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污染治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152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污染治理
分类号: X5
页数: 2
页码: 158-159
摘要: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泰达开发区在环境治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水环境治理、空气环境治理和噪声环境治理。
关键词: 天津开发区 环境保护 污染治理

内容

一、水环境治理
  (一)污水处理
  区内市政污水排放系统从设计到建设做到清污分家,减少水质污染。污水经过处理,按国家规定标准排放。1998年投资1.7亿元,建造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999年12月建成。是年,污水回用研究成果在实际中应用。2000年建成日产处理能力1000吨电镀废水处理中心,与污水处理厂一并投入运行。
  (二)清洁生产
  区环保局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严格控制污染源,要求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开展达标活动,推动企业升级,使工业废水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达到二级的企业由1987年的2家,至2000年发展到30家。
  据1998年调查统计,138家企业中有31家兴建废水处理设施。具有20余年历史,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之一的诺和诺德公司,污水处理采用程序自控;其化学需氧量和生化耗氧量去除率均在95%以上,悬浮物去除率达到99%;污水沉淀池中放养200余尾金鱼,悠闲戏水,长势良好。三井高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镀生产,公司在建设中,一期投入100万美元引进成套电镀废水处理设备;二期又引进20万美元的废水处理设备;环保主管人员每两小时检查一次水处理运行状况。
  1999年在渤海“碧海行动”中,泰达污水入海口的16项污染物,经国家环保总局检验,有14项符合国家标准,其中危害较大的重金属等一类污染物均已达标排放。
  至2000年,全区工业废水以严格控制一类污染物为重点,并经处理排放。
  
  二、空气环境治理
  (一)集中供热
  从1986年开始,冬季取暖和工业生产均采用集中供热。时有38吨蒸汽锅炉5台。至1992年发展到13台,170吨。1993年生活区锅炉停止运转。是年建成2号热源厂,安装热水炉2台,40吨,采用水膜除尘。1998年3号热源厂建成,安装20吨油气两用锅炉2台,冬季供暖,夏季制冷。至2000年,热电厂扩建锅炉2台,35吨,增加脱硫设施,同时改造原有3台锅炉,达到脱硫要求。是年,全区拥有17台锅炉,计475吨,达到适应生活和生产用汽需求。现区域集中供热率为100%。
  (二)封闭煤仓
  1999年建成储运能力为6万吨的封闭式煤仓2座,火车可直接进入煤仓,实现自动翻卸作业。
  (三)普及绿化
  1999年全区绿化面积达27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2.8%。2000年绿化面积和覆盖率分别达到353.7万平方米和31.3%。是年,环区绿化带工程启动。
  另,1999年建成日供气能力为14万立方米的液化气供应站。2000年气化率达100%。为保证工艺废物污染达标,对企业均进行立项前环境影响评价和投产后环保验收。对汽车尾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
  三、噪声环境治理
  开发区噪声源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噪声及其它类噪声。其中影响较大的为交通噪声和施工噪声。由于区内车辆不断增多,噪声污染已逐渐成为影响开发区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1991年8月2日,环保局发出《关于对环美公司噪声相邻企业的处罚决定》,依法对其罚款5000元,并责令限期整改。
  (一)施工限时
  工地噪声是区内声污染源之首。自1998年始,对施工现场采取限时作业方法:当晚23时至次日晨6时,为禁止施工时间;当晚22时至次日晨6时,为禁止打桩作业时间。
  (二)禁止鸣笛
  交通运输噪声仅次于工地噪声。1999年始,划定区域噪声功能区,将高速公路延长线以南定为生活一类噪声功能区;以北定为工业三类噪声功能区。凡路经此地,机动车严禁鸣笛。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记述了1984年天津开发区建区开始,下限至2000年。为保证记述事物的完整,一些事物的时限有所前伸和后延。记述层次结构,一般为篇、章、节、目和子目五层,篇首设无题序;入志图表,冬量紧靠正文。附录设置,除全志的总附录外,个别篇章之后亦适当设附录,与篇章正文相辅相成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