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武丑张春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梨园名伶武清人》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036
颗粒名称: 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武丑张春华
分类号: K825.78
页数: 6
页码: 160-165
摘要: 本文讲述了张春华是中国京剧院著名的武丑演员,他的艺龄已经达到了70余年。他曾在“稽古社”学习武丑,并得到了多位名师的指点。他的代表剧目包括《盗双钩》、《祥梅寺》、《打花鼓》、《酒丐》等。他与张云溪合组“云华社”,并合作演出了多部经典剧目,如《三岔口》、《武松》、《龙潭鲍骆》、《水禽花蝴蝶》、《铜网阵蒋平捞印》等。他的表演十分注重技艺为塑造人物服务这一宗旨,擅长设计武打动作,并曾多次随团应邀出国访问演出。
关键词: 京剧 艺术家 张春华

内容

张春华,原名张士铭,中国京剧院著名武丑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生于1924年12月,天津市武清区黄庄街东洲村人。少年时为家境所迫,年方9岁时,他便拜在郭少安门下,学艺两年就进入天津天华景“稽古社”科班,从此改名张春华,开始了科班生活。他抱定“宁可练功致死,不可懒惰偷生”的信念,以常人难以承受的强度每天坚持苦练文、武功夫。在科班里丁秉春、王斌珍、谷玉兰、郑盛厚等老师向张春华传授了《盗双钩》、《祥梅寺》、《打花鼓》、《酒丐》等戏。“稽古社”社长娄廷玉向张春华传授了《偷鸡》、《盗甲》等丑角名剧,并把一些私房秘书传给了他。后来得尚和玉指点。出科后,在京、津等地搭班。时至今日,其艺龄已达70余年。
  1941年,“稽古社”创演了美国影片改编的《侠盗罗宾汉》,十七岁的张春华经过“打擂”遴选,扮演罗宾汉一角。这出《侠盗罗宾汉》共计演出一百一十六场,场场爆满。而张春华的名字也与侠盗一样轰动于津门内外,而使其初露峥嵘。
  1943年春节,北京一批名角来天津演出,武丑叶盛章行前左臂摔伤,临时不能成行。经介绍便由刚刚出科的张春华替补上去。凭借山后练鞭、苦苦习艺的扎实根基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张春华以扑跌翻跃、造型美观、幽默风趣、自如灵活、念白爽朗有力、特技丰富多彩而博得了舞台上下的一致好评。天津的报纸上、广播中争先传颂“小叶盛章”。致使断臂的叶盛章为一看究竟而来到天津。三十一岁的叶盛章喜爱张春华至极,便于1943年底在天津交通饭店内收十九岁的张春华为徒,稍后又在北京前门外两益轩饭庄举行了正式仪式。自此,张春华列入向往多年的叶氏门墙。
  自拜师后,张春华便离开天津,到北京练功、学戏,赴京随富连成演出。叶盛章除规整他的常演剧目外,还将《打瓜园》、《时迁盗甲》亲授给他。张春华幼功瓷实,天资聪颖,再加上叶老师高明点拨、严格要求,他的艺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他走一处红一处,演一出红一出。
  张春华凭着他主演的《盗甲》、《酒丐》、《巧连环》等多出精彩剧目活跃在京、沪京剧舞台上,尤以白口脆快、开打火爆的高超技艺取胜。他幼工扎实,技艺精湛,台风光彩照人,允文善武,是叶派武丑的主要继承人。
  1945年起,张春华开始与张云溪合作。1946年冬“二张”在汉口演出。一月期满,虽效应轰动,但时近岁末,人心盼归。张云溪等买舟先行,张春华因事滞留,准备办妥后飞赴上海,与张云溪等会合回京。不想王家渡飞机失事,急煞了梨园同仁。巧在机组乘务员检查乘客安全时,因对张不礼貌发生争执,不管如何,张就不系安全带。机组人员看他盛怒未息,只得悻悻离开,张则迷迷糊糊进入梦乡。不想这没系安全带的张春华却巧中有奇,在机身中间断裂、飞机爆炸燃烧的凄惨空难中,他却被远远抛在了机尾部的舱面上,捡回了一条命。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张春华仅医治疗养了半年时间就又精神抖擞地现身于舞台之上。
  1948年,风华正茂的张春华与张云溪合组“云华社”,他与张云溪双星并辉,《三岔口》、《武松》、《龙潭鲍骆》、《水禽花蝴蝶》、《铜网阵蒋平捞印》等成了大受欢迎的“二张”保留剧目。张春华的《偷鸡》、《盗甲》、《酒丐》、《打瓜园》等武丑戏则更是赢得了大批观众。
  新中国成立后,“二张”进入了国家剧院,他们演出的第一个剧目就是《三打祝家庄》,张春华在剧中饰演乐和。他为塑造这一人物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他扮相做俊脸,表演兼有武生的俊秀和武丑的灵巧,念白兼取武丑的干脆利落和文丑的温文尔雅,对不同人物的念白使用不同的技巧。对同一举事的顾大嫂用口语化的念白,既亲切又自然,对祝家庄的走狗祝小三的念白用的是狠、脆的武丑念白,以显示出一种威慑力量。在舞蹈、开打上,张春华更是发挥了自己的优长,这出戏顿时风靡一时,尤其是乐和这一形象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951年,张春华与张云溪一起改编《三岔口》一剧,成为驰名南北的优秀剧目。同年赴德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会,主演《三岔口》,获表演一等奖。在所演的剧目中,张春华先生的表演十分注重遵循技艺为塑造人物服务这一宗旨,其中尤以擅长设计武打动作而最为驰名,他还曾多次随团应邀出国访问演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张春华艺术正值巅峰期,他与张云溪以一出《三岔口》奔向世界,享誉世界数十年。
  张春华对艺术的追求永不停息,尽管《三打祝家庄》、《江汉渔歌》、《猎虎记》早已有口皆碑,尽管《三岔口》已誉满全球,但他仍苦苦求索,不断推陈出新,为丰富武丑剧目而坚持不懈地努力。他在十年浩劫后仍是勇挑重担,为竭力挽回那十个年头的损失,他先后上演了《秋江》、《猎虎记》、《三打祝家庄》、《三盗令》、《打瓜园》、《九龙杯》、《三岔口》、《火焰山》、《小放牛》、《连环套》、《打渔杀家》等十多个武丑重头戏;改编了《铜网阵蒋平捞印》,新排了全本《雁翎甲》;还对自己的精品剧目进行精益求精的加工修改。一九八四年他将《时迁盗甲》中,时迁上高用手盗甲改为“拿顶”倒立于高台之上用双脚夹下甲盒。六十岁的张春华为了戏的可看性,硬是给自己增加了这一高难度动作。一九八七年,六十三岁的张春华在《打瓜园》的演出中,增加了陶洪与郑子明的“对棍”。在对打中,还增加了一排无声的“小飞脚”。他的身躯连连跳起,在空中飞也似的疾速旋转,落地时却又如蜻蜓点水悄然无声。为调节全剧气氛,他增加了一段山西梆子的唱腔,这段唱腔旋律优美轻松,行腔自然流畅,为全剧平添一束喜剧色彩。
  京剧行内有句老话“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它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京剧艺人若想成功只有苦练而无任何的捷径可走的道理。在中国京剧院,一些资深人士都知道,张春华仅和已故著名武生演员张云溪先生的合作演出就长达50年,此外还分别与其他众多名家同台献艺。张春华老先生主要以演武丑为主,同时兼演文丑。但懂行的人都深知,不论是讲究做工、念白的文丑和武功技艺精湛的武丑,都要求演员必须具备扎扎实实令人拍案称奇的技巧,才能把戏中人物表演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
  张春华常说,每天少吃一顿饭可以,但绝不可一日不练功。人吃五谷杂粮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可他觉得这些都实在算不了什么。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天天早起练功不辍,这已成为一条雷打不动的规矩。其代表性剧目中的许多艺术形象,就体现了只有经过长期磨练而积累形成的一种人物的特殊神韵。譬如在武丑戏中有以特别吃功夫见长的《三岔口》,《打瓜园》、《时迁偷鸡》,亦有与旦角相配的《秋江》等一批令人百看不厌的京剧剧目,就很好地向世人展示了张春华先生早年刻苦练就的轻灵、绵软、松弛、舒展侵佳的“童子功”功夫。他常以一句菊坛行话自勉,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好戏要想赢得戏迷和观众,惟有靠实实在在的表演质量,否则人家决不会买你的账”。
  几十年来张春华先生一直是一位深受广大戏迷喜爱的京剧名丑,每当忆起观众对自己那一份厚爱,耄耋之年的张老便流露出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由衷感慨。他常向造访者娓娓道出这样一件令其终身难忘的如烟往事。那是1955年大年三十那天的晚上,在中国大戏院门口,一些痴迷的观众朋友冒着冬日的严寒,提着小板凳,硬是排了一夜的队买票,图的就是看初一张老主演的剧目《三岔口》。
  记得当时很不巧,正赶上张老患感冒发烧40度,京剧院领导征询是否变更一下时间演出,张老一口回绝,坚持如期按时开锣。演出当中,由于一直在发烧,所以手没劲儿,刀有些攥不住,结果耍的时候刀一下子掉在台上,但观众中却没有一个喝倒彩儿的。
  当戏终谢幕时,张云溪遂将张老患病发烧但坚持如期演出的情况告知观众时,赢来戏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此情此景虽已过去近半个世纪,但每当想起这件往事时,他心中就久久难以平静。许多年来,正是戏迷的大力支持,观众的热切关爱之情,一直鞭策和激励着他演好每一出剧目。长期以来由于责任心使然,张春华先生坚持无论演哪出戏,始终牢记要以饱满的激情尽职尽责地塑造好所演的每一个人物,不能产生一丝一毫的懈怠情绪,当然这也是一个演员必须具备的艺德。
  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对京剧艺术的弘扬和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在百忙中,瑞环同志亲自指示有关部门搞了一个跨世纪的“百戏工程”。中国京剧院的领导也审时度势多次来到张春华先生家中拜访,着重与其谈到丑行不能后继无人,要抓紧时间培养的问题。这样,在各级领导的直接关怀下,张春华老先生识大局、顾大体,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以前的一些具体困难,先后收上海京剧院的严庆谷、天津京剧院的石晓亮、北京京剧院的年金鹏等年轻人为徒倾心传艺。与此同时张老还应邀为中国戏曲学院的研究生班承担授课任务。他还诚恳地表示,要在有生之年,尽其所能地让京剧丑行发扬光大。
  在谈到京剧人才培养时,张老恳切地提出,加紧培养年轻的京剧苗子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要尽量给他们更多的舞台锻炼与表演的机会。只有多演出、多摔打,才能练出一身过硬的本领。
  张春华似一缕春风,吹得菊坛奇葩竟放,吹得梨园春意盎然。为了京剧事业,从幼时的苦练到创业时的轰动,从传统戏的继承革新到新剧目的设计编创,他孜孜不倦,终于创树了“敏捷、矫健、迅疾、火爆、脆快、俊秀、亲切、热情”的表演艺术风格。

知识出处

梨园名伶武清人

《梨园名伶武清人》

出版者:远方出版社

本书《梨园名伶武清人》是继《英才风采》后,记录武清文化艺术精英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它辑录了一百多年在梨园界享负盛名的几十位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他们不但书写了浓重的人生历程,极大提升了武清的文化形象,而且为我国文化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我国戏曲发展的丰碑上,将永远镌刻着他们闪光的名字。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春华
相关人物
张士铭
相关人物
郭少安
相关人物
丁秉春
相关人物
王斌珍
相关人物
谷玉兰
相关人物
郑盛厚
相关人物
娄廷玉
相关人物
叶盛章
相关人物
张云溪
相关人物
郑子明
相关人物
李瑞环
相关人物
石晓亮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汉口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祝家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