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起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御路古驿——南蔡村》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940
颗粒名称: 村名起源
分类号: K292.1
页数: 8
页码: 25-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蔡村镇位于武清区中部,由驻军屯田、漕运兴起和劝课农桑等因素形成多个村落。其中,南蔡村因当地水甜土肥,盛产蔬菜而得名大菜厂;后有蔡姓官员驻此,更名蔡君厂,俗称蔡村。八间房、定福庄、砖厂等村名也都有其历史渊源。
关键词: 南蔡村镇 村落起源 驻军屯田

内容

南蔡村镇位于武清区境中部,距城区杨村12.5公里。南蔡村镇政府辖49个村委会,含1个自然镇及八间房等50个自然村。
  南蔡村 辽金时代由军队屯田演变成的村落。因当地水甜土肥,盛产蔬菜,得名大菜厂;后有蔡姓官员驻此,更名蔡君厂,俗称蔡村。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从村中穿过,故分出南、北蔡村。明、清时期,南蔡村设有水陆驿站,清代设有把总衙门。
  八间房 位于镇驻地东北0.5公里。清康熙年间,为附近砖厂村程姓经管的皇粮庄。庄头在村中盖八间房,供佃户居住,后渐成村落,故名。
  定福庄 位于镇驻地东南0.5公里。辽代成村,村中有辽代墓地;又相传为明定国公墓,俗称定家坟;明初山西移民迁入,更名定福庄。
  砖厂 位于镇驻地东北1.5公里,紧靠北运河。明初修建北京皇城,朝廷向各省征集砖瓦木料,经运河运抵北京。该地是存放砖料的场所,故名。《畿辅通志》记载为“甄厂”。
  张辛庄 位于镇驻地北1公里。清代中叶,为南蔡村张姓怀德堂的坟地,亦是他家的打谷场。张家在此建房供佃户居住,称张家场,民国初年改称张辛庄。
  北马庄 位于镇驻地南2公里。明代成化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崔、周、高、商数家迁此屯田立村,以养官府战马为业,故称马庄。一说为因村建有马神庙得名马庄。后为区别县内重名,更今名。
  甘桥 位于镇驻地南4公里。明初,江南周、刘、梁姓大户来此屯田立村,时村旁古干河道上有一小桥,遂得名干桥,后演变为甘桥。
  聂官屯 位于镇驻地东南3.5公里。元末明初,聂姓营官带军户在此屯田,后有移民在此立村故名。
  湾子 位于镇驻地南4公里。明永乐年间,山西移民卢、陈两户在此落户,立村于古河道拐弯处,河东称陈家湾,河西称卢家湾。后河道淤平,两村房舍连在一起,民国八年称今名。
  三毛店 位于镇驻地南4公里。明洪武年间,山西移民李姓三家在此定居,最先盖三间茅草房栖身。其中一间开店,得名三茅店。2005年因撤村建居迁入武清新城亨通小区。
  韩营 位于镇驻地南4公里。战国时期曾有墓地遗址出现。明代韩姓官军在此扎营驻屯,后演变成村落,故名韩家营,简称今名。
  北薛庄 位于镇驻地南4公里。明初,移民薛姓几家迁此定居,立村后称薛庄。1984年为区别县内重名,称今名。
  南、北商村 分别位于镇驻地西南3.5公里、西2.5公里。元代屯田军户霍姓一家在此开店,得名霍家店。后有商姓迁入经商,因得名。另有说为明初官府鼓励商贾设商屯,为军屯官兵、民屯百姓供给食盐及其他商品,村名易为商村。清代,村落扩大,有部分村民迁出,另立新村,按坐落方位称南、北商村。
  朱庄 位于镇驻地南3公里。元代立村,当年官府奖励养猪,该村因养猪户较多而得名猪庄。明初朱元璋统一全国,猪庄犯忌,更名朱庄。一说为明朱姓在此定居,以姓氏名村。
  宋台 位于镇驻地西南3.5公里。明初,移民马姓、宋姓等迁此屯田立村,因村落建在两座土台之上,得名马家口、宋家台,后两台房舍连在一起,宋姓发家,统称宋家台,简称今名。
  田辛庄 位于镇驻地西南4.5公里。元朝末年,此地为南陈庄陈姓大户的坟地,孙姓一家祖辈在此看坟,渐成聚落,称孙家台。明成化年间,此处划为官田,又有张、齐、郭等八户佃农迁入,取名新庄。后从商村迁来名门望族田姓,遂更名田新(辛)庄。
  南陈庄 位于镇驻地西南4公里。宋辽对峙时期,陈、黄、张三姓首先居此立村,名陈家庄。明洪武年间,村中几户卖火镰出了名,得名火镰陈庄。清朝初年,为区别附近大、小陈庄,按其方位称南陈庄。
  安庄 位于镇驻地西南3公里。明朝初年,移民安姓兄弟迁此屯田立庄,故名。
  达村 位于镇驻地西2.5公里。元代成村,因蒙古鞑靼人在此居住,故名鞑子村。清改为达子村。后简化成今名。
  郭庄 位于镇驻地南1公里。清初,为陈姓庄头的佃户村田地,名陈庄。民国初年,郭姓大户迁入,更名郭庄。
  卞官屯 位于镇驻地东南6公里。明初,燕王扫北,卞姓军官带军户在此驻屯垦荒,后移民迁入演变成村落,故名。
  郭官屯 位于镇驻地东南4公里。明初,郭姓军官带军户在此驻屯垦荒,为屯粮之所。后移民迁入演变成村落,故名。
  大、小白厂 位于镇驻地东南7公里。一说为元代军户的牧马场。因产下一匹通体雪白的马驹而得名白马驹场,俗称白马场。一说为清代牧马场。清末民初,简称白场,后人口繁衍,分成两村,故讹传成大、小白厂。古代村名“厂”通“场”。小白厂因武清新城规划,于2010年春准备迁入武清新城孔屯还迁居住小区。
  宋庄子 位于镇驻地东南7公里。清初,三家佃户分别定居在三个邻近的土台之上,以姓氏称周疙瘩、宋疙瘩、曹疙瘩,后三个疙瘩连成一村,宋姓人丁兴旺,成为首户,遂统称宋庄子。
  北蔡村 距镇驻地1公里。原北蔡村乡政府所在地,2001年撤乡并镇,现属南蔡村镇所辖。宋、辽期间此地因盛产蔬菜名为大菜厂,是运河岸边的码头。明代以蔡姓官员驻此,改称蔡君厂,俗称蔡村。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在蔡村中间穿过,故有南、北蔡村之分。
  丁家〓 位于镇驻地东1公里的运河湾中。元代丁姓营官在此屯田,曾称丁家营;明初移民迁入,出现云家台、贾家台、杨家台、东台、沙地五个自然聚落,仍称丁家营;清初被圈为旗地,该村有吴姓地主带地投旗。五个自然村的土地皆被圈占,变成佃户村,更名丁家〓(quan),取四通八达之意。
  上丰庄 位于镇驻地东1公里。明初,江南移民丰姓三大户来此屯田立村,自北向南,称上丰庄、中丰庄、下丰庄。当地习俗,北为上、南为下,此庄居北,故名。
  翁羊坊、刘(傅)羊坊、韩羊坊 分别位于镇驻地东3公里、1公里、2公里。辽代出现聚落,金、元时期曾划归官田牧场,由军户饲养羊群,出现称羊坊的村落;明代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翁姓、傅姓、韩姓迁此牧羊、屯田,三个村落扩大称三羊坊。清代乾隆七年《武清县志》记载:三羊坊,即翁羊坊、傅羊坊、韩羊坊。后来傅羊坊村的傅姓衰落,刘姓兴旺,更名刘羊坊。
  肖羊坊 位于镇驻地东北3公里。清代中叶,山东肖姓移民迁此,牧羊垦种,渐成村落,得名肖羊坊。清光绪七年《武清县志》有记载。
  张羊坊、苏(魏)羊坊 分别位于乡驻地东2公里、3公里。清末民初,由三羊坊迁出张、魏两户,各立村庄,仍以牧羊、垦种为主,故名张羊坊、魏羊坊。后魏姓迁出,苏姓为首户,遂更名苏羊坊。
  九百户、八百户、七百户、六百户 分别位于镇驻地东4公里、东北3公里、北3公里、北5公里。元代军队屯田立村,据《元史》记载:根据军功封百户、千户、万户,户指军户,军人可带家属,军队边屯田边打仗。百户头领称百户长,千户头领称千户长,驻地称所。屯田所占土地均为运河沿岸肥沃之区。从头百户到九百户,其数字是编户驻所的序号,九百户即第九个百户长的屯田驻所;八百户是第八个百户长的屯田驻所;后来由屯田驻所发展成村落,故名。
  东小良、西小良 分别位于镇驻地东6公里、东北5公里。元初,从大良迁出部分居民到此立村,与大良对应称小良,两村又按其方位称东小良、西小良。
  南靳庄 位于镇驻地东4公里。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靳姓几户迁此定居,出现四个聚落,名四靳庄。清同治年间,村落扩大,依南北方位分成两个靳庄,故名。
  马棚洼 位于镇驻地东北5公里。因地势低洼,水草丰盛,辽代为放牧军马的草场,其间建有马棚,演变成村落后,故名。
  西杨凤庄 位于镇驻地东北3公里。辽代立村,原是朝廷杨驸马家的佃户庄,分东、西杨驸马庄,此庄居西,故名西杨驸马庄。民国初年演变成今名。
  蔡家坊 位于镇驻地东北3公里。明代天启年间,山西大槐树下移民蔡姓迁此定居,成村后以姓氏得名。
  西崔庄 位于镇驻地北3公里。明洪武年间,有山西移民崔姓几家迁此定居,成村后与东崔庄对应称,故名。
  大三里浅、小三里浅 位于镇驻地北3公里,濒临北运河。明代管理漕运,在运河岸边每隔二三里设一个浅铺,有官民驻守。清代设三里浅汛把总,招募附近百姓疏通河道,为漕船拉纤,所雇用的人员称浅夫,亦称纤夫。康熙皇帝有“春末浅夫忙用力,秋深霖雨失时禾”的诗句。后在浅铺驻地逐渐形成聚落。初称浅铺,后因距运河三里改称三里浅。清末民初,部分居民迁出,另立村落,故又有大、小三里浅之分。
  粜(tiào)粮务 位于镇驻地东北6公里,西临北运河。辽代成村,元代京杭大运河开通,成了粮米交易之所,成村后故名。
  大王甫 位于镇驻地西北6公里,元代为北运河大渡口,王姓一家在此撑船,称王家浦(堡),明代设浅铺,清代设王甫汛把总。后有移民鲁姓、邵姓等户迁入,亦称鲁邵王浦;清代末年改称王甫。又因户数增多,部分村民迁出,另立新村,称小王甫。“甫”字系“浦”的乱写,但因简单省事,日久天长约定俗成演变为“甫”字。

知识出处

御路古驿——南蔡村

《御路古驿——南蔡村》

本书主要记述了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的历史、文化、地理特征以及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南蔡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位于京杭大运河畔,曾是南北交通要道,商贸繁荣。文章通过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和口述传统等多种方式,对南蔡村的历史人文进行了深入挖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南蔡村的村落发展成因、民俗综述、传统礼仪习俗、居住院落民俗、古人诗章与民谣、传说与轶事、历史名人等方面的内容,展示了南蔡村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阅读

相关地名

南蔡村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