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09》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4143
颗粒名称: 区域简介
分类号: F127.9
页数: 2
页码: 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EDA)成立于1984年12月6日,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开发区位于天津市东部,占地面积33平方公里。其地处海积平原,填垫前为盐田,地势东高西低,平均海拔2.5米。开发区经过创新与努力,采用了“滚动”开发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起步发展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再到全面发展阶段,开发区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规模扩大,产业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同时,开发区的财政收入也稳步增长,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开发区在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连续多年获得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的首位。
关键词: 天津市 综述 区域简介

内容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EDA-TianjinEconomicTechnologicalDevelopmentArea)于1984年12月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建立,为中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TEDA”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英文名称缩写,“泰达”是其音译。
  开发区位于天津市东部,距市区45公里,区域东起东海路,西至京山铁路,南靠新港四号路,北接塘沽北塘镇,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区域属冲积一海积平原,填垫前为盐田。地面标高东高西低,按大沽高程系,平均高度为海拔2.5米。经填垫后,地面标高达3.5米。地形属退海滩地,处于新华夏构造体系。为软土地基,无地震断裂带穿过。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度,降水量602.9毫米,蒸发量1909.6毫米,气压1016.4毫巴,日照百分度达到65%;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4.5米/秒。
  开发区在起步发展阶段,锐意创新,艰苦奋斗,不占国家良田,没有政府拨款,在水沟纵横、淤泥沉积的盐碱滩涂上,创造出负债和“滚动”开发、“规划一片,开发一片,收益一片”的区域开发模式,于1991年开发完毕4.2平方公里起步区,入区外商及港澳台企业达350家,投资总额达6亿美元,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1亿元。1992年,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讲话,鼓舞开发区人再创辉煌——天津开发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区域管理水平得到迅速提升,综合投资环境显著改善;形成“开放、开拓,励精图大业;求新、求实,众志建新城”的“泰达精神”。1992〜1996年四年间,工业总产值近乎每年翻一番,经济指标居于国家级开发区之首。至1996
  年末,开发土地20平方公里,批准外商及港澳台企业2744家,协议投资总额77.85亿美元,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亿元。从1997年开始,天津开发区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信息、金融、保险、服务、物流、商贸、房地产、旅游、中介诸业挺进,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事业欣欣向荣,社区工作长足发展,城市功能日臻完善。至2000年末,开发土地24平方公里,批准外商及港澳台企业3315家,项目投资总额149.70亿美元,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44亿元。进入21世纪,天津开发区处于“高位运行”发展阶段,特别是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天津市和滨海新区发挥着新的、更加重要的作用。
  1993年后,天津开发区分别在武清县、西青区和汉沽区辟建逸仙科学工业园、微电子工业区、汉沽现代产业区三个区外小区。
  1992-2005年,天津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2.7亿元增至642亿元,增长了51倍;工业总产值从32亿元增长到2300亿元,增长了72倍;出口从1.6亿美元增至138亿美元,增长了86倍;财政收入从2.3亿元增至143亿元,增长了62倍。
  2004年,辟建西区;其发展势头强劲,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7.34亿元,同比增长60.0%,成为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8年,开发区开展“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活动,出台促进产业发展系列规定,启动现代服务产业区建设,经济运行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综合投资环境持续完善,招商引资和贸易促进成果显著,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能力不断增强,“和谐泰达”建设成绩斐然。年末,累计开发土地73.80平方公里,批准外商及港澳台企业4618家,项目投资总额474亿美元;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6.33亿元。
  天津开发区连续11年获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之首。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09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09》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记叙了2008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貌。内容包括:大事记、文献、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人民团体、政法、城区规划与建设、综合经济管理等18个篇目。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