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图书馆
武清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清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俞平伯谈杭菜渊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165
颗粒名称:
一、俞平伯谈杭菜渊源
分类号:
TS972.1
页数:
3
页码:
156-158
摘要:
这篇文章介绍了俞平伯对烹饪的深厚研究及其诗词作品中所反映的中国烹饪文化。文章还详细介绍了醋熘鱼的历史和烹饪方法。此外,文章还提到了俞平伯对其他菜品的兴趣和研究,如茄菜、太湖蕴、绍兴湘湖莼等。
关键词:
俞平伯
杭菜
美食文化
内容
俞平伯 1900~1990,浙江德清人,现代诗人,散文作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对中国的烹饪,他自称“不懂烧菜,我只会吃。”其实不然。他对中国烹饪研究很深,这从他的诗词中可窥一斑。
1920~1924年,俞平伯在杭州西湖岸边的俞家楼居住,附近有一家饭店“楼外楼”,店名源自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俞平伯曾祖父俞槌所著《曲园》中就有“买楼外楼醋熠鱼佐酒”的记述。
俞平伯青少年时代常吃这道“醋熘鱼”。他在《古槐书屋词》的《望江南》第三章中记述了此事——
西湖忆,三忆酒边鸥。
楼上酒招堤上柳,柳丝风约水明楼。风紧柳花稠。
鱼羹美,佳话昔年留。
泼醋烹鲜全带冰(bǐng),乳苑新翠不须油。芳指动纤柔。
这首词的上片咏酒楼的环境美:窗外西湖、游船、荷花、泛着涟漪的湖面,酒楼门前悬挂的幌子,还有俞平伯祖父题写的匾额“楼外楼”。微风中,杨花柳丝轻轻飘舞,分外美丽。
下片前两句写鱼羹美,引出一段历史佳话:北宋年间,汴京开封城里有个开小酒店的宋五嫂,做醋烟鱼和鱼羹出了名。金兵占领开封后,宋都南迁临安杭州,宋五嫂随之迁到杭州钱塘门外继续开酒店,烹出的醋熠鱼、鱼羹不减当年。一次,南宋皇帝高宗派人请宋五嫂做一道醋熠鱼和一碗鱼羹,高宗品尝后觉得味道确实鲜美异常,遂派御膳房厨师向宋五嫂学艺。但宋五嫂的绝艺不传外人。此后,宋五嫂的名声更大。南宋史书《梦耕录》中,对此事有详细记载。
杭州的醋熠鱼、鱼羹并不是从宋朝才有。俞平伯先生通过对“烹鱼”、“带冰”这两个典故的考证,把两道菜的历史向前追溯到更古老的饮食风俗之中。“泼醋烹鲜”是菜的做法。烹鱼,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记载:要活鱼,切片,用大锅沸水烫熟,再浇上卤汁。俞平伯先生记得楼外楼酒店掌柜在湖堤边放置一竹篓,用来养鱼,随时可取鲜鱼烹调。全带冰柄是菜的款式,醋鱼的一部分。客人点了这道菜,跑堂的高喊“全醋鱼带柄”或“醋鱼带柄”。“柄”有音无字,喊的人恐怕也不清楚。待菜端上来,会看到一大盘醋烟鱼之外,另有一小盘生鱼片,这即是所谓的“柄”。虽是附属品,却有来历。
带“冰”柄,是“设脍”遗风之仅存者,“脍”字亦作“绘”,即生鱼。其渊源甚古。中国烹饪有千年的历史,《论语》中就有“脍不厌细”之说,意思是切薄鱼片。可见孔夫子是吃过的。诗人杜甫在《姜七少府设绘》一诗中,有这样的描写——
饔人受鱼鲛人手,①洗鱼磨刀鱼眼红。
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
其意是说鱼要活,刀要快,手法要好,将鱼刺剁碎,撒上葱花。宋代人把鱼片切得似纸薄。俞平伯先生说,如今将一小盘生鱼片摆在—大盘醋熠鱼旁边,只是尚存一点古意罢了。
“乳苑新翠不须油”中的“乳药”,即茄菜,在江南极为普遍,苏州人吃的是太湖蕴,杭州人吃的多是绍兴湘湖莼。西湖也有但较少。
“乳药”,言其滑腻;“新翠”,言其秀色;“不须油”,清汤之意。
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杭州的醋鱼、鱼羹等美味传至大运河沿岸城乡,直至北京宫廷。
附注
①饔yōng,熟食,有时指早饭。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人物
俞平伯
相关人物
俞槌
相关人物
杜甫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
西湖区
相关地名
北宋镇
相关地名
开封市
相关地名
临安区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
南宋乡
相关地名
江南区
相关地名
太湖县
相关地名
绍兴市
相关地名
湘湖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鱼羹美
相关专题
烹鱼
相关专题
相关作品
古槐书屋词
相关作品
姜七少府设绘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