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科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60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科技
分类号: G301
页数: 12
页码: 566-577
摘要: 这段文本主要介绍了武清县的科技组织和科技引进历史。在科技组织方面,1950年开始建立示范农场和技术推广站,1956年建立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8年建立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并在之后逐年建立更多的科技组织和研究机构。在科技引进方面,引进了一些适于应用的农业技术和新的种植技术,如马铃薯贮藏保管技术、油纸保温育苗技术等。此外,还介绍了一些科普活动,如编印科技报刊、举办培训班、展览和科技“赶集”活动等,以推广普及科技知识和技术。
关键词: 武清县 科技 科学

内容

第一节 科技组织
  1950年建立韩指挥营、下伍旗、西南庄3处示范农场,推广使用新式农具,传播新技术。1954年建立县级技术推广站,辖8个区级推广站。1956年建立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是年全县13个区有技术干部59人,培训农业技术员177人。1958年建立县科学技术委员会。1959年全县16个公社、6个局、48个县办工厂建立了科委、科协组织,1077个生产队、21个修配厂(站)成立了科协分会或小组,科协会员发展到5785人,有各类技术人员450人。建立农业科学研究所18个,其中县研究所2个,公社研究所16个。建立中医研究所1个。建立研究站78个,生产小队建立技术研究小组1074个,各工厂修配站车间成立技术研究小组69个,参加研究的人员达2万余人。
  “文化大革命”中,科研机构瘫痪。1972年3月建立“武清县革命委员会科技组”,是年建立县农机研究所。
  1978年3月复建县科学技术委员会。1984年正式复建县科学技术协会。1980年建立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从事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1983年全县33个乡镇成立初级农校,部分村成立农民业校。1984年全县34个乡镇相继建立科技协会。是年,建立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70个,县直专业学会、协会10个,会员共3200人,420个村成立科普小组。基本上形成了科技网络。
  1985年全县有专业技术人员9053人,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596人。是年,建立乡镇农科站34个,虫情测报站35个,乡镇植保公司34个;建立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72个,会员2500人;为乡村培养农业技术员5811人。
  1987年以县、乡、村科技人员为骨干的三级科普网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是年,县直专业学会、协会14个,会员6125人;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123个,农村科普小组450个;95%的中小学建立了青少年科技领导小组,科技辅导员65人。翌年建立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1990年科技组织再一次发展壮大。县直专业学会、协会20个;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190个,农村科普小组512个;科技示范户3385户;中小学的青少年科技活动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是年,全县各类专业学会、协会、研究会的会员达1.5万余人,评聘的各类各级专业技术人员1.13万人。
  第二节 科技引进
  1955年引进适于应用的马铃薯贮藏保管技术。
  1959年为解决水稻早育秧与早春低温的矛盾,引进辽宁省营口地区油纸保温育苗技术,并请营口县水源公社水源大队种稻能手张景贤来县做技术指导。是年,在大碱厂、后巷两管区搞油纸保温育苗350亩,插秧田700余亩,获得成功。保温育苗比普通水床育苗早插秧15天,可增产30%。
  1983年县人民政府聘请北京农大教授梅楠、讲师梁振兴、张启刚任县小麦技术顾问,建立长期咨询服务关系,定期来县考查指导,推广了“三肥坐底”、田苗按叶龄施肥和后期“三防”等新技术,使小麦单产三年迈出三大步:1982年92公斤,1983年165公斤,1984年192公斤,1985年247公斤。
  1984年南蔡村乡张辛庄村先后聘请了中国农科院、天津市农科院专家12人,来村传授玉米、小麦的育种、高产栽培技术和蔬菜、西瓜、草莓的繁种技术等,并进行现场指导。引进新技术5项,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为村培养专业技术人员60余名。
  1988年引进日本高产大豆新品种和超薄型地膜覆盖技术。仅采用地膜覆盖一项技术,就使试用农民减少投入5000余元。1989年全县推广使用超薄型地膜4万亩,为农民节省投资85万元。
  1989年引用甘肃省食用大黑瓜籽、山东省杂交高粱等28个新品种试种,是年初见效益。
  第三节 科普活动
  1978年由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县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编印《科技情报》,主要刊登县内科技成果和科学论文,至1984年共27期。1979年又增印《科技参考》,至1984年共72期。1984年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始编印《科技信息》,至1985年共9期。1984年县科学技术协会编印《武清科普小报》、《科技知识》,是年发放8.8万余份。1985年始,县科学技术协会不定期地编发报刊杂志上的科技资料,使群众掌握科技情报和科技知识。
  1984年始,县科学技术协会还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展览会等。是年,为推广普及地膜覆盖技术,举办了棉花地膜展览,放映了科教片,印发20余万份科技资料。1985年举办西瓜、旱稻、蔬菜等栽培技术学习班130次,人数达3.8万人。是年举办了首届青少年(主要是在校生)电子计算机技术培训班。7月,学员参加全国青少年电子计算机程序设计比赛,成绩名列天津赛区郊县第一名,荣获“青少年电子计算机普及先进县”称号。1986年主办了西红柿、黄瓜、大白菜等蔬菜技术展览100米,到28个蔬菜生产重点乡巡回展出,观众达6700人次。1987年举行科技“赶集”活动957次,科技咨询5290人。是年举办农村致富百例图片展出,观众达4.3万人次。1988年举行科技“赶集”活动997次,科技咨询1.8万余人。是年,与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召开了“武清县首届科技论文交流会”。1989年全县开展了“讲精神文明,比科技奉献”,“讲精神文明,比科技致富”活动,参加评比活动的有182个学会、协会、研究会,436个乡镇企业,1.05万个科技户、专业户。普及推广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877项,组织科普知识竞赛24场、科技报告会30场。举办科技展览1780米、科普橱窗500平方米。1990年组织全县各科技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3960次,科技普及面达70%。
  1987年至1990年,县科学技术协会、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举办全县性“科技周”活动4届。1990年举办的第四届科技周活动如下:科普一条街35处,参观者22.5万余人次;科普报告会75场,参加者8500余人次;科教电影、科普录像675场,观众15.3万余人次;科技培训班85个,参加者4450人次;知识竞赛24场,参加者2800人次;学术交流会11场,交流论文75篇,参加者745人。
  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极大地增加了经济效益,仅1990年就取得经济效益4100万元。
  第四节 科技成果
  1978年复建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成果始有鉴定和记载。至1990年,获市、部级及以上奖的科技成果17项,获市局级奖励的科技成果52项,学术专著和在省市级及以上专业刊物或论文集发表的论文、试验报告共130篇(部)。另据不完全统计,原籍武清而在外地工作人员的重大科研成果、论文100余项(篇)。上述情况见附表(附表排列以姓氏笔划为序,合作者依前者姓氏笔划)。
  附记 1990年县直专业学会协会名称
  农学会 环保学会 蔬菜学会
  化工学会 西瓜学会 农机学会
  水利学会 商业科普学会 畜牧兽医学会
  教育学会 林果学会 珠算学会
  医卫学会 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 电力学会
  电子计算机协会 地震学会 养蜂协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武清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现在武清辖境为主,重点突出了建国后42年的史实,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史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