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质构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32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地质构造
分类号: P562.21
页数: 1
页码: 84
摘要: 本节内容介绍了冀中拗陷北部的地质构造和断裂带情况。该地区是中生代以来长期持续沉降的地区,南部与北部差异显著。武清凹陷基底埋藏最大深度达8000至9000米,受到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两组断裂带的影响,这些断裂带的存在控制着境内的地层分布、矿产形成、地震活动及地面沉降等。
关键词: 武清县 地质 地质构造

内容

境处华北沉降带的冀中拗陷北部,是中生代(距今7000万年前)以来长期持续沉降的地区。沉降幅度大于市辖其他区县。南部与北部差异显著。南部基岩顶板埋深1400至1600米,北部基岩顶板埋深一般都在2000米以上。位于北运河以东的武清凹陷,基底埋藏最大深度达8000至9000米。武清凹陷北、东、南三面皆为断裂线所控制,是一个长期发育的深凹陷,轴向北东35。至40°,这里巨大的沉降幅度在华北及全国都不多见。
  全县是一个被深厚新生代松散沉积物覆盖的平原地区,地表坦荡低平,坡度很小。地下的岩石基底断裂构造则比较复杂。根据石油与地质部门勘探调查发现,影响武清县的断裂带有两组,一组是北北东向断裂带;另一组是北西西向断裂带。
  北北东向断裂带主要有:河西务断裂、梅厂断裂、汉沟断裂等。
  北西西向断裂带主要有:宝坻断裂、王草庄断裂、赵聪庄断裂、里自沽断裂等。
  这两组断裂带约在1亿年左右的中生代侏罗纪中晚期开始形成,直到新生代第三纪末期,有的近期还有活动。这些断裂带的存在,控制着境内的地层分布、矿产形成、地震活动及地面沉降等。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武清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现在武清辖境为主,重点突出了建国后42年的史实,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史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