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能源供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1485
颗粒名称: 第四章 能源供应
分类号: F127.9
页数: 9
页码: 102-110
摘要: 这段文字描述了能源供应的不同方面。包括供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供电网络的建设和运行、供热设施的建设和供热服务、以及供气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关键词: 能源供应 供水 供电

内容

第一节 供水
  一、供水设施
  1985年10月,开发区投资300万元,兴建开发区第一条区内输水管线,从开发区新港四号路至第五大街,全长4公里,管径300毫米,1986年初竣工使用。从此结束开发区无独立输水管线历史。
  1985年,建成“引滦入塘”二道输水管线,由宝坻县尔王庄水库至塘沽大列水库,全长44公里,管径1200毫米,开发区投资3500万元,由塘沽自来水公司管理。是年末,塘沽水源五厂扩建,每日向开发区提供自来水3万吨,保证开发区生活及建设需要。
  随着开发区经济发展,用水量日益加大。1990年3月,开发区投资200万元,兴建自来水第一加压站,建设储水池2座,每日调蓄能力为3000吨,泵房、加药间各1座,综合办公楼(二层)1座,于1990年11月竣工使用。1992年,进行二期扩建,建设3号清水池1座,使第一加压站调蓄能力增强,日达4700吨。
  1993年,开发区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由单一招商引资开发,转为区域性集团滚动开发,先后形成泰丰工业园区、韩国工业团区、海晶工业园区、金泰小区等开发区域,其给水工程由各区域集团自建,自来水公司派人监理,以利今后接管。1993年4月,开发区投资900万元,兴建第二加压站,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清水池3座,容积达1万立方米,泵房、加药间各1座,综合办公楼(二层)1座,于1994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从此,工业区供水压力一向偏低状况得以改变。
  1994年5月14日,动工兴建净水厂,1995年10月31日,一次调试成功。该厂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含调节池、进水泵房、配水井、沉淀池、滤站、清水池、送水泵房及加药间等设施,其中调节池容积15万立方米,日处理水7.5万吨,总投资1.2亿元。其间,开发区投资2800万元,铺设北塘水库至开发区输水管线,总长7.5公里,管径1400毫米。同时,投资900万元,兴建净水厂出水管线,长3.5公里,于1995年6月提前竣工。从此,开发区形成水源、净水厂和输配水管网及塘沽供水组成的双水源供水系统。1995年9月,净水厂二期清水池开工建设,扩建第二加压站,两项工程总计投资1400万元,1996年5月底竣工使用。
  1996年,开发区投资1.8亿元,兴建源水输水管线二期工程,含尔王庄取水泵站和尔王庄至北塘水库源输水管线两部分,取水泵站设计取水能力为每日40万吨。管线总长52公里,管径1400毫米。1997年8月竣工。
  1997年,全区用水量显著增长,夏季供水高峰期间,供水量每日达9.50万吨。是年,铺设输水管道增至115公里,完成“引滦入区”工程,投资3亿余元。
  1998年8月,兴建净水厂二期工程,1999年5月竣工;占地面积9772平方米,建筑面积7014平方米,净水能力为每日10万吨,总投资5200万元。
  至2000年末,供水设施先后建成第一加压站、第二加压站和净水厂2座,铺设供水管线总长达140公里,总投资近6亿元。
  二、供水经营
  1991~1993年,购水量逐年分别为404万吨、542.1万吨和701万吨;售水量分别为242.18万吨、357.49万吨和513.61万吨。3年间泄漏率从11.48%降至9.14%;设备完好率保持在98.7%以上。270家三资企业用水和100家临时用水,得到保证。1994年,全年购水951.67万吨,售水862.87万吨。1995年,购水1193万吨,售水1077.92万吨;实现利润420万元,比上年增长24.92%。1996年,购水1716.87万吨,售水1522.54万吨,实现利润150万元。1997年,全区用水量迅速增长。年内,完成引滦入区工程,供水面积近20平方公里,形成产、供水完整体系。购水2112.74万吨,售水1912.28万吨。1998~1999年,购水量分别为2205.27万吨和2301.41万吨;售水量分别为1993.53万吨和2068.86万吨;实现利润分别为420万元和521万元。2000年,购水量2361.93万吨,售水量2121.96万吨,实现利润331万元。
  第二节 供电
  一、电网建设
  1984~1987年,开发区电力主要依靠盐场渔岗房电站35千伏线和两条10千伏线供应。1986年,开发区建成南35千伏变电站及凯迪、嘉泰、简易标准厂房、丽明、生活区、丹华生活区10千伏变电站6个。
  1986年10月,开发区自备电厂开始施工。1989年12月,一期工程发电机组两台安装完毕,并进行72小时试运行。1990年初,电厂正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19000千瓦。旨在解决局部电网调峰和应急用电所需。1998年上级下达通知,小火电厂应停止发电。1999年供电高峰期结束后,自备电厂停止运转,完成历史使命。
  1987年,0号110千伏变电站建成竣工。1988年,0号110千伏变电站、南35千伏变电站开始启动供电。0号110千伏变电站装机容量为2×31500千伏安,两路110千伏电源进线;南变电站,装机容量为2×6300千伏安,两条35千伏电源电缆进线,是为开发区电网重要枢纽站。10千伏架空线2条,全长15公里,电力负荷3000千瓦。安装箱式变电站19台,临时变电台6座,临时10千伏架空线4000米,埋设电缆3000米。1989年,建成B区开闭站,负荷密度为20000千伏安。年内,建成10千伏变、配电站7个,箱式变电站9个,35千伏电力电缆14公里,10千伏架空线路13.9公里。
  1991年,电力分公司建成C区开闭站,两路10千伏电源线均引自0号110千伏站。1992年,分别对南35千伏变电站和丽明10千伏变电站进行增容改造。南站建于1986年,原装机容量2×6300千伏安,增容后达2×10000千伏安。是年,铺设电缆4.5万米,路灯165杆,建缆沟1.2公里。
  1993年,生活区35千伏变电站建成并启动供电,装机容量为2×16000千伏安。是年,二期北10千伏变电站和生活区联合变电站相继建成。
  1994年,电力监控系统升级换代,至1995年,以现代化设备为主导的调度远动中心建成,开发区10条架空线路、B区开闭站、0号110千伏站、生活区35千伏站,基本实现遥控、遥测、遥信。是年7月,海晶工业区35千伏变电站正式投运,装机容量为2×10000千伏安。12月2日,0号110千伏变电站增容工程竣工,原两台31500千伏安变压器更换为两台容量为50000千伏安变压器,并开始启动。
  1995年,90个户外变台、40公里架空线路、缆沟1450米建成,铺设电缆17962米,架空线改造完成,拆立电杆48根,导线架设500米,铺设预埋管5270米,新建路灯168杆。
  1996年6月5日,天津泰丰工业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工业园1号35千伏变电站,移交电力公司接管运行。是年,开发区电力电网拥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6座,10千伏箱式站200余座,供电线路50公里,电力电缆400公里。
  1997年,生活区35千伏变电站增容改造,原两台6300千伏安主变压器更换为两台20000千伏安主变压器。金融西区35千伏变电站建成竣工并启动供电;其装机容量为2×20000千伏安。是年,铺设35千伏电缆13240米、10千伏电缆12100米,新建缆沟1083米,完成架空线路67000米,铺设预埋管6574米。年内,生活区(三大街以南)所有架空线被拆除,进行环网切改,铺设电缆10余公里。
  1998年12月,1号110千伏站建成;1999年11月,启动运行,装机容量为2×50000千伏安,开发区电网供电紧张状况大为缓解。年内,电力设备进行大规模更新改造,52台高压油开关更换为真空开关,12公里架空线改为地下电缆,安装20000千伏安主变压器4台。截至1999年,开发区形成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三级电网结构,拥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系统35千伏变电站5座、10千伏土建站117座、箱式站221座。10千伏以上供电线路168公里,电缆沟398.63公里,10千伏架空线路39条,10千伏电缆88条,35千伏电缆22条,供电能力20万千伏安,供电面积23平方公里。至2000年,电网建设总投资6.47亿元。
  二、供电设施
  (一)0号110千伏变电站
  1988年6月15日建成并正式启动。坐落于开发区第七大街,占地面积805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为砖混结构2层楼房,投资950万元。站内110千伏系统为室外装配式;35千伏及10千伏配电装置为室内装配式。主变压器装机容量2×31500千伏,是为油浸风冷有载调压变压器。该站可增容为3×50000千伏安,电压等级为110/35/10千伏。110千伏系统户外装置,内桥接线,预留两个间隔,以利将来发展;35千伏为户内装置,采用GEC—35手车柜,接线为单母线分段,有14回出线;主变压器35千伏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均为电缆出线;110千伏电源进线2回,正式电源引自军(粮城)—大(沽)线和汉(沽)—塘(沽)线,军—大线大沽一侧,经12公里架空线路进开发区,汉—塘线汉沽一侧,经架空线路进开发区。该站是开发区源头站,从此,区内始有自供电力系统。
  (二)南35千伏变电站
  1988年6月建成并启动供电,投资305万元。坐落于开发区第四大街,建筑面积866平方米,为砖混结构3层楼房。该站分为10千伏开关室和电容器室两部分,其总装机容量为2×6300千伏安。站内装有6300千伏安变压器2台,主变压器中性点各装有XDJ—110/35消弧电抗器1台,35千伏开关室安装GBC—35手车式高压开关柜14面。其中进出线柜4面。10千伏开关室安装GC—1型手车式高压开关柜25面,其中出线柜13面,10千伏电容器2组,表盘7面。该站为开发区自建第一个35千伏安等级变电站,与0号110千伏站构成开发区供电系统核心。1992年,南35千伏变电站进行增容改造,将两台6300千伏安变压器更换为两台16000千伏安变压器。
  (三)B区开闭站
  1989年建成并投入运营,投资630万元。坐落于开发区洞庭二街,占地面积2234平方米,建筑面积1338平方米,为2层砖混楼房。该站作为起步区10千伏的供电系统,电源来自0号110千伏变电站的两段10千伏母线,由10千伏集中开闭站馈出30路电缆以环网方式供电。站内设630千伏变压器2台,1主1备。开闭站配电能力为20000千伏安。
  (四)C区开闭站
  坐落于开发区洞庭二街。1991年建成并投入运营,投资716万元。占地面积4214平方米,建筑面积2356平方米,为两栋砖混楼房,主楼3层,附楼2层。该站为10千伏配电站,两路10千伏电源引自0号110千伏站,电气主结线为断路器分段的单母线系统,正常运行时,母联开关断开,两段工作母线分段运行,当两路电源中的任一路电源停电时,母联自动投入。开闭站进出线均采用电缆。高压开关柜为金属铠装开关柜,柜内真空断路器采用比利时产品。10千伏馈线有19路,预留6路馈线开关柜的位置。设有微机远动分站,对电源两进线的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两段母线的电压进行遥测,对各断路器工作状态进行遥信。该站配电能力为25000千伏安。
  (五)生活区35千伏变电站
  1993年建成并启动,投资1230万元。坐落在恂园小区,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95平方米,为框架结构,局部4层楼房。主要是为生活区供电。此地距0号110千伏变电站3.5公里,距南35千伏变电站1.5公里。内装有16000千伏安变压器2台。所有变配电设备均采用室内布置,主变压器选用有载调压式,35千伏开关选用六氟化硫开关,10千伏开关选用六氟化硫和真空开关,直流系统选用固体元件可控硅整流,蓄电池储能装置,旨在防腐蚀、防污染。该站总装机容量为2×16000千伏安。
  (六)远动调度中心
  1995年12月投入运行,设在生活区35千伏站内。投资857万元。中心采用智能分布模拟屏系统。其遥信灯光元件、遥测表计、智能驱动盒等元件具有不可任意更换、相互连接、分布清晰、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优点,其技术指标达国内领先水平,其功能按国家电力行业标准《模拟屏驱动器、数字显示器通用技术条件》设计。采用分布式电网监控系统,标准智能扩展卡采集电网数据,对电网的电流、电压、接地、动作等情况进行监视控制,实现对电网的实时数据采集,具有遥测、遥信、遥调、遥保功能,并能达到事故告警、事故追忆、事故再现、数据实时计算、绘制各种系统图和线路图。它为实现变电站无人化管理提供软件基础。至1999年末,有6个远动厂站投入运行。
  (七)金融西区35千伏变电站
  1997年,建成并投运,投资3990万元。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4979平方米。位于开发区第三大街翔实路。装机一期容量为2×20000千伏安,高低压设备均采用室内布置。站内20000千伏变压器2台,具有防污、自然风冷、有载调压等功能。35千伏室内配电装置设10台高压柜,为单列式。最终10千伏室内配电装置设57台高压柜,为双列式。两者均为全线电缆线路。35千伏进出线共8回,其中电源线2回,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10千伏出线共38回,采用三分段单母线接线,最终容量为3×20000千伏安。
  (八)1号110千伏变电站
  1999年11月建成并投入运行。坐落于开发区东北部,北海路与第九大街交口处,占地面积5607平方米,为框架结构3层楼房,投资1.2亿元。该站为双电源进线,电源来自鄱阳路220千伏变电站,装机容量2×500000千伏安。2台三相油浸风冷有载调压变压器装于户外,容量为100000千伏安,最终规模为3台50000千伏安双卷有载调压变压器。110千伏断电器,额定电流为1600安。该站共有10千伏开关柜46面。在10千伏出线上分配有6面电容柜,站内两台所用变压器分别联结两台可编程自动调谐接地补偿装置,全部采用微机保护、遥测和遥控。
  三、电力供应
  1988年,开发区拥有自供电系统。是年,正式供电85户,临时供电56户。至1989年,正式供电120户,临时供电100户,年供电31999.5度。
  随着开发区经济的发展,用电量增长迅猛。至1991年达5000余万度。
  1993~1995年,用电负荷直线上升,用电量突破亿度,分别为1.1亿度、1.78亿度和2.5亿度,后者较前者增长2.27倍。
  1996年,用电量持续增长,供电3.5亿度。1997年,完成购电量4.4亿度,售电量4.18度。1998年,供电紧张状况得到缓解,全年购电量4.292亿度,售电量4.149亿度。1999年,购电量5.7亿度,售电量5.6亿度。2000年,售电量6.6亿度。
  1988~2000年,累计供电34.24亿度。
  第三节 供热
  一、供热建设
  开发区供热事业始于1985年。是年末,在起步工业区首建临时锅炉房1座,负责初期临时供热任务。1986~1987年,先后建成锅炉房2座,以解决开发区企业投产所需热力。1987年7月21日成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热电公司,经营电力蒸汽及热水的生产与供应。1988年4月,能源公司解体,热力公司划出,经营热力。此后,开发区热力生产、供应由热力公司与热电公司共同负责。1989年11月,4×10吨每小时2座换热站与3000米外网投入运行,供热能力为每小时40吨蒸汽,供应居民采暖和生产用汽。1992年4月26日,地热井竣工,井深2070米,水温摄氏70度,每小时流量120吨,为开发区提供生活热水和采暖用热。是年11月,4×10吨每小时热厂增建锅炉2台,每台每小时供热10吨蒸汽。1993年3月,热力分公司与热电公司合并,供热设施增加,拥有各型号蒸汽锅炉16台套,总装机能力为每小时供热134吨。有地热井2座,交换站13个;供热管线达10公里,遍布开发区。是年11月19日,29ML热水炉2台投入使用。1994年末,第一台35吨每小时蒸汽锅炉投入运行。是年10月,合资合作项目国华能源有限公司锅炉房始建,1996年5月,3台35吨每小时锅炉安装完成,总投资近2亿元。1995年6月,热力二厂(时称4号热源厂)二期扩建工程开工,3台35吨每小时蒸汽锅炉陆续安装、投产。1997年6月,总体验收通过。1998年11月,位于泰达大街以南、宏达路以东的新城区四联供热锅炉房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装机容量每小时40吨,正式向滨海大厦输送蒸汽。1999年2月27日,国华公司循环冷却水供应B07热交换站(原11号站),采暖换热成功,此为在节能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2000年11月,国华公司锅炉房又增装2台每小时35吨蒸汽锅炉。12月26日,正式并网运行。
  至2000年末,开发区拥有热源厂4个,供热厂1个,所辖地热井4口,热交换站41个,供热管网总长230公里,其中主干网90公里,向193万平方米区域内居民、办公和企业生产供热,总能力达每小时475吨。
  二、供热设施
  (一)地热井
  坐落在工业区洪泽路以西,洞庭路二大街以北,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热电公司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于1992年4月26日竣工使用;是为开发区第一口地热井。该井辐射面积6.7万平方米,供北洋集装箱、中房宾馆、华达制衣、电信局等企业和服务业采暖和生活热水。地热井使用75千瓦潜水泵,采取变频调速设备、特制耐热工程塑料轴承和密封隔氧等措施,使出井水通过热水表、分水器、主分水器,分别供到两个热力站,经混水器、循环水泵、分水器后,进入管网,送至用户。热力站中附属设备装有储水缸2座,容积分别为200立方米和500立方米,水泵扬程162米,井深2070米,水温摄氏70度,每小时流量120吨。
  (二)供热厂
  1995年建立,坐落在开发区第七大街25号,为近200万平方米建筑供热设施。该厂拥有41座热交换站及覆盖全区的热力管网,其中,生活区热交换站17座(含2座地热井站),工业区24座(含2座地热井站)。站内装有清水离心泵340台;汽水换热器、水—水换热器150台,含螺旋板换热器、浮头换热器和管板组合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管网分为蒸汽管网和热水管网,总长60公里。蒸汽热水管网以高架、低架、管沟及地下直埋方式铺设。每日可为各企业输送2000吨蒸汽。
  (三)国华能源公司
  坐落在开发区黄海路西与第七大街路北交汇处,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该公司是为开发区首家中外合资能源生产型企业,拥有员工135人,固定资产总值1.7亿元;系热电联产型企业,一期工程于1994年开工,1996年并投入运营。有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1台、中温中压链条式锅炉3台,及反渗透水处理系统、35平方米双电场高压静电除尘器等设备。二期扩建工程于2000年12月25日正式并网投入运营。装有中温中压链条式锅炉2台,年产蒸汽能力100余万吨。
  (四)热源一厂
  坐落在开发区第七大街路北,东邻黄海路,西与洞庭路相望,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该厂始建于1987年,一期工程于1988年11月竣工投产,拥有链条式锅炉4台,年产蒸汽能力为35万吨。锅炉采用钠离子交换处理、大气式除氧、皮带机上煤及水力除渣等工艺,并配有自动水位调节、多路温度、压力、流量参数等集中监控系统。
  (五)热源二厂
  坐落在开发区西南部,西邻京山铁路,北靠高速公路,东临天津新港,南为开发区铁路专用线,总占地面积4.08万平方米。厂内锅炉房装有热水锅炉2台和蒸汽锅炉4台,是为天津市最大的集中供热锅炉房。锅炉房建设一期工程,于1991年11月30日开工,1992年11月15日投产,安装热水锅炉2台和蒸汽锅炉1台;二期工程,于1996年3月25日开工,1996年11月25日投产。总投资近1亿元。为生活区及工业区提供采暖热水和生产用蒸汽。年产蒸汽能力为192万吨。
  (六)热源三厂
  坐落在新城区东北角88号地区,占地面积6900平方米。拥有四联供热综合型锅炉房1座,可提供摄氏60度生活热水和70~115度采暖热水。锅炉房建设一期工程,于1998年4月10日开工,11月21日竣工。拥有每小时20吨饱和蒸汽的燃油、天然气两用炉2台及其附属设施,装机容量为每小时40吨。工程总投资4500万元。主体厂房采用框架结构,设备选用国家标准牌全波纹、双炉胆、油气两用、全自动式锅炉。
  三、供热经营
  1990年,蒸汽产量达2.87万吨,供热面积8万平方米,收入241.99万元,亏损61万元。
  1991~1992年,区内第一口地热井建成,供热辐射面积增加6.7万平方米,总供热面积由1991年18万平方米,到1992年增至20万平方米。蒸汽产量分别为7.11万吨和9.28万吨;收入由1192万元,上升到2092万元,两年盈利299万元。
  1993~1996年,蒸汽产量迅猛增长,逐年分别为23.78万吨、53万吨、62万吨和83.3万吨。1996年产量比1993年增长2.5倍;供热面积由58万平方米,拓展到107.1万平方米,增长85%。供热收入亦呈逐年增长态势,分别为3294.28万元、4112万元、6000万元和9125万元,1996年比1993年增长1.77倍。4年间共盈利3820万元。
  1997~2000年,蒸汽产量持续增长,分别为110.77万吨、115.57万吨、124.14万吨和142.69万吨,突破百万吨大关。供热面积由135.1万平方米,上升至193万平方米。供热收入突破亿元,逐年分别为10969万元、10490万元、12140万元和11548万元。4年间盈利7169万元。
  供热面积,由1990年8万平方米,至2000年193万平方米。10年间,年均递增率为37.48%。
  蒸汽产量,由1990年2.87万吨,至2000年142.69万吨。10年间,年均递增率为47.79%。
  经营收入,由1990年241.99万元,至2000年11548万元。10年间,年均递增率为47.18%。
  第四节 供气
  一、燃气建设
  1991年9月,开发区第一条燃气管道建成。自塘沽煤气公司储罐站经镇海桥、洞庭路至开发区第一大街,全长5公里。日供气量1000立方米。
  1991年9~10月,翠园别墅第一批管道入户,首批24户。1992年5月16日,对上述建成管道置换天然气完成,5月20日,该小区通气点火成功。至此,开发区实现燃气供应零的突破。
  1992年8月末,欣园小区2000米主干管直埋竣工。11月,瓶装液化气换瓶站成立,以弥补管道未达之地用户燃气需要。
  1993年3月28日,混气厂建设开工,1994年11月初建成。设计日供混气4.72万立方米。26日,置换进气点火一次成功。
  混气,是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在天然气供应不足、压力减低时,可以代替天然气使用。
  1998年7月,燃气公司服务基地建成;坐落在开发区南海路25号,占地面积7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内设维修中心,负责管道监测、巡线及用户服务工作。
  至2000年末,全区铺设燃气输配管道达60余公里,在生活区和工业区燃气管网覆盖率均达100%。
  二、供气设施
  混气厂,坐落在开发区内的工业区渤海路上,与京山铁路毗邻。1993年3月28日开工,于1994年11月建成;占地面积4.89万平方米,投资6000万元。
  1994年11月26日,置换进气一次性成功。12月8日,调试点火成功。混气厂生产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工艺,在华北地区尚属首家。
  混气厂存储液化气能力为4000立方米,日均产混合气4.72万立方米,高峰期每小时产8000立方米,储油能力为400吨。该厂拥有液化石油气和柴油专用大型槽罐车队,10吨车8辆,25吨车4辆,一次运载能力180吨。
  混气厂主要设备有:B6型混气机3台,1000型空气压缩机4台,BS3300型液化气汽化器3台,液泵LGL4型3台、LGLL3型2台,调压器6台及自控仪表。上述设备均由美国引进。关键阀门由日本引进。球形储气罐为国内制造。整体建筑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优质工程。
  三、燃气供应
  以管道燃气供应为主,以瓶装液化气供应为辅。泰达大街以南生活区供应天然气,以北工业区主要供应混合气。
  1992~1994年,区内瓶装燃气主要是液化气和天然气,其用量均逐年增长。液化气逐年分别为415.7吨、585.4吨和675.19吨,年均递增27.45%;天然气逐年分别为12.59万立方米、14.37万立方米和16.23万立方米,年均递增13.54%。
  1995年始,增加混气供应。是年,供气24.12万立方米。液化气供应1865.04吨,比上年增长1.76倍。天然气供应18.7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6%。
  1996~1998年,液化气和混合气供应仍持续增长,液化气由1996年3180.35吨、1997年3498.98吨,升至1998年6184.81吨,年均递增24.82%。混气供应量呈现飞速发展态势,突破百万大关,由1996年247.69立方米、1997年287.2万立方米,上升至1998年327.09万立方米,比1995初始供应量增长12.56倍,成为开发区企业生产的主要燃气能源。天然气在1996、1997两年中,停止供应。于1998年恢复供应,是年用气112.43万立方米。
  1999~2000年,液化气供应呈下降趋势,由4733.89吨降至3533.35吨。混气与天然气供应并驾齐驱,前者由280.67万立方米,增至335.99万立方米;后者由343.02万立方米,增至594.07万立方米。全区供气4161户。
  混气供应,由1995年24.12万立方米,至2000年达335.99万立方米。5年间,年均递增率69.35%。
  天然气供应,由1992年12.59万立方米,至2000年达594.07万立方米。8年间,年均递增率61.89%。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记述了1984年天津开发区建区开始,下限至2000年。为保证记述事物的完整,一些事物的时限有所前伸和后延。记述层次结构,一般为篇、章、节、目和子目五层,篇首设无题序;入志图表,冬量紧靠正文。附录设置,除全志的总附录外,个别篇章之后亦适当设附录,与篇章正文相辅相成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