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信访 档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699
颗粒名称: 第四章 信访 档案
分类号: D035;G275
页数: 3
页码: 717-7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各级机关、单位及其领导干部、工作人员接受群众监督、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武清县 信访 考察

内容

第一节 信访
  解放后,县委、县人民政府,分别设置了“人民来信、来访接待室”办公室各定1名干部负责此项工作,并建立县领导接待来访群众、查办案件等各项制度。1966年9月,“文化大革命”中一度废置。10月,重新建立了信访接待室,工作人员15名,由县委直接领导。实行军管后,由军管小组领导。1967年12月28日,县革命委员会办公室下设“信访组”,工作人员5名。1982年5月,建立“中共武清县委、武清县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并升格为局级单位,工作人员8名,主要任务承办县委、县政府信访事宜。1990年县、乡、村形成三级信访网络,全县各乡、镇及局、委均建立了信访小组,各村设有1至2名信调员。县内信访工作曾出现过三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是从1963至1965年。3年当中,先期开展了清理帐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的粗线条“四清”,后期开展了细线条“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信访工作出现“一增三多”,即来信来访大量增加,反映复议阶级成份的多,被组织处理干部的多,揭发经济问题的多。1963年信访总量达3813件,比1962年增加了6.3倍;1964年信访总量达7327件,比1962年增加了12倍,比1963年增加了2倍。信访干部查办了一批信访案件。
  第二次高潮是1966年9月至1967年底,大批群众写信上访、串连,有些“造反派”冲击强占接待室,揪斗接待人员,正常的信访工作无法进行,上访量增加,由于工作不能正常开展,有些查办案件和数字未能记载下来。
  第三次高潮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提出平反冤、假、错案,干部群众写信上访的多,内容多为申诉冤、假、错案和索赔查抄物资以及历史遗留、复议问题。1979年信访总量为2562件,比1977年增加了3.7倍。
  1986年以来,坚持每月搞一次信访工作形势分析和预测,不定期地向市、县领导提供信访信息,建立信访信息处理程序、制度,实行目标考核。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与“多办少转”相结合的原则。1990年全县各乡、镇、局受理、办结信访案件2201件,为市、县领导提供信息425条,由信访办公室自行办理和主持联办重大案件785件。
  第二节 档案
  一、机构
  县档案馆始建于1959年2月,县委办公室和县人委办公室主任兼任馆长,负责全县档案的行政管理和集中管理。档案馆建立后,部分乡、镇、局也相应建立了档案室,共有档案人员38人,其中专职人员16人。1960年档案馆有办公室、阅览室各1间,档案库房4间,使用面积72平方米,购置档案厨10套,架子2个。至“文化大革命”前机构无变化。
  1971年县档案馆并入县革命委员会秘书组。1980年4月,恢复武清县档案馆,建立档案科,有专职档案人员3人。1986年将县档案馆(科)列入县政府编制序列。各乡、镇、局也由党委管档改为政府管档。县档案馆增到6人。1987年档案科(馆)设置了办公室、管理组、编研组、业务指导组。1990年有专职档案干部9人,职工1人。
  二、管理
  1.整卷 1956年制定了“档案分科管理,一季一入档”制度。办公室确定1名专职档案员,整理解放后的各种文件材料。是年5月,县人民委员会要求其所属各科室(包括临时办公室)在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由办公室统一立卷管理。9月,县人民委员会下发《关于档案工作的规划意见》,要求有条件的单位建立档案室。1957年全县建档案室4个,整理积存档案800余卷。
  1958年召开了县直机关和各乡文书、档案员会议,贯彻河北省第二次档案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大清整,共清整出积存文件2800余斤,县档案室整理立卷300余卷册。1959年1月,县组织了近百人参加的文件清理队伍,进行了短期培训,对所属单位的“清档”工作进行了业务指导。2月建馆后,全县共立档案5474卷,资料187册,3至6月份组织大突击,全县整理装订档案4429卷。1960年档案馆增设库房4间,储藏档案共6个小全宗1190卷,档案资料2129册,县直单位及各乡档案仍未集中管理。1975年对县革命委员会机关各部室的文件材料进行整理、鉴定后,用3年时间,对各公社及部分县直单位的档案进行了整理。1978年整理出文书档案12000余卷,其中各公社整理10392卷,未集中管理。
  1980年部分县直机关建立了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员。1984年县委办公室下发了《抓紧做好1966年底以前文书档案鉴定整理工作的通知》。翌年,各乡、镇清理出1966年底前文书档案652卷,交县档案馆。年底,召开了全县档案工作会议。
  1986年6月,新的档案馆楼在县委院内落成启用。占地500平方米,使用面积700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350平方米,阅览室45平方米。全县有档案室40个,专兼职人员70人。1987年,机关档案室增至82个,专兼职人员85人。是年,在全县范围内清理1980年以前文书档案,重新修定了《武清县档案馆保密制度》、《武清县档案馆借阅制度》等规章制度。
  1988年1月,宣传贯彻《档案法》,接收1980年以前文书档案7000余卷,藏档案数量由原来的6000卷,增到14705卷。1989年改革了档案工作管理形式,在县直单位按系统行业成立了档案工作协作组8个,定期开展活动。是年,完善了档案检索工具,由过去单一的帐簿式检索增加了卡片式检索。1990年加强对乡镇档案立卷的监督指导,举办各种培训班23次,培训档案员1721人次。
  2.分类 1960年后,档案馆储藏有文书档案1190卷,分6个小全宗。1979年馆藏档案大小全宗17个共2000余卷。1990年档案馆所存档案分文书、会计、城建、科技5个门类,63个全宗,有县委、县政府、县革命委员会、人大、部分乡镇局档案计14705卷。划分为永久、长期、短期3个保管期限。其中永久卷8033卷,长期卷4895卷。上限11840年,下限1985年。1990年馆藏资料有地方志、党史资料、内部文集、档案书刊、工具书、图书报刊6600余册。分为政治、经济、科技、法律、哲学、军事、文化教育、艺术、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医药、工业技术、农业技术、综合参考共18类,并编制了《档案馆图书索引》。
  3.利用 1980年以前,档案只服务于立档机关。是年后,利用范围不断扩大,在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干部待遇、知识青年安置、地界纠纷、经济案件、编史修志等项工作中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证据。
  1986年县档案馆对满30年的历史档案进行了鉴定,向社会开放,第一批档案涉及到6个全宗,共19卷。编制了《开放档案目录》,1988年开放了第二批挡案共956卷,有1847人次查档15619卷次。
  三、编研
  1988年档案馆编写出《武清县档案馆指南》一书,全书共17万字,收集全宗介绍55篇,并与有关部门合作编写出《中共武清县组织史资料》、《武清县政权系统组织史资料》等重要史料。大王古庄乡编写出《大王古庄乡国民经济资料汇编》、《乡、村历史沿革》、《历年发展党员情况》等参考资料。武清县供销合作联合社编写出《社员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等。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武清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现在武清辖境为主,重点突出了建国后42年的史实,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史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