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喜同志在工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2534
颗粒名称: 刘长喜同志在工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分类号: F127.9
页数: 8
页码: 44-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6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场重要的会议的情况,包括传达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见和曾培炎副总理的讲话,以及与会人员的发言和意见。文章强调国务院的意见对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具有深远意义,并呼吁全面贯彻落实。文章最后以工委代表的身份提出了三点意见。
关键词: 天津市 刘长喜 工委 扩大会议

内容

(2006年6月16日)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十分重要。刚才,李勇同志和惠文同志分别传达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和曾培炎同志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志泽、有满、王恺、维忠等同志就深人学习贯彻《意见》和曾培炎副总理讲话精神进行了典型发言。大家的发言很好,既有学习体会,也有实际举措,表现了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决心,体现了开发区保税区的境界和水平。
  国务院的《意见》将对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产生划时代的深远意义。连日来,市委连续召开两次常委扩大会进行了传达学习和贯彻,立昌同志相继发表了重要讲话。工委中心组也于前些天进行了专题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国务院的《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国家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务,完全符合天津和滨海新区的实际,完全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对加快滨海新区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努力开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新局面。下面,我结合两区实际,代表工委再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把握滨海新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新阶段,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这个部署,从提出到论证,再到最终确定,历经一年多的时间。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召开重要会议,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相继视察滨海新区,就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意见,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决策,从而使得滨海新区的影响不断扩大,地位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以这次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见为标志,滨海新区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三个显著的变化。
  第一,滨海新区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已经由城市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过去我们一直是把新区作为全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和加快天津发展的制胜一招。从总理批示以后,滨海新区逐步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和方方面面的广泛关注。但如何对滨海新区进行准确定位,无论是中央还是天津自己都非常关心,也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新区“十一五”规划中,我们提出了一个表述方式。这次国务院《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区的定位,基本赞同我们的定位,但又加以补充、完善和提高,即: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对于新区的地位和作用,《意见》更是突出强调:滨海新区要在带动天津发展、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仔细对照两个定位和作用,虽然在字数上变化不大,但变化极为关键,定位更为明确:
  首先就是新的定位明确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同我们“立足天津”的表述方式相比较,思路更新,视野更宽,起点更高。滨海新区已经不仅是天津的新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全国的新区,京津冀和环渤海的新区,这样就把滨海新区放到了全国的大局中来整体谋划、整体推进。
  其次是在新区的定位中新增加了“建设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而且放在了首位。“门户”就是进出的要塞,是展示形象的品牌,是对外沟通联系的桥头堡。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讲,中央定位滨海新区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内涵很深。这相当于中央进一步明确了滨海新区就是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龙头和航运中心的枢纽。如果说,年初两会中提出建设三个北方航运中心是并列的话,那这次就是进一步明确了天津的突出地位。此外,增加这一定位,也是呼应天津是中国北方经济中心这一战略定位的。
  其三,就是要求滨海新区在带动天津发展、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意见》中明确滨海新区是继深圳、浦东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增长极就是区域经济的中心、龙头和发动机。大家知道,深圳的开发开放,带动了珠江三角洲的改革开放;浦东的开发开放,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改革发展。对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中央要求要带动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的发展,从而促进沿海地区优化开发,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讲,滨海新区的份量比浦东和深圳还要重。因为长三角只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两省一市,面积不到30万平方公里,人口1.4亿人,人均GDP是2.7万元。珠三角只包括广东省,面积才18万平方公里,人口才9200万人,人均GDP是2.3万元。而环渤海地区则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两市三省,面积51.8万平方公里,人口2.3亿人,人均GDP是1.8万元。无论是辐射带动的人口、面积,还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难度,滨海新区都要艰巨许多。
  第二,滨海新区的历史责任发生了深刻变化,已经由承担局部性、重点性的责任转变为肩负全局性的、系统性的重要责任。第一个十年,滨海新区的性质主要为经济功能区,主要任务是实现经济发展速度的快速增长和总量规模的不断提高,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做贡献,主要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即GDP占全市的40%以上,出口占全市的60%以上。但现在滨海新区的任务,同第一阶段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按照中央的要求,滨海新区要实现六大任务:
  第一项是以建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探索新的区域发展模式,为全国发展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第二项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进一步完善研发转化体系,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第三项是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等综合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区域服务能力,提高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第四项是统一规划,综合协调,建设若干特色鲜明的功能区,构建合理的空间布局,采取有力措施,节约用水、集约用地、降低能耗,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第五项是搞好环境综合整治,维护生态平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第六项是推进管理创新,建立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认真分析这六大任务,一项比一项重要,一项比一项紧迫,一项比一项艰巨,几乎囊括了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所有挑战和困难,几乎涵盖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全部内容。
  第三,滨海新区的历史阶段发生了深刻变化,已经正式进入战略实施阶段。回顾滨海新区十三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把新区的开发建设分为战略谋划、战略确定、战略实施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从1994年起,市委、市政府以超前的谋略,提出了“三五八十”的四大奋斗目标,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历经十年的打基础、攻难关、聚能量,终于提前一年基本建成了滨海新区,为形成滨海新区这一基本概念打下了坚实基础,也赢得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第二阶段的标志是温家宝总理的批示,滨海新区进入了国家战略的制定阶段。从去年6月26日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天津滨海新区视察,并做出重要指示。这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有七次重要会议,涉及或专题研究天津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问题。特别是温家宝总理去年6月份率领国务院15个部委的主要负责人在新区视察了3天,工作和生活在新区,考察了新区40多个单位,开了4次比较大的座谈会,最后在6月26日对新区的工作发表了重要的讲话。这是极为罕见的。还有就是国务院这次下发的20号文件,经过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讨论和原则同意,对滨海新区的重视程度,应该丝毫不亚于当初的深圳和浦东。无论是开发开放的面积,还是政策支持的力度,都充分表明中央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高度重视。
  第三个阶段就是以这次国务院《意见》的出台为标志,滨海新区正式进入国家战略的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相关的实施细则将陆续出台,能否完成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目标,能否实现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意图,能否肩负起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能否把历史性的机遇转化为现实的发展成果,关键就看这个阶段。正如立昌书记所说的,滨海新区在成为国家级新区之前,我们更多的是期盼。现在,更多的是压力。能不能把滨海新区建设好,事关全国发展的大局。中央对我们寄予厚望,国内外对我们十分关注。我们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
  开发区保税区作为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要任务的功能区,为滨海新区基本建成和升级为国家战略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骨干带动作用。2005年,滨海新区的GDP是1609亿元,工业总产值是3997亿元,出口是185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是49.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是253亿美元,两区的GDP是797亿元,占新区的49.5%,工业总产值是2460亿元,占60%,出口是151亿美元,占81.6%,合同利用外资是46.6亿美元,占93.4%,实际利用外资是20.5亿美元,占81%。两区主要经济指标在新区中都占有半壁以上的江山。不仅如此,两区在构建高层次的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同样走在了新区的前列。但成绩属于过去,成功能否持久,辉煌能否持续,关键就看我们在滨海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中能否展现新的作为,创造新的辉煌。同过去相比,我们的条件优越了,基础雄厚了,地位提高了,但是新一轮创业难度越来越大,责任越来越重,标准越来越高。我们面临的竞争对手,既有国家级的开发区保税区,也有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我们肩负的使命,既要发展自身,还要带动天津发展、推进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我们履行的职责,既要发展经济,更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先行先试,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探索和提供有益的经验。能不能完成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神圣使命,敢不敢担当起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重任,有没有与深圳、浦东同台竞技的非凡魄力,这是对我们的最大考验。希望两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思想上形成高度共识,在行动上形成高度自觉,努力为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再做历史性的贡献。
  二、狠抓重点、全力推进,切实发挥开发区保税区在滨海新区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第一,加快调整、优化结构,在科学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搞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指导思想,结合开发区保税区的实际走科学发展之路是我们的战略选择。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我们自身的特点、优势发挥好、利用好,是对我们执政能力、领导能力的重要考验。
  要瞄准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高端发展之路。这一战略思想既是由产业发展国际化分工协作的大趋势决定的,也是由两区20余年对外开放发展的阶段性决定的。高端化发展不仅要在产业链上占据更高的层级,而且要在巩固现有电子通讯、汽车机械、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高级产业集群的同时,培育更多的能够支撑区域未来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如航空航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环保产业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搞好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通过产业环境、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引导,有目的、有目标地加以推进;必须按照区域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严把准入标准,提高对投资的选择性,使产业发展符合我们的预期;必须把招商工作的重点向大公司、大集团,向投资密集度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知名度高的企业倾斜,将那些成长性强、带动性强、研发能力强的项目引进来。
  要加大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力度,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不断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衡量生产力水平的最重要标志。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竞争态势所决定,只靠引进吸收,确实能满足经济发展的一时之需,却永远不可能成为经济强国,占领发展的强势地位。只有走自主创新之路,通过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占领制高点,把握主动权。国家之间是这样,地区之间也是如此。这要求我们必须把握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紧密结合区域产业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培育和吸引;必须抓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重点支持科研成果在两区转化成生产力,形成新的经济规模;必须掌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搞好风险投资管理,使科技创新形成体系。要通过自有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等自主创新成果的培育,使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资源是一个区域壮大发展规模、实现长久发展最重要的支撑,一些重要资源、特别是稀缺性资源的有限性已经对两区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彻底改变这个状况就必须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寻找突破口。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区域经济由规模增长型和外延扩大型向质量效益型和集约节约型转变,就必须在土地开发节约利用上,在能源开发节能降耗上,在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上做更多更细的工作。
  做好上述三项工作,不但直接关系两区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性,也是我们示范引领科学发展的使命所系,责任所在。
  第二,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区,既是中央给予我们的最大政策,也是推进新区开发开放最重要的任务。机遇和挑战都蕴藏在其中。开发区保税区是滨海新区的功能区,也是各项工作的先导区,改革开放起步早、基础好,有着与国际接轨的良好条件和敢闯敢试的优良传统,理应在各项改革试验中担负起更多的责任。综合配套改革点多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推进这项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好国务院《意见》和曾培炎副总理讲话精神、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以及立昌同志讲话精神,特别要针对文件中提出的近期需要做好的四项重点工作进行深人研究。吃透文件精神,在用足用好政策上下功夫。在国家宏观调控中把握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金融,一个是土地,20号文件恰恰是在这两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空间—“鼓励金融改革和创新”,“在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金融业综合经营、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外汇管理政策、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而我们占有着全市金融资源的绝大部分,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操作空间。要紧密结合目前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深入研究金融改革和创新的各项具体要求,积极参与总体改革方案和金融、土地两个专项方案的制定,大力推进在区属、控股、参股的金融类企业开展新型业务的试点,科学谋划,加强监控,降低风险,通过金融业务的拓展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形成巨大的资金流,促进两区上大项目、搞大建设,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还有,土地问题也是制约发展的瓶颈,而文件中也明确“支持滨海新区进行土地管理改革”,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改革试验。也为我们的土地拓展提供了运作空间。要紧密结合区域拓展工作,探索土地开发、利用和管理方面的新办法、新模式。在规划上优化使用结构和提高利用效率,在管理上探索有效的合作机制与收益分配办法,在使用上紧扣土地性质突出功能定位。同时,还要专门组织力量研究落实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二是发扬开发区、保税区勇于创新的精神,站位更高,立足长远,解放思想,研究和提出在哪些领域,哪些层面上我们还有改革的空间、创新的潜能。从宏观上讲,我国各方面改革都已进入攻坚阶段,急需取得突破、取得经验。今年6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钟轩理的文章《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指出:社会主义要保持强大的生产力,就必须通过改革来完善自己。国务院批准滨海新区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另一层深刻含义就在于希望我们不断拓展改革的领域,将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相结合、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相结合,解决具体问题与攻克共性问题相结合。这次四项改革措施涉及经济管理体制的一部分领域,在经济管理的其他领域中,在政府管理和服务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突破开放领域的限制等若干方面,还有大量的文章可做。两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不应只局限于落实中央国务院要求我们试验的范畴,而且应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大胆选择制约整体改革的共性问题加以研究,提出我们的设想、思路、方案,争取在更多领域先行先试。
  三是要在改革的综合与配套上加大力度,促进各项改革措施整体推进。当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每进一步难度很大。一个方面的改革孤军深入不但会遇到很多阻力,而且存在很高风险,必须通过综合配套整体推进。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高度,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方位的角度,搞好各项改革的设计与衔接,把这项系统工程完成好。既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又要搞好与上级各主管部门以及周边地区单位的沟通协调,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矛盾、新问题。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支持与信任,我们要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和任务,就必须思想艰苦、思维超前、思路清晰,就必须有胆识、有闯劲、有魄力,在与浦东等同时享有这一政策的区域竞争、比较中,做出我们最有力的回答。
  第三,壮大规模、提高速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强的骨干带动作用。
  扩大规模、提高速度与注重质量效益并不矛盾,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有质量的规模、有效益的速度,特别是在滨海新区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新区在区域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一个强力引擎来带动,这个发动机别无选择就是开发区保税区。因为两区主要经济指标至少都占新区一半以上。这么大的比重,就决定了两区的规模和速度左右着新区发展的规模速度。
  要在注重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发展规模。要继续壮大区域规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搞好拓展区、区外区建设,按照程序和步骤做好扩区、征地、拆迁、合作等项工作,为大发展提供有保证的土地供应。要继续壮大产业规模,通过大财团和龙头企业的产业聚集力,使现有支柱产业的发展规模继续做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形成由招商引资到聚商增资再到产业化基地这样一个良性发展模式。要继续扩大建设项目规模。新区建设能源、交通、市政项目先行,不能再搞低水平、小规模的重复建设,必须体现大手笔、高水平,着眼长远发展。要继续扩大投资规模,提高融资能力。应及时抓住国家部委和各大银行对滨海新区建设的资金支持与信贷额度,克服国家宏观调控信贷从紧给发展带来的影响,用足政策,用好资金,注重效益。两区要通过规模总量的壮大,使经济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以综合实力的提升,应对各种竞争与挑战。
  要在注重效益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高速度。一个区域的大发展必须以一段时间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前提。十几年前,开发区的经济发展不经历翻番增长、60—70%的增长那个时期,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大的基数。经过数年的平稳发展之后,我们又迎来了历史上最大最好的机遇,又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一段时间以来,在建项目、在谈项目、投资意向都比前两年同期明显增多,这是一个可喜的信号,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注意到这个趋势,利用好这个机遇期,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大工作的力度,促进投资、项目尽快形成产能,使区域整体的经济增速在高水平上再有新提升。我们有关方面还要特别关注财政税收、合同外资实际到位、进出口等直接关系发展质量指标的变化,及时分析、研究对策,努力实现速度效益相统一。
  要确保在同类区域的排名位次,在区域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开发区、保税区是特殊的经济区域,全国同行竞争非常激烈。这些区域间的竞争实际上也反映了城市竞争力的比较。天津开发区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保税区屡夺同类区域的单项冠军,这个荣誉我们必须要保持。同时也应该看到,和广州、昆山以及浦东、苏州相比,我们的优势并不明显,一些指标就在伯仲之间,个别指标我们排名还靠后。获得第一不易,保住第一更难。当前有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有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失去领先的优势。
  规模、速度、位次,三者相辅相成,比的是心气、士气,拼的是冲劲、韧劲。只有坚持一个高的标准,保持一个好的状态,再做新贡献的历史性重任才能够完成。
  第四,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辐射作用。
  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与过去相比的重要变化,就是要体现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上,突出增强服务功能、促进区域发展,把滨海新区建成环渤海和全国的新区。我们细读国务院《意见》,通篇体现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战略部署,从论述重大意义到指导思想、八项原则、功能定位和六项任务,反复提到要为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两区作为新区的核心区,集中了更多的政策和功能优势,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而且必须发挥服务辐射功能,使特殊政策和特殊功能不断放大,以更宽的视野和胸怀打好服务牌,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在天津经济发展、在环渤海的发展乃至中国北方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要通过强化现代化制造业的产业基础,与周边地区实现产业链对接。建成现代化的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是开发区保税区辐射带动作用的基础。两区的服务功能必须以强大的加工制造业为基础,但绝不能画地为牢,自我发展,必须打破行政界限,与周边地区形成合理的梯度分工和产业链条合作,凡是不符合我们产业方向和层次要求的项目,就积极推荐到其他区县,甚至环渤海其他地区,为周边地区创造吸引投资的机会,使他们更加紧密地融人新区的发展。
  要通过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平台。发达的服务业是滨海新区辐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开发区保税区要增强服务功能,最主要的在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以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为服务半径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功能创新,建设推动中国北方发展的服务平台。两区都要发挥综合优势,建设和利用好城市的功能载体,在提高服务辐射能力方面大胆实践。比如开发区要积极落实国家金融支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中外金融机构进入金融街;比如保税区要发挥海空港的独有优势,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业,成为辐射中国北方的国际物流中心。
  要对内对外建立合作机制,共享区域发展历史性机遇。开发区保税区要与塘沽区、港口等新区各单位及市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健全沟通协作机制,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同时要与京津冀和环渤海周边地区密切合作,建立交流合作机制,使我们的区域成为腹地市场渠道与国际市场环境联系交流的新平台,推动腹地经济产业结构的提升和经济发展的对内、对外开放,共同利用滨海新区大发展为整个地区带来的发展机会,通过更大范围的发展环境提升促进两区经济发展取得质的飞跃。
  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是两区转变发展思路的当务之急,关键是要从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入手。只有意识上提高了,到位了,才能在思想上沟通融合,在工作上主动出击,在合作中取得共识、共赢,我们的辐射作用与核心地位才能够在更大范围、被更多方面所认可、所接受。
  三、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以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激情掀起两区开发建设的新高潮
  到开发区保税区工委工作以来,我到两区一些部门和单位开展了调研,与大家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两区干部职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切地感受到,两区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拥有一种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和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这支队伍历经艰苦创业的洗礼,思想解放,富有开拓意识,素质过硬,作风顽强,善打硬仗。随着两区事业的不断壮大,这支队伍的数量在增加,结构在优化,层次也在提高。但是,形势发展千变万化,工作任务日益加重,检验标准不断提高,如何使这支队伍的精神状态、意志品质和工作水平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面对新目标,要有崭新的精神风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扎实苦干的工作作风,过硬的工作本领,特别是对事业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执着追求,是干事业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两区广大干部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站位要高,视野要宽。要把两区的发展摆到提升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位置上来,摆到带动区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国家总体战略部署的位置上来。只有摆位提高了,才能自加压力,提高工作标准,增加工作效率,才能焕发创业热情,激发创新活力。过去二十年,两区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取得了成功,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按照党中央的判断叫站在新的起点上,仍然需要我们以创新的精神,创业的魄力,勇创一流的豪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先锋,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与深圳、浦东比肩而立。
  面对新任务,要树立更高的标准。坚持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是两区始终不渝的追求。也是两区成功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当前,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成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中央在看我们,全国在看我们,我们的工作尺度必须是全国最好和世界一流的标准,每一件事情都要争取做得最好,这是对我们的重要考验。开发区要广泛吸收兄弟区域的经验做法,各项指标要全面争第一,保税区要坚决赶超上海外高桥。在此基础上,两区要敢于同深圳和浦东等先进地区相比,高水准、高起点地促进滨海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坚持高标准,关键在创新。我们要在总结自身成功经验和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以创新求发展,在现有的工作水平上不断寻求突破。现在我们是在学习浦东和深圳,几年以后,我们应该实现后来者居上,我们一定要树立这样的勇气和决心。
  面对新要求,要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效率的根本目标就是用有限的资源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最好的公共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工作效率的高低已成为影响区域形象和投资环境的关键因素。对处于加速度发展的两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我们一定要强化效率观念,形成人人重视效率、事事讲究效率的氛围。对待工作既要讲规范,讲程序,讲原则,也要讲究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对那些与区域发展关系密切、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重大项目要自觉加班加点抢时间,赶速度,力争做到领先一步,快人一拍。要大力提高人员素质。两区目前工作任务繁重,人员配备有限,解决这一矛盾就要通过在职培训、岗位练兵,业务培训等方式,提高干部素质来加以弥补,实现一人多能,一人多岗,激发广大干部的潜能和活力。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继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理念,在简化办事程序上下功夫,在提高流转速度上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质量。
  要组织开展好“三创”大讨论活动。为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充分调动两区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新区开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工委经研究决定,从现在起到8月中下旬纪念小平同志视察开发区20周年为止,用2个月左右时间开展以“创新、创业、创一流”为主题的群众性大讨论活动。大讨论活动将分为学习、研讨和总结交流三个阶段。工委要求,宣传部等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策划好活动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安排,要紧扣新区大发展的形势任务和两区开发建设的实际,确定若干针对性强、对两区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研讨题目。两区各级党组织、行政组织和直属企业,要根据工委的总体安排,精心组织好本部门和单位的大讨论活动,确保这次活动不走过场,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工委希望通过这次大讨论活动,激发开发区保税区人的创业激情、创新热情和各项工作创一流的豪情,集中群众智慧,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加快区域开发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撑。同时,要通过研讨,结合破解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结合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等工作,拿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注重做好成果转化,力争形成若干指导两区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政策、新举措。
  要结束好上半年,谋划好下半年。今年上半年,两区工作重点明确,落实措施得力,推进步伐迅速,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据初步测算,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来说,开发区可完成382亿元,增长27.3%,保税区可实现96亿元,可比增长30%,能够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从现在算起,距上半年结束只有半个月时间,大家也不能掉以轻心,要看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个别大企业生产波动的影响不可轻视,少数指标完成还不尽如人意,一些重点工程的进度还要抓紧。要紧紧扭住高标准不放松,切实用好最后半个月的时间,力争再多增长一些,为下半年打好基础。同时要清醒认识当前的形势,超前谋划下半年的各项工作,结合自身实际深入研究、用足用好中央给予滨海新区的政策支持,提出新思路,拿出新举措,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对两区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强化“创新、创业、创一流”的精神,以一天也不耽误的工作态度,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在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创造两区新的、更大的辉煌。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07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07》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记叙了2006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貌。内容有:特载、大事记、文献、综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人民团体、政法、城区规划与建设、综合经济管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长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