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户村村名溯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御路古驿——南蔡村》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971
颗粒名称: 百户村村名溯源
分类号: I276.3
页数: 3
页码: 136-138
摘要: 本文介绍了百户村村名的由来,元代立村时由百户长编户驻所的序号而得名。同时介绍了村庄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关键词: 南蔡村镇 百户村 村名溯源

内容

当您走到南蔡村镇,询问全镇有多少个村,您会听到有六百户、七百户、八百户、九百户这些村名,如果主人没有给您解释,您自然会联想到这几个村会较大,少则2000人,多则会达到3000人。其实则不然,除六百户人口达1500多人,七百户、八百户、九百户每村人口仅700—800人,如果追根溯源,其村名的形成和立村时历史发展有关,据有关历史资料考证,六百户、七百户、八百户、九百户为元代立村,据《元史·矢志屯田》载:古代寓兵于农,汉、魏而下,始置屯田,为守边之计,天下无不可屯之兵,无不可耕之地矣。
  元朝政府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调集大量精锐部队长期驻扎在元大都地区,为解决众多军队吃粮问题,在京郊各县广占田亩,设立军屯,这些军队仍用军队建制,加以编排,每个军卫各设一屯,这些军卫兵卒多是从江南征调来的新附军,他们基本上从事农垦、种植,并下令连同家属可一起迁到京郊定居垦荒,在军地中安家,农垦军卒由各军卫任命千户、百户进行管理。今武清区城关镇曾是元代武清卫率(帅)府镇抚衙所在地,下设千户、百户等官吏数十人,被分配到武清县北部土地肥沃之区,每个百户的头领称百户长,具体负责垦荒屯田工作,从六百户到九百户,其数字是百户长编户驻所的序号,六百户是第六个百户长的屯田驻所,七百户是第七个百户长的屯田驻所,八百户是第八个百户长的屯田驻所,九百户是第九个百户长的屯田驻所,就这样,俗称“领户分封制”,这就是诸多“百户”村名的由来。
  进入明清时期,随着北运河漕运逐渐兴盛起来,又有许多移民迁此定居,村子范围也逐渐扩大,人们在此繁衍着,耕耘着,许多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习俗也在代代传承着,他们崇勤俭,耐劳作,性豪爽,讲义气,重礼仪,讲孝道,明大义,爱家园。据传在清朝初年,北运河经常发大水,造成人们流离失所,粮田被淹,为祈求北运河安澜和人们安康顺意,六百户人投资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娘娘庙,每年4月18日举行庙会,吸引数千人参加,好不热闹,是当时武清县规模宏大的十几个庙会之一。又传,在清康熙年间,九百户村有一关姓举人进士及第,被分配到内务府,由于工作得力,多次受到皇帝赞许,经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到乾隆初年才告老还乡,回村后还组织了一个民间花会,当时乾隆知道此事后还赐以御匾,在出会时,会前用四人高抬,御匾前行,庄重而热烈,取名九百户皇会。并且当时还有规定,只有九百户皇会出演,各村散会才能演出,由此成为当时武清县内的一道名会,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才逐渐停办,至今御匾经多次寻找不知去向,但九百户皇会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知识出处

御路古驿——南蔡村

《御路古驿——南蔡村》

本书主要记述了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的历史、文化、地理特征以及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南蔡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位于京杭大运河畔,曾是南北交通要道,商贸繁荣。文章通过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和口述传统等多种方式,对南蔡村的历史人文进行了深入挖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南蔡村的村落发展成因、民俗综述、传统礼仪习俗、居住院落民俗、古人诗章与民谣、传说与轶事、历史名人等方面的内容,展示了南蔡村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阅读

相关地名

南蔡村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