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图书馆
武清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清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兴利除害劝课农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078
颗粒名称:
二、兴利除害劝课农桑
分类号:
K241
页数:
2
页码:
4-5
摘要:
本文介绍了隋炀帝治国先治水的理念,以及他开凿大运河、疏浚地域性河道、发展生产的措施,这些举措改善了百姓生活,促进了全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繁荣。
关键词:
大运河
治水
经济发展
内容
治国先治水,这是历代有作为君王的共识。隋炀帝继位之初,效仿父皇,到各地观察民风,询问百姓疾苦,鼓励百姓种田、植桑、养蚕,为修大运河,他同水利专家宇文恺全面规划运河开凿疏浚的线路,驾临施工河段,视察开河、筑堤、垒塘、砌堰工程,他曾到黄河以北的永济渠巡视,故本段遥河又称“御河”,为让纤夫拉船行走方便,他下令在运河两岸修筑平展大道,堤上栽种柳树,并赐姓“杨”,因此后世有“杨柳”之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隋堤柳〉一诗中咏道——
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
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
隋炀帝下诏开凿大运河的同时,还令地方官员疏浚治理地域性河道,兴利除害,发展生产,百姓生活得到改善,全国人口猛增。隋朝末年,全国人口已达四千多万,比南北朝时的二千万增加了一倍,隋朝灭亡前,国都粮米满仓,布帛山积,洛阳被围困时,人们以布帛作柴,用绢代绳汲水。直到唐王朝建立后,城里所存的粮米、布帛足够朝廷支用二十年。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人物
隋炀帝
相关人物
宇文恺
相关人物
白居易
相关人物
柳成行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