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 劳动 工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 2006》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2323
颗粒名称: 人才 劳动 工资
分类号: C961;F249.21;F249.24
页数: 4
页码: 186-189
摘要: 在2004至2005年期间,天津开发区劳动人事局开展了多项工作。他们对科级以下工作人员进行了考核,开展了脱产培训,并安置了军转干部。他们处理了人事变动,推进了事业单位改革,并制定了勤杂人员管理规定。同时,他们关注就业保障,推动了“阳光工程”,并建立了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他们还推行了网上申报和处理人事争议,解决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最后,他们进行了高级职称能力考评,取得了良好成绩。
关键词: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工资 就业

内容

〔人事与编制〕 完成对开发区行政和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科级以下工作人员2004年度考核工作,参加考核的人数为1464人,确定优秀等次人员150人,10人确定为不定等次,19人确定为基本合格。围绕新出台的公务员法开展对全体科级以下行政干部3天脱产培训。安置2004年度军转干部21人,与工委组织部共同研究落实相关人员的职级待遇。全年办理新录用36人;试用39人;内部调动8人;职务调整78人;技术职务调整32人;调出6人;因私出境3人;退休2人;毕业生转正定级10人;外调政审3人。制定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勤杂人员管理规定》,截至2005年底,共有25家单位使用勤杂人员273人,根据天津市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为低于规定标准的两个岗位的共计43人提高了工资待遇。召开区编委会议,新成立“公用事业局”、“离退休人员管理办公室”、“项目评审中心”、“价格认证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等单位,其中“离退休人员管理办公室”、“项目评审中心”已获市编委批准。将原“检验检测中心”改建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站”和“计量检定所”两个独立的事业单位。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先后出台《关于深化我区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天津开发区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区编委共对24家事业单位下达了改革方案批复,其中22家事业单位已经完成人员聘用制工作,共计723名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对国办中小学高、中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进行调整,发挥职务岗位设置结构比例的激励作用。组织33家事业单位参加2005年法人证书的年检工作。
  2005年,天津开发区劳动人事局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人事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金华)
  〔劳动与就业〕 利用地方财政设立每年1000万元额度的促进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通过开发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机会。全年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874876元,培训技师120人,高级工800人,中级工1700人,初级工6217人。举办31次人才劳务市场,入市企业6800家,提供岗位66953个,应聘人员11.5万人次。新开发就业岗位20936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9648人,其中“4050”人员979人,办理“再就业优惠证”440个。劳动争议仲裁立案345件,结案251件,处理大规模群体劳资纠纷3起,涉及3398人;规模性裁员3起,裁减员工363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36件,涉及农民工近700人,为农民工追回工资45万元。共鉴证劳动合同37254份,涉及企业2227家,其中外资企业901家,内资企业1326家。从2005年开始,开展人事仲裁工作,仲裁案件3起。实现工伤事故和劳动能力鉴定网上申报,全年共受理工伤认定990余人次,完成工伤认定789人。召开劳动能力定期鉴定会6期,受理申请鉴定321人次,为197人确定了伤残等级。共接受87家企业实行综合工时工作制的申请,累计审查批准82家,其中,综合工时69家,不定时13家。退休人员580人,其中正常退休414人、特岗提前退休73人、因病提前退休93人、军转提前退休3人、清户5人。
  (金华)
  〔人事人才〕 人才工作走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使用与提高相结合的道路,在满足企业对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人才引进工作的重点放在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和使用上。建立以《开发区鼓励高级人才入区的规定》为主体的吸引高级人才政策体系,全年引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高级人才54名,引进博士后30名,通过建立高级人才公寓为高级人才提供生活保障,通过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为年轻的高级人才提供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生活条件。创新职称评价工作,经市人事局批准,成立天津开发区工程技术正高级、高级职称水平评价委员会,开展本年度开发区和保税区电子、机械、汽车专业正高级和高级工程师评定工作,这是全国首次把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权限下放到省级以下地区。2005年开发区组织摩托罗拉(中国)电子公司、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天津生物芯片有限公司、华立达生物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提出近百个高级职位,面向海外招收留学归国人员及外国专家,完成海外智力网上招聘工作。
  (金华)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确立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把建立危化品防控体系作为重点,在政府、企业、员工三个层次上通过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和相应的专业队伍,在全体员工中普及强化安全生产知识,预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全区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单位GDP安全生产事故率低于国家平均水平2个数量级,也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出台《关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项目安全生产前期服务的实施意见》,对新招商的项目特别是属于易燃易爆、有毒作业、危险性较高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实行有效的安全生产前期审查和管理。出台《开发区新投资项目安全生产服务指南》,方便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获得政府的帮助。在全国率先尝试进行区域安全预评价工作,在有关专业机构配合下完成对化学工业区区域安全预评价。危化品防控体系建设已全部完成。
  (金华)
  〔实施“阳光工程”〕 “阳光工程”是以构建泰达和谐社会为目的,以“为外来务工人员创造良好就业环境”的就业保障工程。通过政策支持、市场服务、培训与就业相结合,整顿劳动力秩序,规范中介服务,开辟政府公共就业信息平台,成立农民工就业服务中心,并在天河、天海、天江、国翔四个公寓设立劳动协管员。2005年,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免费劳务市场9次,参加企业390家次,吸引外来务工人员11000余人次。“阳光工程”关注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的提升,受理培训登记咨询6000余人,建立由40名专业人员组成的培训讲师团,利用财政补贴对外来务工人员实行优惠的职业技能培训及免费的公益性培训。
  (金华)
  〔工伤事故和劳动能力鉴定实现网上申报〕 实现工伤事故和劳动能力鉴定网上申报,企业和员工可以通过网络申报工伤和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通过网络查询鉴定结论。实现网上申报,企业和员工能够及时报告工伤及提出劳动能力鉴定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申报系统是办公系统的一部分,有关业务部门能够更加快捷有效地处理申报事项,使受伤员工及时得到鉴定和充分治疗。受理工伤认定990余人次,完成工伤认定789人,其中认定工伤775人,组织召开劳动能力定期鉴定会6期,受理申请鉴定321人次,为197人确定了伤残等级,为102人确定了延长医疗期,为22人确定了再次治疗。
  (金华)
  〔开展人事争议仲裁〕 2005年7月,成立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并设立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8月,召开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完成人事争议仲裁方面的建章建制工作。9月,受理第一起行政部门的人事争议案件;10月,进行开庭审理,做出裁决。人事争议仲裁共受理3起人事争议,对1起进行开庭审理并做出裁决,对2起进行调解。
  (金华)
  〔妥善处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2005年,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投诉明显增多。7月1日,国家调整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处理渠道,劳动管理部门成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的负责单位。开发区全年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36件,涉及农民工近700人,特别是下半年,发生多起较严重的农民工集体性纠纷事件,如津南泰达科技园区一街宿舍楼工地37名民工索要工资纠纷、美克家私宿舍楼工地150名民工索要工资纠纷、开发区西区红排河排污工程工地90名民工索要工资纠纷等,并几次出现民工上塔吊要往下跳的危险局面。劳动人事局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内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对建设单位和劳务分包单位进行说服教育工作,平息所有的严重纠纷,全年为农民工追回工资超过45万元。
  (金华)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005年,开发区博士后工作站荣获我国首次评选的“全国优秀博士后工作站”称号。到年底,开发区已建立43家企业博士后工作分站,设站企业覆盖开发区电子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如以摩托罗拉、三星电子、中环三津为代表的电子产业,以诺维信生物、华立达制药、协和生物、凯莱英医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纳米基地、清源电动车、海蓝德能源为代表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自建站以来累计进站博士达81名,培养出站博士后27名。目前,在站博士后5名。对于进入博士后工作站的博士,每年给予5万元博士后生活补助经费,提供90平方米配备家具电器的高级人才公寓一套,为博士后按开发区统一标准缴纳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及子女医疗、住房公积金在内的“五险一金”社会保险,协助解决家属、子女就业、就学等问题。对于出站后留在开发区工作的博士,再给予5万元购房补贴,2万元安家费。规范博士后进站、中期和出站考核,明确博士后考核、科研成果归属等问题。在博士后开展科研期间,有5位博士后获得国家博士后科研基金资助,有7名博士后获得天津市人事局资助赴科技发达国家进行技术交流,有5项博士后的科研课题成功地申报国家“863”计划。博士后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3项,获得专利28项。自建站以来,累计投入博士后科研经费3977万元,为企业创造纯利润超过1.5亿元,每投入1元科研经费能够创造4元的利润。
  (金华)
  〔高级职称能力考评〕 2005年,经市人事局批准,开发区开展工程技术机械、电子、汽车专业正高级和高级职称水平评价工作,建立由重点产业的大型跨国公司和高新技术产业中选拔技术带头人、行业专家等组成评价委员会专家库,其中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3人,天津市政府授衔专家1人,国际知名跨国公司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4人,高新技术企业总工2人。评聘中,进行创新尝试:首先要求参评人员所在单位或领导出具对申报人员的推荐意见,掌握专业技术人员现实工作情况,使单位负责人尤其是外方“老板”能了解评审制度,推动评审工作在外资企业中开展;要求参评正高级和高级工程师人员采取现场考试和答辩相结合的形式,使有真才实学的技术人才脱颖而出。通过创新方式,选拔出一批既有真才实学,又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此次参评人员共计111人,其中正高级3人,通过2人,通过率为66.7%;高级职称参评30人,通过21人,通过率为70%;中级参评人员65人,通过59人,通过率为90.7%;初级审定人员13人,通过13人,通过率为100%。
  (金华)
  〔外来务工人员管理领导小组成立〕 开发区保税区工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劳动人事局为进城务工人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员工公寓管理在内的相关管理和协调工作;管委会制定《天津开发区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工委领导,管委会负责,社会协同,全员参与”的原则,成立由管委会副主任倪祥玉同志为组长的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管理的各项工作,定期召开成员单位参加的联席会,通报近期工作,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外来务工人员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事务的承办工作。外来务工人员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成员单位进行沟通,推动工作的开展,从构建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平台、服务平台、开发平台三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体系,确立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外来务工环境全国第一、赶超新加坡等先进国家、建立起全国劳资关系最和谐、外来务工人员最羡慕的经济区域的工作目标。
  (金华)
  〔泰达人才市场与泰达人才网〕 泰达人才市场与泰达人才网(www.tedahr.com)是开发区人才供给的主渠道,针对企业和求职人员不同层次的需求,举办各种层次的招聘会,全年共举办大型综合类招聘会6场;针对滨海地区企业对当地人员及劳务工的需求,举办“滨海人才劳务市场”26场;作为开发区“阳光工程”的组成部分,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定期举办公益性外来务工人员招聘专场,全年举办6场。各类招聘会累计入场企业6800多家,入场人数超过11.5万人,提供岗位66953个,达成意向率23.8%。《财富》500强公司投资的企业82.2%选择“泰达人才网”的服务。2004年,百强企业中有74家企业选择“泰达人才网”的服务;2005年,网站新开发企业会员420多个,企业会员总数达到1800多个,企业网上发布职位超过30000个,人才网有效简历近12万份,有效职位超过11万个,访问量累计超过850万人次。
  (金华)
  〔平安泰达之危化品管理监督体系建设〕 平安泰达之危化品管理监督体系建设被列为开发区2005年“十件”实事之一。一是建立招商项目的安全生产前期介入机制,制定并下发《关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项目安全生产前期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开发区新投资项目安全生产服务指南》。2005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直接参与包括科勒陶瓷、三菱化学、KSS汽车安全系统、龙达化工、维斯塔斯等20多家涉及危化品的项目前期谈判。二是完成化学工业区安全评价工作,8月份完成编写化学工业区《安全评价报告》。根据国家及天津市的统一安排,开展多项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全年共到企业进行各种监督检查近300次。安全生产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危险化学品排查历时10个月,共检查区内生产经营单位125家,检查、复查、再复查175次。针对不同单位存在的共118项问题,下达40份整改指令书。开展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带压设备生产经营单位专项检查、劳动防护用品专项整治等专项整治活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协助企业建立重大危险源单位自救互救方案,对全部预案逐一审核后进行备案,并对各单位是否认真按预案要求做好应急物资准备、人员培训及应急演练情况进行检查,2005年,区内27家重大危险源单位全部完成应急预案的制定并进行应急演练。加大安全培训力度,开办特种作业人员、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28期,培训人员2356人。其中,开办电工培训14期,培训人员1273人;开办制冷工培训6期,培训人员393人;开办焊接工培训4期,培训人员269人;开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培训2期,培训人员120人;开办安全管理人员培训2期,培训人员301人。
  (金华)
  〔对日籍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2005年,举办主题为“投资需要安全,安全源于责任”的日籍高层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讲座。来自开发区一汽丰田、富士通天、东海炭素、斯坦雷电气等60余家日资企业近百名日籍高层管理人员应邀参加。讲座有两个特点:一是听课对象为外籍人士,基本上都是外资企业的决策层和投资人。提高外籍人士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使他们在了解中国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能够自觉地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二是全日语授课。
  (金华)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 2006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 200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记叙了2005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貌。内容有:特载、大事记、文献、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人民团体、政法、城区规划与建设、综合经济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