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09》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4144
颗粒名称: 2008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分类号: F127
页数: 7
页码: 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8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综合、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投资促进、科技创新、贸易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城市和社会管理、人口和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和政府管理。
关键词: 天津市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内容

2008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开发区。“泰达”是天津开发区的英文缩写音译)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和滨海新区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落实国家级开发区“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发展方针,紧紧围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大背景,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破解新课题,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带来的冲击,着力提升发展水平,推动开发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全区综合实力在国家级开发区中继续保持领先,在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发展中发挥着新的重要作用。
  一、综合
  区域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天津市统计局联审通过,2008年,天津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6.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60.87亿元,可比增长23.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05.47亿元,可比增长21.7%,二、三产业比例为80.7∶19.3。全员劳动生产率29.84万元/人,可比增长8.6%。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区完成财政收入249.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完成税收收入237.66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增值税完成115.34亿元,增长7.5%;消费税完成34.18亿元,增长25.9%;营业税完成16.49亿元,增长52.5%;企业所得税完成47.12亿元,增长43.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4.15亿元,增长10.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46亿元,增长27.4%。财政支出85.04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77.46亿元,增长21.9%。
  综合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2008年,天津开发区继续按照“有限目标、逐步逼近”策略,改善投资环境。开展了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大讨论,编制修订了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促进政策,完成了“改善投资环境、构建和谐泰达12件实事”。在商务部组织的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综合指标连续十一次名列第一。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国家批准。国际商会、工商业联合会等协会组织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改革创新继续深化。2008年,天津开发区按照《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三年实施计划(2008~2010)》总体部署,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成立全国第一家综合性排放权交易所。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发展步伐加快,机制创新力度加大。
  对外开放门户作用显著。2008年,天津开发区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对外交往活跃,与各类国际机构和组织的合作频繁。成立了开发区驻香港办事处、开发区国际交流中心和国际交流协会,对外联络网络更加完善。有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2200名外籍人士在开发区工作和生活,区域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目前,天津开发区已在美国、日本、欧洲、北京、上海、香港等地设立了办事处。
  对外宣传和推广活动活跃。200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开发区成功举行,成为开发区建区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会议。亚洲协会第十八届企业年会、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30年成就展、2008国际手机产业展览会暨论坛等高规格会议相继成功举办,有力提高了开发区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二、第二产业
  工业规模继续扩大。2008年,天津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852.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2%;实现工业总产值3730.00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3344.44亿元,同比增长3.5%;民营企业完成82.95亿元,同比增长97.8%。
  重点企业继续发挥主要带动作用。2008年,天津开发区有7家企业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全区工业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51家,产值合计占全区的77.2%;产值超过1亿元的有223家,产值合计占全区的92.60%。一汽丰田、渤海钻探、渤海装备、维斯塔斯、顶新系列企业等重点企业对全区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邦基、嘉吉、东汽风电叶片等新投产企业为开发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全区电子通讯、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化工、食品饮料、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产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477.43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3.2%,其中电子通讯产业完成产值1435.29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8.5%;汽车产业完成产值727.6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9.5%;装备制造产业完成产值677.2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8.2%。
  重点产品对开发区工业产品的升级和结构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液晶显示器、彩色电视机、对讲机、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汽车,电梯、风力发电设备、石油装备、减速机等装备制造产品都实现快速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扩大。2008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999.20亿元,同比增长1.3%,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3.6%。生物医药、航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对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断提高。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2008年,全区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69.20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3435.01亿元,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6.31亿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7.37,总资产贡献率14.66%,成本费用利润率4.24%,产品销售率99.62%。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5.69万元/人,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2.5%。
  西区工业继续快速增长。2008年,天津开发区西区在维斯塔斯和锦湖轮胎等企业快速增长、麦基嘉奔溯海洋设备和立中合金等新企业投产的双重带动下,工业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7.33亿元,同比增长60.0%。
  三小区工业平稳发展。天津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区、逸仙科学工业园、化学工业区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6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微电子工业区实现产值786.17亿元,增长0.5%;逸仙科学工业园实现产值45.32亿元,增长6.3%;化学工业区实现产值32.13亿元,增长18.4%。
  建筑业规模继续扩大。2008年,全区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8.86亿元,可比增长38.0%。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96亿元,同比增长10.2%,完成施工面积520.76万平方米。
  三、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快速增长。2008年,天津开发区第三产业各行业普遍实现快速增长,对全区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6.22亿元,可比增长1.2倍,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13.87亿元,可比增长6.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11亿元,可比增长1.8%,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5.38亿元,可比下降22.6%,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4.90亿元,可比增长72.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健康发展。2008年,天津开发区交通运输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货运量2250万吨,货物周转量38.6亿吨公里;旅客发送量4023万人次,增长19.2%,其中津滨轻轨全年共运送旅客1593万人次,增长44.8%。2008年末,全区共有客货运输单位334家,客货营运车辆5638部,其中货运车辆5037部。邮电业保持快速发展。2008年,全区完成邮政业务总量0.13亿元,发送信函372.74万件。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规模继续增加。2008年,全区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0.63亿元,增长15.3%。固定电话长途电话通话时长1.21亿分钟,其中国际通话时长0.29亿分钟,IP电话通话时长0.16亿分钟。年末程控电话装机容量21.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9.34万户。宽带用户数达到4.90万户。
  批发和零售业稳步发展。2008年,开发区企业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26亿元,同比下降2.9%。全年实现商品购进总额762.13亿元,同比增长50.6%;商品销售总额784.55亿元,同比增长48.4%,其中,金属材料类商品销售额223.75亿元,同比增长65.4%;煤炭及制品类商品销售额179.51亿元,同比增长2.2倍;汽车类商品销售额45.57亿元,同比下降35.2%;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销售额86.65亿元,同比增长32.70%。
  住宿和餐饮业保持平稳。2008年,天津开发区全年各宾馆实际住宿人次数共计70.64万人次,同比增长7.5%,其中境外旅客20.02万人次;营业收入6.27亿元,同比增长24.7%。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长17.8%。
  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2008年,开发区新引进多家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活跃,相继引进弘毅、鼎晖等私募股权基金项目98个,实缴出资额39.17亿元。2008年末,全区共有银行机构31家,其中外资银行7家,银行营业网点78个;各类保险机构11家;上市公司6家,其中境外上市公司2家;财务公司3家。
  房地产业出现回落。2008年,天津开发区区内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22.94亿元,房屋施工面积121.63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积116.8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3.52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22.5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1.06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10.4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0.42亿元,其中商品住宅9.44亿元。
  会展业持续发展。2008年,全区共举办展会20次,展览总面积25.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49万平方米,累计吸引参观人数22.54万人次。
  四、投资促进
  天津开发区秉承“投资者是帝王”、“让投资者赢得利润”的理念,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不断拓展招商渠道,创新招商模式,加大招商力度,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
  资金引进规模不断增大。2008年,天津开发区新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项目133家,办理增资项目192家,项目投资总额70.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1%,合同外资金额50.70亿美元,增长30.0%,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5.10亿美元,增长30.1%。全年设立登记内资企业633家,增加注册资本企业256家,注册资本505.16亿元。新增民营企业401家,注册资本13.28亿元。
  项目质量不断提升。2008年,开发区新批外商及港澳台项目投资规模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87家,新批项目平均规模3155.82万美元;新批跨国公司项目25家;新批《财富》全球500强项目3家。全年外商及港澳台项目增资总额达到28.99亿美元,其中合同外资金额17.43亿美元,平均增资规模1509.73万美元。增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有41家,包括一汽丰田、三星通信、三星视界移动、维斯塔斯、罗姆半导体、诺维信、邦基正大等优势产业项目,为全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全年设立1000万元以上的内资企业162家,渤海钻探、渤海装备、长城钻探、东气风电科技、长江润发电梯导轨等项目的落户对内资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现代服务业招商取得新成效。2008年,开发区新型服务业项目显著增多,以金融、服务外包、物流、贸易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所占比例逐渐加大。全年新批服务类外资企业82家,占全部新批企业的61.7%。随着泰达发展、国电海运、尚邦租赁等项目的引进,开发区现代服务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08年末,全区累计批准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4618家,项目投资额474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35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94.4亿美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1026万美元。其中投资规模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有744家,投资规模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有41家。全区共有内资企业8761家,注册资本1081.80亿元,其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内资企业达1311家。2008年《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共有来自境内外的76家在天津开发区投资,投资项目达157个。一大批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如美国摩托罗拉、IBM、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哈里伯顿、霍尼韦尔、联合技术、菲利普莫里斯、约翰·迪尔、邦基,日本丰田汽车、丰田通商、雅马哈、矢崎、松下电器、电装、京瓷、出光兴产、伊藤忠商事、丸红商事、住友商事、佳能、三菱商事、三菱电机、三井物产、日商岩井、爱信、积水、日本邮船、川崎,韩国三星、现代、乐喜金星国际、浦项制铁,德国大众、大陆、蒂森克虏伯,瑞士雀巢,法国施耐德、拉法基、威立雅,英国葛兰素史克、BOC,荷兰阿克苏诺贝尔,丹麦诺和诺德、维斯塔斯,台湾地区鸿海、顶新、英业达,以及中石油、中国工商银行、中粮集团等已经成为天津开发区的投资主体。
  五、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2008年,天津开发区修订了《天津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定》,制定了《开发区科技发展行动纲要(2008~2010)》,全年投入科技发展金和科技风险金1.56亿元,为创新环境的优化提供了有力政策和资金支撑。开发区历年投入科技发展金和科技风险金累计达到19.80亿元。专利规模继续扩大,全年申请专利1011件,其中发明专利383件。截至2008年,全区授权专利1463件,其中发明专利213件,内资企业授权专利730件。
  创新创业载体更加多元化。随着美国亚历山大科学孵化器落户,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的动工,IC设计平台的建立,国家纳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落户,开发区科技创新创业载体更加丰富。截至2008年,开发区共有各类孵化器12家,孵化场地面积39.1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55家,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企业技术中心18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48家,有风险投资公司35家。
  科技研发转化成果更加丰富。2008年,开发区承担了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研制产业化、高性能分离膜研制及产业化、农作物品种创新与良种产业化等一大批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研发转化项目。全区获国家和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9项,其中“黄瓜育种技术创新与优质专用新品种选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有100个项目列入国家和天津市科技计划,共得到国家和天津市经费支持1.8亿元。截至2008年,开发区累计有高新技术企业250家,认定软件企业53家。全年技术交易总额5.3亿元,完成技术合同登记293份,科技成果鉴定登记11项。
  六、贸易促进
  贸易促进体系进一步完善。2008年,天津开发区积极发挥企业服务中心的作用,加大企业运营服务力度,开展了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月活动。大力拓展公平贸易,着力优化大通关环境和贸易体系,贸易促进体系进一步加强。
  进出口保持平稳。2008年,天津开发区实现进出口总值333.55亿美元,下降0.4%,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311.84亿美元,下降2.3%。进口总值完成162.12亿美元,增长8.1%,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进口148.41亿美元,增长6.4%;出口总值完成171.42亿美元,下降7.3%,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163.43亿美元,下降9.0%。加工贸易全年实现出口152.49亿美元,一般贸易出口实现18.75亿美元。全区工业产品外销率31.3%。
  出口产品丰富。移动电话、基站等通讯产品,摄像机、彩色电视机、数码相机等家庭消费电子产品,以及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汽车电子等产品是开发区的主要出口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全年出口117.81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68.7%。机电产品出口153.50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89.5%。
  重点企业在全区出口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2008年,全区实现产品出口的企业有675家,其中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有112家,比上年增加14家,出口总额162.22亿美元,占全区出口额的94.6%;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有24家,比上年增加1家,共实现出口额135.67亿美元,占全区的79.1%。
  对外贸易均衡发展。全年与天津开发区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188个,其中出口产品涉及的国家和地区182个。全年对美国出口32.95亿美元,对欧盟出口27.84亿美元,对东盟出口21.64亿美元,对韩国出口18.15亿美元,对日本出口13.66亿美元,对俄罗斯出口12.02亿美元。
  七、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2008年,天津开发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6.22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外商及港澳台项目完成投资112.16亿元。截至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929.10亿元。2008年,天津开发区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46.49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57.2%。全年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超千万元的项目有138个,其中超过亿元的项目39个,比上年增加8个。新一代运载火箭、一汽丰田RAV4、渤海钻探、罗姆半导体、三星视界、锦湖轮胎二期、顶益、金耀生物园等重大项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继续提升。2008年,天津开发区围绕重点工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四号热源厂并投入使用,第二原水管线、滨海第二天然气管线、水厂三期等项目正顺利实施。全年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6.93亿元,同比增长3.8%。历年累计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49.37亿元。
  西区开发有序推进。2008年,天津开发区西区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01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7.46亿元,同比增长0.4%。产业环境日渐成熟,产业承载能力大幅提高。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2008年,天津开发区加快现代服务产业区(MSD)、服务外包基地、时尚广场文体商业聚集区、科技发展中心、政府公屋、蓝白领公寓等项目的建设,继续实施旧小区改造。全年开工房屋面积241.9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297.9万平方米。历年累计房屋开工面积2015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413万平方米,开发区城市功能不断提高。
  城市综合保障能力继续提升。2008年,天津开发区自来水售水量4854.15万立方米,再生水售水量97.65万立方米;售电量31.58亿千瓦时;天然气售气量1.28亿立方米;销售热力340.43万吨。2008年末,开发区累计形成道路长度370.06公里,路桥面积781.81万平方米,给水管网458.60公里,排水管网1008.36公里,供水能力35.5万吨/日,供热能力1966.7吨/小时,供电能力1369.8兆伏安,供燃气256.8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11.45万吨/日,雨水总排放能力133.74立方米/秒,污水总排放能力为16.65立方米/秒,光纤长度4.64万芯·公里,通信管道3858孔·公里,城域互联网出口带宽120G,城域网主干速率达40.62G。累计开发土地80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35.86平方公里。
  八、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区域环境质量良好稳定。空气质量保持良好,2008年,天津开发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的天数为310天,比上年增加13天,二级达标率为86.4%。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2.9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6.5分贝,达到国家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水环境保持稳定,2008年,开发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市控重点水污染源在线监控率达95.7%、烟气在线监测率达100%。
  生态工业园建设及循环经济推动进展良好。2008年,天津开发区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开展环境监控预警系统建设。制定了开发区企业环境诚信体系实施方案。区域ISOI4001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良好,2008年末,全区累计有104家企业通过IS()14001认证。
  区域绿化工作有序开展。2008年,天津开发区新增绿地面积179万平方米。截至2008年,全区绿化面积1197.65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79.9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0.4%,绿化覆盖率34.5%,人均绿地面积75.09平方米。
  节能减排有力推进。2008年,开发区建立和完善了节能管理程序,初步形成了开发区节能管理制度体系。完成5#热源厂一期及国华能源脱硫改造。同时,全区化学需氧量减排能力得到提升。全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179.19公斤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54.33公斤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电595.29千瓦时,比上年下降4.6%,万元工业增加值耗电567.07千瓦时,比上年下降4.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新鲜水消耗6.73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3%,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5.34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6%。
  九、城市和社会管理
  教育继续优化。2008年,天津开发区引入大连枫叶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区域教育体系更加完善。2008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所,其中大学5所,民办学校2所;在校学生3.2万人,其中外籍学生801人;教职工1933人,其中外籍教师105人。有幼儿园6所,入学儿童1437人。2008年,开发区学校高中毕业进入重点大学的比重是12%,高中毕业一本上线率是46%。
  医疗卫生体系逐渐成熟。2008年,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面覆盖生活区和外来务工公寓。截至2008年,开发区有2家综合、专科医院,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1家社会力量办医疗机构和51家企业保健站,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70人,其中高级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151人,病床1200张,万人医疗床位83张。全年诊疗55.88万人次。
  文化体育活动活跃。2008年,开发区实施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相继建设了体育公园、西区蓝领公共体育场等文体设施。泰达档案馆全年档案借阅利用0.44万人次,馆藏档案资料43万卷(件)。2008年末,泰达图书馆馆藏图书87万册,其中电子出版物32万册,全年累计接待读者215万人次,借阅图书29万册次。
  城市管理迈上新台阶。2008年,天津开发区率先在全市建成数字城市管理系统,截至年末,数字城管系统按期结案率达到68.5%。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社区服务平台和文化重塑平台,积极构建社区管理新模式。2008年末,全区共成立了15个社区,7个社区居委会,建立14个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和50支社区志愿团体,全年组织志愿活动2.1万次,志愿服务时间7.01万小时,全区共有全民健身场所20个。社会救济、优抚安置、老龄、民族和宗教、计划生育等工作顺利推进。
  十、人口和劳动保障
  人口规模稳步增长。2008年末,天津开发区共有常住人口15.95万人,增长11.5%。户籍人口3.91万人,比上年增长7.7%。全年人口出生率为2.19‰,人口死亡率为0.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7‰。全区共有从业人员35.61万人,增长8.1%。其中东区从业人员21.45万人,增长16.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从业人员22.30万人,下降3.0%。
  劳动收入不断提高。截至2008年,天津开发区全年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54.36亿元,增长33.1%,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98.12亿元,增长17.9%。在按收入法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四项构成中,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为25.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区从业人员人均年劳动报酬4.32万元,增长16.8%。
  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2008年,开发区共引进高级人才70名。2008年末,全区累计已引进高级人才618名,有企业博士后工作站53个,在站博士后76名,拥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个,其中民营机构7个。全年共培训技工1.56万人,其中中级工以上2491人。全年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33场,共吸引4647家企业、7万人次参加。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新建青年见习基地14家,累计已有46家。
  劳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8年,天津开发区继续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加强劳动管理,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开发区全年共有63家企业举行了工资集体协商,涉及职工5.22万人,完成工伤认定1314人次,鉴证劳动合同9.74万份,全年新增劳动合同鉴证企业393家。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2008年,天津开发区新增投保单位416家,全区累计投保单位数达到4506家,全年养老保险征缴22.94万人,失业保险征缴21.52万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及子女医疗五个险种社会保险征缴26.31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基本养老保险缴费额为17.16亿元,医疗保险缴费额为6.70亿元。全年发放养老保险1.14亿元,共向5018名离退休人员发放了养老金。
  安全生产基本稳定。2008年,天津开发区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积极推动事故应急预案。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047人,大大低于全国和天津市平均水平。
  十一、法制建设和政府管理
  区域法制环境不断提升。2008年,天津开发区继续坚持“依法治区”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宗旨,加强区域法制建设,完善区域法制环境,当年新颁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定》、《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规定》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规定》等12项行政规范性文件。2008年末,天津开发区共有现行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48项。
  “平安泰达”建设继续深化。2008年,经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武警、消防、交警等部门共同努力,开发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信访、法律援助一体化体制,法律援助中心全年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051件,其中刑事案件23件,处理突发性应急涉法事件109件,挽回经济损失1391.6万元。截至2008年,全区共有律师事务所16家。有工会会员单位1636个,工会会员人数13.39万人。
  信息化持续推进。2008年,天津开发区加快无线网络建设,无线宽带覆盖率达到50%。2008年,政府门户网、企业在线、投资网、人才热线等政府服务网站以及国际手机采购网、贸促网、服务外包网等电子商务网站继续在招商引资、政务公开、区域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呼叫中心在各职能部门服务企业和居民时继续发挥重要联系渠道的作用。
  政府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2008年,天津开发区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个优秀集体”。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全面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持续推进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积极打造公正、公平、公开的区域环境和政府形象。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09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09》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记叙了2008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貌。内容包括:大事记、文献、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人民团体、政法、城区规划与建设、综合经济管理等18个篇目。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