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环境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151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环境保护
分类号: X3
页数: 13
页码: 153-1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环境保护发展情况,其中包含机构、环境质量、污染物、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
关键词: 天津开发区 环境保护

内容

第一节 机构
  1985年,开发区管委会环境保护办公室成立,隶属区规划室,与规划室合署办公,编制2人。其主
  要任务是:对引进项目的环境保护进行审批;加强“三同时”制度管理,即建设项目中,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筹建环境保护局和环境监测站。
  1989年,开发区环境监测站成立,在开发区工会三楼办公。此前,环境监测委托市监测站和塘沽
  区站完成1990年,开发区开始自行监测。是年,环保办公室更名为环保局,与规划局、土地局、房管局
  合署办公。环保局下设环保科和环境监测站,在编10人。其主要任务是以项目审批和“三同时”管理为主,以环境监理为辅,协助招商引资。
  1993年,环境监测楼建成,坐落在晓园东路5号。环保局析出独立,内设综合科、管理科,编制10人。行政隶属区管委会,业务受市环保局领导。
  1995年,机构调整,局内1室2科1站,即办公室、管理科、监理科、监测站。时有20人。其中,
  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7人。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1998年,档案管理晋升为市_级。
  环保局职能是:贯彻并监督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拟定并监督实施开发区的年度环保计划及长远规划;参与制定开发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土规划和小区开发规划;监督和协调开发区环境污染治理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组织开发区的环境监测工作,掌握本区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定期发布环境质量报告和公告;依法查处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为,处理污染事故,协调仲裁环境污染纠纷;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促进环境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在开发区内履行由中国政府缔约的有关环境保护国际公约规定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为开发区投资引进工作提供环保咨询和服务。
  第二节 环境质量
  一、空气质量
  1985年建区初期,空气质量良好。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3项质量指标,分别优于国家规定的0.15、0.10和0.3毫克标准。
  1991年起,因工业区快速发展并受周边地区污染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和一氧化碳等污染逐年上升,至2000年时有起伏,但均未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全区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
  区内大气污染为典型煤烟型。污染状况,随季节变化,污染物浓度在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大气环境质量,工业区优于生活区。虽然生活区没有参与大气质量构成影响的污染源,但由于生活区紧邻以海洋化工业为主的塘沽区,又处于其下风口,故直接承纳来自塘沽区的大气污染。
  开发区大气综合质量,1994年后趋于好转,主要因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一是优化资源配量。实行集中供热供气,减少点源的绝对数量,对燃煤锅炉要求安装环保设施,并选用低硫煤;二是改变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开发区内企业大多自备锅炉,全部采用油类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三是减少过区车辆扬尘污染。指定运煤车辆专行道,限制行驶路径;四是加强绿化。建造防护林,调节小气候,减轻大气环境污染。
  二、水质量
  (一)地表水质量
  区内本无可保护的地表水;仅有一条盐船航行的人工渠,俗称“驳盐沟”,位于晓园西路东侧,于1992年土地开发时被填平。开发区建有独立市政排水系统,实行清污分流。雨水通过市政管网集中后,由北排明渠流入北塘口。明渠起端为一期工业区泵站,全长6.37公里。随工业区域扩大,改为暗管。
  1999年,在第十二大街和南海路交口东,建成第一座污水处理厂,明渠仅剩污水处理厂出口至北塘口一段,长1.5公里。雨水通过处理厂泵站排入明渠;污水进厂处理后,亦排入明渠。
  2000年,废水排放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要求。
  (二)地下水质量
  区内地下水分为潜水组、第一至第五承压含水组。
  地层浅井已报废。承压水为高氟水,不能饮用;河水和地下潜水均碱化;引滦水质符合饮用标准;承压含水组水质较好。其中,氟超标非环境污染所致,系受地球化学作用使然。
  地热水是开发区的水源之一,全区均有分布。其主要污染物是氟、氯、铅。其中,氟平均值超标6.44倍,为高氟水。三、声质量建区前,因系塘沽盐场所在地,故无明显噪声污染源。建区后,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日益发展,工地和交通噪声成为主要噪声源。加之区内工业企业和人口日渐增多,工业和生活噪声成为新污染源。
  1993〜2000年,区域噪声污染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年较1993年下降12.2分贝。区域噪声污染源排序:建筑施工噪声居首位,工业和交通噪声居二、三位。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和交通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5.6分贝和68分贝,达到国家《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要求。
  四、土壤质量
  开发区及其周围70平方公里内,自然土壤中铜、铅、锌、铭、镣、镉、汞、碑等重金属元素含量水平,均在天津市土壤背景值含量范围内,且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底层土壤。上述元素含量水平,即为本区内土壤背景值。
  区内土壤质地粘紧,通气透水性差,地表以下1米土层内含盐量平均高达4.7%,最高达7%以上。地下水矿化度通常在70〜108克/升。土壤偏碱性,有机质含量低,为1%。土壤中氟背景值高,以氟卫生标准200ppm(lppm=百万分之一,200ppm=0.02%)衡量,土壤受氟污染严重。
  第三节 污染物
  一、废水
  对废水排放主要采取浓度控制。区内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企业废水排放多能达标,污染物排放量较少。
  1991年,工业排放锌251公斤,氟116公斤,六价铬2公斤,石油1897公斤。1995年,排放铅30公斤,挥发性酚40公斤,石油1470公斤,硫化物80公斤,化学耗氧量8.3万公斤。
  1998年,展开全面调查。138家企业中有85家企业排放废水,废水排放量为565万吨,其中有25家为排放废水大户,平均排水量18万吨/年,共排放废水454万吨。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铅197.73公斤,总铬10公斤,镍5公斤,氰根3.5公斤。排放量靠前的企业是:统一工业有限公司、摩托罗拉电子有限公司、半导体厂、通用半导体有限公司、凯迪标准件厂、长威科技有限公司和三井高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至2000年,全区废水排放重点企业达71家,总排放量961.31万吨。污染物为六价铬、铅、氰化物,排放量分别为:0.7公斤、56公斤和11.5公斤。
  区内工业废水占污水总量的55%,比全国70%的平均水平低15%。由于区内企业技术含量较高,对资源消耗相对较少,单位产值耗水量较低,由工业带来的水污染程度较轻。不同行业排放污水,食品行业废水排放量为最,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属于重点污染行业;电子行业技术含量高,一般污染较轻,但电镀工艺中的废水污染严重;化工和机械行业一般污染严重,但区内企业工艺较为先进,污染较轻;纺织行业的污染较重,急需改进工艺。
  二、废气
  开发区内排放到大气中的废气主要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甲苯、铅、苯系物、硫酸及烟尘。1998年对区内138家企业调查,废气排放企业有26家,主体成份粉尘占98%以上,粉尘排放总量为738吨。其中,粉尘排放重点企业有国华能源公司、开发区总公司热电公司、美式家具有限公司、环美家具有限公司和金燕焊材有限公司5家。
  天津开发区废气污染,主要是能源工业煤烟、工艺废气和汽车尾气;另有自然环境造成的风沙和扬尘。能源工业是开发区主要大气污染源之一,呈明显煤烟型污染,采暖期各污染物浓度均高于非采暖期。煤烟型污染物主要来自集中供热锅炉;其次是茶炉、大灶。集中供热锅炉均有较先进除尘净化设备,一般均可达到区内规定每立方米200毫克排放标准。全区14座茶炉年总耗煤量2400吨;3座大灶,年耗煤288吨。此类设备一般不设除尘设施和脱硫装置,所产二氧化硫直接排放大气中,故排烟浓度较低,主要是对附近地区大气环境产生影响,且为间断性,排尘浓度主要在加煤时较高,出现黑烟,但持续时间较短,影响范围较小。工艺废气排放企业,全区有10余家,排放废气主要有3类:有机废气、工业粉尘和铅烟。其废气排放量占全区有毒有害气体排放总量的88%以上,一般都能达标排放。90年代末期,废气成为开发区常规污染物中第二大污染物,主要是汽车尾气增加大气中二氧化氮的含量,亦使一氧化碳浓度有所提高。新港四号公路(大气监测站之一)是集疏港大量运煤车辆必经之路,开发区生活区正处其下风口,受汽车尾气影响较重。
  1991、1995、1998、1999、2000年,全区烟尘排放总量分别为236吨、108吨、323吨、268吨和1019.07吨。
  1998~2000年,全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为2213吨、1298吨和1675.29吨。
  
  三、固体废物
  1998年统计调查,区内138家受调查企业中,产生固体废物的企业有30家,年均产生固体废物总量为65731吨。其中,锅炉废渣37114吨,被全部再利用,作为改良土壤和建筑铺设等原材料;粮食食品行业加工后的废物为10997吨,一般由企业的物资回收部门统一处理;生化企业的残渣7920吨,多数是发酵残渣,由厂家免费提供给农民作肥料;制造业的金属离子废物和有机废物993吨,金属离子固体废物一般提供给厂家重新提炼;其他废物8727吨。另有少量半衰期很短的碘—125放射性废物,由市环保局定期收存。
  2000年,区内49家企业产生固体废物7.28万吨。其中,危险废物0.413吨;煤灰、煤渣2.90万吨;其它废物3.97万吨。
  第四节 污染治理
  一、水环境治理
  (一)污水处理
  区内市政污水排放系统从设计到建设做到清污分家,减少水质污染。污水经过处理,按国家规定标准排放。1998年投资1.7亿元,建造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999年12月建成。是年,污水回用研究成果在实际中应用。2000年建成日产处理能力1000吨电镀废水处理中心,与污水处理厂一并投入运行。
  (二)清洁生产
  区环保局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严格控制污染源,要求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开展达标活动,推动企业升级,使工业废水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达到二级的企业由1987年的2家,至2000年发展到30家。
  据1998年调查统计,138家企业中有31家兴建废水处理设施。具有20余年历史,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之一的诺和诺德公司,污水处理采用程序自控;其化学需氧量和生化耗氧量去除率均在95%以上,悬浮物去除率达到99%;污水沉淀池中放养200余尾金鱼,悠闲戏水,长势良好。三井高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镀生产,公司在建设中,一期投入100万美元引进成套电镀废水处理设备;二期又引进20万美元的废水处理设备;环保主管人员每两小时检查一次水处理运行状况。
  1999年在渤海“碧海行动”中,泰达污水入海口的16项污染物,经国家环保总局检验,有14项符合国家标准,其中危害较大的重金属等一类污染物均已达标排放。
  至2000年,全区工业废水以严格控制一类污染物为重点,并经处理排放。
  
  二、空气环境治理
  (一)集中供热
  从1986年开始,冬季取暖和工业生产均采用集中供热。时有38吨蒸汽锅炉5台。至1992年发展到13台,170吨。1993年生活区锅炉停止运转。是年建成2号热源厂,安装热水炉2台,40吨,采用水膜除尘。1998年3号热源厂建成,安装20吨油气两用锅炉2台,冬季供暖,夏季制冷。至2000年,热电厂扩建锅炉2台,35吨,增加脱硫设施,同时改造原有3台锅炉,达到脱硫要求。是年,全区拥有17台锅炉,计475吨,达到适应生活和生产用汽需求。现区域集中供热率为100%。
  (二)封闭煤仓
  1999年建成储运能力为6万吨的封闭式煤仓2座,火车可直接进入煤仓,实现自动翻卸作业。
  (三)普及绿化
  1999年全区绿化面积达27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2.8%。2000年绿化面积和覆盖率分别达到353.7万平方米和31.3%。是年,环区绿化带工程启动。
  另,1999年建成日供气能力为14万立方米的液化气供应站。2000年气化率达100%。为保证工艺废物污染达标,对企业均进行立项前环境影响评价和投产后环保验收。对汽车尾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
  三、噪声环境治理
  开发区噪声源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噪声及其它类噪声。其中影响较大的为交通噪声和施工噪声。由于区内车辆不断增多,噪声污染已逐渐成为影响开发区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1991年8月2日,环保局发出《关于对环美公司噪声相邻企业的处罚决定》,依法对其罚款5000元,并责令限期整改。
  (一)施工限时
  工地噪声是区内声污染源之首。自1998年始,对施工现场采取限时作业方法:当晚23时至次日晨6时,为禁止施工时间;当晚22时至次日晨6时,为禁止打桩作业时间。
  (二)禁止鸣笛
  交通运输噪声仅次于工地噪声。1999年始,划定区域噪声功能区,将高速公路延长线以南定为生活一类噪声功能区;以北定为工业三类噪声功能区。凡路经此地,机动车严禁鸣笛。
  第五节 环境监测
  一、环境本底监测
  建区初始,委托天津市环境保护公司对开发区大气、水、土壤、噪声进行现状监测。
  (一)大气
  监测项目为总悬浮颗粒、二氧化硫、苯并芘、氧化物、铅、微生物。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各取样两天。监测结果表明区内大气污染物平均浓度较塘沽地区低一个数量级,大气质量属于清洁。
  (二)水
  对地下水、地面水、开发区水源——引滦水进行监测,项目为毒物因子、硫化物、氟化物等30项常规指标。监测结果表明开发区地面运盐河水和地下潜水咸化,承压水高氟化;引滦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
  (三)土壤
  采样点控制范围在70平方公里,共布点25个。监测项目为重金属、有机毒物、土壤理化性质等。监测结果表明综和污染指数低于1,属于清洁区。
  (四)噪声
  监测结果表明,基本符合国家标准。
  二、空气环境监测
  1990年,设监测点2个,其中工业区、生活区各1个。前者设于雅马哈电子乐器有限公司;后者设于开发区工会。监测频率为每年4次,每次连续5天,每天采集样品4个。监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1991年始,参加市局统计年报。1993年,生活区监测站迁至晓园东路5号。同时,增加监测降尘和硫酸盐化速率2项。
  1994年,对颗粒物来源和阴离子浓度进行分析。
  1999年,管委会拨款110万元,购置美国的空气自动连续监测系统,设在泰丰公园内。监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风速、风向、气温、降水和气压13个,并将其数据电传至监测站计算机内。
  2000年,自动监测系统启用,原监测方法废止。对外发布的总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4项中,将前2项分别改为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
  三、水环境监测
  1985~1989年,委托市环境监测站和塘沽监测站,进行地下水监测。监测点分设在盐化三厂、盐化公司和供热站3处。1996年改为1处。监测项目有氨、硫、氯、氟、镉、化学需氧量、铅、总硬度、pH值、砷、油、总铬、总氮13个。
  1990年始,纳入市海洋监测网,对北排明渠开展自行监测,设监测点3个,分布在入口、中段和出口3处。监测周期为逢双月1次。监测项目有:pH值、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悬浮物等4项。1991~1997年,先后增加氨氮、石油类、六价铬、铅、锌、铜、镉、砷、氰化物9个项目。
  2000年,对饮用水源开展水质监测。其项目有pH值、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石油类、六价铬、铅、铜、镉、砷、氰化物13个。
  四、噪声环境监测
  1993年始,进行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监测时间为每年的5月昼间。将全区划分100个网点,对坐落在建成区的26个点,届时监测。交通噪声监测点8个,分布在洞庭路、泰达大街和黄海路。1997年,区域监测点改在建成区,共设100个。1998年,开展功能区噪声监测,监测点分布在格林柯尔公司、四维公司和环境监测站,每年5月进行1次,24小时连续监测。1999~2000年,开展噪声达标区监测。达标区分为生活区和工业区,每区分100个网点。每年5月、10月分昼间、夜间,各监测1次。
  五、土壤环境监测
  1994年对全区进行土壤监测。监测区域分生活区、工业区和待开发区域3种。分别在20厘米、40厘米、60厘米深度取样。监测项目有铅、镉、砷、总铬、氟、油、有机质、全盐量、pH值9个。因土壤环境具有相对稳定性,故此后不再监测。
  六、废气污染源监测
  1992年始,对全区锅炉进行监测。主要单位是热力公司、热电公司和环美家具公司。同时,监测茶炉。监测项目为烟尘浓度和林格曼黑度。1998年增加二氧化硫项目。
  七、水污染源监测
  1990年始,对水污染源进行监控性监测。受控企业10家。1996年增至80家。2000年60家。
  八、服务性监测
  1990年始,对企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现场监测和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污染物排放监测。1998〜2000年,增加ISO14000认证所需的监测服务。
  九、监测执行标准
  1985年6月,《开发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颁布。区内进行环境监测,均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并随国家标准的变更,及时采用新监测技术和环境评价方法。1990年,《天津开发区环境执行标准》颁布。至2000年,开发区环境监测执行国家标准有8项。
  十、监测设备
  1989年开发区环境监测站成立,后不断完善监测设备,先后引进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各种仪器,至2000年拥有各种设备13台(套)。
  十一、监测程序
  (一)确定采样点
  经过现场勘察后,在掌握工艺过程和监测项目基础上,确定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且具有代表性的釆样点。
  (二)采样质量控制
  根据环境监测釆样理论,选择相适应的采样程序与工具,由专业人员完成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工作。
  (三)样品分析
  按照国家标准监测方法,在样品有效保质期内,完成样品的分析测试。
  (四)编制监测报告
  定期编制开发区环境质量报告与各种环境监测报告。报告实行三级审核制,并由专人负责存档。
  第六节 环境管理
  一、环境影响评价
  开发区环境管理,自开始即探索一条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对环境污染严重且无治理技术的建设项目,环保部门不予批准,工商部门不予办理营业执照。开发区对每个建设项目,在开发利用之前,首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的选址、设计、施工和建成后将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拟采取的预防措施和最终不可避免的影响进行调査、预测和估计。
  1985年始,对环境影响评价实行《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报告书》制度。是年,审批项目14个。此后,审批项目逐年增多,1986年27个,1987年34个,1988年达48个,至1992年发展到462个。8年间,共审批项目800个。
  1993年,从四个方面加强环境管理。一是增强宏观环境管理参与能力,在区域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环保建议,参与决策;二是加强项目前期管理,从项目立项、建设直至试生产、投产,开展一线式跟踪管理;三是加强对企业投产后的监管,定期对企业污染物排放、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情况进行现场巡查;四是增强环境管理技术支持能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行分类管理,即对无污染和轻微污染项目予以登记;一般项目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大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是年,登记项目229个,审批《报告表》62个、《报告书》18个。
  1995~2000年,登记项目397个,审批《报告表》104个、《报告书》27个。
  二、“三同时”审批制度
  开发区要求,所有建设项目中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因一些企业长期处于试运行状况,未履行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手续。1996年,区环保局加强管理,对上述企业进行集中验收68个项目,改变了现状;提高服务水平,主动协调关系,缩短审批时间。其中,三星显象管项目因投资额度大,属国家环保总局审批项目,开发区环保局与市环保局4次前往北京,加快审批速度,使建设项目如期开工和投产。增强工作透明度,使投资者了解环保要求,编印《环境保护法律汇编》、《环境保护标准汇编》、《环境质量状况简介》和《天津开发区环境保护局办事指南》。
  1984~2000年,共审批验收项目131个。
  三、排污治理
  (一)申报登记
  开发区的排污企业必须向环保主管部门申报其污染物排放量,进行防治情况登记,并接受监督管理。此项工作始于1995年。是年,排污申报登记企业有26家。至2000年共登记121家。
  (二)限期改正
  1990年11月20日,区环保局作出《关于嘉泰陶瓷有限公司排放废水悬浮物超标的处理意见》,责成该公司于1991年5月1日前达标排放,并征收排污费2994.55元。同日,还作出《关于丽明化妆品有限公司化学需氧量严重超标的处理意见》,向该公司征收排污费811.41元。1991年,责令凯迪标准件有限公司对污水排放超标限期整改,并处以4000元罚款。1999年,责令顶津、顶峰两公司限期治理污水排放问题。2000年,全区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
  (三)征收排污费
  1990年始,区环保局征收排污费并对重点污染源进行调查。1993年,对4家超标企业征收排污费2.97万元。1996年达12家,征收25万余元。2000年上升到39家,征收逾89万元。8年间,共有超标企业145家次,征收额达273.76万元。1992年,区局被市局评为征收监理先进集体。
  四、城市污染综合整治
  1993年始,城市污染综合整治在开发区全面实施,即通过定量考核实施环境监督管理。1993~1995年,1996~1997年,1998~2002年,区管委会主任与天津市长先后3次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1998年始,天津市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名制度。考核项目有:大气总悬浮物微粒年日平均值、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区域环境噪音平均值、饮用水质达标率、城市地面水化学需氧量平均值、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率、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合格率、城市热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民用型煤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染较重厂点治理完成数、新建十二类生产项目“三同时”执行率、各项指标投资等,共计16个。1999年,投资110万元,建设环境自动监测,综合技术水平居天津市区级监测站之首。
  1996年,开发区管委会被市政府命名为“八五”期间和1993~1995年度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先进单位、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先进单位。1998年,开发区综合排名居市第五位。1999年,荣获市级和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称号。2000年,区环境质量指标居市第七。同时,被市和国家评为建设项目管理先进单位。
  五、国际环境标准体系认证
  ISO14000标准体系,旨在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行为,以减少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1996年9月ISO14000标准正式颁布天津开发区的摩托罗拉公司等6家企业通过此项认证。
  为完善环境管理体制,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使环境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并为环保工作与国际接轨,走向国际市场“绿色通道”,2000年3月3日,天津开发区召开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动员大会,宣布此项工作正式启动,旨在使开发区成为经济先导区和环境保护模范区。国家环保总局,开发区管委会、总公司、三资企业等领导和代表共500人参加会议。“6·5”世界环境日,举行区域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试运行发布会。该体系涉及重点单位30家,一般单位10家;重要环境因素55个;体系文件144个。11月21日,区域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通过认证。12月,开发区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
  1998年1月7日,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所属天津半导体封装测试厂,顺利通过英国劳氏公司认证。是为摩托罗拉总公司亚太区第一家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
  1998~2000年,开发区建立并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单位先后有: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半导体厂、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电池厂、三井高科技公司、燃气公司、雅马哈电子乐器有限公司、富士通天有限公司、现代电子多媒体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有限公司、通用半导体有限公司、费加罗电子有限公司、三星显示器有限公司、诺维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12家。
  六、宣传教育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旨在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吸引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1996年,开发区环境保护协会成立并首次在企业中开办ISO14000国际环境标准体系培训班。
  1997年,《泰达时报》首次发布《天津开发区空气环境质量公报》。在“6·5”世界环境日,举办中小学生以“我爱地球上的生命”为主题的绘画比赛及绿化小品展。1998年,在《泰达时报》开设“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专栏,共办8期,每期介绍1项环保法律制度。“6·5”世界环境日举办中小学生“环保征文”比赛和百家企业“经理签字”活动,签下环保承诺。1999年,两所中小学参加天津市“地球需要我,我需要地球”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荣获市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7名,鼓励奖6名。是年“6.5”世界环境日,请国家环保总局领导作题为《环境保护形势报告》;利用橱窗举办题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比翼齐飞”成果展;编发《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工作15年回顾》画册。2000年,《滨海时报》发布《开发区空气环境质量通告》,每周1次;开设“ISO 14000知识”专栏,介绍国际环境标准体系常识;“6.5”世界环境日组织开发区合资企业经理参观污水处理厂。是年,开发区第一中学、第一小学和国际学校被市政府命名为“绿色学校”。
  开发区外资企业居多,且具有环保意识强、治理投入大、设备工艺先进等特点,其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管委会每年召开1次大会,总结推广环保工作经验,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1997~2000年,共表彰先进单位30家(次),先进个人116人(次)。
  第七节 环境规划与科研
  建区伊始,即将环境保护纳入区域总体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之中。1986年,着手环境规划工作,至1987年先后完成《开发区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起步工业区的环境调查与评价》等3篇专题报告。1993年完成《二期工业区的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开发区环境保护规划》。
  1994年,开展环境保护专题科研工作。是年,获世界银行贷款20万美元,用于《天津开发区区域评价及经济环境规划的研究》项目。包括土地功能区划、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等内容,针对开发区建设中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1997年,该课题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和世界银行鉴定。1999年8月7日,荣获天津市第二届优秀环境影响报告书一等奖。
  1996年,与美国凯撒公司合作投资10万元,开展《环境预警系统研究》。该项目于2000年完成并通过鉴定。
  1998年,财政拨款10万元,与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中水回收可行性研究》,解决水资源综合利用难题。该项目于1999年完成,并荣获全国环境保护系统调研报告优秀论文奖和天津市环境保护系统优秀论文特等奖。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记述了1984年天津开发区建区开始,下限至2000年。为保证记述事物的完整,一些事物的时限有所前伸和后延。记述层次结构,一般为篇、章、节、目和子目五层,篇首设无题序;入志图表,冬量紧靠正文。附录设置,除全志的总附录外,个别篇章之后亦适当设附录,与篇章正文相辅相成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