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京剧小生名家王楞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梨园名伶武清人》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014
颗粒名称: 早期京剧小生名家王楞仙
分类号: K825.78
页数: 5
页码: 61-65
摘要: 本文讲述了王楞仙是京剧小生中的红角,私淑于徐小香。他的唱法讲求四声、喷口有力,在做工上有很多创造。他的唱腔很少耍腔弄调,但是内涵的感情深厚,听来余韵无穷。他的念白也是采用尖嗓(雌音)大嗓(雄音)结合的念法,善于变化。他演的周瑜在《黄鹤楼》中,对念词进行了改动,表现出了周瑜温文尔雅的气度和自信。他的念白咬字归韵、抑扬顿挫,字眼语气上更见功力。他的表演风格秀逸拔俗,具有书卷气,念白不拘泥于一格,以善于变化著称。
关键词: 京剧 名家 王楞仙

内容

继京剧名伶小生徐小香之后,王楞仙成了京剧小生行中的红角。与徐小香(蝶仙)和陆薇仙(小芬)被誉为小生中的“三仙”,驰名于舞台上。
  王楞仙,又名桂官,祖籍天津武清大王庄,生于一八五九年(清咸丰九年),死于一九零八年(光绪三十四年),终年四十九岁,他虽是四喜班小生鲍福山(老生鲍吉祥之父)的弟子,但私淑于徐小香。他身材不高,是个小胖子,眼大而有神,扮相温文尔雅,秀逸拔俗。嗓音不及徐小香,唱功戏不见长,在做工上却有不少创造。他戏路渊博,也是昆乱文武不挡。他的拿手戏为《拾画叫画》的柳梦梅、《奇双会》的赵宠、《借赵云》的赵云、《镇潭州》的杨再兴、《雄州关》的韩彦直、《八大锤》的陆文龙、《状元谱》的陈大官……等等;尤其演《群英会》,当时在三庆班与刘桂庆(饰鲁肃)、曹文奎(饰孔明)合演曾有“活周瑜”之称。
  他的唱法,讲求四声、喷口有力,行腔吐字,以字谱声,不尚花哨。例如演《黄鹤楼》的周瑜,唱西皮摇板“水军冲破长江浪,将士纷纷武艺强……”,按一般唱法的第二句唱词是“东吴儿郎武艺强”,他改为“将士纷纷武艺强”,“将士”两个字平出,“纷纷”两个阴平叠字,用唇音绷出,遒劲有力,在“武”字有一小腔,“艺”字用“立音”,“强”字用齿音出字放腔带有“虎音”,这种唱法,不仅韵味醇厚,而且能深切地表达这时周瑜统帅江东得意自满的情绪。他的唱腔很少耍腔弄调,但是内涵的感情深厚,听来余韵无穷。他虽然不以唱功戏著称,但在西皮摇板、原板的唱腔艺术上却是从“直腔直调”向前发展了一步。
  他的念白,也是采用尖嗓(雌音)大嗓(雄音)结合的念法,然而较之徐小香却是雌音多于雄音,但是抑扬顿挫、婉转动听。绝不像后来有的旦角改演小生念得忽高忽低,听来刺耳。他讲求四声尖团,优点是念得不死板,善于揣摩不同的剧中人物加以变化。并且讲究戏文词义,往往对一些粗糙的词句加以改动。仍以《黄鹤楼》为例:周瑜邀请刘备过江,在黄鹤楼设宴招待,当酒过三巡之后,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的念词,按一般念词是“瑜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刘备接念:“都督有话请讲当面。”周瑜接念:“想当初赤壁鏖战,火烧战船,得来徐州被皇叔借去,至今不还是何道理!”他演周瑜则改为:“瑜与皇叔久别重逢,今日一会真乃三生有幸!”刘备接念:“是啊,真乃三生有幸。”二人同笑之后,周瑜则用温和的口气念:“皇叔,瑜有一言不好启齿。”刘备接念:“都督有话请讲当面。”周瑜念:“是,昔日孙刘举义同心破曹,耗费东吴兵马钱粮,又失首将黄盖;皇叔不过执旗击鼓之劳,得来荆州,被皇叔借去,至今不还亦非信义者乎?”刘备念:“这个……”,周瑜盛气凌人地念:“哪个!霸占我地,假借为名,是何理也!”刘备哭念:“都督哇!”叫起西皮原板起唱,在“夺头”中周瑜冷笑“哼、哼、哼!”起原板过门中念“他又来了!”他创造的这段念白不仅文义流畅、层次分明,而且咬字归韵、抑扬顿挫、字眼语气上,更见功力。如“昔日孙刘举义同心破曹”句,“昔、日、孙、心”四个字都是上口字,而且“孙、心”又是尖音字,在他念来字与字之间衔接过渡非常婉转,其中“破曹”的“破”字用绷音喷出,更显得铿锵有力。他这大段念白,在语气上是显示对刘备讨还荆州,有礼有节,而且不失温文尔雅儒将风度。较之把周瑜演成气量狭小所谓“气周瑜”,就高胜一筹了。至于他演穷生戏《状元谱》的陈大官,因为这个家业荡尽的“败家子”,毕竟是个斯文书生,所以念白或表情上都还要带点书卷气。如在《上坟》时念:“大官生来命运低,失却功名被人欺;万贯家财俱花费,不怨旁人怨自己。”王楞仙念这四句诗,撷取了昆曲官生的念法,如“来、却、人、财“等都用苏音,而其余字音都用徽音出字,念得婉转、跌宕有致,而着力在感情上变化,所以就把这个败子回头的陈大官悔恨自责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此外,他演《岳家庄》的岳云、《断臂说书》的陆文龙,念白又具有孩童稚气。总之,他的念法不拘泥于一格,最大的优点是善于变化。
  王楞仙以前,小生的笑法,用的是大嗓,和老生的笑法近似。王楞仙则不用大嗓笑,他创造了用尖嗓来笑:并且根据各种小生人物在剧中所表现的不同的感情,创造成为一种有格律的笑法,如大笑、怒笑、冷笑、讥笑、苦笑、傻笑、假笑等等,使得小生的笑有了特殊风格。今天京剧小生的笑法,就是以继承王楞仙的艺术为基础而有所发展的。
  王楞仙的表情身段非常细致,会用巧劲,有真功夫。如演《奇双会》的赵宠,在《闯辕》一场,见妻子李桂枝被巡按李泰拉入后衙,疑团丛生焦灼地追问县丞胡老爷:“啊,寅翁!方才有一汉……子前来告状,只见其入,不……见其出,被大人这么一把扯……入后衙,这是什么缘故哇?”念“扯……”抖腮部,表示欲想询问又不敢出口:念“不……”结结巴巴惊呆地说不出话来。他用肌肉颤抖技巧结合情急失常的神态,把这一切入仕途的书呆子见扮作差役前来告状的爱妻,被拉入后衙,想闯进后衙又摄于权势的情急失常的复杂心情,表演的非常恰当。绝不像一些演员“洒狗血”卖弄技巧。紧接着被胡老爷轰下一盖两盖的身段,与胡老爷的拦挡配合得严实圆熟,水袖翻扬折叠飞舞,浑身上下一个劲,层次清楚,极见“文戏武演”的功夫。他演《拾画叫画》柳梦梅、《悦来店》的安冀一些书呆子人物的“楞”、“呆”相儿,非常传神。他名为“楞仙”,可以说名副其实。
  他演《群英会》等周瑜戏,有“活周瑜“之称。在《苦肉计》打黄盖之后,见诸葛亮毫无反应,在一旁还是请哪,饮哪,干哪,饮酒自若,竟不理会他。王楞仙为了显露周瑜气急,运用气功变脸,脸上顿时变白。(当时小生脸上化妆,只是薄薄地扑一层白粉、略抹银朱红,不像现在用白红油彩抹得那么厚,所以对变脸表演看得清楚。)在要杀诸葛亮,被鲁肃乞求阻拦后的下场,一般演法是双手掏翎、衔翎,用双翻袖随“八答仓、仓、仓”三锣在胸前三摆袖,然后在“四击头”中用双翻袖、跨腿转身走趋步在台口双投袖亮蹲裆式(或“垛泥”)。王楞仙在“四击头”中这个亮相,则是在台口双手上举向后扬袖,蹲裆式亮住,像一个大花蝴蝶似地舞姿非常美观;在“急急风”锣鼓中,双折袖、翻袖的同时涮翎舞翎下场,表现周瑜怒气冲冲,从背后看,却是带着戏下去。
  王楞仙与谭鑫培合演《状元谱》可谓珠联璧合,曾誉为双绝。最见功力的是陈伯愚打侄的三大板子的表演,陈伯愚见陈大官沦为乞儿,怒气横生,追着打陈大官。王楞仙表演挨这三大板,不是光走三个“屁股坐子”死挨板子,而是提腰左右腿交替着向后倒踢,以示躲闪,然后翘登前腿走“屁股坐子”,速度敏捷、干净利落,真如兔起鹘落。最后随着挨板子“范儿”翻“吊毛”上去像蛋儿,落地跌跪握住板子向陈伯愚讨饶。这一系列的扑跌身段紧密地结合剧情,绝无单纯卖弄技巧之感。
  他演《八大锤》的陆文龙,舞弄双枪,间耍翎子,能使翎子尖随着双枪的方向摆动。
  王楞仙在做工表演上有很多创造,为程继仙、陆杏林、金仲仁等所宗法。可惜中年以后嗓音就哑了,他只得放弃舞台生活改行去研究医学了。

知识出处

梨园名伶武清人

《梨园名伶武清人》

出版者:远方出版社

本书《梨园名伶武清人》是继《英才风采》后,记录武清文化艺术精英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它辑录了一百多年在梨园界享负盛名的几十位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他们不但书写了浓重的人生历程,极大提升了武清的文化形象,而且为我国文化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我国戏曲发展的丰碑上,将永远镌刻着他们闪光的名字。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楞仙
相关人物
徐小香
相关人物
陆薇仙
相关人物
鲍吉祥
相关人物
鲍福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
大王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