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黄派武生创始人黄小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梨园名伶武清人》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004
颗粒名称: 京剧黄派武生创始人黄小山
分类号: K825.78
页数: 7
页码: 11-17
摘要: 本文讲述了黄小山是清朝武生泰斗,曾获赐“黄马褂”。他擅长表演武生戏,以身段、功底和表演动作著称。他注重唱工,擅长表演苍凉、悲壮的情绪。他能戏极多,兼演小生、老生戏。他也是位编剧家兼导演家,编演出多部戏。
关键词: 京剧 创始人 黄小山

内容

清光绪年间,戏剧界出了一位武生名角,姓黄,名永青,字月山,艺名小山,是武清城里(今城关镇)大南街人。为梨园耆宿,乃武生泰斗杨小楼、周瑞安之师,曾获赐“黄马褂”。其妻杨氏为梅兰芳之姨娘。黄小山舞台功夫超群,他身背木椅空翻360度,落地后仍稳坐于木椅之上的动作,被称之为“中国第一人”。黄与谭元培曾同时进宫里给慈禧演戏。当年名扬北京的“三小”即是杨小楼、尚小云和黄小山。解放初期,戏剧名旦杨荣环来武清城献艺,亲自到黄家拜望其祖辈。
  黄小山,幼名黄胖儿。生于1850年(道光30年),卒于1900年(光绪26年),终年五十岁。他八九岁始随本街高跷会蹬腿练跑高跷。到十一二岁,学会各种动作,多年没人敢做的落地中叉,被他做得干净、利落,令人称奇。有一年,黄胖儿绑上腿子,登上南城墙竟敢从马道上往下空翻跟斗,邻居看到后,吓得赶忙叫来家人,把他驾回家中。县城同乐山庄票友会,听说大南街出了个难得练武生的“好料子”,就说服黄家让黄胖儿来演戏,黄胖儿甚是高兴,黄家也正想找个管他的地方。可这样一来,黄胖儿像没人管了一样,天天以练武功为名,到城墙根双手撑地练倒立。不知哪位老师教的,头下还点燃一支香,这支香不烧完,他倒立不收功。黄胖儿在戏班老师教授下,腕力、臂力、腿力超人,但又极具弹性、韧性,柔软如绵。大南街路西文昌阁二层是木板搭的平台,距地面有两丈多高,临街这面有个窗户,黄胖儿就敢从窗户里面翻跟斗出来落到地上,让人看得身轻如燕。
  有一年,同乐山庄票友会的老师看黄胖儿学什么有什么,练什么会什么,简直是个奇才,就推荐他到县城西南二十余里的大南旺德胜和戏班深造。黄胖儿不负众望,武生戏功皆学皆通。他自幼向著名武生任七学艺,先学梆子,后改二黄。他嵩祝成科班出身,精于气功八段锦,他嗓宽高,气力足,字音清,韵味厚;武功好,长靠、短打各有特点。演白髯口的武生老戏,最擅胜场。他演的虽是武戏,很重唱功,尤其是擅唱“二黄”和“反二黄”。念白淋漓激昂,唱功悠扬动听。
  黄胖儿十九岁时,进入北京一家大戏团,成为担纲武生主角,凭其身段、功底和与众不同的表演动作,很快名冠京城。黄胖儿二十二岁时,与杨小楼、谭鑫培、李吉瑞等十余名角一同进宫为慈禧演戏。有一次演完戏,慈禧指着黄胖儿说道:“你这武生了得呀!快成一派了。”黄小山赶忙跪下道:“谢太后赐封。”慈禧又说:“我不封,也会有戏民封的。”
  黄小山于同治末年在上海搭班演戏。1880年搭北京嵩祝成班。他武功精湛,并善于展现京剧中人物苍凉、悲壮的情绪,他饰演《薛礼叹月》中的薛礼,《巴骆和》中的骆宏勋,唱段悠扬动听,广受赞赏。
  光绪十三年(1887),黄小山与京剧名净李连仲、武旦李燕云(小不点)同时加入瑞胜和梆子班(后于1893年改组,名“宝胜和”),皮黄、梆子同台演出。
  光绪二十一年(1895),他改搭田际云创办的玉成班。
  在上海搭班时,他以跌扑繁重的《伐子都》等戏著称。《独木关》、《巴骆和》为其代表作。还兼演小生戏《黄鹤楼》、《群英会》、《岳家庄》和老生戏《四郎探母》等。在瑞胜和、宝胜和、玉成班期间,曾排演许多新戏,如《反五关》、《火烧百凉楼》、《定燕平》、《莲花湖》、《枪挑小梁王》、《潞安州》、《大名府》、《二桃杀三士》、《风尘三侠》、《卧虎沟》、《东岭关》、《十僧闹花堂》、《难中福》、《请宋灵》、《木羊阵》,以及取材于《彭公案》、《施公案》的《剑峰山》、《尹家川》、《八宝闹连环》、《贺兰山》、《洗浮山》、《侠义英雄图》等,对丰富京剧武打剧目,有重要贡献。
  黄小山所创立的表演体系,为清末武生三大流派之一,黄派最大特点和俞派恰恰相反,他颇注重唱工。
  黄小山以唱工刻画人物和精妙的髯口功为俞(菊笙)、李(春来)所不及,表演风格以激昂苍劲为主。黄月山武功精湛,且有嗓能唱,并有坚实的唱工基础,在其独有的剧目中多以苍凉悲壮的二黄、反二黄唱段和淋漓激昂的说白表达人物的性格与处境,如《铜网阵》、《独木关》、《巴骆和》等。
  他善于通过细致入微的表演来点染人物的特点,如演《独木关》之薛礼,用薛礼由老军扶持出场后的挣扎晃身,以刻画抱病的英雄,为同行所叹服。
  黄小山能戏极多,且能兼演小生应工的《岳家庄》和《群英会》、《黄鹤楼》,又能演老生戏如《四郎探母》。他也是位编剧家兼导演家,编演出《反五关》、《精忠传》、《请宋灵》、《木羊阵》、《巧拿大莲花》等戏。尽管这些戏是瑕瑜互见,而黄的创造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他曾和俞菊笙合演《洗浮山》,他饰贺天保,俞为他配演黄天霸。偶然也演猴戏,却只演了一出俞、李两派都不演的《狮驼岭》。
  武生戏多为他自编自演,拿手剧目有《独木关》、《凤凰山》、《溪皇庄》、《绝燕岭》、《百凉楼》、《莲花湖》、《铜网阵》、《剑峰山》、《恶虎村》、《骆马湖》、《翠屏山》、《潞安州》、《请宋灵》及《巴骆和》等。
  他擅于在剧目中饰演老年英雄人物,创作了形式各异的表演特技,如《百凉楼》的扑火,《剑峰山》的诈疯等,尤以耍髯口为一绝,如《绝燕岭》中的定燕平,扎硬靠,戴翎子,挂白满,着厚底靴,用双枪,能于耍枪、耍翎子、耍靠旗的同时耍髯口,来表现人物的绝望和愤怒,有极强烈的艺术效果。
  《独木桥》的薛仁贵、《刺巴杰》的骆宏勋、《铜网阵》的白玉堂、《剑锋山》的邱成、《百凉楼》的吴桢、《凤凰山》的马三保、《溪皇庄》和《八腊庙》的褚彪等都是他擅演的角色。他演的《独木桥》中“薛礼叹月”时唱的那句二黄:“在月下惊碎了英雄虎胆……”流传到京剧爱好者的口中,当年大街小巷时有所闻。
  黄小山先参加宝胜和演出,后进了玉成班,艺惊四座,唱得红里发紫。戏班四天一“转儿”,演戏的换剧场,听戏的跟着转。“走,听‘黄胖儿’去!”这句简短而熟悉的语言,不时地飞进人们的耳中。黄小山这个“黄胖儿”的别名,竟代替了他的本名。不论后台的同行,还是前台的观众,甚至于皇宫内院的西太后,面前背后都叫他“黄胖儿”。
  黄小山体形消瘦,面貌清癯,并不胖,为什么有这么个别名呢?因为他乳名叫胖儿。当时有一种喜欢叫演员乳名或绰号的风气。管汪桂芬叫“汪大头”,管俞菊笙叫“俞毛包”,管陈德霖叫“陈石头儿”,管余玉琴叫“余庄儿”,管杨小楼叫“三元儿”,管张占福叫“张黑儿”……这些个乳名或绰号叫长了,叫得跟艺名一样响亮,原名反倒很少有人提及了。
  在梨园行老前辈口中时常听到这么两句话:“上台如猛虎,下台似绵羊”。把它拿来形容黄小山,非常恰当。黄小山在台下总是蔫得那么没精神,扮好了戏,坐在后台也是闭目合睛、静坐不语,不像是个唱武生的演员。但只要一登上舞台,立刻目光炯炯,精神百倍起来。台上的黄小山和台下的黄小山好像是两个人。
  其实,这正是黄小山保证演出效果良好的一种手段。他扮好戏,静坐不理人,其实是在默戏,揣摩角色,培养情绪,做演出前的准备工作。因为他懂得“未成曲调先有情”的道理,所以在进行艺术表演之前,先做好“虑淡思清,摈弃杂念”,表演才能出神入化,进入美的艺术境界。
  黄小山不仅是两眼有神,还有转眼珠儿的绝活,他扮演《溪皇庄》褚彪的时候,就有这绝妙的表演。
  《溪皇庄》是一出取材于《彭公案》的短打武戏。剧中有这样一场戏:褚彪为了侦查“采花蜂”尹亮和“赛李逵”蒋旺的下落,以祝寿为名单身进入溪皇庄,拜访庄主花德雷,黄小山扮演的褚彪,当他演到被花德雷迎进庄门,走上大厅左右探望的一刹那,他那两个眼珠儿滴溜溜地来回转动,在探着尹亮、蒋旺究竟在不在溪皇庄。两只眼睛转得快而灵巧,炯炯眼神显露出机智的光芒,黄小山这刹那间的表演,虽然不到一分钟,在练功的时候却花费了很多的心血。他这转眼珠儿的绝活是怎么练出来的呢?每到万籁俱寂的深夜,他在院子里点上一炷长香。两眼对准香火头儿不停地转动,不到一炷香燃尽,即使眼睛发酸流泪,也不半途中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苦练,才练出这双炯炯有神、转动自如的眼睛。
  “中国戏剧武生黄派”自此成为戏剧界一脉新生力量,凡是演武生的伶人,都追崇黄派戏路,甚至很多武生以学演黄派戏路为荣耀。
  黄小山在形成“黄派”艺术风格后,身体逐渐发胖,后期以演老生戏为主。其弟子李吉瑞(出科于文安)继其衣钵,将“黄派”诸名剧继续上演,使“黄派”艺术流传更为广泛。
  他的传人有李吉瑞、马德成、瑞德宝、杨瑞亭、李桂春(小达子)等,均属黄派武生中的翘楚;富连成出科并担任教师的沈富贵,中华戏校毕业的王金璐,均擅演黄派戏。女演员恩晓峰、露兰春、何翠宝以高庆奎,盛麟父子,亦以能演黄派戏而受到内外行的重视。
  黄小山的长子黄荣胜,字少山,自幼在杨隆寿主办的小荣椿科班学老生。群益社老生教师。黄少山授徒宋遇春、宋保罗。因为倒了嗓子,又是高度近视眼,所以无法登台演出。但是他戏路广,肚子里的玩意儿不少,当教师是很称职的。他教戏十分认真细致,授徒的方法与众不同,他选定剧目以后,不是马上一口一口授,而是先要讲两三天故事,把剧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把人物形象分析清楚,也就是把故事历史背景交代清楚。他先后学过《辕门斩子》、《斩红袍》、《取成都》、《文昭关》、《搜孤救孤》、《战樊城》、《浣纱记》、《长亭》、《击鼓骂曹》等戏。可惜寿命太短。长孙黄益安出身于北京天桥群益社,与梁益鸣同科学武生;次孙黄元钟自幼在富连成科班学戏。
  到清朝末年,黄派弟子在戏剧界崭露头角,其侄黄润甫饰演的花脸,被誉为“活曹操”。
  民国初年,有一次黄小山到上海黄金大戏院出演。在一场《三岔口》的戏中,戏台上备有两颗道具杠,以供表演所用。当时做黄小山陪练搭档的是个年轻武行,而此时黄小山已年迈,在杠上表演“两翻”动作时,因速度不够,吊在杠上没有翻下来(若翻下来会有危险),待黄小山下杠后,台下观众仍给予他热烈掌声。而黄却第一次因“没演好”落下泪来,并对同行说:“我再没脸登台了。”从此,黄小山告别舞台,拒绝与戏剧界任何人往来,隐居天津多年。
  有一次,黄小山在大街海报上看到天津来个戏团要上演黄派武生大戏《挑滑车》,黄小山就准时来到戏院观看,当他看到戏中武生所演确为自己的戏路时,不禁老泪纵流。黄小山根本不知道,弟子们满街贴海报,正是为了寻找恩师。当演出结束,黄小山已被弟子们认出,并搀扶到后台。黄小山只好答应明天来和大家见面。第二天天还没亮,弟子们就来到黄的处所接他,可出来一位老者告诉他们:“你们找的人,已在昨晚搬家了,搬到什么地方去了,我也不知道。”弟子们闻听此言,坐在门前失声痛哭。
  黄小山继续在天津过着隐居生活,直至病故。

知识出处

梨园名伶武清人

《梨园名伶武清人》

出版者:远方出版社

本书《梨园名伶武清人》是继《英才风采》后,记录武清文化艺术精英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它辑录了一百多年在梨园界享负盛名的几十位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他们不但书写了浓重的人生历程,极大提升了武清的文化形象,而且为我国文化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我国戏曲发展的丰碑上,将永远镌刻着他们闪光的名字。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小山
相关人物
黄永青
相关人物
黄荣胜
相关人物
李吉瑞
相关人物
马德成
相关人物
瑞德宝
相关人物
杨瑞亭
相关人物
李桂春
相关人物
沈富贵
相关人物
王金璐
相关人物
恩晓峰
相关人物
露兰春
相关人物
何翠宝
相关人物
高庆奎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
周瑞安
相关人物
谭元培
相关人物
谭鑫培
相关人物
李燕云
相关人物
富连成
相关人物
盛麟
相关人物
黄益安
相关人物
梁益鸣
相关人物
黄元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