林香粉十分赏识,恭请圣上,将一批香粉作为“贡品”带进宫中,受到皇太后、太后、嫔妃及宫娥彩女的喜爱。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贾琏的通房丫头平儿之口说:“戴春林香粉倒在手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拍在脸上也容易白净,且能润泽,不像别的粉涩滞。”可见扬州戴春林香粉之精美。
  继戴春林之后,“薛天锡香粉店”异军突起,生产的香粉质量上乘,与戴春林香粉媲美,并经大运河水路打入京城市场,谓之“京货”,十分畅销。道光初年,扬州第三香粉大家谢馥春后来居上。谢家的香粉盒呈鸭蛋形,俗称鸭蛋粉,只供皇宫及王公大臣的家眷使用,又称官粉。戴春林、薛天锡、谢馥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此后,扬州香粉业发展到五十多家。
  他们发家有共同经验:其一是抢占市场。占领繁华的运河码头,在码头上再抢占繁华市街、黄金地段。其二是求质量,出特色,创名牌。当年人们已认可“苏州胭脂扬州粉”,可是戴、薛、谢三家还努力提高香粉质量。谢家掌柜经营过中草药,巧妙地将香粉与医药结合,制出既有花香又有保健作用的香粉。在包装上也大胆改进,上等香粉用缎面绒里的锦盒包装。盒子有圆形、方形、海棠形,盒面刻有龙凤图案,庄重典雅,美观大方。还用刚刚传入中国的香精代替了鲜花熏染、冰麝定香的老式工艺。这些改革使谢馥春名声突起,超过了戴、薛两家。其三是不断增加花色品种,开辟更大市场。不单经营香粉,还经营头油、棒香、香件等,如香囊、香袋、香珠、香串、香板、香镯、香戒、香牌、香佩等。其四,各类产品分档次销售。锦盒、锡盒香粉价格昂贵,一般卖给富人,获利高;普通盒装香粉售给平民百姓,获利低。
  清末民初,戴、薛两家衰落,谢家生意兴隆,日进斗金,成了扬州香粉业一花独放的霸主。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大运河史话》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人物

戴春林
相关人物
曹雪芹
相关人物
贾琏
相关人物
薛天锡
相关人物
谢馥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扬州市
相关地名
苏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