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雷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梨园名伶武清人》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046
颗粒名称: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雷英
分类号: K825.78
页数: 4
页码: 196-199
摘要: 本文讲述了雷英是一位天津青年京剧团演员,主攻青衣,是张君秋先生的入门弟子。她在戏曲学校学习期间,学习了梅派和程派等不同流派的京剧表演艺术。后来,她得到杨荣环老师的指导,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表演水平。在拜师张君秋之后,她更加刻苦地钻研张派艺术,并成功地成为了张派艺术的优秀传承者之一。她多次参加演出活动,并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
关键词: 戏剧 梅花奖 雷英

内容

雷英,武清杨村人,原天津青年京剧团演员,主攻青衣,是张君秋先生的入门弟子。
  1975年,12岁的小雷英凭着她迷人的嗓音和标致的身段,被天津市戏曲学校录取
  她的表演课从一入学就分在青衣组,启蒙老师是天津市京剧团的台柱子林玉梅老师。1976年以后,戏校的专业教学恢复了以传统戏为主要内容。林老师发现雷英的嗓音格外脆亮,唱出的声音甜美圆润,这种嗓音天赋最适合唱梅派,在林老师的支持下,雷英的主攻方向从程派改到梅派上来。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雷英果然唱得流畅、自然,声乐天赋得到很好的发挥。
  在雷英进入高年级的时候,学校又安排李近秋老师教她学演张派《四郎探母》、《春秋配》、《大保国·二进宫》等剧,为了重点培养这个剧坛新秀,尽力开拓雷英的戏路,学校还请来尚小云的大弟子孙荣蕙和孟宪老师分别指导她学演《金山寺》、《十三妹》、《昭君出塞》、《梅玉配》、《望江亭》等梅、尚、张多种流派剧目。更让雷英深感荣幸的是,学校安排她跟杨荣环老师重点加工梅派,杨荣环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拜梅兰芳先生为师、得过梅先生亲传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他教雷英学戏,唱腔、念白、表演全都一招一式地给她作示范,启发她按照自己的条件适当发挥。1980年即将从戏校毕业的雷英,以杨荣环老师所亲授的《霸王别姬》参加天津市青少年演员基本功汇报演出。舞台上她把虞姬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别具一格,获得好评如潮。她被公认为戏校的高材生。这次汇演,她获得优秀表演奖。
  上世纪80年代,在天津戏校京剧演员进修班的基础上,创建了天津市青年京剧团,雷英为主要演员之一。雷英扮相端庄秀丽,雍容华贵,嗓音嘹亮甜美,在社会上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987年天津青年京剧团在北京演出,雷英利用空闲时间三次到张君秋先生的琴师何顺信家里问艺。何先生见雷英学艺心切,态度诚恳,就把张派唱功的行腔规律、发声技巧、气口的掌握等耐心教给她,雷英经过何老师的指点,得窥张派艺术的真谛,从而投拜张君秋大师的愿望更加迫切。1986年3月,天津日报社为庆祝张君秋舞台生活50周年邀集散落全国各地的张派优秀传人,在天津中国大戏院连续九天举办张派艺术展览演出,特邀雷英参加,与来自武汉的王婉华,山东的薛亚萍、张萍,北京的蔡英莲、杨淑蕊、关静兰,上海的孙淑珍,天津的张学敏、刘明珠、贵州的张晓虹等众多张门弟子和名家同台献艺。市长李瑞环以此为契机,向他的好友张君秋力荐雷英作他的徒弟。此前,张君秋曾经几次看过雷英演出,对她各方面专业条件都很满意,于是慨然应允,于当年3月7日借天津干部俱乐部举行了张君秋收雷英为徒仪式,当雷英把手捧的鲜花虔诚地敬献给师父的那一刻起,她多年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她成为了张君秋先生第68位弟子,当年她23岁。
  雷英在师父提携下,更加刻苦地钻研张派艺术。她还反复地跟随录音机学习师父唱腔,琢磨其中的奥秘。在不长的时间里,她的张派修养日渐加深。就在她拜师那年的秋天,天津市举办首届戏剧节,青年京剧团拿雷英主演的张派《刘兰芝》参演。雷英运用婉转有致的歌唱和细腻传神的情绪动作,把一个性格温驯、饱受婆母欺凌却逆来顺受的古代妇女形象塑造得生动感人,她在这届戏剧节上获得了优秀演员奖。此后不久,她再次登上北京的舞台,以明亮甜润的声腔、稳重大方的台步、深沉凝炼的表演、端庄秀丽的扮相,震动了首都剧坛,荣获了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天津戏剧界继王立军之后摘取的第二朵梅花。
  1987年秋,天津青年京剧团首次赴香港演出,剧团以其青春朝气和整齐的行当,赢得当地观众高度关注。身为该团里头牌旦角的雷英恰在妙龄,天生丽质,她扮演《凤还巢》里的程雪娥,一出场便光照舞台,魅力无限。她在王立军、杨光合演的《野猪林》里扮演林娘子,香港媒体称赞她“使这台戏更具珠联璧合之美”。这一年她还获得了全国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优秀表演奖。
  雷英在拜师后四年多的时间里,跟张君秋先生先后学习或者重新加工了《望江亭》、《状元媒》、《刘兰芝》等一批张派剧目。她在继承张派的同时还不放弃同样爱好的梅派,她请梅派名家沈小梅老师给她加工《凤还巢》这出戏,后来她又向梅葆玖先生请益,得到梅派后人嫡传。
  雷英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如痴如醉,为了钻研某一出戏或者学习某一个表演技巧,有时竟至废寝忘食。她还喜欢读书,一有空闲便扎到书堆里,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果戈理、托尔斯泰等人的著作以及中国的古文遗训,都成了她加深个人艺术修养的精神食粮。凭着在艺术长河中遨游的切身体验,她明白一个道理:修养浅薄的人成不了真正的艺术家。
  就在雷英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剧坛上熠熠闪光的这颗明星突然从京剧舞台上销声匿迹。她远赴异国开辟新的领域,众多热爱她的戏曲艺术的戏迷们为她息影舞台倍感惋惜。一晃十多年过去,不想2005年10月,天津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在天津举办纪念京剧大师张君秋85周年诞辰系列活动,久违舞台的雷英突然从海外赶来,于10月17日登上天津中国大戏院的舞台,扮演得之于恩师张君秋亲授的《状元媒》中的柴郡主,她在后台刚一搭架子,便得了个满堂的碰头彩。及至出场后,观众看到阔别舞台15个春秋的这位艺坛明星,听到她嗓音依然嘹亮甜美,看到她扮相依然典雅俊俏,一个个都从内心为她感到高兴。千余位观众为了表达对她的欢迎之情,几乎她每使一个花腔、每做一个表情动作都能获得一次喝彩,一场戏获得的掌声竟多达数十次之多!这种盛情是雷英出台前不曾预料到的,她为此激动得双手微颤,嗓音发涩,心跳如同擂鼓,进入剧情许久还缓不过劲来。乡亲们给予的厚爱让她感觉无以为报,她在心里说:在外千般好,不如乡贤亲啊!

知识出处

梨园名伶武清人

《梨园名伶武清人》

出版者:远方出版社

本书《梨园名伶武清人》是继《英才风采》后,记录武清文化艺术精英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它辑录了一百多年在梨园界享负盛名的几十位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他们不但书写了浓重的人生历程,极大提升了武清的文化形象,而且为我国文化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我国戏曲发展的丰碑上,将永远镌刻着他们闪光的名字。

阅读

相关人物

雷英
相关人物
张君秋
相关人物
林玉梅
相关人物
李近秋
相关人物
尚小云
相关人物
孙荣蕙
相关人物
孟宪
相关人物
杨荣环
相关人物
梅兰芳
相关人物
何顺信
相关人物
王婉华
相关人物
薛亚萍
相关人物
张萍
相关人物
蔡英莲
相关人物
杨淑蕊
相关人物
孙淑珍
相关人物
张学敏
相关人物
刘明珠
相关人物
张晓虹
相关人物
李瑞环
相关人物
王立军
相关人物
雷英恰
相关人物
程雪娥
相关人物
杨光
相关人物
沈小梅
相关人物
梅葆玖
相关人物
莎士比亚
相关人物
果戈理
相关人物
托尔斯泰
相关人物
巴尔扎克
相关人物
关静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
杨村街道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武汉市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贵州省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香港特别行政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