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304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K292.14
页数: 9
页码: 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武清县志的概述,包括位置优越、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文化灿烂、生活丰裕、风光旖旎。
关键词: 武清县 地方志 概述

内容

概述
  武清县别称“雍阳”,简称“雍”、“武”。辖7镇、27乡,有741个行政村。总面积1574平方公里,耕地140.6万亩。居住着汉、回、满、蒙古、朝鲜、苗、壮、土家等23个民族。总人口77.3万人,占天津市总人口的8.8%,居全市区、县人口之冠。1990年在全国县(市)中,乡镇企业总产值居第17位,农业总产值居第61位,财政收入居第114位,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县。县城杨村镇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
  一、位置优越
  县境位于天津市西北部,海河水系中下游,象一把折扇平展于京津两市之间。东经116°46′43″至117°19′59″,北纬39°07′05″至39°42′20″。东西宽41.78公里,南北长65.22公里,北阔南狭。
  境内地势平缓,西北略高。海拔(黄海高程)最高11.3米,最低1.3米。北运河纵穿南北,永定河横贯东西。北京排污河、龙河、青龙湾减河等迂回东流入海。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1.6℃,1月平均气温为-5.1℃,7月平均气温为26.1℃。年平均降水量为606毫米。无霜期212天。
  武清自辽迄清,地处“京畿肘腋,达八州之冲”。“地扼转漕之要,潞水绕其左,浑河衍其西,北拱神京而层峦远障,南窥潭海而万物朝宗”。“当水陆之冲衢,洵畿辅之咽喉”。陆路交通有京畿通衢大道,州县官道,行人高道等。今日武清“背靠首都,面临新港,毗连三市”,为京津走廊。京山、津蓟铁路呈“人”字形穿越县境。京福、津围、京津公路呈“川”字形南北通过。京津塘高速公路,犹如从首都腾起的飞龙,巡天望海,其间由互通式立交桥与主干公路连网循行,网络华北,远连欧亚。由杨村镇北2公里跃上高速公路,直线进京或往塘沽新港,70公里仅行45分钟。沿京津公路去天津市区或张贵庄机场25公里行车半小时足矣。武清不愧为连接欧亚大陆的桥头堡。便利的交通为发展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杨村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跨京津公路、北运河两侧,夹河成镇。元初即为漕运要津。1950年10月,迁县治于此。经40年的建设拓展,如今高楼林立,桥起立交,亭阁楹雕,树影随涛,生资百货,厂产店销。荧屏多彩,天波穿空连万家;霓虹破夜,地上彩练接星汉。风光胜景美不胜收。
  二、历史悠久
  近年发掘古遗址37处,古墓葬13座。大量出土文物证明,从新石器时期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境属渔阳郡,城关镇西三里许有“始皇堤”遗址。汉因秦制,境内有汉泉州,雍奴故城遗址。东汉建武二年(26)寇恂封雍奴侯,昔号“雍阳”。城上的泉州故城遗址,是天津市见于文献记载最早建置之所。兰城村出土的东汉雁门太守鲜于璜墓、碑,距今已有1800余年,是考古工作的重要发现。碑文方笔隶书,为古代书法珍品。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省泉州入雍奴”,唐天宝元年(742)更名武清。
  境为交通要道,为历代帝王环顾,将相驻足,骚人题咏。唐、元、明、清多有帝王来此。各方将领亦常在此地督战。
  东汉建武二年(26),光武帝使游击将军邓隆赴雍奴讨彭宠;三国时魏曾遣张郃、乐进围攻雍奴;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李世民东征,在县北扎营;武德初窦建德攻幽州不克,分兵攻打霍堡及雍奴城;明洪武元年(1368)徐达率将克长芦、直沽,进逼河西务,建文三年(1401)平安败燕将李彬于杨村;清康熙帝曾17次、乾隆帝8次巡视武清,“求民瘼,治水患”。咸丰三年(1853)九月参赞大臣僧格林沁进驻杨村,十二月率军自王庆坨镇压太平军;1920年直、皖东路军阀混战于京、津及杨村一带;1922年9月和1925年12月两次直奉战争祸及武清。
  武清久为兵燹所祸,遭灾甚重。人民具有反抗侵略和压迫、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元至正十八年(1358)红巾军北伐进逼漷州(今河西务)。明正德七年(1512),刘六、刘七农民起义军于八里庄打死参政王杲。清顺治元年(1644),杨村、蔡村等地人民手持长枪奋勇抗清,迫使清通州总兵移驻河西务。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在境内如燎原之势,村村设“坛口”、建义军,在杨村、南蔡村、河西务、落垡、东马圈等地抗击八国联军。是年6月,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联军1200人,由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在杨村被义和团两次拦击,惨败退津。
  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救亡运动相继迭起,很多热血青年和爱国志士奋起抗战。三年解放战争时期,武清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为武清历史写下了光辉篇章。经过漫长岁月的艰苦斗争,武清人民终于在1948年12月赢得了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关心武清的经济建设,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毅、杨尚昆、李鹏、李瑞环曾先后来武清视察和指导工作。铭记领袖教诲,武清百业俱兴。
  三、经济发达
  解放42年来,武清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奋斗,拼搏进取,努力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成绩辉煌。
  从解放到1978年的29年间,虽然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和各种运动的冲击、“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平均每年仍为8.7%,粮食总产每年增长速度仍为5.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入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走上了全面、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农、工、商、林、牧、渔各业得到较快发展,由单一的粮食生产发展为“以粮为主、多种经营”的新型种植结构,逐步建立了城郊型农业格局,是天津市农业大县,被誉为“津沽粮仓”。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1990年价)52.1亿元,比1949年增长173倍。社会总产值55亿元,国民收入净产值15.4亿元,国民生产总值的国内、国际考核指标分别为16.9和17亿元。
  由于地势低洼易涝、耕作条件落后,解放前十年九歉,正常年景粮食亩产不足半百。水旱之年,甚者颗粒无收。1949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30.5公斤、总产0.51亿公斤,是有名的缺粮县。1951年始,全县人民深翻土地、兴修水利,实行科学种田,改变了农业生产的面貌。1978年后,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各业协调发展。1985年粮棉产量分别占天津市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成为天津市粮食、蔬菜、西瓜和创汇农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1986年后,全县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89年被评为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粮食连年增产,实现了由中低产向高产的转变。1990年农业总产值达5.7亿元,比1978年增长4倍,平均每年递增14.4%,粮食耕地亩产604公斤,是1978年的5倍,总产5.62亿公斤,是1978年的3倍。夏粮生产连续5年丰收,亩产、总产分别由1985年的274公斤、1.43亿公斤增加到340公斤、2.19亿公斤。被评为全国夏粮、粮食、棉花生产先进县和农技推广先进县。
  堤边、路外、寺庙、村宅之旁植树,历代为民所重。唯水患兵燹,常栽常毁。解放初,境内仅存零星树木25万株。1950年以后响应中央“开展造林、育林、护林”的号召,建立苗圃、营造防护林、改造沙荒,栽种果树,四旁植树逐年增多,1984年被中央绿化委员会评为“绿化先进县”。翌年,全县林木覆盖率为11.5%。1986年后,渠、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育苗、栽植、管理措施配套,采伐更新有序,1987和1988年分别被评为平原绿化先进县和林业达标县。1990年全县林、果总面积达8.85万亩,四旁植树2434万株。全县果树5.1万亩,成果面积1.7万亩,果品总产9.1万吨。林木复盖率已达16.2%。港北万亩片林和县西南万亩果园初具规模。
  辽、金、元、清等朝在境内曾设有多处养马场。民国及解放初大牲畜仅做农役畜,农户散养鸡、猪,为数不多。1949年有大牲畜3.7万头,小禽畜55.8万头(只)。1956年后大力发展养猪,1966年饲养量达29万头。1965年始建养鸡场,发展肉鸡,1980年达100万只。1983年始养鹌鹑,1987年有283万只。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先后建起一批鸡、种鸡、猪、种猪、瘦型猪生产基地。1990年生猪饲养量36.4万头,出栏22.1万头,分别比1978年增长51.7%和180%。羊、兔出栏分别为20.7和19.0万只。鸡存栏285万只,出栏22.7万只。产禽蛋3.1亿公斤。
  县境古为薮泽,水域广布,久富渔盐之利。1940年捕捞量为2000吨。解放后,随着河道治理水域大减,1956年始在积水坑塘放养野生鱼苗,224亩水面养殖总产26吨。捕捞总产2032吨。1971年始行人工孵化鱼苗,3900亩水面总产530吨。《人民日报》、《河北日报》均载文报道。1979年后,开始商品鱼基地建设,开挖渔池,科学养殖。1987年小于庄水库网箱养鱼成功,亩产3.75万公斤。1990年捕捞总产1996吨,养殖水面2.7万亩,总产4745吨。大黄堡10万亩渔苇区正在开发之中,渔业生产方兴未艾。
  解放前,境内只有铁木、榨油、弹花、烧锅等作坊及烧制砖瓦的土窑和民间流传的草柳编、绒绢花等手工业。1918年始有毯铺,1938年建起了第一家私营油厂,民国末期多数倒闭。解放后,先后建起八一农机修造厂、化肥厂、水泥厂、印刷厂、油厂等8家国营企业和第一、第二地毯厂、轧花厂等16家县属集体企业,县属工业逐步发展壮大。社队工副业也得到发展。到1978年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121个,产值1.9亿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迅速崛起,持续稳定发展。1990年工业企业达1727家,完成产值36.1亿元,从业15万人,拥有固定资产8亿元,企业自有流动资金6亿元,具有26大门类,2000多种产品。地毯生产厂家230余个,年生产能力200多万平方米。制鞋企业100余家,年生产各类皮鞋、旅游鞋、运动鞋1100余万双,有“鞋业之乡”称号。服装生产厂家100余个,年加工生产各式服装1200多万件。外向型企业发展迅速,达300余家,从业4.4万人,年外贸收购值9.6亿元。主要出口产品有食品、地毯、服装、鞋帽、针棉纺织品、化工、工艺美术等16大类3090余种,行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规模不断扩大,实力明显增强。1990年末,全县年产值在百万元以上的企业已达到796个,百万元以上利税大户达44个。科技不断进步,管理不断提高。1990年有103个厂家62种产品获市局优,37种产品获市优,6种产品获部优,被评为“乡镇企业科技进步先进县”,95%的企业实行了有标生产,被评为“全国企业管理先进县”。
  境内公路、铁路纵横交错成网。有杨村、豆张庄、落垡、曹子里、崔黄口五个火车站。有国家级公路13条,其中著名的京津塘高速公路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境43公里,在杨村镇北设有上下路口。县级公路14条、乡村公路587条,公路总长达1380.6公里。乡乡村村公路相连。1990年拥有客货汽车4063辆,社会公路客运量52.8万人次,年客运周转量2392.6万人/公里,年货运周转量3.7亿吨/公里。
  有县邮电局、支局、所18处,邮电服务人口4.6万人/处。邮路总长323公里,农村投递邮路总长2842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380门,电话机总数7568部。1989年县城电话并入市话大网,翌年乡镇电话全部并入市话大网。1990年邮电业务总量286.6万元,邮电通讯总量239.4万元。县城杨村3524平方米的电讯大楼已投入使用。万门程控、光缆通讯、数字微波通讯等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届时,可与世界156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大多数市县直接通话。
  武清旧为漕运要津,“商贾攒集”。解放后,以国营商店和合作社为主要经营单位,实行改革开放后,商业振兴,网点星罗棋布,市场购销两旺。1985年农村乡镇有集贸市场14个,基层供销社34个,商业联合体和贸易货栈605个,个体商户12094个。1990年全县商业零售网点发展到6760个,从业15.2万人。每万人拥有商业零售网点87.5个。社会商品购进额8.3亿元,零售额5.5亿元。农村乡镇有集贸市场19个,集市贸易年成交额8338万元。商业的繁荣为发展武清经济、文化带来勃勃生机,物质财富为精神文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文化灿烂
  武清古为幽燕之地,南望齐鲁、民智早开,民间文艺源远流长。北倚燕塞、民族和洽,文化得以交流,流派异彩纷呈。久为京畿,语音纯正,素有“文化县”美称。
  解放前,民间有说唱和各种花会。解放后,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文化活动网。从事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创作的骨干达760人。县城和各乡镇普建文化馆、站,村街均建文化误乐室。城乡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活动非常活跃。有农民业余演唱队29个,京、评、梆业余剧团32个,中幡、高跷、狮子、龙灯、小车、少林、旱船、竹马等花会13种100余道。近年县城每年举办消夏晚会、文化科技一条街、雍阳民间艺术节等规模较大的群众性文化活动。1990年石各庄“双龙会”、黄花店“杠箱会”被选为“90天津国际文化友好交流”节目。随着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先后出现了王庆坨、汊沽港的“书画之乡”和石各庄的“花会之乡”。
  尊师重教,素为境内风尚。明嘉靖年间县内有官办、民办、民办官助的“县学”、“义学”、“书院”、“私塾”多处。县学为朝廷所重,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曾颁发御书“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匾额。明清两代,境内有举人195名,进士58名。1905年设劝学所。1934年成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
  解放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1986、1989年分别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幼儿教育先进县。1990年有幼儿园774所,入园幼儿20236人。有中小学校617所,其中小学522所、初中79所、职中3所、高中13所,在校生12.2万余人,教职工7793人。有24个乡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1978至1990年共输送大专生5685人。
  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有天津师范专科学校分校、天津医学院杨村大专班、武清师范学校、卫生学校、体育运动学校、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先后建立了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武清电大工作站、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武清分校、武清县成人教育中心,接受成人教育总人数为2790人,其中获得大专毕业证书的843人,获得中专毕业证书的1947人。
  百工技艺、祖传师授,奇人利器、益世济时。明万历年间,境内民窑为定陵烧造白城砖。解放后,群众性的科学种田、技术革新活动蓬勃开展。1978年后,先后复建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县科学技术协会,各乡镇相继建立了科技协会,南蔡村成为“科普之乡”。1990年全县有各种学会、协会和研究会210个,会员15254人。有各类科技人员1130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的2093人。1978至1990年有69项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级、部级、市级、市局级奖励,科技人员在市级以上技术刊物或论文集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125篇,译文译著23篇。
  体育活动,早在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世祖忽必烈就在河西务至大都内中,举行过名为“贵由赤”的长跑赛,全程90公里,较1869年在希腊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马拉松赛早582年,赛程长47.8公里。解放前,除学校体育外,民间利用春节期间自发开展小型体育活动。解放后,体育事业蓬勃发展。1959年建成武清县人民体育场,占地96.4亩。1985年落成的梅厂镇体育馆,多次承担市、国家体委举行的篮、排球比赛。梅厂、石各庄成为“体育之乡”。县有运动场84个,篮、排球场356个,健身房1个,室内球场1个。县城体育馆正在建设中。1980年后,先后建立了武清职工体育、武术、老年人体育、气功、足球等协会,有各种业余体育运动队563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26.7万人。1988年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1990年有等级教练员222人,1979至1990年向国家输送体育人才56名。
  明、清和民国时期,境内天灾人祸频仍,城乡人民长期处于缺医少药状态。只有较大村镇有一两家私人药铺,多数村庄一遇病患流行,便求神问卜,服土方“仙药”。1937年县城有德久、久和、同济3所私人医院,亦因“七七事变”遭战乱而停业。劫后农村贫病交加,民不聊生。1940年仅有医生67人,每万人有医务人员1.5人。解放后,卫生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人民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1990年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99个,床位949张。县级医院3所,结核病防治所、传染病防治中心、药品检疫所、中心制剂室、妇幼保健站各1所,分院8所,卫生院25所。B超机12台,X光机34台,心脏监护仪7台。各级各类医务人员3868人,每万人有医务人员50人。
  民国时期,仅个别铺户和农家有矿石收音机,日军侵华时禁止使用。解放初,矿石收音机亦不多见。1960年后电子管、晶体管收音机逐渐普及。1958年建立县有线广播站,后相继建立了乡镇广播室。1990年拥有扩音机855台,总功率152.7千瓦。广播喇叭4692个,广播线路长1307.14杆公里。1984年建立县电视差转台,每晚用米波7频道转播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节目,并播放县内新闻。1986年建电视发射塔,塔高72米,覆盖半径40公里,设有7频道、48频道电视节目。现有地面卫星接收站2座,50瓦电视差转机2台,1000瓦电视差转机2台,监测机4台,大3/4系统摄象机1台,编辑机1台。
  五、生活丰裕
  武清地处九河下梢,又为交通孔道,历史上常遭兵灾之苦,人民住土房、睡土炕,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生活。遇灾荒战乱,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解放后,百废俱兴,生产逐年发展,生活逐年改善。吃粮由粗变细,膳食向多样化、营养型发展。1990年98%的农村实现了排房化,90.2%的农家安上了自来水。解放前,全县仅有公产房245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公产房逐年增加,1983年已达2291间,是解放初的9.4倍。职工和农民收入逐年增加,1949年职工人均收入240元,1990年增加到1856元,是1978年的3.6倍,是1949年的7.7倍。1958年农民人均收入34.3元,1990年达到1025元,是1978年的10.4倍,是1958年的29.9倍。近年来,很多职工、农民家庭购置了高档服饰、家具、家电,生活富裕者购买了摩托车和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1985年全县储蓄额达1.29亿元,为1949年的537.4倍。1990年全县储蓄额为6.57亿元,人均储蓄850元。与人民生活相关的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很快。1985年1月复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天津市分公司武清支公司,开展了企业财产、家庭财产、农作物、人身保险等44个险种业务,共承保财产总额为1.1亿元,保险费收入730万元。
  1970年有敬老院7所,收容孤寡老人44人。1990年全县共有敬老院47所,收住孤寡老人613人,占全县五保老人总数的52.4%。有光荣院1所,先后接收孤老烈属、烈士遗孤、孤老残废军人、孤老复员军人、老干部3729人。现有福利企业40个,其中县办1个,乡办28个,村办11个,安置残疾人员1200人,1990年产值1.2亿元,利润1700万元。
  六、风光旖旎
  武清民风朴厚,人民“蹈礼仪,重许可”,富于创造精神。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著名古迹有泉州故城、雍奴故城、“京东第一镇”河西务十四仓、燕长城、始皇堤、萧太后运粮河等遗址。奎阁灯光、桥门秀水、西郊花柳、凤台春晓、古塔凌云、潞水帆樯曾为武清六景,吸引过众多游人。正在建设中的游览区已初具规模。古朴俨展的“津门首驿”河西务、林深景幽的港北森林公园、花馨果香的津西北万亩果园、水光潋滟的南湖水库、野趣横生的大黄堡鱼苇荡、恬静幽雅的雍阳宾馆,被誉为武清“新六景”,蔚为壮观。
  位于县境北端的津门首驿河西务,地处京津中点。经过修葺,重现古镇风姿。拓宽的京津公路穿镇而过,汉白玉驿碑矗立公路东侧。
  位于县城南端的小于庄水库,誉称“南湖”。距天津市区20余公里。水库围堤5.5公里,水面2200亩,中心有7.4亩的湖心岛。风景绿带,低层葡萄、中层果树、高层景林。平日湖面微波荡漾,鸟翔鱼跃。湖心岛正在建设古色古香的凉亭、钓鱼台、餐厅等设施,并备有游船、游艇,实为郊游、观景、垂钓的好场所。
  位于北运河东侧的港北森林公园,誉称“北林”。为华北平原最大的人工森林,林区保持高低起伏的自然风貌。春夏晴和,林深鸟语;秋风送爽,红叶霜天;初冬寒色,雾凇凝枝。步入林中,春觉生机勃勃,夏感清新凉爽,秋享仙境硕果,冬观北国风光。四序迁流,别有情趣。
  位于县城东20余公里的大黄堡鱼苇荡,春绿、秋黄、冬飞絮。苇间鸭飞鸟鸣,水中鱼群结队,为“鱼苇之乡”。
  地处县西南的津西北万亩果园,距市区仅30公里。有桃、李、梨、苹果、红果、葡萄等十几个品种。每逢春季,鲜花盛开,沁人心脾,蜂飞蝶舞,异彩纷呈。夏秋之际,硕果满枝,清香四溢。中秋赏月,令人陶醉。
  千年古县,人文荟萃。诗书百工,代不乏人。百年驱虏,英烈可歌。率民兴业,戮力同心。文艺有名派,科技出奇才。
  今日武清,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勤劳、智慧、朴实的雍阳儿女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正满怀信心地建设自己可爱的家乡。
  展望未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京津之间必将展现一个文明、昌盛、兴旺、发达、繁荣、富庶的新武清!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武清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现在武清辖境为主,重点突出了建国后42年的史实,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史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