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旧县”及附近村落的兴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11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旧县”及附近村落的兴起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67-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王朝修建大运河,将幽州与关东、江淮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使大运河成为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富强的纽带。在盛唐时期,朝廷不仅经营河运,还大规模经营海运,海运的终点是天津三会海口,附近建有军粮城。流经武清境内的桑干河,成为南北客商往来频繁的贸易通道。旧县及沿河村庄因河运兴旺,商贸发达,农牧发展,出现了繁荣景象。
关键词: 唐朝 武清区 村落发展

内容

唐王朝为了加强幽州(北京)地区防御外敌、屏障中原的功能,大规模修整隋代大运河,将涿郡(幽州)同富饶的关东、江淮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使大运河成为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富强的纽带。武则天时期,从永济渠北来的江淮货船,一次即达数千艘,运粮米百万余斛(一斛五斗),促使幽州的政治、经济地位再度上升。
  盛唐时期,朝廷不但经营河运,还大规模经营海运,海运的终点是天津三会海口,附近建有军粮城。大批军粮经桑干河(今凤河)、蓟运河运抵幽州和蓟州(今蓟县)边塞军驻地。
  三会海口、军粮城出现一片繁忙景象。诗人杜甫北游到此,曾有诗云:
  幽燕盛武地,供给亦劳哉……
  云帆转辽海,粳米来东吴。
  流经武清境内的桑干河,大体路线是自幽州城南东南流,经今北京南苑、留民营、德仁务进入武清境内,经堠(侯)上村、屈刘庄、草茨村、东张营、沙河屯、大桃园、旧县、大南宫、城上村入沽水(潞水)达三会海口(军粮城)。
  《旧唐书·李忠臣传》记:“至德二载(757年)正月,玄宗令忠臣以步卒五千,自雍奴乘苇筏过海,贼(安禄山)将领石帝庭、乌承洽来拒,忠臣与董竭宗联合退之,转战累日……”李忠臣所行的路线是沿桑干河经雍奴县故城(今旧县)到达三会海口。考古专家发现旧县故城、大桃园、东张营、屈刘庄等村均有唐代文物出土。
  唐天宝元年(742年),雍奴县更名武清县,这一年,武清县治所从邱古庄南迁4里到新城(今旧县)。旧县及沿河村庄因河运兴旺,南北客商往来频繁,商贸发达,农牧发展,泗村店、齐庄、邱古庄、白古屯、窑上村、大南宫等村出现了繁荣景象。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