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图书馆
武清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清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四、张家湾的琉球国友人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108
颗粒名称:
四、张家湾的琉球国友人墓
分类号:
K24
页数:
2
页码:
55-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自明朝洪武年间起,琉球国与中国建立了密切的官方和民间往来。琉球使团频繁来到北京,进行朝贡和贸易活动,同时选派留学生来华学习汉文。张家湾作为运河交汇之地,成为琉球人喜爱的停留地点,并建立了琉球人墓地。清朝时期,琉球使臣和留学生在京病逝,也受到中国皇帝的致祭和优待,体现了中国与琉球友好交往的历史。
关键词:
古代史
隋唐时代
友人墓
内容
自明洪武五年1372起,日本群岛上的琉球国就与中国有官方往来,民间贸易也很频繁。明永乐十九年1421,国都从南京迁到北京。琉球国不断派使团来到北京,向大明王朝称臣,求得庇护;选派留学生来华学习汉文;同时派出船队进行贸易往来。所取进京路线是:在福州登岸,转到杭州经大运河直抵通州张家湾码头,上岸后乘轿或乘车进京。
张家湾当年是一座富庶美丽的文化名城,是温榆河、通惠河、白河等五条河流交汇之处,宜耕宜牧,可渔可狩,是鱼米之乡和游览胜地。
琉球人很喜欢张家湾,觉得运河连着他们家乡。明清的几百年中,琉球的使官和一些留学生在华病逝,要求埋葬在张家湾,得到皇上恩准。按中国礼俗在墓前立碑,此处建立了琉球人的墓地。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琉球国朝贡副使杨联桂出使中国,当年病逝于京城。康熙皇帝遣史官致祭。一位叫蔡宏训的官派留学生,在北京国子监朝廷兴办的最高府研习汉学,于清雍正二年1724病逝,也葬于张家湾。至清朝末叶,这块墓地共葬卜二位琉球人,其中官员七人,留学生五人。
为保护这块墓地,清雍正三年,皇1上降旨,在墓地旁建一通石碑,训令通州地方官员经常巡查,严禁破坏。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家湾人痛恨日本人的侵略罪行,将琉球人的墓碑推倒。
其实,琉球与日本并非同一个国家。清光绪五年1879,日本用武力吞并了琉球国,后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
1991年,日本冲绳县百人友好参观团来中国,他们沿着祖先的足迹,乘船到福州登岸,步行到杭州,沿大运河水陆兼行北上,到达张家湾,寻找祖先的墓地。他们听取了通州文管所负责人讲述墓地建造和保护的历史,观看了碑文,颇受感动。1992年,冲绳旅游团再次到中国,从杭州骑自行车沿大运河北上到张家湾。此次,他们带来很多资料,与当地人畅谈琉球人与中国人源远流长的友谊。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