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祈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248
颗粒名称: 十一 祈雨
分类号: K892.2
页数: 2
页码: 311-3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旧社会,王庆坨的农民以务农为主要生活方式。面对干旱等困境,农民采取祈雨活动作为一种迷信的求助方式,这反映了农民困境和互助精神。祈雨活动在关帝庙内进行,包括供奉神龙和四座神像,写祈雨疏文,焚香祈祷。街道上也悬挂祈雨标语,如“沛然下雨”、“商羊起舞”。活动分为求雨和坐求两个阶段,最后进行酬神戏并彩饰神像,活动以农民自发的支出为主,但也涉及到豪绅的利益。
关键词: 王庆坨 祈雨活动

内容

镇民百分之九十皆务农,旧社会靠天吃饭,如遇干旱,求食无望焦急万分,别无他法,只得乞救于所谓神灵,于是产生祈雨活动。虽是迷信活动,但也表明农民群众困处涸辙,相濡以沫,其间体现同呼吸、共休戚的互助精神和对绝望心情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与安慰。
  祈雨活动会场设在关帝庙内,用纸苇结扎一条巨形神龙,再抬来康帝庙与四座神像一齐供奉;然后书写祈雨疏文,焚香礼拜,祷告上苍,祈降甘霖。村内各街道,也悬挂祈雨口号、标帜,上写“沛然下雨”、“商羊起舞”
  祈雨活动分两个阶段。头三天沿街行求,群众抬神像、神龙,敲打锣鼓,民众光头不戴帽,手执香火,在村内游行。为首有一人,扮作乌龟模样,执双锤,背负圆盖,上书一个“帅”字,驱逐妇女唱歌谣:“十二男,十二女,十二寡妇挠河底。”逐渐演变为闹剧。次三天坐求,即群众齐集关帝庙会场祈祷。如六天间下了雨,则在秋后唱戏酬神;如不能下雨,那就是失败了。
  同样到第七天,把龙送入龙王庙坑内,整个活动就结束了。
  酬神戏在秋后庄稼收割完毕后开场,一般演唱三天,并彩饰神像,更新袍服,“谓之挂袍”一切款项都出自农民身上,其间黑幕重重,豪绅渔利的事是不可避免的。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王庆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