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成人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599
颗粒名称: 第七节 成人教育
分类号: G72
页数: 3
页码: 555-557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天津市武清区农民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文章首先介绍了武清区农民教育的背景和意义,然后详细阐述了农民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扫盲教育、技术教育、农民夜校等。最后,文章总结了武清区农民教育的经验和启示,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 成人教育 业余教育 武清县

内容

一、农民教育
  1.业余初等教育(扫盲)
  30年代,境内有民众学校25处,学员1260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因战乱而解散。日伪时期,境内有新民会县指导部举办的青年训练所、妇女识字班、新民问事处等业余教育场所。
  解放后,于1950年在农村开展了扫盲(扫除文盲)运动,村村队队办“夜校”。是年全县办业余学校达492处,参加扫盲学习的农民31337人,专职教师757人。业教以学习语文、算术为主,时间一般在晚上。农民学习的热情很高,出现了不少夫妻识字、母女同学、婆媳共读、姑嫂互教的动人事迹。老年多病,不能到校学习者,由小学生负责包教,送字上门。村校的小学教师白天教学,晚上到“夜校”任课。翌年,农村业余学校改称民校。
  1952年县政府成立扫盲办公室,各乡均设扫盲专职干部和教师,组织领导全县的扫盲运动,参加学习的农民达49975人(不含干部)。至1954年,共扫除青壮年文盲6000余人。1958年扫盲工作出现高潮,扫除青壮年文盲1万余人,村入学率一般达80%以上。1965年至1966年全县分四批扫盲,共扫除青少年文盲14019人、壮年文盲8890人。
  “文化大革命”中,扫盲业余学校停办。1979年后,扫盲工作得以恢复和发展,并取得很大成绩。1985年实现了无盲县。
  2.业余中等教育
  农民业余中等教育始于60年代初,教育对象为高小毕业后未能升学或在小学阶段失学的青少年。课程以政治、语文、数学为主。1966年全县有业余中学班140个、学员2282人。“文化大革命”初期,业余中学班一度改学毛主席著作,不久便解散,直至1978年才得以恢复。
  1984年全县有业余中学班10个,学员414人,1985年毕业235人。1986年后,业余中学班逐渐减少,余者转并农校。
  3.技术教育
  1979年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在农村中,技术教育成了农民教育的主体。1984年初级农技班学员有912人,农林口各局、乡办校学员有160人,村办校学员有8817人。
  1985年,中级技术班12个,学员534人;初级农技班28个,学员749人;一般技术班446个,学员18080人;短训班103个,学员4300人。
  1986年有乡镇农校32所,学员856人,校舍204间,专用桌凳716套,教学实验基地510亩。确定杨村、城关、徐官屯、河北屯、聂庄子、南蔡村6处乡镇农校为县重点农校。是年村办学426处,参加学习的农民35311人。
  1989年乡镇农校34所,实现了各乡镇都有农校。各农校因地制宜,开设了农学、蔬菜、林果、企业管理、会计、畜牧兽医、养殖、缝纫、家电、木工等专业,参加学习的农民达35000人次。是年,全县逐村举办各种类型技术学习班511个,参加学习的农民达40018人;农村科技讲师团达3000余人,活跃在673个村,面授农民28930人次。
  二、职工教育
  1950年在杨村创办第一所职工业余学校,组织县直属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参加业余学习。学校设扫盲班、小学班,此后又办了初中班,常年在校学员400人左右。学校共办11年,1961年停办。1952年12月已在杨村、东马圈、城关、河西务、崔黄口、蔡村、王庆坨办了职工业校,专职教师15人,兼职教师14人,参加学习的职工1155人,占应入学总数的79.7%。1956年后职工业校陆续解散。
  1958年在杨村成立工业专科学校,实行半工半读,半年后解散。“文化大革命”期间,职工教育处于停顿状态。
  1978年职工教育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县直各企事业单位相继创办职工业余学校,给职工补习文化知识创造了条件。1982年职工自学考试开始,至1984年共考试6次,参加考试职工达4163人,合格1534人,毕业1507人。
  1984年在杨村镇创办县职工中学,设文科、理科2个班,有教职工9人,是年招生113人。1985年已有粮食局、县社、农业银行、农机局、水利局、交通局、供电局、工业局8处职工学校和1所县职工中学,参加学习的职工有2666人,其中初中班2279人、高中班367人、中专班20人。
  1986年有109个乡镇企业单位办学,参加学习的乡镇企业工人1888人。1988年杨村、崔黄口、汊沽港、徐官屯、黄庄、东蒲洼6处乡镇企业单位与天津市对口的大中专院校联合办学,开办了企业管理班和会计班共14个,其中大专班8个283人,中专班6个235人。1989年参加各类岗位培训的职工达1609人。
  三、干部教育
  1950年县委、县政府在杨村始建“干部业校”,常年在校学员约350人,教师最多时16人,县委主要领导干部兼任校长,课程以学政治、学文化为主,1961年停办。“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大黄堡公社西安子建立“五·七”干校,后与县党校合并。
  1983年在杨村四中开办党政干部高中文化补习班,至1985年7月共办2期,毕业学员86人。1984年在县委党校举办党政干部大专班,抽调部分干部脱产学习。1989年参加中等、高等学历考试的干部为2807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21.6%。
  四、中等、高等业余教育
  1.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武清县分校
  1981年5月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在县内设办公室,是年招农学专业学员569人。学员以自学和收听广播为主,学制3年。1984年招农学专业学员426人。1985年招农学、畜牧、水产专业学员共401人。1987年、1988年招农学专业学员2期共150人。1990年招农学、林业、财会专业学员共104人。至1990年,共毕业学员370人。
  建校后,不定期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达23475人。
  2.武清县电视中专班
  1985年9月举办武清县电视中专班。正式学员192人,其中会计专业130人,企业管理专业62人;视听生54人。会计专业分3个班,在杨村镇成人教育中心学习,企业管理专业分2个班,分别在县社职工学校和工业局职工学校学习。至1988年,参加学习的人数为2392人。1990年在校学员78人。
  3.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984年上半年试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设了党政干部基础、会计、法律、中文、英语、日语、中医、农学、商业企业管理9个专业1000多个科次。是年参加报考的有533人,经过3年分科考试,合格的近500科次,合格率近40%。
  1985年有1873人报考。至1990年,已设27个专业,已有干部、职工、专业技术人员、驻军官兵等3429人参加报考,各专业毕业人数为190人。
  4.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武清县工作站
  1978年在县教育教学研究室院内组建“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武清县工作站。翌年站址迁至杨村四中。是年9月始招学员文科500人、理科120人。学员以看电视、听广播和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学制3年,定期进行单科考试。参加者多为教师和职工。
  1982年在杨村河西正式建电大工作站。是年,第一届学员毕业341人,其中文科285人、理科56人;又招收学员中文专业100人、科技英语专业50人。1984年始招政教专业学员3个班150人。翌年有学员499人。至1990年,电大已毕业大专生873人。
  附记 武清县烹调学校
  11987年9月5日在泗村店乡建立,1989年4月迁往杨村镇建国南路西侧的川鲁园饭店院内。名誉校长为天津市川鲁饭店副经理、特级厨师姜百明,校长为一级厨师贡士广,教师4人。专业为烹饪,教学内容为饮食营养卫生、面点操作技术、烹饪原料知识、烹饪原料加工技术、烹调技术和成本核算。教学形式主要是举办学习班,每期4个月。至1990年底,共举办培训班7期,培训四级厨师及以上专业人员189人,其中二级厨师专业人员8人。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武清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现在武清辖境为主,重点突出了建国后42年的史实,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史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