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 劳动 工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08年》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3899
颗粒名称: 人才 劳动 工资
分类号: F249.272.1
页数: 3
页码: 170-1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劳动、工资的情况。其中包括人才开发、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继续推进阳光工程、劳动关系、工资集体协商、劳动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人事与编制管理等。
关键词: 天津市 人才 劳动

内容

〔简述〕 2007年,人才、劳动、工资等工作坚持产业性与民生性共存、管理与服务同在的理念,全面完成工作目标和任务。围绕实施人才战略,推进整体性人才开发进程,优化区域人才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夯实人才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人力智力支撑;继续推进阳光工程,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和生活环境;贯彻落实国家及天津市再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成管委会机构改革、探索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加强劳动管理;强化仲裁和监察职能,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区域劳动关系协调稳定。
  (蔡生龙)
  〔人才开发〕 实施《天津开发区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的规定》,落实人才政策,全年受理符合条件各类人才个人所得税奖励3300余人;设计开发“企业高级人才专项奖励网上申报系统”,实现网上申报。全年受理高级人才和白领公寓租房补贴、企业通过猎头引进人才补贴、留学归国人员购房补贴、企业员工海外培训补贴等申报共64人次;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全年共引进高级人才60名,比上年增加51%,其中,创业型人才17名,引进型人才43名。在高级人才中,属于开发区重点引进的具有专家称号人员12名。
  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基地。年末,共有博士后工作站48家,博士后工作站已成为开发区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做好万人育才工程,促进职业培训和就业培训。以天津滨海新区职业技能和培训鉴定中心为平台,广泛宣传培训工作重要意义,动员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参加培训企业涉及开发区各行业企业210余家,培训内容涉及32个专业,培训考核涉及初、中、高级和技师取证。年末,共开展各类培训120期,培训总人数10411人。其中,初级工6227人、中级工1561人、高级工1615人、技师118人。对80余家企业4000余名新员工开展就业培训,解决一些企业重使用轻培养的老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员工专业素养。向企业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183.3万元,受益企业50余家,享受补贴职工4000余人。
  加强人才市场建设,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人力资源保障。继续办好人才市场交流活动,全年在天津市国展中心举办“滨海新区—泰达人才大市场”4次,在开发区举办“滨海新区人才劳务市场”28次,进场企业总计6400余家,进场应聘人员8万余人,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达成意向率30%;启动2007泰达校园人才工程,开展校园招聘、建立泰达企业英才俱乐部、泰达奖学金设立与发放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发区企业赴全国各地30余所高校进行校园招聘活动,签订长期用人协议,在高校与企业间搭建人才平台,保障人才储备与供给;推进人事代理招聘服务,全年为20余家重点单位和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招聘,共组织近20000人面试,提供合格人员9200余人,并做好人才信息收集和发布工作。
  泰达人才网站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功能、内容、形势日趋完善,为企业招聘提供又一重要平台。
  企业会员总数3270家,有效简历75000余份,人才库简历总数近28万份,日浏览量超过15000余次,平均每天发布职位965个,有效职位总数累计超27万个,每月在线企业会员约300家,在线广告会员约65家。劳务派遣服务工作进展顺利,为30余家企业派遣近5000名员工。
  (蔡生龙)
  〔服务外包人才培训〕 8月31日,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国家商务部“千百十工程”工作小组、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天津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建立“中国服务外包天津培训中心”意向书,在天津开发区建立中国首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8月1日,成功举办“2007天津滨海新区服务外包发展暨人才教育培训高峰论坛”。利用天津滨海新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作为培训载体,及时了解服务外包企业培训需求,与微软、IBM、HP等著名企业合作,相继开展“惠普之道—泰达服务外包企业经理高级研修班”(四期)、“ORACLE10g高级实战班”、“金融外包人才培训班”、“文思创新培训班”等培训项目,全面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工作。
  (蔡生龙)
  〔继续推进阳光工程〕 全力净化劳务市场秩序,对非法中介机构进行定期监察,加大打击区内非法中介机构力度。举办农民工(包括东丽区失地农民)专场招聘会8场,进场企业6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设立外地工就业专线,为外地工就业牵线搭桥,在蓝领公寓内开展公益性培训54场,参加人员5503人次,内容涉及商务礼仪、法律法规知识、公共安全教育、医疗卫生等内容;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兴趣团队活动,包括普通话沙龙、硬笔书法、音乐欣赏、健身操、外语角等,共开展活动34次,3170人次参加;落实就业与再就业优惠政策,通过各种政策性补贴降低各类享受优惠人员群体就业门槛,全年向服务型企业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06.9万元,受理并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9册,为青年职业见习基地发放补贴54.8万元。全年向企业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183.3万元,受益企业50余家,享受补贴职工4000余人;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5000余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9971人,安置“4050”大龄下岗失业人员609人。全年新建青年见习基地10家,总数达32家,每年可以提供800个见习岗位,进入基地实习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0%以上。(蔡生龙)
  〔劳动关系〕 做好劳动合同鉴证工作,对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书进行审查,保证劳动合同的合法有效性。年末,共鉴证劳动合同114066份(57033人次),新增劳动合同鉴证企业450家。取消集体合同鉴证形式,为每位劳动者分别办理劳动合同鉴证手续,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继续巩固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不断改进办案方式,确保审理和裁决等环节公正有效。修订《天津开发区劳动保障监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规范处理突发事件工作流程。全年妥善调处劳动争议680件,处理群体性劳资纠纷9件、大规模裁员10起、农民工工资拖欠事件52起。
  重新修订《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流程》,确保所有举报投诉得到及时处理。全年开展专项检查4次,分别对建筑企业使用农民工备案制度落实情况,区内餐饮、纺织、建筑企业劳动用工情况,区内企业非法用工情况及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检查。共检查企业400余家,做出行政处罚40余万元;落实使用农民工备案制度,有效督促区内建筑施工企业办理用工备案手续。至年末,共为87家建筑施工企业办理用工备案手续。监督企业与6174名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覆盖全区所有在建项目工程,有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完成1760家企业劳动保障书书面审查工作,覆盖重点企业;是年,开发区劳动人事局被劳动部、建设部、公安部、全国总工会等四部门评为“2006~2007年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先进单位”。
  (蔡生龙)
  〔工资集体协商〕 建立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出台开发区企业工资增长指导性原则及标准,促进GDP增长与职工收入相协调。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规范企业分配行为,引导企业实现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加强政府监管,严格实施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机制,合理确定用工成本,维护劳动者获得合理报酬权益。区域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年均递增率超过往年;通过召开工资集体协商财政奖励审计会议、举办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成立工资集体协商顾问团、召开工资集体协商奖励推动会议等系列措施,有效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至年末,全区48家企业签订工资协议。
  (蔡生龙)
  〔劳动管理〕 全年完成工伤认定1064人次。召开劳动鉴定会10期,受理劳动能力鉴定申请1200人,做出因伤鉴定结论1064份,因病鉴定结论115份,其中,因伤等级鉴定结论284份。做好退休审批管理,审核办理职工退休791人,其中,特岗提前退休52人,病退125人。做好特殊工时审批等工作,审查批准139家。接受5家企业未成年工备案,涉及238人。核发工资总额手册925份,办理工资转移证110人。受理外资企业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申请或缴存基数超上限备案共计43家。
  (蔡生龙)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稳妥推进,成立开发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重点抓好城镇居民基本情况信息采集、城镇居民参保宣传发动、参保资金征缴等基础工作并开展政策咨询和宣传活动。落实《企业年金移交工作方案》,解决开发区补充养老保险收益分配、过渡期管理费用、集体账户等方面移交中的难点问题,确保移交工作顺利推进。
  公积金移交工作进展顺利,多次召开座谈会研究外商投资企业公积金移交事宜,协调移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开发区住房公积金资产清理移交实施步骤》(草稿)、《开发区住房公积金移交工作方案》(草稿),归纳提出《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公积金移交需要协调的问题及建议解决方案》。对开发区社会保险制度进行大胆创新,拟定《天津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草稿),解决农民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问题,让外省籍农民工享受到合理社保权益。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至第三季度,缴费人数达20.9万人。
  (蔡生龙)
  〔人事与编制管理〕 配合管委会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出台《关于管委会行政部门制定“三定”方案有关情况的报告》,对各改革单位“三定”方案进行重新核定,并形成正式“三定”方案文件下发各部门。严格按照“人随事走”原则对有职能划转的单位人员编制进行调整,坚持政策公开、划转方案公开、结果公开。各调整单位工作步入正轨。
  探索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指导和制定泰达医院、教育促进发展中心、社区学院、财务中心等部门机构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制方案,探索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新途径。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竞争激励机制,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协助完成国办中小学、医院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录工作。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严把报名、笔试、面试、体检等环节。按照天津市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办公室要求,解决翻译室等17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年检问题。
  做好其他综合管理工作。开展公务员法宣传;发挥考核奖惩工作的评价和激励鞭策作用,规范操作程序,完善考核办法,组织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季度和年度考核工作;提升能力素质,实施职工继续教育政策,对360余名行政事业单位科级及以下工作人员进行更新知识培训;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套改工作;充实调整工资管理数据库和编制管理系统,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信息采集工作,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和补充,及时调整变动数据,扩大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完成军转干部安置工作。
  (安尧)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08年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08年》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记叙了2007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貌。内容包括大事记、文献、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人民团体、政法、城区规划与建设、综合经济管理等18个篇目。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