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圈地”风潮及旗庄的涌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17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圈地”风潮及旗庄的涌现
分类号: K292.1
页数: 3
页码: 153-1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朝初年,清政府发布圈地令,先后三次下圈地令,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而流离失所。圈地之法不仅将京畿附近州县的良田悉行圈占,还扩大到其他地区。圈地范围广泛,包括民地和私田。顺治十年,朝廷下令停止圈占土地,但实际上圈地之风并未停息,直到康熙八年六月才彻底停止。武清县圈地数字无有确切记载,但从地名传递的信息和实际调查中可以了解一些情况。
关键词: 清政府 圈地令 武清县

内容

清朝初年,清政府发布圈地令。从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起,先后三次下圈地令。由此,“圈地”风潮兴起,二三年后,愈演愈烈。不仅将京畿附近州县的良田悉行圈占,其范围还扩大到山东、河南诸地。并且常指民地为官田,私田为无主,强行霸占,致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而流离失所。
  圈地之法:朝廷派满族官员到各村庄,以两匹马前后牵着朝廷颁发的绳索,以记周四围而总积之,每圈共得几百十垧,每壮丁分给五垧,一垧等于六亩。垧者,折一绳之方广,其法比用弓丈量便捷。凡圈内的房舍村落皆随地归于旗人庄主。这样,京城五百里内的良田沃野都被圈占而去。仅顺治四年圈占直隶各州县土地百万九千余垧,合6054000余亩,或60540顷。京畿之地各旗王公宗室庄田以顷计者,一万三千三百有余;各旗官兵分拨庄田以顷计者,十四万九百有余。
  顺治十年,朝廷下令停止圈占土地。随着内迁的旗人越来越多,圈地之风并未停息。直到康熙八年六月,康熙皇帝降旨:“多年以来,复将民间房地圈给旗下,以至民生失业,衣食无资,流离困苦,深为可悯。自后圈占民间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已圈占者,悉令给还民间。”此后,圈地之风才渐停息。
  武清县圈地数字无有确切记载,能从地名传递的信息中及从实际调查中掌握一些情况。
  下伍旗 (今下伍旗镇辖)清代以前称薛庄,清初被圈为旗地。由八旗中的下五旗(上三旗属于皇室家族),赵姓占有,连薛庄也被圈占在其中,约48顷。故村名改称下五旗。后人写成“下伍旗”。
  索张庄 (今东蒲洼街辖)皇宫中索娘娘派人跑马圈占48顷土地,由上三旗佐领派庄头召集佃户耕种立庄,因庄头姓张,故称索张庄。
  二王公庄 (今大碱厂镇辖)清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京城二位亲王为公主圈占的胭脂粉地。称“二王公主庄”,后简称二王公庄。
  小王庄 (大孟庄镇辖)据《武清县地名志》载:清顺治年间,大孟庄的皇粮庄头王姓圈占的打谷场。看场的佃户定居成村,以庄头姓氏命名王庄,为与附近王庄区别,分出大、小王庄。
  圈地之后,全县出现了许多等次不同的皇庄、王庄、旗庄。如白古屯乡辖的(西)黄辛庄,原名皇亲庄。下朱庄街辖的(南)太平庄、下伍旗镇辖的(北)太平庄均为皇庄旗地,庄主为企求太平,故名。
  从地名考察,一些带“辛”字的村庄是圈地后,耕种旗地的庄头与佃户形成的村落。起初称“新庄”,含新立村庄之意。年复一年、祖辈辛苦劳作,新庄并未有新的变化,故将“新”改为“辛”,含辛苦劳作之意。如大碱厂镇所辖的港北辛庄,崔黄口镇辖的邢辛庄,梅厂镇辖的方辛庄,上马台镇辖的大辛庄,下伍旗镇辖的北田辛庄等,都是清代跑马占圈后兴起的佃户村。
  还有一些带庄头姓氏的村庄,也是圈地后形成的。诸如张家庄、李家庄、王家庄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庄头迁出或败家,佃户们把“家”字省去了,干脆就称张庄、李庄了。如大碱厂镇辖的兰家庄、刘五庄,崔黄口镇辖的白庄子、平庄,河北屯镇辖的小杨庄等。
  清代庄田,还有整庄半庄之分,清廷规定,凡18顷土地以上的庄园称整庄;九顷地以下的庄园称半庄。又有粮庄、稻庄、豆秸庄之名目,还有一等庄、二等庄、三等庄之差别。“凡皇庄……畿辅有三百二十有二:一等庄五十七,二等庄十有六,三等庄三十八,四等庄二百十有一,半庄七十有一,豆粮庄六,稻田庄三,均不分等次,每庄设庄长一人。瓜田、菜圃置庄设长如之。各佃户庄还分菜园、瓜园、果园;蜜户、苇户、棉靛户、鸭子户、鸦鹘户、鹰户、鹌鹑户、狐皮户、以及灰丁、炭丁、煤丁等。本县的豆张庄因种豆角出了名,张姓庄头管理,得名豆角张庄;东蒲洼街的西梁(粮)庄;河西务镇的蔡庄等,皆是集中种粮、种菜的村庄。
  由于大批旗庄、佃户庄的出现,很多荒田变为沃壤,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衰败的村庄,又逐渐复苏。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