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票、河北梆子天才张宝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梨园名伶武清人》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043
颗粒名称: 京剧名票、河北梆子天才张宝奎
分类号: K825.78
页数: 2
页码: 188-189
摘要: 本文讲述了张宝奎是河北省任丘市文化馆干部,曾获得多个京剧票友比赛的一等奖,并获得“中国京剧十大名票”和“功勋票友”称号。他自幼酷爱京剧,曾在廊坊市河北梆子剧团和唐山市京剧团担任演员。在追求京剧艺术的道路上,他不断坚韧执著、永不满足,并幸运地得到了著名男歌唱家李双江的指导。他经常同大型戏剧文艺团体同台演出,不断切磋学习技艺,并积极参加各种高规格的比赛,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成名后的张宝奎时刻惦念着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表达了对家乡的报答之情。
关键词: 河北梆子 京剧 张宝奎

内容

在武清区,提起张宝奎的名子似乎有些陌生。但在河北省,在全国的许多戏谜中,55岁的他却早已名声大震。1996年至2002年的6年间,他先后荣获第四届、五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一等奖,并获得“中国京剧十大名票”和“功勋票友”称号。
  张宝奎,1957年3月生于天津市武清区东马圈村。现为河北省任丘市文化馆干部、任丘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他中等个头儿,浓眉朗目,正直豪爽,自幼天资聪颖,酷爱京剧。少年时,他就是村里京剧团的小演员,时常同大人们一起登台演出。1976年,19岁的张宝奎凭着对京剧的酷爱与激情,到廊坊市报考京剧团。却正逢京剧团外出演出,于是,他又走进廊坊市河北梆子剧团,被“伯乐”一眼相中,成为一名专业剧团的正式演员,并很快成为团里的台柱子。事业上,张宝奎坚韧执著、永不满足。1983年,他毅然离开廊坊河北梆子剧团,走进了唐山市京剧团,以圆自己多年向往的“京剧梦”。接着,他又先后拜中国京剧院邓少卿先生、中国戏曲学院刘国通教授为师,专攻老生。经过名师的指点和自己对京剧的感悟与刻苦训练,张宝奎演唱艺术上有了明显提高。他音域宽、音色美,尤以高、甜、脆、柔见长,唱腔处理细腻、委婉,很快成为观众喜爱的京剧名角。
  在追求京剧艺术发展的道路上,张宝奎也有过坎坷,但他又是幸运的。1987—1990年,他在歌舞风行,京剧衰落,剧团难以维计的情况下,含泪告别戏剧舞台,先后走进廊坊市歌舞团、河北省曲艺歌舞团,北京市海淀歌舞团改唱民歌,到全国各地演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著名男歌唱家李双江。当李双江听了他的演唱后,感觉他的音乐天赋很好,和自己的嗓音相近,当即把自己的歌曲录音赠给张宝奎,并把自己创造的“深呼吸、高位置”的控气法,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手把手教他吐字、发音、换气。这些对他日后京剧演唱艺术的提高,起到了借鉴作用。如今,每当提起这段历史,张宝奎仍激动不已。
  张宝奎京剧演唱艺术水平的提高,还得益于不辞劳苦的奔波演出。近年来,他经常同一些大型戏剧文艺团体的名角同台演出,切磋学习技艺,接受名家指点。他时常深入部队、油田、农村、基层,为普通战士、工人、农民演出。特别是接连不断地高规格的戏剧比赛,更使他有机会得到同行高手的点拨,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成名后的张宝奎时刻惦念着家乡的变化与发展。他曾多次表示,有机会来武清向家乡的父老做一次汇报演出,以此来报答家乡的养育之恩。

知识出处

梨园名伶武清人

《梨园名伶武清人》

出版者:远方出版社

本书《梨园名伶武清人》是继《英才风采》后,记录武清文化艺术精英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它辑录了一百多年在梨园界享负盛名的几十位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他们不但书写了浓重的人生历程,极大提升了武清的文化形象,而且为我国文化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我国戏曲发展的丰碑上,将永远镌刻着他们闪光的名字。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宝奎
相关人物
邓少卿
相关人物
刘国通
相关人物
李双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
河北省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
东马圈村
相关地名
廊坊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