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图书馆
武清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清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宋·辽——漕运相通百余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089
颗粒名称:
二、宋·辽——漕运相通百余年
分类号:
K244
页数:
3
页码:
19-2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宋辽时期大运河的发展及其对两国经济、文化的影响。肖太后运粮河的开挖,促进了辽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宋辽两国的贸易往来。文章重点讲述了大运河在宋辽时期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大运河
宋辽时期
经济发展
内容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宋王朝历时三百又四年,未能实现大一统。其间北宋与辽对峙,南宋与金抗衡,虽连年征战,朝廷从未放松运河的治理,使运河为漕运、灌溉发挥了很大的效益。
宋称运河是“建国之本" 北宋建都靠近运河航道的汴京开封。当时开封有“通漕四渠”,即汴渠、广济渠、金水河、惠民河。其中广济渠、金水河为宋代所开,惠民河是唐代开的蔡河,汴渠是隋唐开的通济渠。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的诗句。
汴渠是黄河以南漕船通往汴京的干道,汴京成了黄河南北漕运的枢纽,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北宋王朝视运河为“建国之本”,规定各州、府、县官员到任半年内,必须将所辖之地“水渠堵塞和开修”情况报告朝廷;任期满后,将所绘兴修水利的图纸上交朝廷,朝廷对成绩卓著者给予奖赏。从1070年〜1076年的七年间,全国兴建大小水利工程一万零七百九十处之多。由于汴渠受黄河携带泥沙的淤积,宋初规定每年疏浚一次。朝廷不惜工本有计划地放黄河水淤造数万顷良田,兴修多处船闸、渡槽等高难度水利工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北宋之初六十年的垦殖,全国耕地面枳扩大了近一倍,达到丘亿二千四百多万亩,人均占地二十六亩。随之,手工业亦得到较快发展,铁的年产量,唐代中期最高为一千吨,北宋中期达四千吨。煤炭不仅用于冶炼,京城许多人家也以煤代柴。造船业规模庞大,每年下水船只多达三千艘,海船上已使用指南浮针,即水罗盘。制瓷业十分可观,南北名窑倍出,产品远销日本、朝鲜、南洋各国,以及印度、阿拉伯、叙利亚、埃及等地。造纸技术大有改进,不仅大量制造书写、印刷用纸,还制造一种特制纸,用来制作衣服、被子,松软舒适。有诗曰:“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软于棉二刻书业空前兴旺,有的印刷丛书一次制版达十万块。活字排版印刷也已开始,纺织技术亦有很大提高。
商业逐渐兴旺,大运河沿岸城市相继兴起。唐朝十万户以上城市约十个,北宋时期增至四十个,都城汴京开封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人口己达一百五十余万,每年从江、淮、湖、浙运粮米入汴京达六百万石。海盐、布帛、丝绸、百货也源源不断地运进汴京。淮南、江南、岭南、西南地区的粮米、丝绸、茶叶、布匹经汴京北运;北方的梨、枣、药材等土特产品也经汴京运往南方,汴京城内手工业作坊和商铺遍布全城大街小巷,突破了唐代京城中坊居民区、市场分设的限制及每日统一开市、闭市的规定,出现了晚间经营的夜市。汴京靠大运河的支撑,发展成为经济、文化繁荣的大都会。著名的历史画卷《清明上河图》即反映了当年开封的繁盛。
辽代的肖太后运粮河 在五代卜国后期,松辽平原的契丹部落强大起来。后唐藩王石敬璃为夺取皇位,请求契丹帮助,于936年拱手将燕今北京、云今山西大同十六州献给了契丹,自称“儿皇帝”。契丹从此如虎添翼,于938年改国号为“辽二此后征服了北半个中国,与宋王朝对峙。两国的分界线东起天津海河军粮城泥沽寨、西经信安霸州所辖、拒马河、易水河至山西雁门关。永济渠北端留在了辽国境内,淤堵不能通航。纲纪严明、通晓治国之道的辽主肖太后,令军队开挖一条从陪都北京时称南京、燕京至天津北塘入海的运河,赐名龙弯河今蓟运河。辽军将松辽平原产的粮食,在辽东半岛的旅顺装船,经海道运到天津北塘河口,潮龙湾河抵达北京。龙湾河史称肖太后运粮河・后又开凿两条运河,一称“辽运河”,一称“萧太后河”,
宋辽对峙十几载,难分胜负,于是双方谈判议和,订立“澶渊之盟”,互相称兄道弟。辽称宋兄,宋称辽弟。按盟约规定,每年宋兄需向辽弟奉上十万匹绸缎、十万两白银,否则刀兵相见。尽管如此,双方仍往来不断,辽国满载牛、马、羊、皮毛、筋角、人参药材、瓜子木耳、枣栗木材的船只经运河抵达界河关口:大宋的丝麻绢布,茶糖藤竹,各种农具及手工艺品也运到界河关口与之贸易。
辽国不仅与大宋加强贸易往来,还与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中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商贸活动。北京不仅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而且成了国际贸易中心。宋、辽和平共处了一百二十年。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匡胤
相关人物
白居易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