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入区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1803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入区工程
分类号: C924.25
页数: 4
页码: 564-567
摘要: 本文讲述了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入区工程包括实施背景、相关政策、主要措施情况
关键词: 天津市 开发区 工程

内容

第一节 实施背景
  1994年,建区10周年。其间,开发区在招商引资、工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同时,在生活区建设、第三产业与社会各项事业均衡协调发展方面,却相对缓慢与滞后。经调查,相当数量的工作人员和投资者居住在天津、北京市区;区域人口呈现以工作人口为主、常住人口较少;在工作人员中又以流动人口为主、暂住人口较少的状态。全区工作人口在1994年为6.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0.5万人,暂住人口0.7万人,流动人口高达5.4万人。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对此现状进行分析,认为这种不平衡性已成为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必须加强城区建设,实施入区工程,推动区域全面、持续发展。
  实施入区工程之前,区内生活设施不完善,住区人员购买生活用品,须到塘沽区内。管委会副主任李东辉、崔广志带头举家入住开发区,一批外地单身职工也在开发区落户。
  实施入区工程后,管委会首先抓好对《机关职工入区政策白皮书》、《天津开发区机关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宣传,使广大职工达到“两个明白”,即明白实施入区工程的重要意义,明白入区工程的政策原则,从而激发广大职工的入区热情。
  管委会拟在1995~1998年中基本完成入区工程,并作出相应工作计划。
  第二节 相关政策
  一、《机关职工入区政策白皮书》
  1995年8月2日,管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审议并通过《机关职工入区政策白皮书》(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主要内容是:
  (一)机关职工入区居住的必要性
  外商投资的发展对开发区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区域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开发区加快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功能和相关产业、事业的协调发展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开发区必须加快城市化的步伐。“而在这一过程中,生活区的建设,生活环境与条件的改善和提高,人口的集中是一项先导性工作。开发区政府的示范投资和人口入住对此具有重要的先驱和引导作用。”
  “在逐渐吸收人口入区居住的过程中,工委、管委会、总公司三大机关的职工入区居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他们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促进者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者,机关职工入区居住对加快生活区建设,促进开发区城市建设、管理及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提高,对完善开发区整体投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发区只有首先成为开发区建设者的城市,它才有可能成为全社会的城市。”
  (二)入区政策的原则
  1.“所谓机关职工入区,系指工委、管委会、总公司机关的职工及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全部长期性地居住于开发区。”2.“要立足于建立先进的、有吸引力的、有发展后劲的机制,使各项事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建立在一种健康的、有活力的循环和机制之上。”3.鉴于机关职工大多数居住在天津市区,开发区总体条件和环境与市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不少职工入区存在着配偶工作、子女上学等一系列问题,入区问题必须稳妥审慎,力争政策的切实性和有效性。4.吸引为主,因势利导,切忌简单、生硬,“从利益驱动机制上,充分照顾现实问题和既得利益,强调以较高的标准和较好的条件等优惠、鼓励和吸引为主,不强迫,不形成压力。”5.高度重视对现有环境与条件的改善工作,“这些改善工作包括与市区、塘沽交通问题,居住生活的商业网点、副食、蔬菜、日用百货等设施的改善,并逐步改善文化服务设施等。”6.必须置于中国实行公务员制度和住房商品化改革的宏观政策背景中,与国家的整体改革的政策与措施相衔接。通过入区,着力营造公务员住房分配改革和住房商品化改革中的新机制,推进开发区公务员住房制度的建立。
  (三)入区政策方案要点
  对购房、新分房与调房、区内住房分配或调配标准等问题作出原则规定。
  (四)入区政策的延伸建立开发区机关职工住房分配的制度;逐步实施机关职工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机关职工入区为契机,加强企业职工住房商品化改革,扩大范围,加快速度,全面推进开发区的“居者有其屋”工程;确立与开发区机关高福利住房政策相适应和配套的行政管理政策,包括清理政府职能、严格管理以抑制机构膨胀,严格调入人员条件及审批,以提高人员素质,防止较高福利的低效益膨胀。
  (五)入区政策的支持与保障
  快速改进开发区的居住环境和条件,以尽快形成成熟的,并逐步形成先进的、有吸引力的入区条件。主要包括:(1)开设农贸市场,副食、粮油商店,日用百货商店,超级市场等;(2)进一步改善开发区与塘沽区、天津市区、北京市的公共交通条件;(3)进一步改善绿化美化、环境卫生、物业、施工、运输、治安等管理工作,完善开发区综合环境条件;(4)采取与天津市名牌学校、院校联合办学等可行而有效的方式,尽快建立开发区教育体系;(5)强化和提高开发区医院的医护治疗能力,并逐步提高医疗水平;(6)开发区幼儿园、小学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强化、充实;(7)兴建公园、影剧院、图书馆,并改进现有娱乐、体育设施的机制,充分发挥其社会化服务的效能,改善开发区文化、体育、娱乐条件;(8)充分保障区内生活用水、电、气、热的供应质量和服务质量。
  对入区政策实施的另一个支持因素是,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金融贸易生活区的投资促进工作,以尽快形成投资旺盛、大规模开发的局面。
  劳动人事部门对入区职工配偶工作安置问题将提前制定相应的计划和规定,并对开发区内居住的职工给予住区津贴。
  对于尚不具备入区条件,不能入区居住的干部,不强迫其入区居住。
  二、《天津开发区机关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1995年8月2日,管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审议通过《机关职工入区政策白皮书》,并审议通过《天津开发区机关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简称《方案》),于8月7日,一并下发。
  方案主要内容:(1)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此项阐明住房公积金性质、来源、实行范围、交纳数额、利息计算、使用规定等。(2)逐步提高公有住房租金。此项阐明提高公有住房租金的目的、提高幅度、住房补贴来源及数额等。(3)稳步出售公有房屋。此项阐明购房条件、售房面积、付款方式及价格等。
  方案下发后,管委会多次召开会议,就落实方案问题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并强调指出,制定和落实方案,不仅是实施入区工程的需要,也是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商品化进程的具体步骤。
  第三节 主要措施
  一、坚持将入区政策置于国家住房商品化改革的宏观政策背景中
  管委会实施入区工程,始终注意与国家整体改革政策和措施相衔接,按照《机关入区白皮书》、《天津开发区机关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抓紧入区工作,做到福利售房既要突破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无偿福利分房观念,又要克服开发区生活条件差带来的职工入区困难,实现既要克服困难又要花钱买房入区的阶段性跳跃。1996年1月,对工委、管委会、总公司职工实行住房提租发贴,将开发区职工住房租金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0.32元提升到3.2元,并在职工工资结构上实行每月人均250元的住房补贴改革,既保证职工利益,又适应改革需要。此项改革发挥了经济杠杆作用,开发区机关职工的市区住房于1996年全部出售完毕,许多机关职工及三资企业职工于1997、1998年相继进区购房。
  二、坚持将入区政策置于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政策背景中
  实施入区工程,始终抓紧思想教育,淡化机关人员“住房是单位为公务员提供居住条件”的观念,强化“住房是公务员的正当权益,是其福利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具有较高的标准和品质”的观念。管委会根据《国家公务员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开发区具体情况,对职工入区购置福利房资格进行创新,把鼓励机制与公务员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分房原则相比,入区工程的创新,具有以下特点:1.将公务员(包括工勤人员)所应享有的住房标准,按等级分配和出售,既使司局级、处级、科级和一般干部都能得到应享有的部分,又在公有住房出售的权益上体现平等性,打破“大锅饭”、“大排队”的做法。2.不论男女都有权福利购房入区。3.不论婚否都有权福利购房入区。4.按照公务员生活的小康标准实行一次到位的福利售房,实现由解困意义上的分房向小康意义上的福利售房转变。工勤人员住房建筑面积一般为90平方米,科员及科级干部为120平方米,处级干部为140平方米,局级干部为160平方米。改变以往“年轻人永远住旧房、从小房换大房”的传统做法。5.实现福利房享用资格由家庭权数向公务员综合素质权数的转变。管委会规定和实践入区职工参与福利购房资格排队时,不考虑职工配偶、孩子等因素,而将其学历、岗位、贡献、区龄等综合情况作为评分重要依据。6.加大公务员对现单位的工作贡献权数,淡化传统的工龄权数,鼓励职工长期安心工作。管委会规定,职工的区龄每年4分,而工龄分仅为每年1分,二者权数相差很大。7.对高素质人才实行破格入区,对获得博士学位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实行单独排队入区做法。
  三、坚持入区工程操作机制的创新
  在实际操作中,管委会严格遵循“在自愿前提下,吸引为主,因势利导”的原则,对职工不强迫,不形成压力。自1995年小批量人员入区至1997、1998年大量人员入区,留给职工自愿选择的时间,一方面抓紧改善开发区生活条件,在短期内形成入住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也给一时不能入住的职工以考虑和比较的时间。管委会责成机关住房分配委员会负责入区工作。每次入区做到制度、进度、房源、职工资质“四公开”。设立检举意见箱,及时听取各方意见,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从1995年启动入区工程到1998年入区工程基本完成,收到举报信324封,其中属于对政策不理解的65封;属于对入区职工存在问题的132封,经查问题属实的21封,均做了查处。四、坚持住宅建、分、售、管一体化、现代化、科学化
  住宅的设计、建设等问题由管委会统一组织协调,按照国家优质标准实施,并努力使所建住宅具有现代化和国际化品味,建筑质量具有高度保障。开发区所建的海望小区、翠亨村等均具有此特点。在向职工分配和出售住房的过程中,采用计算机系统管理,使所有售出房屋产权、地址、证号、金额全部一致,实现“零差错率”。在社区管理上,引用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队伍,采用市场经济原则对小区管理和服务;物业公司对居民组成的业主委员会负责,业主委员会全权代表居民处理有关权益问题。此种新型小区管理模式,不仅有效,且为政府减轻社会管理与服务方面的负担。
  1995年,工委、管委会、总公司机关职工入区居住129人,1997年入区居住225人,1998年入区居住504人,总计入区居住858人,占机关职工总数80%。同时,管委会通过住房合作社出资建造高品质且价格合理的商品房,出售给三资企业职工居住。管委会还出资建成天河公寓、天海公寓和泰丰屋村等,为外地打工者提供住房。
  200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达35056人。
  入区工程的完成,扭转了“重生产、轻生活,重开发、轻管理”的倾向。人口集中,促使区域经济与城市建设、相关产业、事业协调发展。同时,区域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成为北京和天津旅行社重要旅游景点。1994年,接待入区参观、学习、休闲人员20万人次。1995年实施入区工程,1996~1998年接待量分别为24.1万人次、40万人次和45万人次,1999~2000年接待量均为50万人次。1995年,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首次超过第二产业,高达41.5%,比第二产业增长速度高出12.5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结构为82:18。1998年,第三产业增长速度继续领先于第二产业,使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79:21。此种经济结构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入区工程实施后带动商业、饮食、交通等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由此,直接降低了机关及企业运营成本。集中于翠亨村小区入住的2000余人上下班交通费用得以降低,以人均月交通费300元计算,一年即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上千万元,使投资者受益。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记述了1984年天津开发区建区开始,下限至2000年。为保证记述事物的完整,一些事物的时限有所前伸和后延。记述层次结构,一般为篇、章、节、目和子目五层,篇首设无题序;入志图表,冬量紧靠正文。附录设置,除全志的总附录外,个别篇章之后亦适当设附录,与篇章正文相辅相成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