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旧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59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旧学
分类号: G421
页数: 1
页码: 537-5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清时期,私塾是农村少儿学习的主要场所,义学则在一些开明士绅的捐助下在较大集镇兴办。境内有3处绅办官助书院,其中奎文书院在县治城关大南街,白河书院在河西务城内,庆成书院在王庆坨。县学旧在邱家庄南旧县治内,后迁至县治城关之东北隅元卫帅府家庙地,县学生员额数据载为廪膳生员二十名、增广生员二十名,每年有两次考试。
关键词: 武清县 学校教育 教育

内容

一、私塾
  明清时,较大村庄设有私塾。有塾师自办的“冬仨月”,有一家办或几家合办的“专馆”。教材为《三字经》、《百家姓》、《四言杂字》、《千字文》等,后随学生年龄增大,改学《千家诗》、“四书”、“五经”等。农村私塾为旧时农家少儿学习的主要场所,1946年至1948年,境内尚有私塾近百所、塾师147人、学生3080人。全境解放后,私塾全部解散。
  二、义学
  明清时,一些开明士绅捐地助资在较大集镇兴办义学,亦招收贫寒人家子弟入学。清代较有名的义学有6处。
  1.县城义学 康熙年间邑人李炜捐田兴办,邑人赵之符亦捐资襄事,炜父李可桢捐田百亩为“馆谷地”。光绪七年重建于文昌阁旁。
  2.大王村义学 咸丰三年石桢等人兴办。
  3.汊沽港义学 咸丰年间建。
  4.蔡村义学 同治八年建于蔡村碧霞宫。
  5.杨村义学 光绪元年郝庆澜等人捐资兴办。
  6.河西务义学 始建年代不详,乾隆七年县志仅载其名。
  三、书院
  明清时,境内有绅办官助书院3处。
  1.奎文书院 在县治城关大南街。清道光年间知县刘体仁“以流抵旧宅购置”,复拨田六百五十余亩为“膏火资”。同治五年知县谌命年率绅富捐五百金,同治九年知县李秉钧又捐三百金,均“发典取息”。光绪七年知县蔡寿臻拨田一百二十亩增助经费。
  2.白河书院 在河西务城内。清乾隆年间城废院存,光绪年间院废。
  3.庆成书院 在王庆坨。清雍正二年曹传建设内学,捐银三百。乾隆五年,传子涵捐田一百八十亩,造册申详学宪钱,题曰“庆成书院”。后废。光绪七年曹植桐等人捐田重立,更名为“萃文书院”,知县蔡寿臻拨王庆坨、汊沽港二镇每年杂税捐入为“膏火资”。
  四、县学
  县学旧在邱家庄南旧县治内(今旧县村)。明洪武初因避水患迁至县治城关之东北隅元卫帅府家庙地。嘉靖十六年知县赵公辅将县学迁至城南。此后,明清两代对县学均有建修。至清光绪七年,县学内尚存明伦堂、崇圣祠、尊经阁、聚奎楼、魁星楼等。
  县学生员额数,据清乾隆七年县志载:“廪膳生员二十名,增广生员二十名。岁科二考,每考入学十八名;岁科入武学十五名。”
  县学为帝王所重。清康熙二十一年颁发御书“万世师表”匾额,雍正三年颁发御书“生民未有”匾额,乾隆三年特颁御书“与天地参”匾额。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武清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现在武清辖境为主,重点突出了建国后42年的史实,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史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