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猛安谋克村落的出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13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猛安谋克村落的出现
分类号: K928.5
页数: 3
页码: 92-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女真人在占领燕京、进入中原地区后,推行以汉制代替奴隶制的各项革新措施,将金朝都城南迁到燕京。为加强对汉族农村的统治,金朝实行反向移民,把大批女真人按原先的社会组织迁到中原。猛安谋克户迁入中原地区后,难改奴隶制社会的本质,女真人大肆掠夺土地,导致大量汉民因丧失土地而破产。一些称屯的村落也是金代猛安谋克遗留的聚落。
关键词: 猛安谋克 村落 女真人

内容

女真人在占领燕京、进入中原地区后,为了巩固统治,大力推进封建化和汉化过程。公元1149年,海陵王篡取帝位后,顺应时代潮流,顶住保守派贵族的强大压力,继续推行以汉制代替奴隶制的各项革新措施,将金朝都城由东北的上京南迁到燕京。
  金朝为加强对汉族农村的统治,采取了一项对中国社会影响极大的措施,即进行反向移民,把大批女真人按原先的社会组织,整体地迁到中原。女真族原先的社会组织称“猛安谋克”,“猛安”意为千户,“谋克”意为百户,是女真族统一初期军事、政治、生产三位一体的组织。迁入中原地区后,称“屯田军”,官府计其户数,授以官田,不属州县所辖。谋克之下分设村寨,50户以上设寨使一人,其寨址分布在汉族村落之间,起监视和镇压汉族人民的作用。猛安谋克户迁来后,难改奴隶制社会的本质,女真人大肆掠夺土地,占领后不善耕种,口粮不能自给,由此产生两大恶果:一是政府为猛安谋克户继续扩田,使大批汉民因丧失土地而破产;一是女真大户占地不耕种,大批土地荒废,朝廷允许猛安谋克户出租土地,从而使奴隶主蜕变成封建地主。金章宗时,为减少荒地,大力开展“劝农”活动,强迫汉人助耕,引起汉民骚动。
  天辅七年(1123年)金人占领燕京,诏令迁徙东北的猛安谋克户进驻燕京地区。首先占领人烟稀少的空旷之地:“令下之日,比屋连村,结屯而起”。武清县东南部属于地广人稀的荒原地区,被女真人占领后,很快建立猛安谋克村。猛安谋克既是生产组织,又是军队组织。战时能打仗,平时搞生产。官府给予很多优惠条件,如赐耕牛、良种、生产农具及衣物等。
  梅厂:一个较大的猛安谋克村。亦是农牧产品交易市场,女真人称“谋克场”。谋克村首领称寨使,世袭制,占有很多土地,强迫汉人做奴隶。金朝灭亡前夕,蒙古人攻破中都,寨使带领女真人逃走,谋克场被汉人占领,汉人称“没克场”,简称“没场”,含没有猛安谋克户之意。古汉语中“没”(méi)、“没”(mò)意通,“厂”与“场”不分,亦称“没(méi)厂”。另传,蒙古族灭金后,女真族一大户人家,隐去女真姓氏,改为谐音“没”字,即没有谋克场之意,后改“梅厂”。又传有梅姓大户进住后,称“梅厂”。
  六指堼(hèng)、单堼:梅厂附近有两个村的名字特别,六指堼、单堼。金代女真人称“堼”,为土岗之意。女真人将村落建在土岗上,并建篱寨。一避水患,二防汉人侵扰。女真人逃散后,村落荒废,土岗及篱寨尚存。汉人居住后,仍称“堼”,还根据堼的形状加以区别。六指堼,即第六个指头的形状,长圆形,曾称碌碡堼。单堼,即单一的大土岗子。还有在“堼”前面加上大户的姓氏,如于家堼、肖家堼等。
  盖模村:梅厂附近的盖模村,金代“猛安谋克”留下的遗址,村中留下的谋克人与汉人和睦相处,仍称谋克村,后将“谋克”讹称为“盖模”。另一种说法是,从沈阳盖牟县(今盖县)被迫迁来的女真人,在此立村,因怀念故乡,村名称盖牟,后演变成盖模。乾隆七年《武清县志》载此村为“盖林庄”。
  三百户营:今崔黄口镇的三百户营村,是在金代猛安谋克营的遗址上形成的村落。金太祖即位前一年(公元1114年),命各路猛安谋克,以三百户为一谋克,扎营屯田,后形成村落,称三百户营。
  此外,一些称屯的村落,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金代猛安谋克遗留的聚落,如大屯、小屯等村。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梅厂
相关专题
六指堼、单堼
相关专题
盖模村
相关专题
三百户营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