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图书馆
武清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清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民间艺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61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民间艺术
分类号:
J193
页数:
4
页码:
588-5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的武清县志的文化的文化艺术的民间艺术,包括花会、杂技、剪纸、音乐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武清县
文化艺术
民间艺术
内容
一、花会
境内民间花会历史悠久,解放前主要有鹤翎、杠箱、重阁、中幡、高跷、狮子、龙灯、小车、少林、旱船、竹马等,演出时间多在春节、元宵节和各期庙会。解放后,经常在正月举办各类花会调演。民间还盛行请会,义务演出。
“文化大革命”期间,民间花会被视为“四旧”遭禁10年。1978年开始恢复。1979年梅厂乡方辛庄村和南蔡村乡定福庄村小车会在天津体育馆演出,受到好评。春节期间举行汇演,集中13道会在县城流动演出,四乡观众多达十几万人。1979年后,花会发展到130道,规模逐年扩大,会种不断增多。1984年起,每年春节期间举办花会调演。是年集中41道会,历时4天,共演出158场,参加演出的农民演员2100人,观众16万人次。从中选出29道优秀花会,于元宵节再次为群众演出。
花会汇演,活跃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也使这一民间艺术,得以继承和发展。1989年中国首届艺术节——天津海河之秋开幕式和1990年天津市举办的国际友好文化交流,均聘请敖嘴村双龙会和黄花店杠箱会进行首场表演,受到中外朋友的赞赏。1990年春节,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在天津市副市长钱其璈陪同下,来县观看演出。
二、杂技
境内杂技艺术约有1百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王庆坨、大王古庄、下伍旗等10几个乡镇。其艺术来源以铁路为界,路南源于吴桥县,路北源于北京。表演内容主要有气功、武术、杂耍、魔术、技巧等。主要活动方式有表演队、表演组和个人卖艺。有的常年去各地演出,以此谋生。有的仅在农闲时节演出。1981年后,常年活动的有大王古庄乡刘庄村沈勤,解放前在北京天桥学艺,主要表演气功油锅捞铁球,至今誉满乡里;东蒲洼乡胡台子村陈少先,解放初期在天津学徒时,业余拜师学魔术,曾参加过全国魔术大赛,《中国魔术大观》一书有他的照片和简介;王庆坨一街王连钢和几个同乡组成演出队,经年在外演出,主要表演爬杆、顶杠子、耍锸子;王庆坨四街安光林1家3口,亦经年在外表演魔术。除营业性演出外,另有娱乐演出,只在年节期间为乡亲们表演,如王庆坨的耍锸子,六道口的顶杠子,利尚屯的业余杂技等。
三、剪纸
境内剪纸艺术历史较久,除平时剪一些绣花用的花样子外,多在春节或喜庆日子剪些窗花。有“福”、“囍”字、“肥猪拱门”、“摇钱树”、“吊钱”等,另有装饰用的“云彩沟”、“寿瓶”等。大顿邱、杨村为历史上的剪纸之乡。
剪纸方法大体有2种,一是剪刀剪,花样自出,随想随剪,一次剪一两张或三四张,所用纸多是红纸;二是刀刻,一次刻出几十张,所用纸多是彩纸或宣纸。近年房室多为玻璃窗,剪纸花样与用料也有所改变。
境内农村多剪纸能手。白庄老人尚国臣,自幼爱好剪纸,他剪的鞋样、窗花、荷包、刘海戏金蟾等,别具一格,颇受人们喜爱。高村赵张氏,心灵手巧,剪纸艺术精益求精,她剪的“喜鹊登梅”被选入全国剪纸展览展出。1982年县首次举办剪纸展览,参展作品100余件,1985年再次举办,参展作品200余件,其中选入市展百余件,选送全国参展2件。
四、音乐
境内民间音乐以器乐为主,分布很广。多数村庄均有爱好者,主要乐器是管子、锁呐、笛、笙、云锣、鼓、钹等,群众称吹打乐。其演出的乐曲主要有翠竹帘、玉芙蓉、跳大神、老八板、陶军令、张公赶车、三归赞、醉太平、八仙庆寿等,曲牌多来源于戏曲和古代词赋。境内有名的乐师是下伍旗的张三柏,曾给天津时调著名演员王毓宝伴奏,电台多次录音。有名的乐队是周家务乐队,主要表演宫廷音乐,清朝曾被召进宫演出。
解放前民间音乐不被重视,称艺人为“吹鼓手”,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间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得到扶植。1986年秋,天津市首届民间音乐会在杨柳青举行,武清派出4个代表队,近百名演员。汊沽港、周家务、黄花店3个队获优秀奖,万庆德、胡玉廷、李庆新、王作文获乐师称号,肖庆山等20人获乐手称号。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现在武清辖境为主,重点突出了建国后42年的史实,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史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