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08年》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3972
颗粒名称: 科研机构
分类号: G322.23
页数: 4
页码: 185-1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天津市科研机构的情况。其中包括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天津市功能基因组与生物芯片研究中心、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重型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电动车辆研究中心等。
关键词: 天津市 科学技术 科研机构

内容

〔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 6月26日,国家科技部、商务部、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在天津开发区举行四部一市共建“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启动仪式,发布共同建设“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的意见。此园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由研究开发区、企业孵化区和生产贸易区三部分组成,其中,“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是研究开发区的核心,亦即“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的标志区。
  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简称“联合研究院”)坐落在天津开发区第十三大街,包括行政和信息中心、实验室、中试厂房、动物房等设施,计划建设药物发现、临床前实验、临床试验、规模化生产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平台。联合研究院是为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加强自主创新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其建设相关项目被列为天津市2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的首个项目。
  开发区完成联合研究院城市设计和控规方案编制,基本完成一期工程设计方案。当年正式申报四个技术平台建设方案,包括:药物分析测试中心、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临床研究和试验中心和生物医学信息中心。作为联合研究院国际合作项目的“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运动分析室”投入运行,第一个合作研究项目“中风病中医康复方案的临床研究”已启动,与美国亚历山大不动产证券有限公司(ARE)、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分子医药研究中心(CMM)分别达成合作意向。
  (科技局)
  〔天津市功能基因组与生物芯片研究中心〕 2007年,天津生物芯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功能基因组与生物芯片研究中心)继续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扩大核心技术覆盖范围为工作重点,发挥公司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优势,在产品研发、生物学技术服务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取得明显成绩。
  公司结合“BactarraryTM血液重要致病菌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报批,依据国家药监局新发布的《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要求,进行车间现场整改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通过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场考核,完成体外诊断试剂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认证,于2007年12月27日获得生产许可证,成为新法规发布后天津市首家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单位。
  通过与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合作,开发“硼砂速测盒”、“食品吊白块快速检测试剂盒”、“食品二氧化硫快速检测试剂盒”、“食品甲醛快速检测试剂盒”、“食品亚硝酸盐快速检测试剂盒”与“食盐碘快速检测试剂盒”等6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盒,可用于水产品、肠类制品、面粉、食盐、鱼类、干果等产品中添加剂的检测,检测方法简便、快速,为卫生监督、工商稽查、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在开展一般食品卫生监督时进行快速筛查提供有效手段。9月完成企业标准备案登记工作。
  公司围绕生物芯片核心技术,全年申请8项发明专利(其中包括1项国际发明专利),获得16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
  公司与美国夏威夷大学、新西兰Wairakei研究中心极端微生物研究小组等联合开展的国际极端微生物合作项目——一株在强酸性条件下可利用甲烷进行生长的细菌研究项目于2007年12月取得重大突破,成果在Nature发表。在国家863计划和天津市科技创新资金支持下,针对一株嗜热采油微生物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和降解重质烷烃机理分析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鉴定长链烷烃的微生物降解途径(降解C16-C36的长链烷烃),并对最关键的长链烷烃羟化酶进行全面功能研究,系国际上首次发现重油降解基因和途径,相关成果于2007年3月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顶级刊物PNAS上发表,系天津地区诞生的第一篇PNAS论文。该成果被教育部评选为2007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公司还在生物芯片研发、微生物分子遗传与进化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众多成果。2007年,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3篇,SCI影响因子达到67。
  (科技局)
  〔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2007年,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简称“工研院”)继续推进国家纳米技术发展,加快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阶段性成果。
  至年末,完成专利申请42项,发表影响因子达到4的论文一篇,影响因子达到3的论文一篇,完成样机制作2台套。
  完善公共研发平台、公共检测平台、专业研发平台建设。所有检测设备均正常运转并对内对外开放,全年为近百个单位提供检测服务,年样品数近4000余次,大型设备开机率平均达到70%,部分设备达到95%以上。
  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实验室能力验证,获批筹建“国家纳米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至年末,已申请能力验证18项,其中,8项为国际比对,10项为国内比对,16个能力验证项目获通过,通过率达到90%。完成11大类79项认证审查,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3项,先后完成CMA和CNAS实验室认证认可。完成10个研发实验室建设与完善,当年获得立项的科研项目近20项。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唯一指定的纳米专题信息库,工研院建立的滨海新区纳米专题信息平台基本完成设备采购和安装调试,处于内部试运行阶段。此信息平台将充分利用工研院丰富的专家和科技资源,针对纳米技术相关领域,组织开展专题文献检索、技术跟踪、专题研究与分析、知识产权人员培训等工作,为开发区和滨海新区科研人员在新产品开发、项目和产品研发定位等方面提供信息服务,帮助企业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提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
  (科技局)
  〔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07年,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学术带头人韩忠朝教授带领下,坚持自主创新,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承担国家任务,研发干细胞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紧跟世界干细胞研究步伐,重点进行多能组织干细胞技术工程化规模化研究,充分利用和发挥国家干细胞资源优势和临床研究优势,在多能干细胞研究中取得国际领先成果,促进我国干细胞产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中心在世界上首先建立完整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工业化生产技术,取得相关发明专利(人胎盘、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及构建方法),成功利用此专利技术建立世界上首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至年末,储存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近5000份,形成规模化效应。中心利用这一专利技术,制备一种干细胞治疗新产品——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经动物实验证明对于衰老和损伤引起的心脏病、神经损伤造成的瘫痪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综合症等多种疾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中心已初步具备批量生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的能力,有关国家一类新药的临床试验申报工作已经展开。
  (科技局)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 2007年,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继续通过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每周发布病毒预报;经过网上监测,破获公安部督办的熊猫烧香等病毒案,受到公安部通报表扬。
  承办公安部计算机病毒疫情和网络安全状况调查工作,9月,举办调查结果发布会,由公安部十一局发布调查结果。为确保党的十七大网络安全保卫工作和积极准备奥运安保工作,筹资100万元建立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指挥调度室,提高国家对病毒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组织国内外10余个反病毒企业组成中国反病毒展团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天津)信息博览会。其间,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参与举办国际信息安全高层论坛,邀请国际知名计算机反病毒专家,为天津市计算机反病毒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做有关国际计算机反病毒技术学术报告。
  是年,中心被命名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全年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公安部主办的刊物上发表10篇论文,申请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并获得国家经费资助268万元。
  由于为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及时上报信息网络的安全状况和病毒防范对策,在党的十七大网络保卫工作中表现突出,中心被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通报中心评为“2007年度信息通报工作技术支持先进单位”,被市公安局评为“2007年度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并荣立集体二等功。
  (科技局)
  〔重型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重型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重型装备工程研究有限公司)由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系国内唯一重型技术装备领域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2007年,公司实验基地开始进行重型装备技术与产品研发工作。实验基地包括国际一流的理化分析实验室、焊材实验室、焊接工艺实验室、热工实验室、轧机实验室、电气传动与控制实验室;液压AGC缸生产线和3000吨级多向模锻挤压机生产线在建设过程中。
  新增加Gleeble热力模拟试验机、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离子光谱仪、数字万能材料显微镜、碳硫分析仪、热膨胀仪、真空感应熔炼炉等仪器设备,使公司拥有数十台国内外一流的热工和理化检测仪器设备。
  公司以提高中国重型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围绕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重型机械行业重大技术问题,通过技术引进、合作和自主开发,在大型板带轧制工艺及设备、重型容器(核电、加氢、煤液化等)、电站铸锻件等领域持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化研究成果,向行业提供共性技术;研制国内首台、首套先进重型技术装备,形成以科研为龙头的系统集成能力和工程项目总承包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人才培养等服务,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科技局)
  〔天津电动车辆研究中心〕 天津电动车辆研究中心系专门从事电动车辆整车、主控制系统、动力驱动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主要总成的研究及产品开发,电动车辆及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与经营的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中心的法人运作实体为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中心拥有一支学科门类齐全、素质较高的科研开发队伍,至2007年底,拥有研究人员100余人,博士后4人,博士6人,硕士15人,研究员级高工6人,外聘专家15人。其中,院士2人。先后开发4个品种电动汽车,掌握大量核心技术,获得专利15项,初步形成电动汽车整车及关键技术研发条件,总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公司开发的纯电动轿车批量出口美国,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100万元,利税235万元。
  2007年,公司有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一五”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项,分别是“清源电动汽车技术平台研究开发”、“纯电动-混合动力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研发”,承担1项863计划子课题——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3个项目获得国家资金支持1500余万元。公司获得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集科研、试验和生产为一体的基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董事会决定增加投入5000万元,支持公司科研与产业化基地建设。单班年产2万辆纯电动轿车总装线建设即将完成,基地建成后,国际先进的电动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开发及试验和国家级的燃料电池安全评价试验室将投入使用,基地将集中力量从事中速、高速纯电动轿车、电动小卡车、混合动力轿车、客车、燃料电池轿车等6个系列的电动汽车产品及相关关键零部件开发。 (科技局)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08年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08年》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记叙了2007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貌。内容包括大事记、文献、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人民团体、政法、城区规划与建设、综合经济管理等18个篇目。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