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图书馆
武清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清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义和团北京坛口——于谦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217
颗粒名称:
三、义和团北京坛口——于谦祠
分类号:
K256.7
页数:
2
页码:
252-253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于谦祠作为义和团运动的坛口,以及义和团运动在北京的发展和影响。文章介绍了于谦的生平和北京保卫战,引出了义和团运动在北京的兴起和发展。
关键词:
义和团
于谦祠
北京
内容
位于北京东单西裱褙胡同的于谦①祠,原是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故居,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后,这里是北京城内建立的第一个“坛口”。
于谦 1398~1457,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以领导明正统年间的北京保卫战而名垂后世。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波澜壮阔地发展起来,北京城内也出现了以青少年为主的练习神拳的活动。“早晚在城内外僻静处街衢练之,动辄数十人,到处遍是”,“无巾带形迹”。端、庄、澜等王宫府第及虎神营士兵“皆有练者,亦无巾带形迹”。1900年春,随着义和团在直隶的迅猛推进,北京这种群众性的练拳活动已从“僻静处”发展到大街闹市,外城宣武门外南下洼、内城东安门内河沿,公开有人自称“义和团教师”,或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教童子习拳。每日下午必有数十名儿童及少年,到景山对面紫禁城宫墙下操演练拳。“肩挑负贩者流,人人相引习拳,甚至有大家亦为之者”。“大阿哥”溥隽,穿起拳民衣服在颐和园练习拳术。其后,京郊州县的义和团进入北京城内。1900年4月,在于谦祠内设立了城内第一个坛口,团民有百人,头包黄巾,腿裹黄带,定名“乾”字团。选择于谦祠建坛口,寓意深远,凭借于谦这位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昭示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
自于谦祠设第一个坛口后,北京城内的坛口犹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城。人们“聚众为之”,“千百成群,择地操演”,声称“为助清灭洋,专与洋人教堂为难”。6月上旬,顺天府、直隶各州县的义和团陆续进入北京者“日以千计”,“其势亦愈炽”。“先仅一街一坛,或两三街一坛,继则一街三四坛,或五六坛矣……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倡优隶卒,几乎无人不团。并以乾、坎两字为别,乾字遍体俱黄,坎则红……”
于谦祠坛口的团民,曾参与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和西什库教堂的战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义和团实物中,有一把木柄铁砍刀,就是于谦祠坛口的团民二德子满族,名德泰曾使用的武器。
附注
①于谦(1398~1457)明朝大臣。字廷益,今杭州人。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瓦刺族入侵,英宗皇帝率兵出征,败于土木堡(今河北怀来),英宗被俘。京师危机,兵部尚书于谦拥立代宗继位。于谦率军民奋勇抵抗,保卫了京城。英宗复辟后,以“谋逆罪”于天顺元年(1457)将于谦杀害。成化二年(1466),追认于谦复官,将故宅改为忠节祠,后称于谦祠。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人物
于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钱塘区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于谦祠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