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黄口——位于渠口、海口之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103
颗粒名称: 第五节 黄口——位于渠口、海口之旁
分类号: K928.5
页数: 1
页码: 43
摘要: 这篇文章介绍了武清地区的一些地名和历史背景。武清地名中大多数带有“口”字,多数位于河口、渠口、海口附近。崔黄口是泉州渠的口岸之一,曾经是商船、漕船往来和商贾聚集的繁华聚落。由于渠口、海口风大,粮船、盐船需要扬帆借助风力,人们称之为“渠风口”或“渠荒口”,后来被契丹人误传为崔荒口。《武清县地名志》中还有一种解释是因为崔黄两姓人家进住后,因姓氏得名“崔黄口”。这篇文章还提到了其他一些以“口”字命名的村落,如大口屯、林亭口、黑狼口、口东、杨家口等。
关键词: 武清区 地名 历史背景

内容

武清地名大凡称“口”的村镇,多在河口、渠口、海口之旁。崔黄口古代所处的位置,渠口、河口、海口兼而有之。(图见36页)
  崔黄口是泉州渠口:三国时期,曹操北征乌桓,为向辽东运送粮草,曾在天津滨海平原上相继开凿了三条首尾相接的运渠,即平虏渠、泉州渠、新河。《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曹)公将征之,凿渠自滹沱(河)入泒水(大清河),名平虏渠。又从泃河口凿渠入潞河,因经泉州县而得名泉州渠,以通海。”平虏渠相当于今南运河青县至静海段,渠上口与黄河故道白沟相接,其下口连接滹沱河尾闾(今大清河)与泉州渠口相接。此条运渠因经泉州境内而得名泉州渠。泉州渠在崔黄口、大口屯、宝坻县城附近汇入自西北向东南流的潞河、鲍丘河(潮河),这便称泉州渠口。崔黄口就在此附近,当时称渠荒口,含周边荒凉之意。此外还出现诸多称“口”的村落:大口屯、林亭口、黑狼口、口东、杨家口等。
  崔黄口既在“渠口、海口”之旁,必是商船、漕船往来、商贾聚集的风水宝地。这里便形成了繁华的聚落。因渠口、海口风大,粮船、盐船到此需要扬帆,借助风力,人们便称“渠风口”,也称“渠荒口”。后(辽代)契丹人进住,他们说话土音重,渠、崔不分,便讹传成崔荒口。《武清县地名志》解释为“崔黄”两姓人家进住后,因姓氏得名“崔黄口”,这显然是明代移民入住后的另一说法。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