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运河岸边大事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214
颗粒名称: 第十三章 运河岸边大事件
分类号: K256.7
页数: 19
页码: 247-265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大运河沿岸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包括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
关键词: 运河两岸 历史事件

内容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用大炮和鸦片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各国列强逼迫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不平等条约。他们强占租界,争划势力范围,急欲瓜分中国。各国列强忙于在自己的租界地和势力范围内,修铁路、开矿山,掠夺矿产资源;建教堂,传洋教,对中国人民进行精神统治,给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黄河、大运河原有的堤坝闸涵等水利设施均遭到严重破坏,水灾、旱灾连年发生。运河两岸本已繁荣起来的城市如济宁、聊城、临清、德州、沧州等地,都变得一片萧条。大批船户、挑夫、小贩失去了生活来源,成了庞大的失业群体。铁路建成,列强们将本国生产过剩的商品向中国市场倾销,使中国脆弱的手工业、农业等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又导致一大批人失去了生机……
  一向具有爱国传统的中国人民不甘心受此屈辱,举起大刀长矛直指清政府和各国列强,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怒吼——
  还我河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一场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在大运河两岸爆发了。
  一、义和团运动在运河两岸兴起
  义和团运动首先是在山东酝酿、发展起来的。1899年,山东运河岸边平原县发生严重灾荒,百姓饥寒交迫,地主奸商相互勾结,伙同传教士,乘机囤积粮食,抬高粮价,引起百姓极大愤慨,使原来已经十分尖锐的民教矛盾更加激化。曹州、冠县、寿章等地农民秘密串联,以建拳场,教青少年习拳练武为名,组织反清灭洋活动。拳名纷繁,有梅花拳、神拳、义和拳、大刀会、瓦刀社、红莲教等。他们崇拜的是白莲教和其支流八卦教、天理教、清水教等教义。清朝建立之初,白莲教一直在民间组织反清复明活动。此次山东义和团的著名领袖朱红灯就是明王朝的后裔。一股“反清”的力量,又燃起了“仇洋”的烈火。
  1900年初春,慈禧太后调袁世凯新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义和团民满怀义愤分两路北上。一路沿京汉铁路向北京挺进;另一路沿大运河向天津进发。两支义和团约两万多人,沿途受到清军的围追堵截,实力受到严重损失。义和团改变策略,化整为零,分散到京畿各州县的广大村镇,散发揭帖传单,帮助各村立坛口、建拳场。①青壮年男子成立义和团,青年女子成立红灯照,仅两三个月,义和团运动就如火如荼,在京津地区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船夫出身的天津静海县张德成组织了五千余众的“天下第一团”。他们乘坐七十余条大船沿运河向天津城里进发,参加围攻外国租界——紫竹林的战斗。行伍出身的大师兄曹福田,组织静海、盐山、庆云一带义和团三千多人,进驻天津,在大运河边的吕祖堂设总坛口,与沙俄侵略军展开了争夺老龙头火车站的战斗。船民出身的大师姐林黑儿,是红灯照的首领,又称黄莲圣母,在南运河边的大船上设坛口,扩大红灯照组织。
  此时北京城里,义和团设坛口已达八百多个,团民总数有八万人以上,不少清军也秘密参加了义和团组织,一些清廷大臣家里及王爷府中也设了坛,求神拜佛保佑平安。
  慈禧太后力主镇压,急调心腹部队甘军进京围剿。甘肃督军董福祥冒死进谏:“不能杀这些苦娃娃!”军机大臣荣禄,协办大学士刚毅,礼部尚书徐桐向慈禧进言“招抚义和团”。慈禧太后为保住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则顺水推舟,想利用义和团与清军一起共同对付洋人。1900年5月13日,慈禧在颐和园召见天津“乾”字团大师兄曹福田,表白“安抚”之意。在回中南海途中,由义和团护驾,慈禧检阅一番,赏银二千两。此后,各地纷纷奉旨建团,义和团运动在更大范围内发展起来。
  二、义和团天津坛口——吕祖堂
  吕祖堂位于天津南运河畔,原是永丰屯的祠堂,始建于明宣德八年1433,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修葺后,改为供奉吕祖的道观,定名吕祖堂。清乾隆、道光年间重修。主要建筑有山门、前殿、后殿、五仙堂,前院东西两侧有回廊。建筑面积六百平方米,占地面积一千三百平方米。前殿迎门正位供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及其弟子的塑像,后殿供奉北斗元君。西侧配殿五仙堂供奉北五祖。院内松柏参天,银杏树枝繁叶茂,是天津颇有影响的道教圣地。
  1900年,在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中,这里成了义和团习拳拜神的总坛口。当时天津有大小坛口三百多处。著名乾字团首领曹福田,号称“天下第一团”首领张德成,红灯照首领林黑儿黄莲圣母等均在此拜坛议事,组织团民练拳,这里成了天津义和团运动的大本营。血战老龙头火车站今天津站,攻打外国租界紫竹林等重大战斗,都是在这里筹划的。向各国列强发出的《挑战书》,就是义和团首领在此拟定的。
  周恩来总理曾高度评价义和团运动:“这是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他们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1982年,吕祖堂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义和团北京坛口——于谦祠
  位于北京东单西裱褙胡同的于谦①祠,原是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故居,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后,这里是北京城内建立的第一个“坛口”。
  于谦 1398~1457,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以领导明正统年间的北京保卫战而名垂后世。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波澜壮阔地发展起来,北京城内也出现了以青少年为主的练习神拳的活动。“早晚在城内外僻静处街衢练之,动辄数十人,到处遍是”,“无巾带形迹”。端、庄、澜等王宫府第及虎神营士兵“皆有练者,亦无巾带形迹”。1900年春,随着义和团在直隶的迅猛推进,北京这种群众性的练拳活动已从“僻静处”发展到大街闹市,外城宣武门外南下洼、内城东安门内河沿,公开有人自称“义和团教师”,或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教童子习拳。每日下午必有数十名儿童及少年,到景山对面紫禁城宫墙下操演练拳。“肩挑负贩者流,人人相引习拳,甚至有大家亦为之者”。“大阿哥”溥隽,穿起拳民衣服在颐和园练习拳术。其后,京郊州县的义和团进入北京城内。1900年4月,在于谦祠内设立了城内第一个坛口,团民有百人,头包黄巾,腿裹黄带,定名“乾”字团。选择于谦祠建坛口,寓意深远,凭借于谦这位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昭示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
  自于谦祠设第一个坛口后,北京城内的坛口犹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城。人们“聚众为之”,“千百成群,择地操演”,声称“为助清灭洋,专与洋人教堂为难”。6月上旬,顺天府、直隶各州县的义和团陆续进入北京者“日以千计”,“其势亦愈炽”。“先仅一街一坛,或两三街一坛,继则一街三四坛,或五六坛矣……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倡优隶卒,几乎无人不团。并以乾、坎两字为别,乾字遍体俱黄,坎则红……”
  于谦祠坛口的团民,曾参与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和西什库教堂的战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义和团实物中,有一把木柄铁砍刀,就是于谦祠坛口的团民二德子满族,名德泰曾使用的武器。
  四、义和团廊坊首战大捷
  各地义和团涌入北京后,在清军暗中支持、配合下,已烧毁教堂三十多座,烧毁卢沟桥、琉璃河、长辛店三处火车站,围攻了各国使馆,给外国侵略者造成极大的压力和恐慌。1900年6月9日,英国公使窦纳乐发电报给驻天津的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情势极严重,请立即派兵增援,迟恐无及。”西摩尔当即调集联军,准备于次日乘火车进京,要求清兵护路。
  十日凌晨,联军两千余人分乘三列火车赶赴北京。西摩尔在火车站见到为其护路的直隶提督聂士成,神气十足地吹嘘:“今天晚上,我可与北京各国公使先生共进晚餐。”他还狂妄地夸下海口:我只需一小队士兵加几门大炮,即可在整个中国境内从这一端打到那一端。
  联军的列车沿途受到义和团的阻击。在武清和安次交界处,义和团包围了落垡火车站。西摩尔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命令联军架上机枪和钢炮对冲上来的义和团猛烈扫射、轰击,义和团伤亡惨重。西摩尔派三十五名联军驻守在落垡火车站,准备随时抗击前来阻击的义和团,他带领联军继续乘车北进。廊坊一带的义和团,早已做好阻击准备,在联军火车到达之前,已把铁路拆毁一大段。火车无法行进,西摩尔只好命令停车修路。埋伏在车站四周的义和团民举着大刀、长矛潮水般冲了上来,并放起火枪、土炮。龟缩在列车里的联军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极力抵抗。但义和团人多势众,各村义和团轮番冲杀,个个勇猛异常,不给联军喘息之机。
  战斗断断续续持续了三天三夜,联军疲惫不堪,火车寸步难行。西摩尔再令工程兵抢修被拆毁的铁路。白天刚刚修好,夜间又被拆毁。
  西摩尔心急如焚,调集二百名士兵修路,其余士兵守卫在铁路两旁。列车每天只能前进三四里路。廊坊以北,铁轨已被拆毁四五里,路中间横向挖开数条半人深的壕沟,壕沟之间堆起了小山包似的土堆,路两旁的电线杆也被砍断,列车再也无法前进。西摩尔只好下令撤军。在敌军慌乱之际,义和团又从四面八方涌了上来,埋伏在青纱帐里的团民放起火炮掩护,敌人措手不及,被打得晕头转向。英勇无畏的团民爬上火车,举起大刀、长矛和敌人展开白刃战,练过拳脚的团民一刀砍下一个洋人脑袋,一枪刺死一个敌兵,顿时列车上下鲜血横流。敌人的新式武器失去了作用。团民的喊杀声震天动地,敌人的惨叫声响成一片。
  团民正在奋力拚杀之时,一支马队飞奔而来。原来是进驻京城的甘军提督马福祥派来的增援部队,配合义和团阻击敌军。他们使用斜五排快枪、小钢炮向敌军猛烈轰击,团民士气更加高涨。敌兵乱作一团。
  西摩尔指挥失灵,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两眼通红,狼一样嚎叫。这时,被义和团围攻了三天三夜的落垡车站来电告急,留守的三十五名联军已死伤大半,要求火速增援。西摩尔首尾不能相顾,只得下令紧急退兵。为冲出重围,联军一面架起机枪疯狂扫射。一面抢修返回的铁道,边修边撤,直至十八日晚才撤回杨村车站。半夜时分,极度疲惫的联军又遭到杨村义和团的袭击。未等到天亮,已陷入绝境的西摩尔丢下火车,率残兵败将沿北运河东岸徒步撤回天津。
  此次大战,历时十余天,敌军死亡六十二人,伤二百三十八人,大大伤了元气。西摩尔等充分尝到了誓死不当亡国奴的中国人民的厉害。惨败后的西摩尔在一篇日记中写道:“义和团所用的若为西式枪炮,联军必将全军覆灭。”
  此次“廊坊大捷”,震惊中外。
  五、义和团与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
  北京西什库教堂为天主教直隶北境总堂,亦称北堂,所属教民四万余人,是义和团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
  1900年6月16日傍晚,万名义和团民开始包围攻打西什库教堂。此前,樊国梁主教根据北京的形势,在与法国公使协商后,从法国公使馆调来一些水兵,从意大利公使馆借来部分水兵,勒令华人教民共同修筑工事,在西什库教堂四周形成一道坚固的堡垒式防御工事。教堂中驻有法国海军三十名,意大利海军十名,法国传教士十三人,修女二十人,华人教徒三千二百余人。旷日持久的包围,教堂内所存粮食十分紧张。在保证教士、修女、海军士兵口粮的前提下,华人教徒先是每人每日八两口粮,后来减到二两。有的华人教徒耐不住饥饿,从教堂围墙的缺口逃出来。也曾有守堂驻军乘隙外出抢粮之事。守堂的法、意水兵皆持现代化武器;而义和团仅持刀、矛,团民笃信“符体法术”,不避危险,只顾向前,片刻之间牺牲数十人,这更加激起团民义愤。在其后的时日,义和团猛攻不停,将自制的“火箭”——装满火药的陶罐,点燃火绳,抛入教堂,落地即燃;义和团又挖地道,埋地雷,顷刻间,大堂东、西部被炸毁,洋兵多有死伤,法军军官恩利被打死。6月20日,朝廷“对外宣战”,清军加入攻打西什库教堂的行列,将教堂团团围住,在包围圈之外,端王载漪令虎神营官兵从三面对教堂设炮击之,将教堂钟楼楼顶掀起,将正堂顶上的白十字架打落,但北堂却始终未能攻破。
  义和团团民哪里知道攻不下的真情呢!解铃还须系铃人,慈禧太后后来在“西巡”时一语道破了当时的秘密,“依我想起来,还算是有主意的。我本来是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日子,因洋人欺负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但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地胡闹。火气一过,我也就回转头来,处处都留着余地,我若是真正由他们尽意地闹,难道一个教堂使馆有打不下来的道理?”《庚子西狩丛谈》
  六、血染大沽口炮台
  大沽口炮台,在天津东南六十公里处的海河入海口,历史上是“津门之屏”,北国海防要隘。
  大沽口炮台创建于明代,清咸丰八年1858重修。共建大炮台五座:南岸三座,北岸两座,以“威、镇、海、门、高”五字命名。另于后墙营门建小炮台二十五座,共安放火炮六十门,其中中国制造的铜炮三十七门,西洋铁炮二十三门。周围浚濠筑垣,设置木栅,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1895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舰队由英海军司令贺布指挥,共有舰船二十一艘,载海军陆战队、工兵队一千三百人,另有美国舰艇三艘,配合行动,于6月23日夜开始向大沽口炮台攻击。守炮台的清军总指挥僧格林沁,事先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敌舰一开火,他就下令猛烈还击。在激烈交战中,清军炮兵把联军司令贺布乘坐的指挥舰击毁,舰上四十名水手只一人跳水逃脱,贺布受了重伤。十三艘敌舰,有六艘失去了战斗力,有的逃跑,有的搁浅。敌军死亡超半,近七百具尸体漂浮海面。清军只阵亡三十二人。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抵抗西方列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1900年6月,从天津进犯北京的八国联军,遭到义和团的打击退回天津后,陈兵在大沽口的各国舰队,以清政府不卖力剿灭团匪为借口,集结十余艘军舰、四万余兵力,向大沽口炮台发起猛攻。镇守炮台的清军将领罗荣光,同副将韩照琦率三千名淮军、一个水雷营英勇还击。六十七岁的罗荣光炮术极佳,亲自指挥炮手击毁击伤敌舰六艘,督领爱国将士与侵略者浴血鏖战,六小时打死打伤一百三十多人。终因寡不敌众,弹药库被炸,炮台失陷。罗荣光及两千多名爱国将士力战身亡。
  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按规定拆毁大沽炮台及京师北京至海道有碍通行的炮台。大沽炮台始被拆毁废止,唯有南岸“海”字中炮台至今保存尚好,成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重要遗址。
  七、聂士成浴血奋战守天津
  聂士成,生于1836年,安徽合肥人,少时家贫,年轻时投淮军,曾赴台湾参加抗法战争,亦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累功升至直隶提督。
  1900年6月17日,天津大沽炮台失守,联军陆续登岸,围攻天津,准备大举进犯北京。清廷派遣马玉昆、宋庆带领八千余人部署在天津城里,直隶提督聂士成率领四千武卫前军,部署在城南八里台、机器局今海光寺一带,形成里应外合之势。
  6月22日,联军向天津发起猛攻,聂士成部在义和团的配合下,与联军展开殊死的争夺战。聂士成指挥有方,部队使用的又是洋枪洋炮,,接连夺回了陈家沟、武库、马场道、八里台等十余处重要阵地。就在紫竹林久攻不下的当口,大批联军又从大沽口登陆增援,联军6000余人开始向聂军反扑。此时聂士成却失去了后援部队。聂士成抱定为国捐躯的信念,坚持横刀跃马挺立桥头督战。极度疲惫的士兵抖擞精神一次次向敌人冲去。
  聂士成冒着烈日酷暑,忍着饥饿,指挥士兵抢修防御工事。他的脸、肩、腰部多处负伤,血流不止,浑身衣服早被血水、汗水浸透。部下宋占林苦劝他离开阵地,他大声说:“这就是我捐躯的地方!离此一步,不是男儿大丈夫!”7月11日,后续联军再次向八里台反扑,一串连珠炮击中聂士成的腹部。这位爱国将领身受七处重伤,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未离阵地半步,坐地而亡,时年六十五岁。三天后,天津城陷落。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封聂士成谥号为“忠节”。袁世凯为聂士成修建“聂公祠”,亲笔题写挽联——
  勇烈贯长虹 想当年马革裹尸 一片丹心化作怒涛飞海上
  精诚留碧血 看此地虫沙历劫 三军白骨悲歌乐府战城南
  横联——生气浩然
  天津市民在聂士成阵亡的八里台立碑纪念,上刻“聂忠节公殉难处”。
  清末著名诗人黄遵宪为纪念聂士成的壮烈殉国,写下“聂将军歌”一首——
  天苍苍,野茫茫,八里台作战场,赤日行空尘沙黄。
  一弹掠肩血滂滂,一弹洞腹腹流肠,将军威坐死不僵。
  聂将军名高天下闻,虬髯虎眉而色赭,河朔将帅无人不爱君。①
  八、八国联军进犯北京
  1900年8月2日农历七月初八,一支由日、英、美、俄、法、德、意、奥八国组成的联军两万余人,抢夺二百余条民船,运载七十门大炮,数百挺机枪、数百箱子弹及其它军用物资,自天津出发,沿运河向北京大举进犯。他们自壮声势,气焰嚣张。
  天津陷落后,直隶总督裕禄率军退到天津北仓一带设防,阻击联军向北京进犯。此时清军一无援兵,二无武器供给,士气低落,人心涣散。清政府一面紧急致信英、法、德、美诸国“排难解纷、不要用兵”,一面密令裕禄“人人用命,短兵相接,以挫敌锋。”
  疯狂进犯的联军丝毫不理会清政府的请求,于8月5日凌晨3时,集结兵力攻打天津北仓一线。战斗开始,双方均以猛烈的炮火相互攻击,胜负难分。几小时后,惨无人道的英军使用“列低炮”向清军大本营——桃花寺连续发射数枚毒气弹。毒气四散,百米以内的人、马中毒而亡。清军及义和团死亡、溃逃超半。十时许,北仓失守。裕禄带兵撤到杨村火车站设防,紧急招募当地义和团民两千多名,准备再抗敌军。
  次日凌晨,联军追至杨村,摸清了清军布防情况,向清军驻地连发数枚炮弹,清军伤亡惨重。裕禄胸部中弹,伤势严重,生命垂危。部队由副将马玉昆、宋庆指挥,护着裕禄继续后撤。
  7日,清军退至蔡村,裕禄含恨而亡。清军锐气大减,急退至河西务镇。
  慈禧太后惊闻前线战况,急调水师大臣李秉衡进京,命其率领武卫军及各省勤王军一万人,星夜赶往河西务接应马玉昆、宋庆。李秉衡将大本营设在河西务西八华里的羊坊村,急召附近义和团三千多人,在运河两岸青纱帐内设置了五道防线,誓与联军一决雌雄。
  9日,联军逼近河西务。双方刚一交火,已丧失斗志的清军便四散溃逃。留下来的兵士无心恋战,溃不成军。李秉衡只得命令后退。只有当地义和团与敌军浴血奋战,伤亡不计其数,鲜血染红了大运河水。
  李秉衡退至张家湾,整编残部,准备再战。但先一步退至此处的马玉昆、宋庆不予配合,先行逃进北京,李秉衡气愤郁结,当夜吞金自尽。
  8月14日,联军直逼北京城下。慈禧太后见大势已去,丢下全城百姓,化装成逃难老妇,挟光绪皇帝连夜逃出北京城。
  15日,联军攻占北京城,千年古都陷入空前大劫难中。
  九、联军暴行 罄竹难书
  八国列强攻陷天津后,大肆进行烧杀抢掠。所到之处,尸骸枕藉,财物洗劫一空。一个英国军官记述:“城门一开,联军就出现在城里的各个角落。于是,中国人的一点有价值的、便于携带的财物就换了主人。”造币厂、盐道衙门、总督衙门、丝绸商店、珠宝店、首饰店、当铺都是他们必到之处。日军在造币厂抢到二百多万两白银;美军从盐道衙门抢走的银子堆起来是一座三十英尺见方的“银山”:一个沙俄军官从一家首饰店出来,胳膊上戴满了金银镯子。
  在津北杨村,侵略军为报复拆毁铁路、夜袭火车站的义和团,挨门挨户搜查团民。凡认为可疑的青壮年,就将他们抓捕,把辫子拴在一起,赶到村北大水塘边集体枪杀。有两个英国雇佣的印度兵,闯进户民宅,枪杀了年迈的婆婆,轮奸了临产的儿媳,放火烧毁了房子。
  联军攻入通州城后,各国军队分片抢劫。日军最先进城,抢占了仓场衙门,从地下银库翻出白银一百八十五万两。附近庙里一位和尚亲眼见到日军运送白银的车子翻了,滚落一地银元宝。俄军引爆了火药库,数百家居民住房被震坍,百姓死伤无数。毛焕枢一家不堪忍受洋鬼子暴行,老少三十一口聚在一起自焚;三关庙全村妇女,为逃避凌辱和奸淫,投井自杀。一眼井中竟打捞出二十九具尸体。北城市民拥出北门逃跑,联军紧追不舍,架起机枪向人群扫射,无数逃难的百姓被逼得跳进通惠河,尸骸竟将桥孔堵塞。
  联军涌入北京城,临时统帅凯西里发出号令,可在城内公开抢劫三天,洋鬼子更加肆无忌惮,所犯罪行罄竹难书。
  北京城内八百多个义和团坛口皆被联军烧毁。曾统领过义和团的庄亲王府第,被联军团团围住,府内家人、亲友及避难百姓一千七百多人,皆被强盗放火烧死。有大群逃难的百姓被德军逼进一条死胡同,惨无人道的德军架起机枪向手无寸铁的人群扫射,竟无一人逃生。据《庚子纪实》载,“北京破城后的第二天,前门内、东城、北城死尸堆山”。
  披着“文明”外衣的野兽,奸淫妇女更是令人发指。不论垂髻女童,还是古稀老妪,皆不放过。他们把抢掠的数百名妇女赶到裱褙胡同,作为官妓。很多妇女被逼自杀。
  日军占领户部衙署,抢得存银三百万两。其它各国强盗抢的白银皆超过百万两。据统计,仅在北京城内,联军抢得白银总数在六千万两以上。八国联军还麇qún集在皇宫内,将大量珠宝、文物、古铜、古瓷、玉器、雕刻、仪器、书画等无价之宝抢走。天坛里直径两公尺的天球,四分仪、六分仪等,都是我国十七世纪设计、制造的古铜仪器,被德、法军瓜分。《永乐大典》,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火烧圆明园时,就被英、法抢走了大部。此次,他们又把余下的三百零七册抢走,还抢走珍本书四万六千多册。
  皇宫内的大铜缸,为明代所铸,外表全部是镏金。无耻贪婪的强盗用刺刀将镏金刮剥殆尽。宫内一尊尊镏金铜狮、一道道宫门的镏金铜环,皆遭此厄运。洋人用一支庞大的骆驼队,将颐和园内收藏的历代宝物,运往天津大沽海口,再装船运回本国,累时达一个多月。
  标榜最文明的外国传教士,大教主,也不失时机地加入到强盗们抢劫的行列。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带领一批教民抢劫一家粮店,将店内储存的小麦、小米及杂粮约二万余斤,全部抢光。
  北京西什库教堂大教主樊国梁,带领传教士、教徒一百多人乘混乱之机抢劫了朝廷重臣立山的府第,各种珠宝、字画、绸缎、皮货等贵重资财,总价值约一百万两白银。为了粉饰“文明”,欺骗百姓,几天后,樊国梁贴出一张告示:“自联军进京后,头八天抢的东西,价值不超过五十两银的不交出。凡超出五十两银的要将超出的部分交出。五百两银以上者,传教士不能代替他们解罪,他们自己应向天主忏悔。”
  就是这个掩人耳目的告示,教民们就交出白银二十万三千零四十七两又五十枚。就是这位标榜“文明”的樊国梁大教主,于次年回到西欧,罗马教皇对其大加赞赏,赐他“宗座卫士”称号。法国政府授予他十字荣誉勋章。法国总统还请他共进午餐。
  十、妓女救驾 重新评说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进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德军为其公使克林德被义和团杀害寻求报复,屠杀北京平民最为凶残。
  德皇威廉第二强硬派出陆军统帅瓦德西为八国联军统帅,并派两万二千五百多名军队到中国。瓦德西为了羞辱慈禧太后,竟住进了她的中南海仪銮殿。
  此时,一代名妓赛金花正在北京一家青楼“赛金花书寓”当老鸨。一日,几名外国士兵闯入书寓。赛金花用英语与其交谈,见对方听不懂,又用德语交谈,方知对方是德国兵,统帅是瓦德西将军。赛金花为之一震,问明了瓦德西的住址,即着盛装前去拜访。
  一名身份低下的妓女,缘何精通英语、德语?又缘何认识身居高位的瓦德西将军?
  赛金花原名傅彩云,安徽黟yī县人,天生丽质,自小聪颖过人。1882年,随父走出大山,到苏州谋生。父亲给人家当轿夫,不久因病去世。十三岁的彩云,衣食无着,被迫当了妓女。她苦学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几年时间便成了当地的名妓。光绪十二年1887,苏州状元洪钧奉旨出使欧洲四国,原配夫人张氏不愿随行,四十八岁的洪钧便出重金将十七岁的名妓赛金花买去作妾,充当公使夫人,聘请教师教其学习英、德、法、俄等国语言。
  不久,赛金花便以其倾城的美貌和熟练的外语,活跃在各国政治舞台,周旋于王公贵族之间。其间,赛金花荣幸地与英国女王合影,受到德国菲利特皇后的款待,并结识了德国首相俾士麦的红人——陆军元帅瓦德西。年轻的瓦德西对东方美人赛金花一见倾心,后交往频频。
  洪钧出使欧洲四国,历时五年。回国后,安置赛金花住在苏州拙政园内。一年后,洪钧病逝。状元府的遗老遗少不容这个风尘女子辱没他们显赫的门庭,将赛金花逐出府门。堂堂的公使夫人,转眼间形影相吊,一贫如洗。无奈之下,赛金花辗转到了北京,重操旧业,挂起了“赛金花书寓”的招牌。
  赛金花赶往中南海仪銮殿,拜访瓦德西,令瓦德西异常惊喜。出于正义,赛金花提出了两条请求:一是保护良善,不要妄杀百姓;二是保护故宫内文物及琉璃厂,不可重演火烧圆明园的悲剧。赛金花也答应了瓦德西的要求,与他同居数月。瓦德西遂下令,在前门大街闹市中心和文物市场的琉璃厂挂上黄牌,禁止联军入内。
  逃离京城的慈禧太后,盼望尽快结束逃亡生活,希望早日与八国签订合约。当得知赛金花与瓦德西的关系后,急派军机大臣李鸿章之子李经才与赛金花联系,请她出面斡旋,促成“和约”早日签订。
  慈禧太后回到北京,“妓女救驾”之事在民间流传开来。一些人争相拜访赛金花。更有一些好事者写出了讽刺诗:“千万雄兵何处去,救驾全凭一女娃;莫笑金花颜太厚,军人大可赛过她。”这些话传到慈禧耳中,使她大为恼火。
  1902年,瓦德西奉调回国。赛金花预感到自己在京的处境将随之变得险恶,便果断移居上海英租界内。尽管如此,清政府仍寻她一个“虐待侍婢”的罪名,趁她看戏之机,将其拘捕,发配原籍黟县。
  赛金花生平充满传奇色彩,其行事众说纷纭。诗人苏曼珠在《焚剑记》中说:“彩云为状元夫人,到英国与女王同摄小影。及状元死,彩云亦流落人间。庚子之役,与联军统帅瓦德西办外交,琉璃厂国粹赖以保存……能保护住这个文物地区,不使它遭受捣乱破坏,也应算她做了一件好事。”1922年出版的《上海六十年话世界》载:“庚子联军之役,德法军残暴奸掠无虚日,赛金花目睹伤心,以洪夫人的名义盛装往谒瓦德西元帅,陈述民苦。瓦德西颇嘉纳,极力约束本军,更通牒于法营,让市民宁居。京师人甚感德之。赛金花出入紫禁城,与瓦德西元帅携手以行。她结发辫,着长衫,头草帽,足缎靴,拉一匹白马招摇过市,人以‘赛二爷’呼之。赛金花言诡而行秽,本不足取,然而才慧机警,一言顿解京城居民倒悬之危。至今仍有称道者。”
  一代名妓赛金花在国破家亡之际,以自己的良知,尽微薄之力,拯救了“道德完善”的卫道士,保护了百姓免遭涂炭。今人是否在对其鄙视的同时,再给予几分同情和几分敬仰呢?因为道德的评价不能替代历史的评判。

附注

①坛口、拳场,指义和团拜神集会的地方。 ①于谦(1398~1457)明朝大臣。字廷益,今杭州人。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瓦刺族入侵,英宗皇帝率兵出征,败于土木堡(今河北怀来),英宗被俘。京师危机,兵部尚书于谦拥立代宗继位。于谦率军民奋勇抵抗,保卫了京城。英宗复辟后,以“谋逆罪”于天顺元年(1457)将于谦杀害。成化二年(1466),追认于谦复官,将故宅改为忠节祠,后称于谦祠。 ①河朔,地区名,泛指黄河以北。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大运河史话》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