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演员班玉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梨园名伶武清人》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041
颗粒名称: 二人台演员班玉莲
分类号: K825.78
页数: 3
页码: 183-185
摘要: 本文讲述了班玉莲是内蒙古一位二人台女演员,她的演艺生涯始于1946年,当时她遇到了一个十三岁孤苦伶仃的女孩子,被著名老艺人计子玉收为徒弟,学习二人台。班玉莲是第一位扮演女角的二人台女演员,她的表演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开创了男演员只扮演男性角色,女演员扮演女性角色的新格局。她的代表剧目是《走西口》,在呼市演出时轰动了全城。她的表演技巧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二人台演员。她对自己的身世不愿提及,但对恩师计子玉感激不尽,她认为恩师教会了她很多东西,给了她表演的机会和信心。
关键词: 二人台 演员 班玉莲

内容

流行于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一带的二人台,是民歌小调与民间舞蹈相结合的歌舞小戏,它表现形式灵活,动作幅度夸张,在民间特别受欢迎。班玉莲作为这一地方戏种的演员,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在大庭广众面前表演二人台的女性。
  班玉莲,1935年出生,汉族,原籍天津武清县。
  解放前,二人台基本上没有女演员,戏台上无论丑角还是小旦,概由清一色的男艺人担当。及至民国年间,二人台有了女演员,首开先例者就是班玉莲。1946年,有一个二人台小班正在乌兰花演出,偶遇一个十三岁孤苦伶仃的女孩子,老艺人秦五毛眼见她聪明伶俐,有个好嗓子,遂推荐给同班的著名老艺人计子玉收为徒弟,这个徒弟叫班玉莲,她是从武清流落到武川的,她出身贫苦,被人转卖时逃到内蒙古,计子玉教她学唱二人台,专工旦角。后来,他们一同在土默川一带演出,这师徒二人一生一旦搭档,并且,由此开创了男演员只扮男性角色,女性角色由女演员扮演的二人台新格局。人们听说有个女旦叫班玉莲,人们感到非常新奇,所以轰动了河套川。人们曾流传着这样一些话“宁可不抽恒大烟,也要看女旦班玉莲”,“不吃白面吃稀粥,也要去看班玉莲的走西口”,观众场场都爆满,很有名望。班玉莲是第一位二人台女演员,并常年参加演出活动。1953年,被称为新时代二人台第一个女演员的班玉莲,在呼市演出《走西口》、《卖菜》等剧,轰动了全城。后来,刘银威和班玉莲的《走西口》被拍成了电影。
  班玉莲嗓音清脆,扮相俊秀,每登台演唱,观众拥挤不堪。受她影响,一些穷苦人家的女孩子也竞相学起二人台。因为女演员扮出戏来,一般都较男艺人更讨观众喜欢,因此带动二人台在各地红火热闹起来。一时间,班玉莲成为远近闻名的人物。
  计子玉,二人台著名演员,19岁那年,因患伤寒症双目失明。遭遇严重打击的他并不气馁,拜老艺人杨玉拉为师学起了二人台。那时的二人台艺人,都是既扮男,又装女;既长于唱,又善于表,各种技巧无所不能才有口饭吃。这对于双目失明的人来说,难度之大不难想象。
  计子玉一心学戏,经过刻苦磨砺,终于练出一身过硬的本领。他不单演丑角,还扮演大姑娘、小媳妇和小脚老太太。他演《小寡妇上坟》,形体动作夸张逗乐,唱声唱情,腔高音美,或唱或舞,无不可人。凭他在台上的表现,谁也不会相信他是一位盲人。他24岁出师后,长年奔波于内蒙古、山西、宁夏等地,所到之处广受好评。他成名后,又进一步把一些二人台剧目翻译成蒙语,深入到牧区为蒙古族牧民演唱,使二人台逐渐成为深受蒙古族同胞喜爱的戏曲艺术。新中国建立后,他创作了《方四姐》、《奇巧缘》和《二女夸夫》等一大批剧目,中国唱片社还把他用蒙语演唱的《阿拉奔花》灌制成唱片,在各地发行。
  新中国成立后,班玉莲在包头市前进剧团任主演,还被选为自治区的政协委员,在内蒙古、山西等地的影响越发深远。那时,她已调到内蒙古艺术学校任教。她在回忆艺术生涯时,对自己的身世不愿提及,却一个劲地赞美把她引上戏剧之路的恩师计子玉。
  班玉莲代表剧目:《走西口》、(饰玉莲)、《压糕面》。1955年,参加内蒙古第一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戏剧观摩演出大会,在《走西口》中饰玉莲获演员一等奖。60年代初,该剧被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剧艺术片。
  班玉莲说起恩师计子玉滔滔不绝,不仅由衷地感谢恩师教会她表演二人台,更对恩师从一个盲人最终成为戏曲艺术家赞叹不已。她说,她在学艺过程中每遇到困难,想想恩师那么艰难的路都走过来了,自己还有什么难关闯不过去呢?
  这话是班玉莲发自内心说的。
  在《魂牵梦绕二人台》一书中介绍当年班玉莲在《走西口》中扮演玉莲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班玉莲自己讲演好玉莲最主要的是哭板那一段,“止不住的泪蛋蛋一道一道道道往下流”要随着真实的眼泪唱出来。

知识出处

梨园名伶武清人

《梨园名伶武清人》

出版者:远方出版社

本书《梨园名伶武清人》是继《英才风采》后,记录武清文化艺术精英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它辑录了一百多年在梨园界享负盛名的几十位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他们不但书写了浓重的人生历程,极大提升了武清的文化形象,而且为我国文化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我国戏曲发展的丰碑上,将永远镌刻着他们闪光的名字。

阅读

相关人物

班玉莲
相关人物
秦五毛
相关人物
刘银威
相关人物
杨玉拉
相关人物
计子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内蒙古自治区
相关地名
山西省
相关地名
陕西省
相关地名
宁夏回族自治区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