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626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体育
分类号: G812.7
页数: 8
页码: 607-6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清县境内体育历史悠久,元代已有长跑比赛,明清及民国时期民间体育活动较为普遍。解放后,体育活动开始朝全民性方面发展,1951年举行了全民运动会。1957年后全县体育活动掀起高潮,1976年后再次掀起高潮。1984年开始,每年9月26日至10月2日列为天津市群众体育节。1985年全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总数36%以上,1988年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1989年被天津市评为“群众体育工作优秀单位”。
关键词: 武清县 体育 体育运动

内容

境内体育历史悠久。元史载,元至元二十四年举行“贵赤卫”(贵赤:蒙语为快跑者;卫,指禁卫军)长跑赛,地点为境内河西务镇至大都(今北京)内中(宫廷),全程90公里。黎明起跑,在寅卯辰3个时辰内跑完全程。此次长跑,比1896年在希腊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马拉松赛早600余年,赛程也长得多。
  明清及民国时期,民间的体育、武术活动较为普遍。每逢春节、元宵节以及庙会等,都有花会、武术表演。平时,民间有踢实心球、踢毽、跳房子、打尜、举石锁、摔跤、掰腕子等小型分散的体育健身活动。历届知县、县长一般每年搞一次春游活动,颇为热闹。清末民初,县城城关李瑞东(俗称鼻子李)、马神庙张策等武林高手也在境内传授武术。一些村庄成立少林会,青少年习练拳棒。部分学校也有体育活动。
  解放后,体育活动开始朝全民性方面发展。1951年11月在县城杨村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全民运动会,县委书记张扩、县长魏达亲临会场,参加运动会的干部、职工、农民、学生和驻军官兵共2000余人。
  1957年后全县的体育活动掀起高潮。在农村,北章庙大队农民自创的农民体操得到推广;在机关、工厂,普遍推行了“工间操”;在中小学校,继续落实《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一般学校每年都举行运动会。
  1976年后,县内体育活动再掀高潮。机关、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坚持“工间操”,先后组建了篮球队、乒乓球队等,定时举行各种形式的比赛。各社队相继组建了业余球类、棋类运动队,参加县、市举办的历届“丰收杯”篮球赛,“致富杯”乒乓球赛等。学校坚持早操和课间操,每周两节体育课,两次课外活动。县每年举办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以及篮球赛、乒乓球赛、妇女“三八健康杯”赛、老年人春冬季长跑赛、幼儿“六一”运动会等。
  1984年开始,每年9月26日至10月2日列为天津市群众体育节。各乡镇以文化站为中心,举行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球类、棋类等体育活动。
  1985年全县72万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有26万人,占总数36%以上。其中学生11万人,占学生总数99%,职工1.1万人,占职工总数39%,农民14万人,占农民总数20%。是年,被天津市体委评为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1986年始,全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1988年9月,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1989年被天津市评为“群众体育工作优秀单位”。
  第一节 机构
  民国时期,境内有群众自发性的组织,如花会、武术等,负责人称为“会头”。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于1950年建文教科,设分管体育工作的小组。1958年建“武清县体育运动委员会”,1961年4月撤销,其职能工作归并文教局。1971年复建,由“支左”解放军“接管组”负责人任主任,1973年“接管组”撤出。
  1981年9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建“武清县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和“武清县体育场”。翌年,县体委设办公室、竞赛组和群众组,辖县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1984年设办公室和业务科,所辖单位未变。至1990年,建置无变化。
  第二节 学校体育
  民国时期,仅部分小学校有体育活动。初小设游戏课,高小设体育课,体育器械有哑铃、棒球、跳绳、毽子、篮球、排球等。
  解放后,体育列为教学的一项内容,并制定了体育教学计划。小学每周两节体育课,每天一次广播操。体育课以跳集体舞、滚铁环、跳绳、扔皮球及各种游戏为主。中学每周两节体育课和两节课外活动,每天做一次早操和一次课间操。中等及以上学校,设有体育教研组和专职体育教师,负责全校体育活动。学生会的文体部成立学生体育协会,协助体育教师开展工作。体育课项目有:中短跑、前后滚翻、打秋千、做吊环、单双杠、滚虎伏圈,以及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垒球等活动。
  1954年杨村中学、武清师范试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每天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学校组织各种体育运动队,并设有专职教师进行辅导。1956年15所初中普遍实行了“劳卫制”,1959年中学生参加“劳卫制”锻炼并已达到三级以上标准的人数有18000人。
  1966至1976年,达标活动基本停顿,学校体育活动被军训、生产劳动所代替。1976年后学校体育活动逐渐恢复。
  1979年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发了《中小学生体育暂行规定》。1980年在全县中小学全面贯彻落实“规定”内容。1982至1985年通过市教育局、市体委联合验收的学校27所,其中17所中学、10所小学。
  1985年始推行“10—14”年计划,着重抓好10—14岁阶段少年儿童的业余体育训练,建各类运动队878个。是年,参加全国“雏鹰起飞”田径通讯赛的学生达18150人,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90年经检查符合“10—14”计划要求的运动队457个、田径队197个、篮球队173个、乒乓球队70个。
  1988年学校体育实行教学与训练体制改革,竞赛体制改革,实行按分龄组小全能比赛,等额达标参赛的方法,以打破过去的“大锅饭”、“人海战术”,坚持“两课、两操、两活动”制,以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体育课也在准备活动中加入艺术体操,充分利用音响设备进行韵律活动。是年,中小学落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89所中学学生的达标率为90%,432所小学学生的达标率为89%,其中城关小学被国家教委、国家体委批准为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优秀单位。
  1989年开展“希望之星”达标测试活动,以田径为重点,分初试、复试和验收3个阶段。是年10月283人参加验收,171人达标合格。翌年7月650人参加验收,355人达标合格。
  1974至1990年,每年4月均举行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1975至1990年,每年举行1至2次全县中小学生篮球赛。1990年全县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386人,其中大学本科毕业生39人。
  第三节 职工体育
  民国时期职工体育无记载。
  解放后,职工体育由县工会会同体委、武装部、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通过各级工、青、妇、武装部组织,按照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的原则组织实施。50年代始,全县各机关、团体及各企事业单位基本能坚持做“工间操”。人数较多的交通局、工业局、县社、物资局、公安局等单位,经常开展群众性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中国象棋等项比赛。有10多个局级单位组建了业余篮球队、乒乓球队、中国象棋队、自行车队等。职工业余运动队在大型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1958年参加河北省在沧州召开的运动会,获总分第一名。是年参加天津地区篮球赛,男女双获冠军。1959年参加天津地区自行车比赛,获男子第一名、女子第三名。
  1975年后,每年举行全县职工篮球赛、乒乓球赛、中国象棋赛。近年,又增加了足球赛、围棋赛、军棋赛等。县总工会所属的40多个基层工会,组织以车间、班组、科室为单位的体育锻炼小组,经常进行各项体育竞赛。
  第四节 农民体育
  解放前,农民自发地组织一些零散的体育活动。解放后,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进行。50年代,在农民中推行农民体操,60年代河西务公社孝力大队开展村民运动会活动,其项目有跑、跳、竞走、投掷等。至70年代共举办了7次村民运动会。其它的社队也举行过规模不一的运动会。
  1983年3月举行全县农民武术表演赛,参赛者200余人。是年11月举行全县首届青年农民“文明杯”篮球赛,33个乡镇组队参赛。翌年举行县首届农民中国象棋赛。1984年始定9月26日至10月2日为天津市群众体育节。农民以乡镇文化站为中心,进行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球类、棋类等体育活动。翌年梅厂乡自筹资金40万元,建成1座华北第一的农民文体馆。10月25日在该馆举行的天津市农民“致富杯”篮球赛开幕式上,受到国家“体总”副主席黄中的赞扬。12月被市命名“篮球之乡”。
  近年,出现了乡办、村办、户办的体育活动。孝力村继60、70年代又于1986至1987年举办了两届村民运动会。梅厂乡从80年代始每年举行春季“文明杯”、秋季“丰收杯”篮球赛。1987年被市体委评为“体育之乡”的石各庄乡,每年举办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比赛。1989年举办了春季田径运动会、“三八杯”妇女体育比赛、“六一”幼儿家庭运动会、乡企业职工运动会、“丰收杯”农民运动会、武术表演等6项体育竞赛活动。是年被市体委评为“乒乓球之乡”的王庆坨镇有乒乓球队49个,篮球队20个,象棋队26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13000余人,占人口总数的40%。下朱庄乡南北辛庄村组织了村民运动会,双树乡大十百户村举行了摩托车比赛,石各庄乡良各庄村举办中国象棋赛,被誉为“象棋村”。
  1990年全县34个乡镇有农民业余篮球队204个、足球队19个、乒乓球队39个、武术队48个,举行农民运动会和单项比赛120次,有147000余人参加体育活动,占应参加人数的67%。
  第五节 老年 妇女 幼儿体育
  一、老年体育
  始于近年。1981年始每年在县城杨村及其它乡镇举行老年人春、冬季长跑比赛。1984年11月,在杨村举行了太极拳培训班,农村一些老年拳师组织武术班传艺。1986年县成立了老年人体育协会,有计划地组织了“重走长征路”长跑活动。1988年天津市体委把“九月九日重阳节”定为“老年节”,以举行套圈、钓鱼、飞镖、投篮等体育活动为祝贺。是年,成立县气功协会,举办三期气功班,培训学员500人。翌年8月,举办老年迪斯科比赛,从中选出2队24人参加天津市“松鹤杯”迪斯科比赛,分获第一名、第三名。
  二、妇女体育
  一般在工余时间采用小型多样易行的方式进行。80年代,一些企事业单位、乡村组织了各种妇女运动队,参加县、乡级体育比赛。河西务镇五七村的“孩儿妈妈”篮球队,1983、1984年连续取得县青年民兵(农民)篮球赛女子冠军和天津市农民篮球赛女子冠、亚军。1984年始每年举行妇女“三八健康杯”体育竞赛,项目有跳绳、踢毽、双手拍球、举重物、仰卧起坐、抛沙袋等。
  三、幼儿体育
  以游戏为主,在幼儿园(所)组织适合其特点的小型活动。80年代,经过专业培训的幼儿教师逐年增加,体育活动的形式和项目也在不断变化和增加。1984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县城杨村和一些乡镇举行了幼儿、母子运动会,项目有百米儿童三轮车、40米跑、10米象形跑、10米兔跳、40米2人3足行、60米母子吃梨、60米母子接力等。每年“六一”前后举行幼儿、母子运动会,举办的单位和参加者逐年增加,项目也随之改变,有30米障碍、生活自理技巧、家庭400米三人接力、合家欢、双人投羽毛球等。第六节人材培养与输送
  1974年11月,天津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在杨村开办“天津市杨村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至1976年11月结束,共招生8期,培训天津市郊县中学生和体育教师535人。1981年9月,在原址成立“武清县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设篮球、田径项目。1985年6月,经市体委、市二教局批准,成立“武清县体育运动学校”,为中等专业学校,为国家培养体育新苗和小学体育教师。1977至1990年,学校为国家和天津市输送人材61人,其中国家队3人,市体工队26人,市体校21人,市体院3人,市师范体育班8人。
  1988年县政府、县教育局与天津市教育局、天津市财经学院四方代表联合签署了“一条龙体育训练网络”协议书,确定在杨村四中等6所学校建立一条龙训练基地,每年暑假请天津体育学院的教师到校辅导。
  第七节 场地设施
  1959年县政府投资,从杨村镇购置土地96.4亩,建成400米三合土田径场。1979年铺成炉灰渣跑道,内设1个足球场,周围设护栏成为简易体育运动场。1971年建篮球场一个。1975年建训练房9间。1979年建灯光看台篮、排球场1个。八十年代,一些乡镇机关、学校注重了体育设施建设,象棋室、武术场、摔跤场、篮排球场等逐年增加。1990年全县体育场地设施有田径运动场84个,其中400米跑道田径运动场9个,300米跑道田径场28个,200米跑道田径场47个。篮、排球场352个,其中有灯光看台的1个,有灯光无看台的19个,无灯光看台332个。有乡级体育馆1处和正在建设中的县级体育馆1处,健身房9间,室内田径场(120×7M)带塑胶跑道1个。
  第八节 体育团体
  一、武清县职工体育协会1984年3月22日成立。受县工会、县体委领导,下属有局级单位职工体育协会。
  二、武清县武术协会1984年12月17日成立。受天津市体委和天津市武术协会领导。
  三、武清县老年人体育协会1986年4月25日成立,受县老龄委、老干部局及体委领导。
  四、武清县足球协会隶属于县团委、体委领导。五、武清县农民体育协会1987年4月29日成立。下属有全县各乡镇农民体育协会。
  六、武清县气功协会1988年5月12日成立,办公室设在体委。
  七、武清县田径运动协会1989年8月11日成立,受体委、教育局领导。
  第九节 体育比赛
  1974至1990年,县承办国家级比赛3次,承办天津市级比赛20余次,举办县级运动会及单位比赛132次。参加全国性比赛25次,参加市级比赛110次。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武清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现在武清辖境为主,重点突出了建国后42年的史实,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史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