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篇 社会事业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1309
颗粒名称: 第十四篇 社会事业与管理
分类号: C916
页数: 90
页码: 707-796
摘要: 本篇记述了2001年至2010年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与管理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社区等。
关键词: 社会事业 管理 天津市

内容

天津开发区管委会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加强教育、文化、卫生、人口、社区等社会事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惟先惟重地位。公办民办教育并举,探索国有民办幼儿园新机制,解决“入园难”问题。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按计划、分步骤全面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前幼儿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均达100%。实行园长、校长负责制,实施全新分配制度和全员聘任合同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创建高教园区,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壮大产、学、研一体化实力。成功构筑与现代化工业新城区相适应的基础教育体系、高标准的职业教育体系、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
  着力发展文化事业,形成“三大服务系统”(文化资源平台服务系统、文化艺术指导服务系统、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服务系统),文化事业实力明显增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建成。泰达图书馆、档案馆分别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滨海时报》、泰达有线电视台宣传辐射作用不断扩大。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区文化活动室覆盖面100%,华纳社区被评为开发区首个国家级先进文化社区。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09年,开发区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平台——泰达新艺术区全面启动,拉动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软件、会展、设计、数字内容、广告等行业凸显并形成新亮点,为开发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奠定基础。
  制定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探索涉外经济功能区域卫生工作规律。“以国有医疗机构为重点、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以社会力量办医和企业保健站为补充的公共卫生体系”形成并日臻成熟。坚持医疗体系改革,加强医改、药改、卫生防疫等管理,注重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改善区域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卫生质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完成中国科学院级课题1项、天津市重点科研项目12项,填补天津空白10项,通过专利评审1项,引进新技术187项。
  做好流动人口、户籍人口、境外人口管理工作。形成“管委会——社区事务助理——社区居民委员会”三级社区管理工作机制和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四方联动”工作格局,推行“网格化数字社区”管理体系,不断加强“特色社区”建设。
  第一章 教育
  天津开发区着力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探索涉外经济区域教育工作规律,促进区域教育事业发展。至2010年末,全区拥有教育机构29所,其中学前教育机构8所,公办小学2所,公办中学2所,12年一贯制学校2所,民办职业高中1所,高等院校5所,成人社区学校1所,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8所。在校学生3.8万余人。拥有教职员工3075人,其中,学前教育职工307人,中小学教职员工667人,外籍教职员工101人,高等教育教职员工2000人。
  第一节 幼儿教育
  一、幼儿园所
  建园伊始,公办为主。2001年,全区拥有公办幼儿园“两园一院”(第一幼儿园、第二幼儿园、保育院),在园婴幼儿464人,入园率90%。2002年,在泰丰社区建成开发区第三幼儿园,开设教学班5个,招收幼儿100人。
  2004年,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实行多渠道办园。试行国有民办机制,即由政府提供幼儿园校舍,招标优质学前教育集团进行经营管理。是年,北京中育时代教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标,签署开发区布朗幼儿园合作办学协议。此为开发区首次在学前教育领域尝试国有民办运营模式,利用民办机构对国家投资的幼儿园进行经营管理模式在开发区确立。根据协议,幼儿园内部教学设备设施等,均由北京中育时代教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投资,幼儿园向管委会交纳一定租金。布朗幼儿园于2005年3月开园,设置教学班9个,招收幼儿230人。是年,全区学前3年教育入园率97%。
  2010年,开发区实施学前教育均衡工程,投资1600万元,兴建开发区启明幼儿园、第六幼儿园。至年末,全区共有幼儿园8所,其中,公办幼儿园5所,国有民办园2所,纯民办园1所;在园婴幼儿2051人,其中,公办园幼儿1389人,国有民办园幼儿562人,民办园幼儿100人。入园率达到100%。
  二、幼儿保教
  保育 2001—2004年,开发区幼儿园创设适应婴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保育环境,园内普遍设有幼儿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并设置空调器、热水器、消毒柜等设备。户外多设有大型塑钢联合器械及攀爬墙、种植园、玩沙池等活动场地。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建立以泰达心血管病医院体检科为中心,各园所保健医师为骨干的幼儿保健网,做好在册婴幼儿预防接种和查体工作。新上任工作人员和新入园幼儿,先体检后入园,杜绝传染病源。配合区防病站和泰达医院接种科做好疫苗注射,注射率95%。贯彻《托幼园所卫生保健》要求,坚持晨检制度,强化流行病防范工作,幼儿流行病在爆发季节得到有效控制。
  2005年,开发区幼儿教育中心成立。幼教中心以泰达第二幼儿园为龙头带动“三园一院”走品质办园之路。2006年,后勤保障实施集团化管理,发挥集团优势,对幼儿伙食实行统一食谱,统一采购,专款专用;科学配餐,合理膳食,荤素搭配,咸甜搭配,保证幼儿所需营养。通过各项营养调查,幼儿各类营养素供应量均逾90%。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降低至5%以下,有效矫治率为95%,营养不良为零。
  执行《食品卫生法》及相关要求,落实卫生消毒责任制,做到食品库食品分类摆放,无积压。定期向家长展示食品,发挥家长与伙食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作用。2009年6月1日,实施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安全规定落实到基层单位,增强幼儿园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食品安全责任书》,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至2010年末,各幼儿园卫生监督环环到位,对婴幼儿食品卫生安全要求全部达标。
  教育 2001年,开发区幼儿园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发展。根据幼儿情感提升和知识需求,从阅读、数学、科学等学科中培养幼儿阅读理解、多向思维、求知探索的能力。寓教于乐,从幼儿兴趣出发,普遍开设围棋、陶艺、舞蹈、主持人、表演唱、水墨画、手工魔方等兴趣课程。
  幼儿园利用自身教育资源,发展园本课程。2002年,开发区第三幼儿园开设双语课程,成为天津市最早开设双语课程的幼儿园,以浸入式英语教学为特色,聘请外籍英语教师授课,为中外幼儿学习英语创设自然纯正的语感环境。泰达第二幼儿园是开发区唯一的艺术幼儿园,2005年,确定以艺术教育为办园方向,聘请天津市特级教师、国家级音乐艺术家授课,开设古筝、扬琴、爵士鼓、琵琶、大提琴、电子琴、二胡等乐器演奏班。组建泰达第二幼儿园少儿艺术团,成为天津电视台少儿艺术培训基地之一。2006年,开发区第一幼儿园以健康教育为发展特色,设立开发区幼儿围棋活动基地和乒乓球训练基地,邀请国家队队员进行技术指导。保育院系实施托幼教育一体化园所,院内设托儿部,实施03岁先学前保教一体的多元智能开发与素质教育。
  开发区幼儿教育以培养能力、发展特长为其宗旨,着力为幼儿成长创造良好学习环境。至2010年末,开发区第二、第三幼儿园和开发区布朗幼儿园先后承担《蒙氏教育与五大领域相结合的研究》《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研究》《幼儿音乐教育中双主体的实践研究》等国家级重点课题。
  三、幼儿园简介
  开发区第一幼儿园 始建于1994年,隶属于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局。1998年8月迁入第三大街翠亨村小区内,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40平方米。环境优雅,设备齐全,先后被评为天津市绿色幼儿园,天津市卫生保健先进单位,天津市一级幼儿园及全国优秀科技实验基地。
  2010年,幼儿园拥有教学班11个,招收中外幼儿432人;教职工58人,其中在编职工29人,劳动合同制人员29人。园内设有多媒体功能厅、美术创意室、音乐舞蹈室、幼儿图书室等功能教室,各教室均配备液晶电视、投影仪、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户外活动场地1200平方米,全部铺设塑胶地垫,配备沙地、攀岩墙壁、娃娃城堡、攀爬架等体育设施。
  教养并重,寓教于游戏之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其智能发展。该园在突出双语特色教学同时,开设奥尔夫音乐、围棋、跆拳道、科学、表演唱、珠心算等课程,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十五”期间,第一幼儿园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试点工作实验基地。
  开发区第二幼儿园 成立于1996年,隶属于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局。坐落在开发区第二大街恂园里40号,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70平方米。园内设有幼儿活动室、睡眠室、保健室、资料室、多功能厅等。户外有1100平方米塑胶场地,多组大型塑钢联合器械及沙水池、种植园、饲养角等。2010年,设置小、中、大教学班11个,在册幼儿340人;教职工52人,其中小学高级职称15人,一级职称9人。
  第二幼儿园以“为了孩子、服务家庭、适应社会”为办园宗旨,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以优质保教、规范管理为发展,实施社区、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教育管理模式。注重对幼儿兴趣的开发和培养。2005年,确定以艺术教育为办园方向,在小、中班设置打击乐演奏课程,大班开设军鼓演奏课程。组建少儿艺术团,成为天津电视台少儿艺术培训基地。
  2003年,第二幼儿园被市教委评定为一级一类幼儿园,被批准为国家教委重点课题《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实验基地和中国教育学会《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课题研究》实验园。在“十五”“十一五”期间,相继承担教育部《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研究》及天津市《幼儿园家园共育策略的实践》等规划课题研究。
  开发区保育院 成立于1999年,占地面积1725平方米,建筑面积1310平方米,坐落于开发区第一大街晓园新村。楼内设幼儿班活动区、睡眠区、洗手间、保健室、财务室、食堂、教职工办公室等。二楼有室内罩棚,一楼设户外操场,共计350平方米。2010年,设置教学班8个,其中托儿部2个,幼儿班小、中、大各2个。招收06岁婴幼儿186人。教职工37人,其中在编职工17人,合同制员工20人。教师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幼教高级职称12人,占全体职工33%。
  保育院针对03岁幼儿早期教育,设立专门教研组,实行“保教结合”的教养方式。根据早期幼儿的心理生理特征,从认知能力、动作能力、习惯和生活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做好托幼衔接工作。
  2006年,保育院增设幼儿部,开设分级阅读、蒙氏数学、探索发展、情景创意美术等课程,着力培养幼儿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创意应变能力。尊重每个幼儿的独特性,发展多元教学方法,创设英语、围棋、舞蹈、水墨画等兴趣课程。为保障幼儿全方位发展,从多方面提高教职工的思想道德和教学水平。保育院作为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幼儿园,承担“十一五”规划课题《03岁早期教师育资培训》的研究工作。
  开发区第三幼儿园 建于2002年,坐落于开发区第四大街荣泰街3号,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楼体为城堡式设计,内设体育活动室、美术表现室、舞蹈教室、智能冲浪室、多媒体活动室等,每个教学班分别设有幼儿活动室、睡眠室和盥洗室。户外塑胶操场800平方米,前后院安装两组大型体育器械,并设有沙水池、攀爬墙、饲养角、种植园等。2010年,开设教学班11个,招收中外幼儿300人。全园有教职工52人,其中在编人员23人,劳动合同制人员29人。专职教师33人,其中小学高级职称11人。
  第三幼儿园利用自身教育资源,开办英语特色班、蒙氏特色班、艺术特色班。通过春游、秋季采摘、外出参观、快乐小军营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凭借临近泰丰公园、泰丰游泳馆的优势,开展游泳、滚轴、武术等体育活动。“十一五”期间,第三幼儿园被批准为国家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研究》基地和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实验基地。
  开发区奥星小哈佛幼儿园 系民办幼儿园,2003年成立,2004年正式开园。坐落于开发区第一大街翠园别墅小区,投资1580万元,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环境优雅,具有欧洲幼儿园设计风格。园内建有芭蕾形体训练室、奥尔夫音乐室、奥星影院、音乐听吧、蒙特梭利教室、小提琴室、小荷画室和电脑室等10余个功能室,均以国际化通行标准配置。户外活动场铺设安全橡胶软地,设有大型多项目拓展训练设施,在植物园内设小动物养殖观赏区。2010年,全园在册中外幼儿120人,每年招收36岁幼儿25人。教职员工27人。
  幼儿园秉承哈佛大学“通识”“博雅”教育理念,吸收感觉综合理念,贯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根据幼儿大脑发育特点及幼儿心理学知识,研发出一整套完整、科学的教育体系。开设量化型立体音乐环境教育课程、双语课程、创意美术课程、珠心算课程、电脑课程、经典诵读课程等,并为每名幼儿建立独立的健康档案,全方位指导幼儿健康成长。
  教师来自全国对口省级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及艺术院校,外籍教师来自英联邦及北美地区。教师学历均在大专以上,本科以上占70%。幼儿园注重英语教学,全部采用国际著名的PLAYWAY教材,运用独特学习方式,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乐趣。奥星小哈佛对孩子进行全方位智力开发,并注重国学教育。2009年,参加北京“中国教育发展峰会”,被国务院国情调研中心教育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官方网评为“中国十佳儿童教育机构”。2010年,教育部“全国民办教育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该幼儿园被评为“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
  开发区布朗幼儿园 系公助民办幼儿园,建于2004年,坐落于开发区第三大街捷达路15号,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户外拥有塑胶场地近1000平方米,设有大型组合运动器械及娱乐嬉戏的B型漂流池、攀岩墙、玩沙池、种植园、养鱼池和葡萄架。每个教学班配有蒙台梭利教具、钢琴、电视、电脑、DVD、投影仪、互动白板等教学设备。2010年,设置教学班11个,在册幼儿350人;教职工67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本科学历27人。
  布朗幼儿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从转变观念入手,实施优质课程,创设良好教育环境。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中心,尊重幼儿兴趣和潜在能力,形成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课程目标。设置布朗英语、蒙特梭利区角活动、多元智能主题活动、情意融合4大课程。倡导“体验式学习、以儿童为本、启发式教育、全面发展”,落实“六多六启发”(多聆听、多发问、多阅读、多思考、多动手、多创造;启发爱心、自信、欢乐、思维、潜能和创造)原则。根据每个幼儿情况制定发展计划并建立成长评测档案。
  幼儿园开展课题实验,承担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多元智能主题课题开发之实践研究》《蒙氏教育与五大领域相结合的研究》《幼儿音乐教育中双主体的研究》等研究工作。2006年、2008年,被评为“天津市先进民办学校”,2009年,被评为“天津市一级幼儿园”“全国优质民办幼儿园”。
  开发区第六幼儿园 坐落于开发区晓园街3号,系泰达青少年宫为缓解供需矛盾开办的公立幼儿园。该园由泰达青少年宫负责经营,区文教卫生局管理。泰达青少年宫整体办学可用场地使用面积4360平方米,可利用的各类功能教室16间。2010年9月开园,幼儿年龄35岁,开设教学班5个,其中宝宝班2个,小班2个,中班1个,招收幼儿152人;教职员工23人。
  幼儿园秉承“因材施教,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引进国内居于领先水平的“金色摇篮”特色教程,遵照儿童发展内在规律,创设潜课程、微型课程、领域课程、生活课程等4类贯穿言语、认知、运动、艺术和社会5大领域课程。通过表象训练,高效科学地利用和分配时间,做到寓教于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注重培养孩子多种技能,开设拍球、跳绳、轮滑、游泳、小提琴、电脑等课程。经过教学实践探索初步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开发区启明幼儿园 系民办幼儿园,成立于2010年10月,坐落于开发区第一大街。占地面积6843平方米,建筑面积4109平方米。开设教学班7个,入托幼儿141人。全园教职员工35人。
  启明幼儿园实施集团化管理,为双语幼儿园,以北京《快乐与发展》为主题活动课程,融合多元文化和环保课程、英文活动、艺术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为一体,形成全方位园本课程体系。秉承“启迪心智、明悦性情”的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保教合一,以多种途径促进幼儿主动全面发展、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第二节 普通教育
  一、义务教育
  校园建设 2001年,开发区全面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增加投资兴建校舍,满足中小学就学人数逐年增长的需求。是年,开发区第一中学与第一小学分离,投资兴建的开发区第一小学启用。2002年,投资660万元,用以改善国办中小学办学条件,第一中学增建文化长廊,第一小学铺设塑胶操场。国际学校B楼改造暨双语高中教学楼建设工作于11月启动,总投资900万元。2006年,开发区第二中小学成立,设计规模36个班,可容纳学生1440人。2009年,开发区第二小学建成并迁入新校舍。
  2002年,开发区获得社会力量办学审批权,开始吸纳民间资本投资教育。是年,民办天津万博公学进驻,总投资近2亿元,占地15万平方米,招收学生730人。2003年,开发区与天津家世界连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创建天津市最大的民办寄宿制中、小学——天津滨海中学、天津滨海小学。天津滨海中学占地面积9.99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54万余平方米;天津滨海小学,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是年,两所民办学校招生1236人,缓解了义务教育就学压力。
  2008年,落实天津市政府推动义务教育学校达标工程部署,开发区成立以管委会主任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制定《开发区实施学校现代化工程工作方案》。年内,投入2500万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2010年,投资1.48亿元,重新建设已使用17年的开发区国际学校;投资1700万元,全面维修已使用10年,面积3.3万平方米的中小学体育场馆;投资150万元,新增图书12万册;投资92万元,更新学生用计算机229台;投入102万元,更新或新增教师教学用便携式计算机225台,做到教师人手一台;投资270万元,为80间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新或增配涉及17门学科的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797项,16万件。
  至2010年末,开发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设备等均达到均衡配置,各学校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一应俱全;建成功能完善的区域教育网,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并在新建学校中普遍建立“微格教室”,配置“自动录课系统”,每个教室均配备一套实验学校“电子白板”。微格教室与校内教室的电子白板共同组成“云教学系统”,实现国内外优质课程异地共享。全区6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通过天津市现代化建设达标评估验收。
  教育教学
  德育教育 2001年始,开发区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各校开展主题为“走向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开发区企业,举办“开发区创业史”等讲座,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传统教育。2003年,开发区被天津市教委评为落实德育规程先进区县,并在全市进行经验交流。
  2004—2006年,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中小学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开展校园安全行动,聘请公安人员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与安全顾问,通过专家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增强学生自身安全防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2007年,落实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电视会议精神,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开发区中小学校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从养成教育入手,强化学生日常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2010年末,开发区第一中学、第一小学获得天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行为规范示范校、法制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开发区国际学校连续8年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课程改革 2001年,在教育系统深化教学改革,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要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必修课、选修课,开发校本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性、课程设置的实效性。第二中学开设13门选修课,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第二小学将学生一日活动内容课程化、序列化、多元化,活动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自我教育能力。第一小学设立17个专项、11类、80余项活动课程,全体教师与学校签订减负承诺书。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广“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推行“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2003年,开发区作为天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全面启动小学一年级、三年级起始学科的课程改革。2005年暑期,在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取得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启动初中七年级课程改革,聘请市教研室、天津师大教授亲临指导。全区6所学校、2531名学生、228名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实验。是年11月,市政府对开发区课程改革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评估,给予很高评价。2008年,开发区教育促进中心于45月进行首次学生质量检测,涉及中小学各4所,抽测学生1000人,检测结果表明,课程改革促进各学校教学方法与学法的改革,确保中小学“减负”的落实。2010年,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均达到100%。
  文体活动 中小学文体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课余训练等进一步规范。2002年,举办历时6个月的泰达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及系列活动。2003年,泰达首届学生田径运动会于9月2526日举行,大中小学10所学校的1000余名运动员参加107个比赛项目。2004年,首次组建区级代表队参加天津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2006年,中小学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即利用体育、音乐、美术特长课及各类活动,使100%学生参与2个体育项目和1个艺术项目,按照选项实现100%达标。是年,开发区国际学校代表队在天津市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展示活动中获二等奖。2010年,全区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合格率100%。
  二、高中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
  德育教育 2001年始,高中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重视民主法制教育和社会实践。贯彻落实天津市委关于高中阶段“邓小平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要求,加强形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国防教育,完善军训制度,开展军训活动,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寓德育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发区第二中学高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寓教于乐,有针对性调节学生心理。第一中学通过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将“大教育观”(大课程观、大教育观、大评价观)落到实处,实现育人目标。2010年,开发区第一中学被评为“天津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课程改革 高中校注重各学科全面发展,改进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2006年,构建全区课改组织网络,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专人负责课程改革工作。各高中学校成立由校长挂帅,教科研主任及骨干教师参加的课改组织机构。召开全区新课改主任会,聘请国家课程改革方案制定核心成员、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解读高中课程改革方案。邀请课改先进个人做经验介绍,组织高中教师参加课改开放课活动。
  2007年,从课堂教学入手,引导学校从关注整体、优化过程、科学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创新评价方式,逐渐改变过去用分数和高考升学率作为单一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国际学校按照《开发区国际学校“学生成长记录”实施方案》要求,建立电子成长记录,及时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记录汇集在“学生成长记录”中。第二中学制定并实施《开发区第二中学学生在校优异表现及表彰条例》,尝试运用学分管理细则,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表现评价与考试测查相结合,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一中学制定《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中学生学分管理工作试行方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模式,展示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成果。这种评价体系通过关注“过程”而促进“结果”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感受自己成长;同时采分形式多样化,根据学生平时表现,把平时采分作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小测验,课堂提问、作业笔记、实验报告、社会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将社会调查、课题研究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贯穿于平时教学过程中。
  2008年,开展形式多样的复习课程。组织12次中高考复习课、研究课指导和讨论活动,邀请市、区教研员,特级教师指导中高考复习课。2009年,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使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
  2001年,首届高中毕业生高考专科一次上线率100%,本科上线率97%。2003年,高考取得一次上线率96.5%的优异成绩。2004年,高考(国办)上线率100%。2008年,全区一本上线率46.2%,同比增长近20%。2010年,全区一本上线率46%,本科上线率90%,连续两年实现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学府输送人才的历史性突破。
  国际高中教育 开发区以国际化为办学方向先后创办两所特色学校,即开发区国际学校和天津泰达枫叶国际学校。国际学校内设中国部和国际部,中国部面向国内学生,国际部面向开发区及在天津投资或工作的外籍人员子女,设置国际认证的课程体系,实行国际教育。
  开发区国际学校是天津市唯一涉外教育公办学校,于1994年成立。2001年,该校中国部通过“双语高中”申办工作。2002年,国际学校与澳大利亚半岛学校签署创办双语高中合作协议,并引进澳大利亚VCE证书课程,是年,暑期招生40余人。2005年,参与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中外课程合理整合,经天津市教委同意,双语高中的英语和数学两科会考免试。经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洲教育考试与评估委员会批准,增设VCE课程——中文、数学拓展。
  天津泰达枫叶国际学校为大连枫叶教育集团于2008年创办的12年一贯制学校。高中面向国内外招生,实施中国、加拿大两国的“双语”“双学历”教育。基础课程中方以开设文科为主、加方以理科为主。加拿大课程体现发达国家现代教育思想理念,采用加拿大研究性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性,注重对学科态度、技能以及学科与人文等基本价值观念的培养。学生运用小组讨论、上网、实验等综合方法主动学习,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2010年,泰达枫叶国际学校高中部在国内率先实施选修课程制,实行学分制、走分制,构建融汇中西的枫叶国际学校学分课程体系。
  开发区国际高中引进国外先进教育资源、教师和教学方法,并保持中国严谨治学、尊师重教等优良传统,致力于培养国际型人才。至2007年,开发区国际学校“双语高中”输送3届毕业生,实现全部双证的既定目标。3届出国留学生7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1%。2005—2010年,累计为3000余名外籍人员子女提供优质的国际化教育,输送6届学生235人出国留学,占学校毕业生总数的81%,分别进入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法国、荷兰、芬兰、爱尔兰等7个国家23所大学,四分之三以上的学生进入国外著名大学。
  三、中小学简介
  开发区第一小学 始建于1997年,坐落于开发区第三大街翔实路21号,2001年迁至开发区第三大街37号。学校占地面积1.7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2010年,学校共有15年级教学班40个,在校学生1300人。教职工112人,其中专职教师97人。专科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的99%,中、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77%。
  学校德育坚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突出爱国主义、养成教育、科技教育和艺术教育,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构建“三结合”(学校、社会、家庭)育人网络,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学校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各学科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尝试学习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范围,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各年级情况,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全方位育人。
  2002年,学校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学术委员会《优质教育》课题组,成为承担子课题教研的学校。是年,被天津教科院确定为教科研实验基地,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小学生体验式学习校本研究与实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先后被评为“天津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天津市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校”。
  开发区第二小学 成立于2006年。2009年,第二小学从第二中小学析出并迁入第五大街98号。第二小学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建有专用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功能教室及体育场馆。是年,设置教学班17个,在校学生543人。2010年,教学班增至20个,学生715人。教职工49人,在岗教师38人,其中高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27人,初级教师6人。
  学校以“服务学生的成长、服务家长的希望、服务泰达的发展、成就我们的事业”为办学宗旨,建设专业水准高、教育质量优、文化底蕴厚、学生特色明的现代化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德育工作有机整合到课程中,制定各月份活动计划,努力做到活动内容课程化、序列化、多元化,活动形式多样化。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从培养学生习惯做起,实施主体化教育。扎实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促进教育综合效力全面提升。利用兴趣小组和校本课程开发,不断发展学生潜能。
  开发区第一中学 成立于1997年,为12年一贯制国办学校,坐落于开发区第三大街翔实路22号。2001年,开发区第一小学析出并迁入新校址。开发区第一中学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27万余平方米。学校有专用教室29间,教学班28个,在校学生1044人。至2010年,学校有教室52个,标准理、化、生实验室10间,计算机、劳技、美术、形体、音乐等专用教室及多功能教室22间。建有体育馆、图书馆、阶梯礼堂及全塑胶足球场、400米环形跑道、网球场、校园电视台等设施。设置教学班46个,在校学生1685人。教职工173人,其中,高级教师63人(特级教师7人),中级教师66人。
  2004年,学校提出落实“三大观”教学工作指导思想,以大课程观、大教育观、大评价观为主要内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课程观,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隐性课程和校外课程,从学生生存能力和未来幸福生活的基础着眼,主要在知识、能力和习惯三个方面提供学生所需的“营养元素”。大教育观,即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大评价观,即不以考试科目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而着眼于德、智、体、艺全方位评价。建立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评价体系,使评价发挥导向性和激励性作用,达到既提高升学率又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该校先后被命名为“天津市示范学校”“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天津市师德先进单位”。2010年,晋升为市级重点学校。
  开发区第二中学 成立于2006年。2009年,开发区第二小学迁出。开发区第二中学坐落于开发区第四大街121号,占地面积6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23万余平方米。校园设计合理,环境优美,建有教学楼3座,办公楼、实验楼、艺体楼各1座,设有标准的400米环形跑道及篮球场、足球场。2010年,拥有教学班19个,其中,初中班7个,高中班12个,在校学生593人。教职工76人,其中在编教师61人,中学高级教师26人,中级教师25人,初级教师10人,全体教师均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学校注视德育工作,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重点,以德育课堂为载体,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保证,构筑德育工作发展格局,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以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广育人才,提倡“启发式”教育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因材施教,优化课堂管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定,2010年,理科本科上线率66.7%,文科本科上线率92.6%。物理组教师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获一等奖,历史组承担市级课改课题《必修模块中国史专题与世界史专题比较整合》,获一等奖,化学组在“第26届天津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市级一等奖。
  开发区国际学校 创办于1994年。2001年,国际学校由总校(中国部)、国际部和天津分校组成,分别坐落于开发区第一大街和津南开发区微山路。总校占地面积2.8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61万余平方米;天津分校占地面积5.99万余平方米。2005年,国际部由总校迁至开发区第三大街,建筑面积增至7.33万余平方米。2010年,国际学校总校(中国部)改扩建工程启动。是年,中国部有小学一年级至高三级学生1014人,在编教职工102人,其中,专职教师92人(小学教师37人,中学教师49人,教辅6人),行政管理6人,工勤4人。小学教师全部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中学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小学教师中62%具有小学高级职称,中学教师中41%具有中学高级职称。
  2003年,国际学校形成“一校三制”教育格局和管理体制。中国部面向国内学生实行9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和基于中澳合作的“双语高中”教育;国际部和天津分校面向外籍学生实行国际教育,设置国际认证的课程体系。国际学校总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国部、国际部实行行政统一、教学分开的管理体制;天津分校实行理事会负责制。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管理,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健全各项制度,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发展特色学科建设,突出英语教学。20012010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和天津市英语竞赛,获奖学生300余人。注重校本课程开发,至2010年末,开设校本课程30余门,受到学生及社会广泛赞誉。
  学校拓展办学思路,强化开放办学,国际交流不断深入。2002年,学校分别与加拿大蒙特利尔卡特尔学校、澳大利亚半岛学校签署合作协议,创办双语高中,使学生不出国门即可接受国外高中教育,取得国外高中毕业证书,直接申请国外大学。至2010年,输送6届双语高中毕业生,其中出国留学生235名,占毕业生总数的81%。
  天津泰达枫叶国际学校 成立于2008年,系大连枫叶教育集团有限公司创办的全日制寄宿学校,坐落于开发区第三大街71号。占地面积9.8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56万余平方米,绿化面积3.54万余平方米,设有篮球馆、排球、羽毛球馆,室外篮球场、网球场、400米8线塑胶跑道、足球场及乒乓球室、体操房和艺术中心。
  泰达枫叶国际学校小学、初中以中国学生为主,兼收外籍人员子女,按照中国义务教育要求设置课程,增加枫叶国际学校特色英语等课程。学生毕业后,可升入中国公办初中、高中,也可以继续在枫叶国际学校初中、高中就读。高中面向国内外招生,实施中、加双语双学历教育。学生毕业后,获得天津市和加拿大BC省教育部门颁发的高中毕业证书。全球英语国家认可枫叶国际学校学历,学生毕业可以升入国际大学和中国大学。
  办学层次为全日制小学、初中、高中;小学学制6年,初中、高中学制均为3年。小学着力构建快乐高效的文化基础课程和应用英语优势课程以及张扬个性的综合实践课程。初中教学以“课堂观察法”为指导,实行听评课制度,开展分层教学;实行导师制,坚持培优补差,不放弃每一个学生。高中开设加拿大BC省高中学历课程,实行学分制,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2010年,学校有教职工202人,其中,中方专职教师74人,外教34人。在校学生1047人,其中,小学部315人,初中部248人,高中部484人。
  天津万博公学 由安徽万博科教集团投资创建,于2002年2月迁至天津开发区第一大街,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公学教学、办公、生活和运动区功能齐全,拥有教学楼、宿舍楼、餐厅、体育馆、图书馆、理化生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图书阅览室、篮球场、排球场、舞蹈房、练功房、钢琴室和400米标准塑料跑道运动场等设施。公学为从幼儿园、小学、初中至高中全日制、寄宿制、国际化、现代化中小学。2006年,开设小学、初中、高中和国际部共1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30人,教职员工120人。专职教师54人,其中,高级职称22人,占教师总数40.7%;中级职称17人,占教师总数31.5%;本科35人,占教师总数64.8%;大专17人,占教师总数31.5%。2006年5月,天津万博公学转制,天津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进驻该校。
  天津滨海小学 系天津市教委批准成立的全日制、现代化、寄宿制私立学校。2003年,滨海小学建成并招生。学校秉承“中西教育文化优势结合”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突出英语特长、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充分创造能力、能适应新世纪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学前教育,聘请外教教授AVENUES原版美国教材英语课并组织学生校内外活动和一日生活,突出语言交际能力。开设钢琴、舞蹈、外教绘画、外教趣味活动、汉语、数学启蒙课程。
  小学部中文和英文课程基本各占50%,学生在纯正英语氛围中学习和实践用双语交流,体味西方教育模式,吸收中西教育文化精华。学校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课程计划,重视学生母语发展和其他基础知识学习。
  2005年8月,开发区管委会收购滨海小学校舍,开发区国际学校国际部迁入滨海小学校区。
  天津滨海中学 创建于2003年。学校坐落于开发区第三大街71号,占地面积9.99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77万余平方米,绿化面积3.54万余平方米。现代化教学设施、计算机网络、电教等设备一应俱全,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图书馆、信息中心、篮球馆、羽毛球馆、室外篮球场、网球场、国际化标准400米8线塑胶跑道、足球场、乒乓球室、体操房、艺术中心等。拥有可供1200名师生就餐食堂和供外籍教师、回族就餐小食堂。
  学校系天津最大的民办寄宿制中学。实行“三三”学制,每个年级4个教学班,共24个班级。初中部是加拿大高中OSSD教育系统预备队,直接为OSSD输送符合标准的生源。高中部与加拿大安大略省开展合作办学,在高二和高三引进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部高中课程、教材和教师,成为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的海外高中。利用外籍教师资源,创设自然纯正英语教学氛围。完成海外高中规定30个学分的学生,可获得OSSD高中文凭并可直接报考北美大学。
  2008年5月,天津滨海中学学校出让,停止办学。是年9月,大连枫叶教育集团入驻,天津泰达枫叶国际学校成立。
  第三节 高等教育
  一、南开大学泰达学院
  南开大学泰达学院(简称泰达学院)是南开大学与开发区合作建设的综合性实体学院,位于开发区宏达街23号,200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学院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学院分为教学区和生活区两部分,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多功能厅、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食堂和学生宿舍等建筑。
  泰达学院下设泰达应用物理学院、泰达生物技术学院两个研究型专用学院以及物流管理系、工业工程系、会展管理系,并设有国际商务所、金融数学研究所、微电子研究所和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机构。2010年,学院拥有教职工144人,专职教师72人,具有正高级职称21人,副高级职称38人。
  2001年,泰达学院有本科生722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学院、商学院和法学院驻泰达学院的硕士生、博士生,共有343人;远程教育学生322人;各层次培训学生212人。至2010年,在校生1809人。其中,物流管理、工业工程和会展管理专业本科生308人;泰达应用物理学院和泰达生物技术学院硕士、博士生146人;南开大学各院系驻泰达学院的本科生628人;经济学院、联合研究院研究生620人;远程教育107人。培养各层次学生8000余人,毕业生3000余人。
  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研究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整合内部教育资源,按照“请进来,走出去”思路,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学院与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摩托罗拉天津分公司、天津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等10家大型企业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与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中国银监滨海公司等21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并聘请大型企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担任学生的社会实践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项目,20072010年,有156名本科生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南开大学百项工程、“滨海发展”项目调研等科研创新课题研究,有12支学生科研创新团队、86人次获得学生科研奖励。2007年和2009年,泰达学院连续两次组队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2009年,在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中,2007级本科生王文龙获数学专业组一等奖;2007级本科生以论文《棒球与最佳击球点》获2010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泰达学院教师申报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获准立项130余项,科研经费1亿元。在国内外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数十篇论文在相关学科国际顶级刊物发表。2006年,泰达应用物理学院许京军教授领衔的“光折变新效应、机理与器件的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等奖空缺)。2007年,泰达生物技术学院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一株重要采油微生物的全基因组破译,揭示其遗传信息并首次发现重要代谢路径,对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革新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PNAS》上,被评为教育部年内十大科技进展之一。2007年11月,《Nature》刊登王磊教授发表的题为《一株可以在极端酸性条件下氧化甲烷的细菌》的论文。2008年4月,王磊教授与美国夏威夷大学合作进行的“木瓜全基因组测序项目”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刊登在《Nature》杂志上,填补了学术空白,成为天津市学者在该杂志发表的第一篇封面文章。
  二、天津科技大学泰达校区
  天津科技大学由河西、泰达、塘沽3个校区组成。其中,天津科技大学泰达校区,占地面积58.13万平方米,总投资11.73亿元。学院一期工程于2004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0.32万平方米,单体建筑14个:主要有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图书馆、办公楼、学生公寓、食堂、浴室等;室外配套工程主要有:标准田径场、标准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体育设施。2006年,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学生宿舍增建面积2.1万平方米,增加床位2594张,食堂增建面积1万平方米,可容纳3000人同时就餐。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为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大学提供物质保障。
  2004年,泰达校区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两层次教育,设置海洋、生物、化工、食品、信息工程等专业和科研院所。2006年,泰达校区完成布局调整,形成“6+1”(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理学院,一年级全体新生)教学管理模式。其学科布局为: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26个,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25个,本科专业28个,本科招生4250人。至2010年,泰达校区在校本科生1.08万人,硕士生1363人,博士生170人。专职教师409人,其中正教授101人、副教授137人。
  学校坚持以轻工为特色,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2007年,投资4000万元,重点建设食品学科与工程专业,特别是“发酵工程”学科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食品营养与安全”学科被确立为天津市高校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重点培育发展的16个学科领域之一。2008年,完成教育部对学校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等级“优秀”。是年,学校在泰达校区成立滨海——高校技术中心。2009年,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品科学实验示范中心,亦为天津市唯一食品类示范中心。2010年,“食品学科”“发酵工程”“制浆造纸工程”入选天津市高等学校“重中之重”学科,3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13个本科专业被天津市教委批准为市普通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
  建立天津科技大学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工作办公室,加强产学研合作。20072010年,学校与滨海新区28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国家动漫园、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与天津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凯莱英公司等联合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与滨海新区教育局、科委共同建成滨海研究生培养基地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与天津临港经济区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与法国国家药学院和第六大学合作共建“中法食品营养与安全和药物化学联合实验室”;与中国包装材料科研测试中心联合成立“中国包装联合研究院”。派驻滨海新区的科技特派员、青年教师杨宗政主持研发的“车载移动式污水处理装置”,被列入全市第四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并在塘沽鑫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入使用,每年可节水17.2万吨;朱涛博士领衔自主研发的用于预防肺结核和婴儿百日咳的特效疫苗通过临床试验申报;开展“天津东疆港区北大围堰工程海域环境生态评价研究”等13个技术创新项目研发。在滨海新区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79个。
  第四节 职业与成人教育
  一、中等职业教育
  泰达足球职业学校,系开发区唯一中等职业学校,2000年,由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与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创办。学校原坐落于开发区第三大街,2005年,迁至开发区第十三大街9号(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内)。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92.76平方米,内设标准化足球训练场地3块。2010年,学校聘亚足联A级教练员9人,B级教练员4人,文化课教师10人。足球队员94人,其中,9293年龄组44人,94年龄组24人,95年龄组26人。
  学校以“办一流足球学校,出一流足球人才”为宗旨,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从树立队员对事业的责任心,深化对职业足球的认识,从完善自我的目的要求出发,贯穿于各项活动中。在训练和比赛中,培养队员树立自信自强、发挥特长、团结拼搏的优良作风。在集体生活中,注重队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各队教练重视与家长沟通与合作,及时召开家长会,作好队员思想教育工作。
  泰达足球职业学校注重文化课学习,制定课堂行为规范,保证队员上课学习质量。在预备班阶段开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段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物理、化学等课程。经过预备班学习后,参加中考进入高中段学习。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课程及运动生理、运动保健、足球理论等专业课程。队员经过高中时段学习、训练、比赛,所有科目通过考核后,获得职业高中毕业证,并根据高中时段参加比赛的级别和名次,获相应运动员等级证书。
  足球学校对各年龄段青少年队伍的教练与队员选拔与选用非常严格。教练员由有多年执教经验、事业心强的足坛名宿担任。各队主教练拥有中国足协认可的国家A级教练员资格。队员来自全市乃至全国,经过俱乐部专家教练组选拔,正式进入学校。经过预备班学习、训练、比赛,未淘汰者,成为正式队员。全体教练员和队员寄宿学校,釆取每周放假一次的集中训练制度。训练时间每天不少于3小时,教练有详细训练计划及队员场上训练记录,教学严谨,成效显著。学校自成立以来,各年龄段队伍在全国足球比赛中,名列前8名。学校为天津康师傅足球队、泰达预备队、国青国少队输送多名优秀队员。
  二、高等职业教育
  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由天津联合业余大学、天津开发区涉外职业中专学校联合组建,由开发区管委会主管主办。学院一、二期工程分别于2003年、2007年竣工并交付使用。学院坐落于开发区第十三大街9号,占地面积39.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69万平方米。设有电子与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汽车技术、动画技术、现代办公技术、物流技术、语言实训中心,装备各类实训、实验室48个。学院下设应用文科学院、经贸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和应用技术4个二级学院、22个专业。2010年,在校生6048人;教职工413人,专任教师208人,其中高级教师54人、中级教师93人。
  学院按照区域经济和企业实际需求设置、调整专业,实现职教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2003年,学院开设应用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现代物流管理、应用英语等专业。此后,根据开发区手机产业需求,在全市率先开设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及全国首个移动通信运营与服务专业。至2010年,学院设有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运营与服务、生物技术及应用、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装调与维修、汽车评估与销售、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会展策划与管理、应用英语、会计、文秘、影视动画、科技成果中介服务、食品检测与管理、展览展示艺术设计、文秘(外企文员方向)等22个专业。
  学院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结合自身定位和培养目标,坚持产教结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方向。学院所有专业都与企业建立联合办学关系。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与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三洋电子有限公司、飞鸿达利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办学;电子应用技术专业与美国FEI准訉(天津)电子有限公司、中美合资吉德泰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办学;移动通信运营与服务专业与中国移动通信天津滨海公司联合办学;物流专业与丰田物流、冈谷物流等著名物流企业联合办学;汽车类各专业与一汽丰田、九洲汽车等单位联合办学;会展专业与滨海会展中心、天津国展中心、万丽泰达酒店联合办学。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密切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学院依托企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依托企业充实师资队伍,弥补师资的不足;依托企业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依托企业加强市场调研,使学院的专业设置更具针对性。企业利用学院的教育资源开展员工的再教育、再培训。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生产,缓解企业生产旺季人力不足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摩托罗拉公司总部将校企合作办学的经验推介到摩托罗拉印度公司。学院与摩托罗拉“共建共育办学模式”被天津市政府授予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
  学院注重与多家国际院校进行交流与合作。2002年,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教育部签订共同举办IT和物流等专业的专科和本科教学班意向书。2006年,与美国辛柯莱尔社区学院就两校在办好汽车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企业管理专业等方面的合作达成共识。2009年,学院与加拿大国家航空学院,签署联合开办航空电子技术专业协议书,双方对教学大纲进行研究和探讨。2010年,该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收到良好效果。
  科研工作自2005年始。全院教师结合工作实际,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撰写教科研论文,编写适用高职教育特点的教材,或主持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促进各专业建设发展。至2010年,全院教师发表论文425篇,编撰各类教材及工具书99部;完成科研基金课题研究75项,取得丰硕科技成果。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其前身是天津市医药职工大学。2003年,天津市医药职工大学与天津开发区合作建设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坐落于天津开发区西区,占地面积23.34万平方米,一、二期建设工程分别于2006年、2007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0.29万余平方米。学院系多功能、现代化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设有教学区、生态种植区、学生宿舍区、体育运动区、生活服务区、标本馆、图书馆、实训车间等教育资源。设有分析实验室、无机实验室、有机实验室、药化实验室、药分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制剂实验室、生化实验室、中草药化学实验室等19个实验室。学院下设6个系:化学制药系、生物制药系、药品经营与管理系、药物制剂系、中药制药系、药品检验技术系。
  2010年,在校学生4316人。专任教师185人,其中教授1人、副高级职称76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1%。
  2006年,学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确定教育教学改革思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分阶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2006—2010年,围绕现代医药和生物技术进行专业建设,先后设立生物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中药制药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中药、物流管理(医药方向)和生物实验技术等9个专业。
  “瞄准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对准岗位标准安排课程”,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内容,体现职业教育及行业特色。2007年,与企业联合开发校企合作课程6门;为天津百特医药用品公司“量身定做”“百特”订单班,相继在2008届、2009届学生中开设订单培养,共培养毕业生173人。2010年,中药系药材商品鉴定技术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
  突出职教特点,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先后建成化学药物合成实训基地、中药制剂实训基地、药品零售实训基地等28个实训基地。校外依托20个医药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20个,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无缝对接,提升实践技能水平。2010年,在全国“国药杯”医药技能大赛中,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分别获单项第二名、团体第二名;在全国生物技术技能大赛中,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分别获个人第一名、第三名和团体第一名。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建立于2006年2月8日,系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以培养海员为主,兼有理工、经管等学科的综合性全日制国办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为天津职工科学技术大学。学院主校区位于天津开发区第十一大街,另有和平区大连道分校区和塘沽分校区。2009年,学院建成教学、综合办公、体育馆、学生食堂和公寓等各类建筑16.2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2.15万册,电子图书1974.56千兆字节;教职工345人,专任教师217人,其中高级以上职称5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52人,“双师素质”教师87人。发表论文104篇,出版论著12部,获科研立项12项,其中省市级4项、校级5项。
  设置基础课部、海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工程技术系、贸易管理学、应用外语系和成人教育学院7个教学单位;开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集装箱运输管理、物流管理5个专业。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招生,2009年,录取高职学生1778人、成人学生407人。学院在校生5980人,其中高职学生4333人。首届毕业生就业率96.58%。
  三、成人教育
  开发区社区学院成立于2006年12月,2007年3月招生。学院系原开发区培训中心转牌成立的成人教育机构,隶属开发区管委会,其业务主管部门为开发区教文卫局。学院位于开发区第二大街9号B座,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其中工程投资430万元、教学设备投资570万元。院内设计算机房、钢琴室、电子琴室、古筝室、音像制作室、视听室、书法绘画室、素描室、泥塑室和多功能教室等。
  学院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社区”办学宗旨,落实开发区管委会“开展社区教育,构筑与开发区经济发展和城区功能定位相匹配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城区的建设”工作要求。面向区内全体居民开展社区教育,为户籍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外籍人员、老年人、成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不同社会群体提供教育服务;开展各类非学历教育,体现喜闻乐见、就近就便、量体施教办学特色;突出公民素质教育;推广现代远程教育;以合作办学形式承担学历教育,开发引进国内外先进社区教育和合作教学项目。2007年,招生950人,教学班29个,设置专业11个。至2010年,开设计算机、摄影、钢琴等乐器、书画、音乐、舞蹈模特、瑜伽健身、英语等8大系列28个专业课程,有教学班91个,学员2167人;大专、大本、研究生等补充学历教育290人;组织合作办学16个教学班,短期培训2000余人;600个外来务工人员接受学历教育并取得证书。
  社区学院每年定期举办“社区学院师生书画摄影汇报展”,吸引开发区及周边区域数千名居民前往参观。学院组织的模特队、合唱团、舞蹈队,在天津市老年大学25周年校庆节目汇报演出、天津市第四届广场舞蹈服饰表演大赛中均获优秀奖。在开发区首届“泰达新市民艺术节”中,社区学院独立承担其中一个专场节目,到场观众近万名。在开发区庆祝第二十七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学院获“和谐社区促进奖”;在天津市老年教育创建25周年及天津市老年大学25周年校庆中,开发区社区学院获“先进老年大学”称号。
  第五节 教师
  一、教师队伍
  天津开发区对中小学教师的条件、资格、聘任、培训等提出具体要求。2001年,学习北京、上海等城市先进经验,确定开发区中小学班师比:小学1∶2.8,初中1∶4,高中1∶4.3。是年,全区中小学教职工244人。
  2002年,中小学教师聘任工作纳入日程,面向全国,以名牌大学应届优秀毕业生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招聘主体。年内,招聘中学和小学教师61人,第一学历全部为本科;开发区第一中学招聘特级教师1人。
  2005年,以国办幼教系统为试点,初步健立起评聘分开,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职务能高能低,上岗靠竞争,管理靠合同,分配靠贡献的用人机制。是年,参聘教师148人,高职低聘6人,转岗6人,辞退8人。深入开展以“敬业、爱生、奉献”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涌现出市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优秀班主任1人,泰达奖教金优秀教师21人。
  2007年,开发区国际学校、开发区第二中学采用到北京师范大学现场招聘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招聘教师34人。2009年,引进特级教师2人。
  2005—2010年,为提升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水平,经市教委推荐,引进天津耀华中学副校长杨之凯任开发区第二中学校长。引进辽宁师大附中、博士生导师杨骞任开发区国际学校校长。运用公开竞争机制,选聘天津河西区教研室副主任李燕任开发区第二小学校长。
  至2010年末,全区中小学教职工667人,其中,专任教师506人,本科学历教师45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45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249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27人,特级教师13人。
  二、教师培训
  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开展继续教育、专业培训、校本教研、新课程教学论坛等不同形式的师资培训。2001年,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精神,开发区教师160人参加全市统一的计算机培训考试,全部取得合格证书。是年,开发区首届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开班,教师120人参加学习并结业。
  2004年,首届泰达奖教金获得者一行15人,到香港参加优秀教师培训。系开发区10年教育发展期间首次境外培训优秀教师。
  2005年,实施新课程改革,制定《关于开发区组织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初中教师校级培训的工作意见》,各校利用市级新课程改革学习材料,实施校本培训,并选派教师27人参加市级新课改培训,其中,获得市级培训合格证书18人。
  2007年,开发区教文卫局结合区域特点,指导各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探索研修互补的培训方式,将集中培训与日常校本教研相结合,探索教师培训的全员性、全程性、全面型。开发区第一中学参加各类校本培训教师40余人,教研活动50余次。
  2008年,开发区教育促进中心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中心为培训基地,启动“名师大讲堂”系列活动,第一阶段邀请4位国家级名师分别为中小学教师作教学展示及学术报告。第二阶段根据不同学科,结合教师在“名师风采”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进行座谈交流,涉及9大学科,教师82人参加,收集培训心得52篇。
  2009年,区教育促进中心邀请天津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分别就教师道德的几种境界和高效教学的有关问题,为全区中小幼教师讲学。邀请深圳市教研室英语学科主任,荆州市教研室语文学科教研员,为中小学学科教师培训5场。与市教研室合作举办小学科学、音乐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专题教学研训活动。2010年,开发区以名师大讲堂为载体,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完成通识培训2场,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专业培训6场。
  至2010年末,初级以上中小学教师,依法实施继续教育。全区中学教师170人分两批参加天津市第三周期继续教育,其中,155人完成理论课学习,合格率91.2%。
  第六节 教育教学研究
  一、教育科研
  2008年,开发区教育促进中心成立,教育科研工作启动运行,完成《开发区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分析报告》,对开发区教科研工作基本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其后工作开展提出建议。年内,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确定区级研究课题《基于课堂观察的提升教育有效性的机制》。开展天津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区级评审工作,推荐的2项课题成果均获市级三等奖。收集全区教师市级及国家级活动教育中获得奖励和表彰的作品,整理并编辑出版《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科研成果文集》。是年,创办开发区综合性教育刊物《泰达教育研究》。该刊物发布开发区教育信息,发表区内中、小、幼教师最新科研成果、教育教学经验、理论探讨文章,推动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
  2009年,区教育促进中心组织学校领导和教研员先后到上海、苏州、杭州、宣城等教育先进地区3个教育研究机构和6所学校,通过听课和座谈等形式了解教科研运行机制。学访成员撰写文章在《泰达教育研究》发表。
  2010年,制定《开发区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明确组织架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印发《开发区中小学科研课题管理与申报的通知》,使开发区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与管理工作纳入正轨,全区中小学申报区级课题48项,经评审组讨论获得立项20项。
  二、教学研究
  开发区教研人员通过集体调研和跟踪听课方式深入教学一线,每次活动均做到有方案、有总结、有反馈。2008年春季,开发区教育促进中心成立后第一次深入学校,采取观察法和座谈法,听评课200余节,撰写《开发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情况分析报告》,提出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是年秋季,采取座谈方式,形成《开发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情况分析报告》《开发区2008年学业质量调查分析报告》《开发区中考成绩分析报告》等多项调研成果。是年,开展首届中学青年教师创优课评选活动,全区66名青年教师参评。
  2009年,深化教科研工作,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以课题研究为导向,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理论性思考。组织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共同公关,先后完成《开发区中小学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的构成》《开发区中小学英语教学特色方案》《开发区区校教科研联合体工作方案》《开发区中小学名特教师综合工作室试行办法》《新课程下英语教师的反思能力培养研究》等课题研究报告。开发区教育促进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导向,参考国内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成果,撰写《加强开发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意见(讨论稿)》,采用同课异构、研究课、案例分析、专题论坛、沙龙等形式,组织教学研究56次,提高教师课堂意识和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意识。制订《开发区中小学教学研究基地校工作方案》,建立6个教学基地校,实现区本教研和校本教研一体化。是年,以教研员下校蹲点方式推动教学研究,带动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年内,教师获市级成果认定72项,区级成果认定19项;征集优秀教改案例212份,推荐参加市级和国家级论文评选53篇。
  2010年,研制课堂教学观察评价标准,编制两大视角课堂观察量表,结合操作可行性,确立4个观察维度、9个视角、13个观察点,并将其应用于教坛新秀评比活动,服务于学校教学工作。是年,开展“首届中小学教坛新秀评选活动”,全区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全员参评。经过主题演讲和课堂教学实践两个环节,评选出20名青年教师为开发区教坛新秀。开展“首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工作”。邀请市教研室学科专家参与评审,经过资格核查认定、业绩材料量化考核、演讲答辩,经区教育文化卫生局批准,确定35名教师为学科带头人,18名教师为区级骨干教师。
  第七节 教育行政
  一、管理机构
  2001年,开发区社会发展局下设文化教育发展科,编制6人。开发区社会发展局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根据管委会关于事业单位要进行机构改革的工作要求,从实际出发,相继制定《开发区幼儿园、保育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开发区国办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形成政校分离、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是年,辖区有幼儿园3所,中小学校3所,中等专业学校2所。
  2004年,开发区幼儿教育中心成立,隶属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幼教中心对下设的泰达第一幼儿园、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和泰达保育院,实施全面管理,尝试并实践集团管理模式,对幼儿园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推进幼儿园从入园人数到教育质量的提升。
  2007年,开发区社会发展局改称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局,下设教育发展科,编制4人。2008年,开发区教育促进中心成立,并与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局合署办公,统一管理,编制7人。其管理架构分为内部机构及咨询机构,内部机构设综合办公室、课程研究部、招生考评部,咨询机构为教育咨询委员会及学科兼教研组。主要职能:教育科研、学科教研、招生考试、教育信息化、教育督导、国际交流与合作、区域教育行业认证等。至2010年末,科室设置、编制未变。辖区内设幼教中心、教育促进中心,学前教育机构8所,公办小学2所,公办中学2所,12年一贯制学校2所,民办职业高中1所,成人社区学院1所,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8所,高等院校5所。
  二、教育经费
  开发区国办幼儿园、中小学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区财政局。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工资、福利待遇及改善办学条件。2000年,开发区教育经费总收入3413.2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投入2719.46万元,财政专项投入7.66万元,其他投入686.10万元。2000年,总支出2985.27万元,其中,人员支出1935.68万元,公用支出924.15万元,专项支出125.44万元。2001年,根据市教委社会力量办学处有关文件及座谈会议精神,在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鼓励和吸引多种形式的社会力量支持教育。
  2002年,开发区学前教育机构全面改革。学前教育收费有限度地开放,初步确立儿童培养成本由政府、社会与个人分担机制。出台学前教育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成立学前教育公共财务管理中心。2004年,开发区对国办幼儿园进行资源整合,实施一体化管理,成立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幼儿教育中心,确定每年度财政补贴816万元。
  2007年,落实市教委、市财政《关于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意见》,开发区公办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24.2万元。是年,开发区首届泰达奖教金启用。泰达奖教金按照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主要用于表彰开发区各级各类学校中的优秀学生、教师、校长和学校,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开发区管委会每年投入50万元。
  2010年,开发区参照上海浦东等先进水平地区标准,制定基础教育学生平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即每年每个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为1400元、1600元、1800元。标准的制定使公用教育经费逐年增长,落实了中央关于教育增长的有关规定。执行教师工资比公务员工资高10%,其他待遇与公务员相同的标准。是年,制定《公用经费使用办法》,使公用经费和使用进一步标准化、合理化、制度化。是年,开发区基础教育经费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高中阶段学费)均上交财政。年内,教育支出14215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日常经费1424万元,人员经费12317万元,专项经费474万元。
  第二章 文化
  开发区坚持规划先行,精心制定并加紧实施文化发展规划。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活动,举办“泰达文化艺术节”“美术摄影书法展”“开发区运动会”等,打造区域文化品牌。完善网络服务配套环境,提速光纤宽带网络设施,建立IP互动电视平台和天津市首个3D立体点播平台。泰达图书馆、档案馆服务资源在多元化、数字化、网络化方面不断创新。文化体育设施逐步完善,为群众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提供良好载体。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泰达国际创业中心成为滨海国家科技创业园、国家科技与文化重点产业发展园区。至2010年末,开发区拥有文化资源总量634家:文化事业资源113家;文化市场资源148家;文化创意产业资源373家,从业人员12430人。
  第一节 文化资源
  一、文化设施
  2001—2006年,开发区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队伍建设。至2006年末,全区拥有区级图书馆1个;社区一级文化设施23处、社区文化团队23支、社区级文体队员679人;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经营单位130家,其中文化市场类、文化娱乐业18家,互联网经营场所25家,演出场所10家,电影院4家,音像经营单位6家;出版物经营单位22家,打字复印经营单位26家,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品经营单位23家。
  2007年5月,开发区汉字创意文化产业工作室与深圳马驮金实业有限公司签约,投资1亿元成立动画电影公司,生产系列长篇童话小说《汉字帝国》CG电影。年内,该工作室与深圳嘉瑞兴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签订委托投融资合作意向书,投融资合作生产104集二维动画片《汉字帝国寻宝记》,投资额2.1亿元;合作开发汉字帝国主题公园项目,首期投资50亿元。
  2008年,实施开发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形成泰达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和社区文化基层中心网络三级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2009年,开发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新增3个基层中心,实现文化信息资源互动点播。年内,“泰达新艺术区”正式启动,为文化创意产业化提供孵化平台。
  2010年,推进工业博物馆建设,提升区域资源质量,先后成立泰达方便面印象馆和中新药业博物馆。是年末,全区拥有文化资源:文化事业资源有区级基层单位、组织、设施、队伍113个(家);公共图书馆、档案馆1个,民营博物馆4个,基层文化设施98处;文化市场资源,包括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经营单位148家;有歌舞娱乐场所18家,营业性演出场所10家,互联网经营场所26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5家,出版物批发零售经营单位20家,印刷及包装装潢企业37家,复印、影印、打印类经营单位30家,电影院2家;文化创意产业资源373家,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100家,认定的软件企业44家,会展公司4家,会展服务公司43家,广告经营单位182家。
  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008年6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天津开发区支中心成立并建立支中心网站,安装卫星接收系统,定时接收国家中心下发的数字资源,成为天津市首家应用该工程的区县版系统支中心。该工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以互联网、卫星、移动存储、有线电视等多种方式推送,实现全国范围共建共享。其资源内容包括国内外电影、京剧精品、名家讲坛、农业技术、古代文学、历史、地理、艺术等诸方面。
  开发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企业、社区、学院及驻区单位合作共建。以“天江”“国翔”企业出资建设的蓝领公寓为代表的泰达新市民(外来务工人员)率先享受开发区共享工程建设成果。与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第一个数字分馆,利用共享工程平台将中华优秀文化推送到学院。同开发区社区学院合作利用共享工程平台开展远程教育服务,将职业技术教育深入到基层社区。发扬开发区警民共建优良传统,为驻区武警大队、武警支队建立基层服务点,拷贝安装80G数据量的视频资源。与开发区有线电视台合作,利用现代视频网络技术,将文化信息资源送入千家万户,实现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专栏节目播映,扩大工程覆盖面。
  开发区共享工程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支中心网站服务内容。以图书馆网站作为重要服务平台,将图书馆基础业务服务,资源推送服务,政务信息公开服务与共享工程资源服务相结合,将网站建设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支中心利用卫星接收传送、光盘(硬盘)拷贝、远程网络传输等方式及时向基层服务点推送国家中心、天津分中心、开发区支中心的共享工程数据资源,根据基层服务点需求适时调整推送资源内容,满足基层服务点个性化资源需求。
  第二节 文艺活动
  一、文学活动
  2006年5月,开发区保税区(简称两区)作家协会成立“打工者文学互助社”,吸纳两区外来务工青年文学爱好者,引导他们进行鉴赏互助、创作互助,促进相互间沟通交流和共同提高。互助会拥有骨干会员100余人,吸引爱好者300余人,创作出反映一线职工生产生活的文学作品。6月9日,两区诗社举行首届滨海诗会,邀请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诗刊》编辑部主任林莽和中国著名诗人、篆刻家、金石书画鉴定家、天津文史馆馆员张牧石分别做现代诗和古典诗词讲座。6月12日,天津市群艺馆馆长、国家一级作家李治邦为文学爱好者讲评文学作品。8月,纪念邓小平视察开发区并题词20周年,两区作家协会开展以“希望的沃土”为主旋律的征文活动,截稿后由作协组成评委评选稿件,颁奖大会邀请冯景元等专家现场点评。
  2007年,两区文联邀请张牧石做“文字学与诗词”系列讲座,从汉文字的形成、造字方法、诗词格律等几个方面做讲解,授课4次,百余名会员及文学爱好者参加学习。作协主办“作家与务工青年爱好者面对面”活动、写作培训、演讲培训分别在两区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公寓举行,双方进行近距离的心灵沟通,加深对文学创作的理解和认识。是年7月10日,由两区文联主持的两区内刊研讨会在文联礼堂召开,促进内刊间交流合作,更好发挥内刊宣传和谐文化、建设先进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和社会和谐进步与发展的作用。研讨会评选各单位办刊论文,评出4名获奖者。
  2008年7月7日,百家讲坛主讲人阎崇年应作家协会、滨海新区团工委邀请,携新作《康熙大帝》在泰达图书馆与广大读者面对面交流。8月2224日,文联《大潮》编辑部“滨海潮涌翰墨荷香”首届创作交流大会在白洋淀举行。9月11日,杂文协会20余名会员在文联礼堂召开《杂文专集》研讨会暨赵玫文学报告会。赵玫和大家分享对文学的感受、认识、经验。
  2009年,“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开发区举行“爱心寄语”征文活动。两区文联选送的文学作品刊登在5月15日《北方经济时报》专版。
  2010年4月29日,作家协会邀请知名专栏作家、每日新报专刊部编辑王小柔举行创作报告会。王小柔畅谈媒体职业生涯和文学创作经历。会员与王小柔进行交流,讨论当今文学创作和文学现象。5月28日,作家协会在文联会议室举行“悲剧美学与十二连跳”专题沙龙。协会主席王柏秋主持,文联副主席孔向日出席,天津市一级作家刘公业到会参与讨论,协会20余名会员参加。会员从艺术视角分析社会转型期各阶层群体现状,发表对富士康事件的见解。是年11月22日,作家协会响应滨海新区贯彻科学发展观“两进一体现”征稿活动,创作稿件10余篇。
  二、书画活动
  2001年,开发区成立中国美术培训中心。2005年,开发区书画家协会和两区工会联合举办开发区书画作品展,展出作品117幅;举办会员作品展,参展作者64人,展出作品128件。2006年6月,两区文联配合两区团工委在投资服务中心大厅举办“以荣为镜、以耻为鉴——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作品展”。是年9月至翌年2月,两区文联以书画展览形式纪念邓小平题词20周年和开发区建立22周年,书画家协会54名书画家和会员的920余幅作品,以一书一画两两组合的方式展出。
  2007年1月8日,两区文联与英国渣打银行天津分行主办“滨海少儿书画展”,展出滨海地区少年儿童书法绘画作品近1000幅。2月7日,两区文联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书画家一行12人到保税区进行书画交流、慰问活动。重阳节之际,两区文联组织书法家协会和美术家协会的部分会员,赴泰达养老院慰问,现场创作书画作品赠予泰达养老院。3月14日,两区书画作品展在保税区管委会一楼大厅开幕,参展作品100余幅皆以和谐发展为主题。10月27日,刘新华“身边生活”现代水墨作品展在文化艺术展厅开展。展览由两区工委宣传部、两区文联、博联社和泰达图书馆主办,天津逸梵画廊承办。11月21日,两区书画展暨《天津开发区保税区美术书法作品集》首发式在文化艺术展厅举行,共展出美术家、书法家协会会员的150余幅新作品。
  2008年3月115日,“开发区中小学生美术作品联展”在文化艺术展厅展出。开发区国际学校、第一中学、第二中小学和第一小学的百余件艺术作品参展。5月6日,由保税区管委会主办,两区文联、滨海新区工会承办的“纪念保税区建区17周年书法美术摄影展”,在保税区空港加工区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开展。展出180余位书法家、画家、摄影家的近300幅国画、书法、摄影作品。同月28日—30日,两区文联、天津开发区国际商会、泰达中心酒店和《凤凰周刊》联合主办“中国美协培训中心全国书画家精品赈灾义卖”活动。中国美协培训中心从收藏的千余幅作品中精选200余幅参加赈灾义卖,所得善款11万余元全部捐送四川灾区,用于灾区建立以主办单位命名的“爱心教室”。
  2009年3月19日—29日,“春之韵”书画联展在文化艺术展厅展出。展览由两区文联主办,美术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承办,泰达图书馆协办。参展作品共160余幅,全部为区内书画爱好者新近力作,包括书法、国画、油画等。7月23日,“心灵的温度——墨盐从艺十年油画作品展”在文化艺术展厅开幕,展期8天。画展由美术家协会主办、泰达图书馆协办,展出作品90余幅,其中油画80余幅,版画10余幅。9月22日至10月20日,“水墨情怀·东辉国画展”在文化艺术展厅举行,展出李东辉作品百余幅。
  2010年2月1日—3日,书法家协会组织会员10余人,分别在泰达养老院、光大银行滨海支行,开展“庚寅贺岁送春联”系列活动,共创作和书写春联150余幅。5月31日,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的8位书画家在开发区第二小学为学生现场展示书画技艺,创作书画作品20余幅;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向学生普及书法、篆刻、国画等基础知识,指导学生进行书画创作,与学生共庆“六一”儿童节。活动创作的作品赠送给开发区第二小学。9月16日,“凡达动漫作品展”在文化艺术展厅开幕。展览由文联、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办,泰达图书馆和天津易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协办,天津凡达创健科技有限公司独家赞助。展出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和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原创的百余幅动漫作品。
  三、摄影活动
  2001—2004年,开发区出版个人摄影作品集5部,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展和参加全国、国际展览。2006年5月,摄影家协会举办首次采风活动,组织会员赴司马台长城、雾灵山取景创作,70余幅作品随后展出。7月25日,“多元、和谐、发展”摄影展在投资服务中心开幕。照片200余幅。10月,两区工委和两区文联举办欧洲摄影家“感知天津”摄影展,作品以外国人的视角反映天津的发展成绩。
  2007年7月18日,“滨海湿地与天津的鸟”摄影展在投资服务中心开展。展览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滨海广播联合滨海新区主要媒体共同发起,两区工委、两区文联、开发区环保局协办。9月10日,“一个中国人眼中的世界遗产”周剑生艺术摄影展开展。该展系周剑生以“世遗光影”为主题,耗时8年,足迹遍及世界77个国家和地区,为世界遗产制作的一份珍贵剪影。9月20日,“美好家园·六区摄影艺术作品联展”在文化艺术展厅开幕。
  2008年2月1日,“魅力泰达·和谐滨海”摄影展在文化艺术展厅开幕。北京、天津部分著名摄影家及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摄影协会负责人出席。3月24日,“牛国臣摄影展”在泰达图书馆文化艺术展厅开幕。展览由两区文联、塘沽区文联、塘沽区摄影家协会、泰达图书馆档案馆共同举办。6月20日,“光影时空(时春梅、冯子军)母子摄影展”在泰达图书馆文化艺术展厅开幕。此为两区文联首次以同一个家庭成员的作品为单元举办的摄影展,118幅作品展示两代人镜头中的永恒与瞬间、善与恶、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7月18—20日,摄影家协会会员赴涞水野三坡摄影基地采风,创作百余幅摄影作品。10月31日,“2008天津滨海新视觉”摄影艺术作品展在文化艺术展厅开幕。12月22日,滨海新区“纪念改革开放30年——崛起的滨海”大型摄影展在文化艺术展厅开幕。160幅作品展示滨海新区发展历程。
  2009年2月22日,摄影家协会在文联礼堂举办交流会,20余位会员结合作品就摄影技巧展开点评、研讨和交流。7月110日,天津泰达集团有限公司和两区文联举办的“绿色耕耘者的视界——天津泰达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职工摄影作品展”在文化艺术展厅开幕,80余幅作品来自泰达园林一线职工之手。12月28日,“开发区迎新年摄影艺术作品展”在文化艺术展厅开幕。展览由两区文联、摄影家协会主办,滨海新区逸凡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协办,贵州青酒集团赞助。
  2010年1月30日,摄影家协会邀请天津市资深摄影家冯炜烈在泰达图书馆举行“迎新年摄影艺术作品展”60余幅获奖作品讲评活动。11月18日,“开发区党风廉政建设书画摄影展”在投资服务中心大厅举行。展览由区管委会党组主办,党群工作部和文联联合承办。展出开发区干部职工创作的以廉政为主题的百余幅书画摄影作品。滨海新区、开发区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
  四、文艺汇演
  2001年,发挥文化部门“搭台”作用,组织开发区内协会、业余文化社团开展交流和演出等活动。成功举办开发区第二届中小学“六月歌会”,按“声乐、器乐、舞蹈”3个类别,设“声乐”和“器乐、舞蹈”2个专场,共演出节目45个。
  2002年,开展文艺演出、放影等“送文化到基层”的系列活动近20场。2003年,举办开发区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历时1个月,直接参加演出群众和演员1万余人。邀请世界著名钢琴大师MARK·OCHU到泰达为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举办钢琴演奏会。2004年,经与天津音乐学院协商,将天津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冠名为“天津泰达爱乐乐团”,利用乐团资源,推进文化活动开展。
  2005年7月27日至9月29日,开发区举办第三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历时2个月,涉及6大类10余项活动。各社区组织合唱队、舞蹈队、评剧队、等51支,居民参与逾千人,近8万人次参加。
  2007年,协办天津市第六届滨海艺术节。作为艺术节的子项目,教文卫生局与两区工会联合将第四届艺术节活动内容纳入第六届滨海艺术节中;开发区精心创作的大型歌舞节目——“渤海湾的明珠”在大港开幕式上一举成功、反响强烈,展现了开发区建设者的风采。
  2008年,社区合唱团参加天津市文化局奥运歌曲合唱比赛,成员70人;两区文联选派京剧协会鸣春社参加“和平杯”全国京剧票友大赛,获得全国双十佳票友奖,中央电视台11频道全程报道。
  2009年9月22日,由开发区管委会主办、教文卫生局承办的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天津开发区建立25周年首届“泰达新市民艺术节”在泰达第一体育场举行。以“融乐亲情、七彩希望”为主题的首届“泰达新市民艺术节——全民舞台周”活动,为泰达呈现了一场规模浩大、盛况空前的新时代文艺盛典,成为泰达举办的一次最大规模开放性盛会。参与出演者汇聚中外企业家、外来务工者、志愿者、高校学生、外籍人士、泰达普通居民等不同层面、不同界别的泰达市民,近10万人。是年12月8日晚,作为天津开发区建立2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大型联欢晚会“光荣与梦想”在滨海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商务部、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开发区、各国家级开发区和兄弟区县200余名领导,与开发区社会各界2500余名观众一起,观看由区内5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400余名演员表演的节目,回顾开发区25年光辉发展历程。
  2010年,开发区各社区举办的“迎新联欢会”文艺演出,开通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电视专栏及网站专题栏目和短信平台,开展走进蓝领社区共享工程宣传服务活动。扶持志愿者协会爱之翼艺术团、科技大学学生艺术团、京剧社、社区舞蹈团、合唱队等社团,并组织参加中国“和平杯”京剧票友大赛天津选拔赛。
  第三节 文艺成果
  一、文学及刊物
  诗歌 2000—2006年,开发区诗歌创作呈兴旺之势。域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丽伟诗作多产,2000年,诗集《箫音悠悠》出版。是年,诗集《梦里红唇》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届龙文化金奖,天津市“文学新人”奖。2001年,诗作获天津市一等奖,诗集《疯塔》获最佳诗集奖。2006年,诗作获“中国首届泰山诗歌节”金奖。2008年,旧体诗歌《枕河楼集》出版。2006年,李铁军诗集《大海与花园》出版。2009年,开发区文学艺术联合会出版诗集《滨海放歌》。2010年,吴兰菲的诗作《孩子,我爱你》获天津市第十九届文化杯全国鲁黎诗歌奖优秀奖。
  散文 2001年始,开发区散文创作呈后来者居上态势,孙义兴散文集《哲思悟语》《另一个世界》、丁维忠散文集《感受孤独》、梁晓文散文集《耒水之恋》等出版。2006年,梁晓文散文集《聆听丽江》获天津市第十五届文化杯散文大赛一等奖。2009年,周童的单篇散文《行走的妙处》获天津市第十八届“文化杯”全国孙犁散文优秀奖。是年,区文联出版散文集《滨海隽语》(4册)。2010年,侯明散文《冬天渤海湾》获首届“首先杯”全国散文大赛优秀奖。
  报告文学 白春来自1997年始发表报告文学作品,至2010年,发表《这里是我家》《心中有盏灯》《站点情怀》《补天》等4篇。
  小说 2006年9月,于辉创作的《乌纱井》在第十七届“文化杯”全国小说征文评奖中获优秀奖。2009年,区文联出版小说集《滨海故事》(2册)。2010年,李新生的小说《纸祭》获湖北作协“第二届网络文化节微型小说大赛”铜奖。
  刊物 2007年《大潮》创刊,由天津开发区文联主办。每期40页(文字稿32页、彩页8页),16开本。刊物为文艺性综合杂志。作者系区文联会员及文艺爱好者。内容涵盖散文、诗歌、小说、杂文、摄影、绘画、书法等。刊物开设综合报道、人物、文苑、文化园地、探索、摘编等栏目。2009年,《大潮》在天津市文联系统报刊评选中获三等奖。
  二、艺术
  戏剧 舞蹈 开发区作家陈丽伟参与创作的电视剧《海阔天高》,2004年在中央电视台播放。2006—2007年,开发区泰达一中创作并演出的《石头舞》在天津市学校文艺第一、二届展演中均获一等奖;舞蹈《俏花旦》获天津市学校文艺第二届展演一等奖。2008年,孙志宏获“天津市京剧票友大赛”暨第九届“和平杯”金奖。郭永甡在“京津京剧名票联谊演唱会”决赛中获“双十佳”奖。
  书画 篆刻
  书画 2006年8月,书法家协会张乃泰的《张乃泰书法选集》出版,收录作品80件。2007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徐胜利的《徐胜利中国画选集》出版。是年,《天津开发区保税区美术书法作品集》举行首发式。作品集精选2006年至2007年举办的两区美术书法联展中的优秀作品960余幅。
  2009年3月,中国美协培训中心专职副主任、两区(开发区、保税区)文联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张金荣的《张金荣写生集》出版,编录其写生、速写作品70余幅。5月,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曹志宏的《曹志宏书法篆刻》出版。9月,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文联主席李东辉的画集《水墨情怀》和《漫步丹青手记》出版。《水墨情怀》汇集作者创作中国水墨画近百幅,题材以花鸟为主;《漫步丹青手记》汇集作者25年来临摹、写生资料,是其探索“黑白水墨”的成果。
  2010年,美术家协会郭振东、贾昌龙的国画作品分别在“纪念徐悲鸿先生诞辰11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暨名家名作特邀展”中获银奖和铜奖。美术家协会会员田国顺作品在第二届天津民间艺术展中获金奖。美术家协会秘书长贾昌龙的《贾昌龙国画作品选》和美术家协会理事郭振东的《郭振东国画作品选》由中国国际艺术出版社出版。李东辉的《东辉之画——扇面选集》出版,收入其创作的扇面作品40余幅。
  篆刻 开发区书法篆刻创作发展势头较快,1996年成立开发区大海印社。2009年,《曹志宏书法篆刻》出版。孙家潭为国内知名书法家、篆刻家,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国际展并获奖;天津电视台曾摄制播出专题片《家潭说印》。
  第四节 文化市场
  一、文化市场管理
  2001年,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原则,注重培育区内文化市场发展,将依法行政放在管理第一位,有效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年内,完成“三厅”、出版物发行单位、印刷企业的年检换证工作。2003年,网吧专项治理工作进展顺利,违法经营活动得到遏制。音像市场“将盗版分子送上法庭”治理活动取得实效,盗版音像制品活动受到重创;演出市场日益繁荣,违法演出被震慑;文化执法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办案水平显著提高。年内,审批文化场所4家、新闻出版企业3家,监督覆盖率达到100%。
  2004年,聘请居民担任文化市场监督员,加大监管力度,检查场所100余家,覆盖率100%。对20余家娱乐业场所进行年检,新审批12家场所。2005年,审批文化场所2家、新闻出版场所10家,从外区变更到开发区的互联网经营场所12家,对130家两大经营单位进行年检。
  2006年,加强文化市场监督员队伍建设,召集全区12个社区34名文化监督员学习《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管理条例》,实行2对1量化监管模式。加强网吧市场集中治理,重点打击网吧非法接纳未成年人行为,严厉打击盗版行为,净化音像市场。是年始,年度核验增加将企业年检报告书中各登记事项与其原始档案逐一核对工作,对涉及登记事项发生改变而未办理变更登记的企业发出限期整改通知,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变更登记,其后办理年检,逾期不办理的依法查处。审批文化场所2家、新闻出版场所12家,变更互联网经营场所8家。
  2007年,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健全文化市场监管体系。行政执法管理精细化,做到痕迹执法、文明执法。全面推动文化市场安全监管工作建设,确保文化市场安全经营。对印刷企业、出版物经营企业、音像经营企业等75家单位通过开会教育、执法提示和现场抽查等手段进行安全意识强化。
  2008年,区教文卫生局按照市文化局统一部署,以文化市场奥运保障行动为主线,围绕全力保障奥运火炬传递、奥运举办、达沃斯论坛、亚洲协会年会等重大活动,开展4项文化保障行动即:“春季专项整治行动”“奥运保障行动”“达沃斯保障行动”和“岁末娱乐市场平安行动”。扶持推动民营特色博物馆发展,在审批手续、推广宣传方面主动服务,增强社会关注度。
  2009年,进一步深化文化管理。新闻出版管理范围扩大,开发区注册三资印刷及包装装潢企业纳入管理范畴;“融共性联合管理,找差异重点监督”的管理模式成效显著。公安、消防、工商、文化联合协作模式更趋完善;制定《2009年度开发区版权和音像市场管理白皮书》,组织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活动、低俗音像制品清整行动、文化场所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组建开发区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建成开发区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
  2010年,提高文化引领力,推进开发区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建设,建立开发区互联网经营场所监管平台;完善档案行政执法体系,推动2010年度依法档案接收工作。完善由12人组成的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为全区文化执法人员配备文化市场执法服装、胸牌、标识和臂章。坚持稳字当头、安全优先,确保大文化市场安全稳定发展,推进娱乐、演出、网吧三大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审批工作与市场监管紧密配合,实现年检工作由体系型向功能型转变。
  二、文化市场执法
  2001年始,开发区文化管理部门加强文化出版市场监管,加大执法检查频次,坚持痕迹执法,文明执法;坚持日常巡查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确保文化市场安全经营“零事故”;重点解决文化出版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网吧、音像、演出、歌舞娱乐等市场健康发展。是年,组织市场检查29次,提出警告9次。
  2005年,文化、新闻两大市场全年组织45次执法活动,检查场所累计300余家。文化部门与工商部门联合,取缔1家非法印刷复制单位,处罚1家音像制品零售单位,没收其经营的非法音像制品。在所管辖区域内无恶性事件发生,群众反映较好。
  2006年,开展联合打击黑网吧行动、打击盗版音像制品百日行动,联合市文化稽查大队进行“9·13”音像市场检查活动,共查缴非法音像制品123套;接待文化部“百日无盗版”检查组到开发区音像市场检查。两大市场全年共组织30次执法活动,累计检查场所90余家。
  2007年,开发区组织实施“天天反盗版行动方案”、开展“第九届音像市场法制宣传周”、网吧禁止接纳未成年人、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等专项执法行动。注重文化与公安、工商部门协同配合,开展联合行动。全年组织执法人员86人次,检查场所累计286家次。对天江和泰丰、翠亨村等公寓和小区的13家游商摊贩进行现场警告,责令其停止经营行为,查缴其经营的非法出版物152册、非法音像制品45盘。接到文化市场监督员举报电话8次,共出动执法人员19人次,检查未实名登记网吧4家、无证经营网吧1家、无证经营出版物摊点4家。将尚未申办许可证的16家娱乐场所经营单位移交到工商管理部门。协助天津市新闻出版局稽查大队赴开发区仙妮蕾德(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调查违规经营出版物。联合开发区消防支队防火处对18家歌舞娱乐场所、12家文化演出场所和24家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进行80家次文化执法和消防安全检查。
  2008年,围绕保障奥运举办、达沃斯会议等重大活动,针对安全隐患,开展16次专项整治行动,检查各类文化场所324家次,检查文化新闻旅游场所204家次,出动文化执法人员254人次,受理举报20件,办结案件8件,移送公安、工商、城管部门12件;文化部门联合工商局、城管局取缔无证音像摊点7家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500张、非法游戏盘452张、非法出版物575册。联合查处黑网吧10家次,收缴服务器等工具7台。文化部门与公安分局、工商局、消防支队、城管局联合执法38次,给予违规单位行政警告36次,停业整顿12家,吊销经营许可证7家。
  2009年,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依法查处不良文化场所”“网吧打黑专项行动”“网吧综合治理行动”。全年出动执法人员456人次(含联合部门执法人员),检查文化新闻场所136家,给予行政警告7家,实施行政罚款3000元,收缴22台赌博机、48台电子游戏机、207台电脑主机、95台液晶显示器、20台服务器及路由器和交换机;依法关闭无证经营场所14家,查处游商4处;收缴违规音像制品2400余张、非法出版物172册。
  2010年,开展文化新闻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组织打击“黑网吧”专项活动、无证文化场所清查活动、春节期间专项检查行动、文化场所许可证现场核验行动、歌舞娱乐场所违规歌曲清查行动、两次国家哀悼日专项检查活动、达沃斯专项保障行动、出版物市场净化行动和欧特克盗版软件专项查处等行动,重点治理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治理清缴无证照娱乐、演出、网吧、电子游戏场所;开展企业使用盗版软件专项检查行动,推进区域正版化工作。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84人次(含联合部门执法人员),检查文化新闻场所206家,给予行政警告单位14家,实施行政罚款2万元;依法关闭无证经营场所14家,查处游商12处;收缴违规音像制品1088张、非法出版物40册。配合市“扫黄”办、滨海新区“扫黄”办完成出版物和音像市场“扫黄打非”专项工作,净化文化、新闻印刷和出版物市场。
  第五节 新闻媒体
  一、报刊
  《滨海时报》1988年,开发区第一份报纸《开放报》发行,半月报。1993年,更名为《泰达时报》,旬报。1999年,更名为《滨海时报》,周报,全国公开发行,为滨海新区的重要舆论工具。2000年,《滨海时报》每期报纸印量4万份,办公地址迁至开发区第二大街9号原总公司大楼内。2001年10月,出台《关于滨海时报改版及市场化发展的几点意见》。2002年,《滨海时报》全面改版,周一刊改为周三刊,每周一三五出版,对开8版,周五版对开12版,后改为对开24版。2003年,《滨海时报》改为周五刊,周一至周五出版。是年11月,《滨海时报》停办。
  2003年12月,与天津日报集团签署关于《北方经济时报》合作文件。2004年,取得《北方经济时报》经营出版权,定位为经济类报纸,改版扩大发行,新改版版式采用流行的国际开型,周二、周五出版,周二8版,周五12版,增加4个“滨海资讯”版。每期发行2.4万份。是年12月,改版安排为每周44版,由周二刊增加为周三刊,每周一三五出版,周一、周三出12版,周五出2024版。年内,全社开展竞争上岗,重新聘用各部门负责人和全体员工。报社原有71人中,下岗另谋职业16人,调离5人,稳妥安置原北方经济时报社16名采编人员。年末,人员精简至55人。2005年9月,滨海新区工委向各单位下发《关于利用<北方经济时报>加强滨海新区宣传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北方经济时报》是由《天津日报》主办,滨海新区工委、管委会指导的滨海新区主流媒体。2008年,报社随两区工委并入滨海新区工委。2009年10月29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同意将《北方经济时报》更名为《滨海时报》,周五刊。
  新闻报道2004年,为《北方经济时报》转型、改版第一年,经历报社人员、岗位、分配方案多方面调整,及报纸改版、定位转型、周期改变、版面内容等一系列变革。是年,对津滨轻轨通车、手机配套会、中德论坛、纳米技术论坛,环渤海经济圈合作及各种活动给予关注和报道,形成自己的特点和影响。是年,完成纪念开发区成立20周年《见证·超越》特刊的策划和采访。在纪念邓小平视察开发区并题词18周年之际,完成纪念特刊的人物采访。
  2005年,《北方经济时报》全年出版147期、2176版次。报纸覆盖滨海新区和中国北方部分地区。报纸实现整体改版,由2004年的周二刊、每周24版,增至周三刊、每周44版(有时增至48版),形成新闻类、经济类、副刊类、文化消费类四大板块结构。在版面设置上,增强滨海新区的报道和覆盖力度,增加本土新闻报道量。设立滨海城区、滨海楼市等版面、专刊,增加区域民生方面内容;设立消费、时尚生活类专刊《炫周刊》,带动广告和发行。完成报纸电子版设计制作,推出《北方经济时报》网站,访问量达到30万人次。创办《北方经济时报内参》,反映区情民意。组织报道重大活动,关注滨海新区地位的确立和整体发展,完成一系列重要选题的报道。承办“滨海新区行”采访报道活动;出版论坛专刊,报道亚欧财长会议,中企500强发布会,第二届中国港口经济论坛,手机配套会,保税区国际汽车展,汽车、生物、电子等产业论坛,科技工作会议论坛等。围绕中心工作办好重点栏目和专版。
  2006年,《北方经济时报》以宣传滨海新区,宣传开发区、保税区为宗旨,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不断加强滨海新区宣传力度,通过报纸及时宣传、推介滨海新区。推出国务院20号文件专题报道、温家宝总理考察滨海新区一周年深度报道、邓小平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20周年纪念特刊、“对接滨海——环渤海行”大型系列报道等有深度、有力度、有影响的报道。
  2007年,《北方经济时报》全年出版报纸147期、1548版。在头版头条刊发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工作有关的文章100余篇。做好重点工程及时、全面宣传报道,包括空客A320总装线、百万吨乙烯、大推力运载火箭等大工业项目,海港、空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重点的大交通体系建设,中新生态城、响螺湾中心商务区、滨海新区科技创新园区等重点项目。关注民生问题,先后刊发《本报独家探访新区桥梁》《新区两座大桥不堪重负》《泰达交通多项措施促整改》多篇文章及《路,何时能畅通》系列报道。纪念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15周年、邓小平逝世10周年,写出《以特区之为立特区之位》等系列报道。
  2008年,成立社会新闻部,调整版面,增大民生新闻容量,通过新闻报道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开展主题活动。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图文征集等活动。推出7大专题报道:“三迎”专题,抗震救灾专题,火炬传递、奥运会专题,2008夏季达沃斯专题,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金融危机下滨海新区企业应对策略专题。
  2010年,《滨海时报》作为滨海新区区委机关报,坚持走创新型党报的路子,努力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工经大报,滨海党员与百姓的都市报”,争当全国地区报纸的排头兵。
  交流与合作2005年,报社采编人员分期分批赴广州、深圳、上海、重庆、成都等地,与当地媒体开展业务交流。走访《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第一财经日报》《成都商报》等30余家媒体,交流办报经验;与上海《东方早报》《深圳商报》协办浦东、深圳、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研讨会;接受《河北日报》就区域合作问题的专访。2007年,与《德州日报》结为友好媒体,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新区”媒体的辐射带动作用。
  2008年,与环渤海数家地市级媒体签订合作协议,就人员培训、稿件交流、广告经营等开展合作。召开10余家媒体参加的环渤海媒体合作研讨会。与浦东新区、宁波北仑新区、大连先导区等经济前沿区域媒体加强交流,先后接待10余批考察团。
  2010年,成立“中国新经济文学创作基地”,进一步发挥报纸的载体平台作用,做好对外宣传。以“新滨海,新人物,新经济,新文学”为主题,举办首届滨海笔会,来自北京、天津和滨海新区30余位著名作家和本土作家参加。成立“环渤海主流媒体联盟”,举办环渤海主流媒体滨海采风活动。组织“中国开放前沿媒体滨海采风”活动,全国沿海开放地区16家媒体再次对滨海新区十大战役进行采访报道,发稿20余条,4万余字。深入长三角、珠三角等前沿区域多家主流媒体交流学习,与《广州日报》《浦东时报》等媒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二、有线电视
  管理机构 1995年,泰达有线电视台成立,系管委会所属事业单位,负责开发区电视节目播出。1998年,开发区广播电视局成立,系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与泰达有线电视台合署办公。2000年,天津开发区总公司境外卫星电视接收站成立,负责转播境外电视节目。是年,泰达电视台入股天津市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2001年,泰达电视台办公地点在开发区第一大街2号1号楼。播出节目38套,其中转播节目37套,自办节目1套。包括: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和部分省市地方台节目;天津市广播电视局核准的境外卫星电视节目;泰达台拍摄制作的节目;天津市广播电视供片中心提供的文艺节目。播出时间为每日24小时连播。是年,开发区广播电视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区内广播电视建设、电视发射、接收、转播实施管理,并对音像制品经营和放映市场行使行政管理职权。
  2005年,开发区广电系统落实市委有关文件精神,进行网络资产整合、改制,成立天津泰达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网台分离”工作稳步推进。进行广电网络资产评估,整合资产7800万元,投资入股天津市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成为市网络公司系统唯一子公司。是年11月8日,网络公司正式运营。2006年,成立技术部,负责技术管理和支持工作。完成网台分离。原隶属于泰达电视台的网络部、播控部和用户服务部等3个部门连同职能,被整体划拨到泰达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其中8名工作人员被派到网络公司从事网络建设、安全播出、维护和用户服务工作。泰达网络公司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市场主体,泰达有线电视台成为承担宣传任务和节目制作的播出机构,实现广播电视网络资源和节目制作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节目制作水平,并增加广告和网络经营收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提升。经开发区编委会批准,广电局执行管理职能,部室设置为办公室、总编室、总工室、社管部;电视台设置为办公室、总编室、技术部、新闻部、栏目一部、栏目二部、录制部、广告部。成立技术委员会,制定技术管理制度,明确技术管理职能,把各项工作纳入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2007年,优化内部结构,完善体制机制。电视台整合播音主持人员组建播音部,调整充实新闻部采编人员及栏目部门采编人员配备;是年8月成功启动天津瑞泽电视节目制作中心;网络公司成立运营服务中心,下设客服部、市场部、采编部和技术部。
  2008年,滨海新区体制机制调整,开发区广电局、泰达有线电视台划归滨海新区工委管辖,分别更名为天津滨海新区广电局、滨海电视台,行政管理职能和宣传报道范围延伸至滨海新区4个主要功能区。
  广播电视节目 2001年,开发区广播电视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开发区和保税区新闻宣传。《泰达新闻》全年播出自制新闻节目147期,其中,有26条新闻节目和2部专题节目在天津电视台播出;《走进泰达》专题节目12期,在美国纽约中文台播出。2002年,办好《泰达新闻》和《走进泰达》2个主要栏目。
  2003年,坚持“《泰达新闻》——您身边的新闻”这一节目定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增加信息量。全年共播出《泰达新闻》253期。在抗击“非典”时期,泰达电视台是天津市所有区县唯一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发布当日疫情的电视台。是年8月,推出一档《新闻综述》,每周六和周日播出。该节目定位是“回顾一周要闻、传递身边信息、评说重大事件、关注泰达亮点”,追求快节奏、大信息量和可视性。
  2004年,完成纪念建区20周年20集系列专题片《足迹》的制作任务。年内,在《泰达新闻》中开设《辉煌二十年》《感动泰达二十年二十人候选人》等专栏,推出纪念建区20周年4期访谈节目。首次举办群众参与性节目“‘泰达宝贝’家庭DV大赛”,并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2005年,先后对中国港口经济论坛、亚欧财长会议、科学发展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天津市委八届八次会议的学习贯彻等活动分别开辟专栏,进行宣传报道。《泰达新闻》及每周六首播的《新闻综述》,报道范围由开发区扩展至保税区,并增加滨海新区宣传内容的报道。是年7月,新增在天津电视台公共频道播放的《区县新闻》节目,每周一期。年内,播出《警惕黑中介》等法制栏目25期,通过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对群众进行普法教育和宣传,形式新颖、题材广泛、实用性强。
  2006年,滨海新区及开发区保税区举办的多个国际国内大型活动和会议,区广播电视局及时向区内电视观众传达信息,扩大影响面。是年6月19日,顺利开播泰达二频道——服务娱乐频道。自办节目由4档增加到10档。《家庭剧场》《食在泰达》《大片连着看》《经典电影回顾》等一批贴近区域观众、体现浓郁生活服务气息的栏目陆续登场。年内,新开播《滨海读报》和《滨海大讲堂》。《滨海读报》播出20期,立足滨海新区发展,广泛涉及国内外平面媒体,为观众提供大信息量的特色节目。《滨海大讲堂》联合开发区保税区工委宣传部,以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的主题讲座为主要内容,侧重知识性和思想性。制作纪念邓小平为开发区题词20周年专题片《开发区大有希望》。该片成为商务部作为大会纪念品赠送给全国各开发区的代表,并得到好评。
  2007年,新闻综合频道和服务娱乐频道共有13档自办节目。《滨海读报》强调信息多样性、资讯及时性和主持人鲜明睿智的特点。承担多部大型专题片的拍摄制作任务,《援藏纪事》反映开发区援藏干部先进事迹;《外企中的党委书记》表现全国第一个外资企业党委书记的感人故事;《倾心相与共铸辉煌》描绘空港加工区建设者群像;《放飞希望》展现中埃经济合作区建设历程;《壮哉吾师》纪录特殊军营的特殊风采。
  2008年,滨海电视台全新包装,自办频道和节目全面改版,两个自办频道更名为滨海新闻频道和滨海生活频道,《泰达新闻》调整为《滨海新闻》,并实现日播。《滨海新闻》开设专栏,重点宣传滨海新区和各功能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新举措、新动作、新成果,反映各条战线、各行各业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的工作风貌。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宣传报道中,重点反映滨海新区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变、取得的巨大成果和实践经验,深入挖掘具有浓郁区域特点的典型事例和在开发开放过程中涌现的新思路、新经验、新举措。
  广电网络建设及业务经营2001年,泰达电视台基础建设稳步发展,全年上缴财政有线电视收视费138万元。进行收费系统二期工程建设,使开发区内有线电视自动收费系统覆盖4000户,覆盖率45%。年内,完成总编室音像资料库密集架建设,音像资料档案管理趋于规范。完成三讯道演播室建设。
  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提出开展“网络发展年”活动。泰达电视台加强原有网络的管理、巡查、执法和维护,将每年两次测试改为每月测试和调试;对33个放大箱及其原器件进行大范围维修和原器件储备,有效提高网络安全。年内,成立电视台广告部,尝试开展收费和广告经营业务。2004年,开始独立开展广告业务,4个月共发布广告1500分钟,广告收入共计53.70万余元,初步搭建起广告业务平台。
  2005年,开发区成为天津市第一个完成数字电视改造的区域,泰达有线电视成为数字电视的新媒体。改造后的有线电视网络系统为日字环型光缆骨干与星型拓扑相结合的862兆HFC网络系统,铺设光缆总长280千米,实现HFC网络90%的光缆率;采用美国MOTOROLA公司的光发、光收设备,实现电视信号数字化双向传输。网络建设、数字电视运行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并超过国家标准。网络改造延伸至西区、北区等周边地区,共完成74个小区、1.6万余用户终端改造任务。年内,开发区广电局固定资产投资7915.28万余元,比2001年的1265.58万余元增长525%,累计投资达到1.07亿元。开发区有线电视用户数达到2.3万户(其中个人用户1.8万户、集团用户5000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27万余户(其中个人用户共发放机顶盒12600台)。
  2006年,通过打造3个平台(节目内容平台、服务平台、网络传输平台),创新2个机制(用工新机制、广告新机制),夯实2个基础(法制基础、自身建设基础),提升广电发展整体水平。年内,完成1000万元网络建设任务和2000万机顶盒的投资规模。
  2007年,网络公司新建70余个光站,新铺光缆19千米,完成分前端机房扩容及监控系统建设;安装1.09万余个用户的2.47万余个终端。为开发区应急指挥系统,开发区智能交通系统,消防网络,海关、公安等系统提供光缆资源长度142千米。网络传输延伸至区外:3月,天津港用户开始收看到泰达传输的电视信号;东疆港项目完成现场勘查和路由规划,天津港航交中心、东疆港商联检楼以及东疆港物流仓库施工。
  2008年,配合电视台更名和频道栏目改版,全面改造演播室,更换新闻及所有栏目背景。通过招标购置4台小型摄像机和两台录放设备;对原有摄录设备、编辑系统、演播室系统加大维护保养力度,保证节目制作各系统正常运转。针对非编系统版本低、硬盘容量不足影响节目制作的问题,实施对系统软件升级;进行非编与媒资系统硬盘容量的扩容升级。网络公司搭建完成互动电视的VOD系统、IP骨干网络和CMTS系统,实现BOSS系统数据库成功迁移,并于12月30日举行滨海新区互动电视启动仪式。完成空港物流加工区、中新生态城和东疆保税港区电视信号主干光缆铺设和前端机房建设。
  2009年1月1日,泰达网络公司启动互动电视商务运营,率先实现天津市范围内的互动电视业务零的突破。推出视频点播、时移电视、宽带互联网3种服务模式。VOD视频点播业务存储各类节目达到8000小时,月提供在线电影650部,电视剧186部,综艺节目3400小时。
  2010年,设备技术人员坚持24小时“保姆式”服务,对传统设备制定日维护和周维护制度,全年共维修维护传统设备80余台次。购置中心编辑机房以太网交换机1台、SONY摄像机3台、索贝非编工作站2台、UPS电源6台,一定程度上缓解设备紧张。完成广告合同额403.394万元,共播放冠名、视频、字幕、角标等各类广告293条;固定资产投入80.76万元。先锋公司先后完成滨海新区电影下基层宣传片、开发区西区宣传片、中心生态城广告片、泰达学院10周年院庆专题片、泰达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专题片、天津建投集团专题片、泰达自来水公司20周年司庆专题片、泰达电力公司22周年司庆专题片、海月亮葡萄籽油创意广告片等。
  广播电视社会管理 2001年,广播电视局与相关部门合作,多次处理私接有线电视信号用户,促进开发区广播电视管理工作有序发展。2003年,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专题办公会议对开发区有线电视立法与管理做出明确规定,涉及有线电视网络建设、项目管理、工程施工、监理验收、网络使用等诸多问题。
  2004年,结合数字电视改造工程,完善广播电视执法管理体系,拟定《开发区广播电视执法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新建小区和单位集团用户有线电视传输覆盖网建设管理实施方案》等试行制度。规范对私接有线电视信号和对私自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执法程序,简化管理工作中的申报、审核手续。对开发区安装卫星天线的单位进行年检,并联合开发区公安分局、行政执法局、社会发展局等有关部门,进行执法检查。
  2005年,广播电视局制定《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电视网络建设管理规程(试行)》《开发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泰达有线电视台重大安全应急事件处理预案》等20余项规章制度,可操作性强,在广播电视行业管理及安全播出方面做到有法可依。
  2006年,进一步保障落实“安全五防”各项具体工作,建立广电安全运行保障体系,拟定《对发生危及广播电视网络运行安全案件的处理程序》《关于清理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有线电视节目安全传输管理的通知》等文件。
  2008年,完成一系列维稳防范工程,使广电办公大院具备“三迎”防控工作封闭管理要求。组建维稳应急小分队,在长达68天的安全防控重要保证期里,局(台)、网络公司共组织884人次的各类值班和值守,确保重要保障期内滨海新区广播电视播出安全。成立专项拆除小组,奥运会前,拆除非法卫星天线320面。起草《滨海新区境外卫星电视服务试点管理办法》,在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行政许可大厅开设境外电视节目行政许可窗口。
  2009年,起草《滨海新区广播电视管理办法(试行)》,并认真落实。严格审查广电施工企业和人员。召开滨海新区广电系统群防群控联席会,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群防群控体系。
  2010年,行政许可大厅境外电视节目审批窗口共接待用户19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拟定《滨海电视台应急疏散演习预案》。为确保上海世博会及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期间的安防工作,加大安全大检查的力度和范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自办节目播出机房设备进行2次维修,向滨海新区财政局提交维修资金申请,对瘫痪的备份服务器进行修复,对播出工作站、编单工作站进行更新。
  三、天津泰达有限电视网络有限公司
  管理机构 2005年7月25日,天津泰达有限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简称泰达网络公司)成立,归属两区工委和开发区管委会领导,由开发区国资公司和开发区投资公司共同投资,并以子公司形式加入天津市广播电视网络公司。
  2006年,完成部室设置,建立“两室七部一中心”:即办公室、总工办公室、财务部、网络建设部、网络维护部、运营服务部、市场部、播控部、增值业务部和呼叫中心。是年,公司改革用人机制,实现“人才强司”发展战略。把聘用合同作为公司人事管理的基本依据,建立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院校自主招聘人才。经过13个专业和321人初选、招聘笔试、面试、复试、实际操作等程序,4批、46名员工经过培训上岗工作。2007年,公司面向全国招聘19名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和岗位实践锻炼。2009年,建立技术职称评定聘任制度,聘任高级工程师11名,中级工程师7名,初级工程师22名,拥有中级资格技能的3名。
  至2010年末,泰达网络公司拥有员工94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员工总数的87%,中、高级职称人数占员工总数的22%。公司制订包含59项制度在内的《天津泰达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制度目录》。进行8大类制度体系的设计和分类,主要有行政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事劳资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工程建设与维护维修管理制度、运营服务管理制度和科技研发管理制度。
  网络建设 2004年,泰达网络公司启动DVB数字化和HFC网络改造项目。2005年,在全国第一批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建立双向互动电视网络系统,是开发区“九通一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860M带宽HFC双向有线电视网络和10G带宽数据网络。2007年,在国内首批建设交互电视系统。2008年,开通VOD、时移电视、节目预录、宽带接入和VOIP等互动电视业务。
  2009年,先后开展多项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和课题,推进广电信息科技发展。建设和运营交互电视,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三网融合试验构想。是年末,《三网融合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方案得到天津市科委立项,并列入天津市第四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该项目通过采用GB级全IP网络交换、实时互动业务保护、安全电子支付等技术,基于分布式架构、多技术安全策略、自动化智能化处理等技术手段构建基于广播电视网络的多模式双向网络平台、高效安全的业务运营与技术支撑平台、分布式的海量节目内容服务平台,解决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和三网融合中对互动业务安全、高效电子支付的业务支撑技术问题,满足在NGB和三网融合中对高带宽视频网络交换、个性互动业务运营、跨网络高效内容管理的实际需求。
  2010年,滨海新区科委批复公司申报的《基于数字电视的三网融合架构的研究与实现》,并给予立项资金资助。项目着重于头端业务平台的融合和跨异构网络传输方面的研究,项目完成后,系统将提供多种数字化融合新业务,形成基于IMS系统架构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建成跨有线、无线,电视、电话、宽带网络的运营模式。年末,网内共传输122套数字电视节目,包括67套基本节目、10套高清电视节目、24套付费节目和21套境外节目。
  至2010年末,VOD媒资库累计时长上万小时,可进行多个频道24小时线上时移,宽带接入稳定可靠,并提供多种接入模式。拥有互动电视增值业务用户4000余户,占全网用户的15%,增值业务收入200余万元,提升用户ARPU值和业务粘着度。主干光纤长度逾2万芯千米,分前端机房10个。经过多年数字化改造和建设,网络覆盖开发区、保税区、空港加工区、高新区、中新生态城、北塘、东疆港保税区和天津港等滨海新区功能区。
  数字电视市场化运营
  有线数字电视转换 2001年,泰达网络公司扩大有线电视用户1159户,用户总数近万家。2005年,开发区泰达数字电视具备93套节目的转播传送能力,数字电视用户13097户。经上级主管部门认可,网络公司为区域内来自全世界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相关企事业单位和涉外宾馆提供21套境外卫星电视节目。2006年,开展多项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在全区逐步实现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并挖掘数字电视潜在功能,适时开展具有泰达特色的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开通电子节目指南EPG、准视频点播、股票证券及数据广播功能,互动电视业务初具雏形。至2010年末,数字电视在网业务用户逾4万户。
  泰达数字互动电视 2007年,完善运营服务架构及运营资质,取得《节目传输经营许可证》,节目运营规范化、正规化。是年,泰达网络公司正式启动泰达数字互动电视项目,初步拟定泰达数字互动电视技术、集成、预算等一揽子方案,为泰达数字互动电视试运营奠定基础。
  2009年初,泰达互动电视业务率先在天津市乃至北方实现商业化运营,实现VOD视频点播、时移电视、电视图书馆、电视银行、电视社区、有线宽带等多种类数字化综合业务服务。2010年,公司在国内首批率先开通高清互动电视业务,增加10套高清直播频道和高清互动点播节目,更多用户享受到高清互动电视。
  经济效益 泰达网络公司围绕“优质服务、快速反应、追求卓越、永争第一”和“服务是金、合作创新、发展制胜”的经营宗旨与理念,着力增收节支,狠抓项目建设,完善科学管理,不断提升公司运营服务质量和技术研发水平。拓展网络用户,网络范围由开发区东区拓展至开发区西区、北区、天津港、空港物流加工区、北塘旅游区、中心生态城、东疆保税港及南港工业区。
  网络安全与服务
  网络维护 2005年,泰达网络公司组建建设维护部,负责网络建设及监管维护。2006年,“元旦”“两会”“国庆节”期间进行专项网络巡查及安全保障。是年12月,成立网络维护部,专项负责网络维护。
  2007年1月,针对光站馈电方式制定改良计划,筹备光站上口电改造工程,开始前期资料统计。2月,完成新小区机顶盒发放现场技术支持及维护保障;把区内部分小区光馈电方式改为上口电;制定光站箱开通风窗计划,解决光站散热问题;改造区内全部室外光站箱,开设通风散热窗;关断老模拟网信号及模拟信号中的境外节目;购置专业维护仪器,提高维护效率,提升维护质量;规划B平台设计方案及运维方式;研究CMTS系统搭建实施方案及前端机房接地和供电方式改造。
  2008—2009年,对开发区第五大街会展中心管道和光缆切改。完成第一批试点小区双向网调试,实现双向互动;完成南海路,第十大街及第十三大街交接箱迁移;开发区区内居民小区双向网调试工程启动;开发区北区信号源光纤路由调整;第九大街、海洋高新区光缆割接完成;部分完成区内双向网光链路调试;整体更换老型号野外供电器,制定野外分配箱整改方案;切改渤海路管道线路;发放西区和顺家园机顶盒,完成现场技术支持及维护保障。
  2010年,做好“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安全保障期专项网络巡查及安全保障;完成C前端机房UPS主机更新;筹备组建西区代维队伍;为新增节目频道进行前端输入电平调整;西区和顺家园光缆割接;国际会展中心光链路双向调试。
  网络传输安全管理 泰达网络公司重视技术设备投入,对播出前端和网络建设投入资金,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和系统及时进行整改。2006年,整体数字电视平移,保留6套模拟节目,专门采购稳定的捷变频调制器更换老旧固定频点调制器,确保信号质量。2007—2009年,配电系统增加2台60千伏安UPS机组,与原有2台机组形成并机供电系统,提高供电系统安全;增加前端数字信号监控系统,加强安全播出监控;增加高端数字电视综合测试仪罗德斯瓦茨的ETL测试设备。
  坚持安全播出,防范非法信号插播。制定《自动播出系统故障处置方案》《泰达DVB前端重大设备故障紧急处理预案》《泰达数字电视防范卫星非法攻击应急预案》。泰达网络公司收到重要保障期安全播出保障通知后,制定重要保障期安全防范和技术准备预案;安保期间重要节目和重点时段,主管领导现场指挥,加强值班和监测,并做好应急准备;其间停止技术检修,重要部位备品备件准备充分。在日常播出安全运行中发现节目中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内容,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或者停止播出、传输、覆盖,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报告。播出、传输、接收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受到侵扰或者发现异常信号时,立即切断异常信号传播。2007年5月1日,“邪教组织”攻击亚3S卫星16个电视频道时,公司播控部果断切断非法信号,将影响范围尽可能降低到最小。
  加强技术系统运行管理,前端设备参数按照设计要求运行,需要调整时执行报告批准制度;对主要播出环节信号进行监听监看,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置播出故障。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检修、施工管理,前端实行月检和年检,更新改造在播系统、设备、线路及其附属设施,提前制定工程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落实安全措施。
  用户服务 2006年,泰达网络公司建立客户服务中心,方便用户交纳有线电视业务费用,实现受理客户报修、咨询和投诉等业务。成立呼叫中心,调度和督促公司内部各相关部门,解决客户提出的各项问题,最终实现服务流程闭环管理。
  2008年,延长窗口服务时间,8月8日奥运会开幕至9月30日达沃斯论坛结束,保障开发区居民用户及时收看奥运赛事及新闻。改善收费机制,网络公司客服部门将实施多年的收视费年缴费制改为月缴费制,以适应不同层面消费人群的需要,运营服务机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投资建设新营业厅,招聘培训新窗口客服人员,完善“一站式”服务体系,确保用户办理业务顺畅。
  2010年,顺应三网融合业务发展形势,促进电视宽带、互动点播业务开展。泰达网络公司改进多种服务模式,包括统一管理电视直播、点播业务账号,采取业务资费打包营销模式,方便用户在三网业务之间灵活选择和支付等业务办理;调查用户收视习惯,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定向向用户投送节目信息及最新业务动态,对重点小区采取“深入小区、服务到家”的精准营销模式;尝试电视银行和充值卡等多种缴费模式,为用户提供便利服务。
  第六节 图书
  一、管理机构
  2002年1月,开发区管委会依托开发区培训中心图书资料馆筹建泰达图书馆,开展对外借阅服务。初始,泰达图书馆为开发区管委会所属无级别事业单位。2003年12月,开发区图书馆与开发区档案馆合并,成立泰达图书馆档案馆,实行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泰达图书馆档案馆新馆位于开发区宏达街21号,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7万平方米。馆内设办公室、采编部、信息部、技术部、读者部和儿童部等6个部室。图书馆采用库、阅合一的平面大开间布局,实施藏、查、借、阅一体化开架服务;设有文献借阅区和休闲阅览区,为公众提供免证免费阅览服务;设有电子阅览区、个人(集体)研究室、多媒体视听室、音乐视听室、报告厅等,可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2007年,泰达图书馆档案馆成立宣传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编辑部和信息员队伍,完善新闻信息采写、编辑、报送、发布和对外联络机制,开展学术研究和工作研讨。2009年,泰达图书馆档案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2010年,开发区图书馆学会成立。学会是由开发区图书馆及相关行业和机构业务工作者自愿结合,依法登记成立的公益性、学术性、群众性社团组织。学会吸纳开发区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文艺团体等22个单位会员和140余名个人会员。
  至2010年末,全区建立分馆12个:国翔社区分馆、天江社区分馆、武警天津第五支队分馆、五支队四大队分馆、开发区武警大队分馆、武警塘沽支队分馆、泰达一中分馆、职业技术学院分馆、康翠社区分馆、翠亨社区分馆、芳林社区分馆和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企业分馆。泰达图书馆为分馆配备图书近5万册,不定期进行基础业务辅导、培训,提高分馆业务能力,延伸服务范围。是年末,泰达图书馆档案馆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0人,一线服务人员35人,行政及勤务保障人员10人。馆藏图书文献总量36万余种、101万余册(件);馆藏数据库总量37个,数据量1亿余篇;接受社会捐赠3600种、8462册(件),其中,精装版《乾隆大藏经》等具有较高典藏价值。
  二、图书与情报资源建设
  2008年,开发区管委会财政一次性拨款135万元,投资建设开发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完成开发区13个社区基层中心建设,实现居民社区、蓝领社区和学生社区的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的全覆盖。按照共享工程建设标准,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配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
  2008年12月5日,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泰达分馆在泰达图书馆挂牌成立。泰达分馆是国家数字图书馆在全国设立的第三家、北方地区第一家分馆。泰达图书馆共享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自建数字资源,拥有知识产权的数字资源、国家图书馆的学术讲座定向直播和展览资源推送,获得网络信息采集和典藏服务、研修服务及合作课题研究等,可以更好地面向开发区开展专业化信息情报和公共文化服务。12月29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泰达服务站举行揭牌仪式,泰达服务站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建立的第一个地级服务站,与该中心合作,大幅提升了开发区科技文献信息的集成共享水平。
  2010年,泰达图书馆档案馆与泰达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合作,建立开发区泰达数字电视图书馆。读者通过交互式数字电视遥控器,点击泰达有线电视“信息视窗”频道,即可进入数字电视图书馆,自主选择图书检索与续借、在线阅览、访问泰达图书馆数字资源及其共享多媒体资源等多项服务。数字电视图书馆建立,开创了基于新媒体条件下服务的新领域。
  三、图书与情报服务
  读者服务 泰达图书馆档案馆每年举办少年儿童绘画比赛、小志愿者服务、青少年读书夏令营和“好书伴我成长”等中小学生读书活动,激发青少年儿童的阅读热情和参与意识,丰富课余文化生活。2005年,启动“泰达图书馆档案馆首届读书节”,逐步成为品牌活动。读书节期间,举办各类讲座、研讨会、志愿者活动等,营造全民读书氛围。至2010年,举办读书节及相关活动211次,参与读者3.77万余人次;累计推出新书展览89期,展出新书2660种、8080册;图书外借总量172.2万余册次,年均逾22万册次;办理读者证累计4.29万余个。
  信息服务 2004年始,配合开发区宣传部门定期提供媒体监测服务,加工整理并制作“媒体关注滨海新区”数据库。2006年,提出数字资源远程认证服务理念,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界率先实现数字资源一卡通远程服务,突破数字资源服务IP围墙,数字资源年使用量由3000余人次增至12万余人次,增长近40倍。分别获得“方正电子书全国最佳应用奖”“CNKI创新与创新知识服务示范单位”等荣誉。2007年,通过引进联合参考咨询平台,与国内近40家公共图书馆联合向全国读者服务,解答读者咨询问题2000余项,咨询总量排名全国前十位。
  2009年7月1日,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合作,组织“国家科技信息服务走进工业园区”情报服务活动。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促进研发运营提速。11月29日,与国家图书馆合作,举办全国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年会暨第五届国家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年会,邀请国内外14名竞争情报领域、图书馆界和企业界顶级专家发表专题演讲,开发区100余名企业代表、全国100余名图情界代表及40余名竞争情报服务机构代表参会,助力企业了解竞争情报领域的发展态势,把握跨国公司竞争情报脉搏。与南港工业区综合办公室合作,策划主编《泰达产业信息摘编(南港石化篇)》(月刊),向有关重点企业及政府决策层提供石化行业发展第一手资料。与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合作,主持编辑《信息摘编》(周刊)。2010年,与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合作,主编《泰达低碳》(月刊),直接服务于开发区低碳产业发展。经多年宣传、推广,决策信息服务范围已延伸到滨海新区多个功能区。
  第七节 档案
  一、管理机构
  开发区档案馆于1992年建立,为全区档案、史料收藏和开发利用的中心。1999年,天津市档案学会批复同意建立天津开发区档案工作研究会,为市档案学会团体会员。2002年9月,天津市档案学会批准成立市档案学会开发区直属分会。是年11月,开发区管委会批准成立开发区档案学研究会。
  2003年12月,开发区档案馆与开发区图书馆合并,统称泰达图书馆档案馆,为文化事业单位,保留开发区泰达图书馆、开发区泰达档案馆的机构名称和事业单位代码。是年12月5日,档案馆新馆建成开馆,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3600平方米,设计馆藏档案容量100万卷。新馆配有多功能服务大厅、精品展厅,按照“五位一体”的功能定位,实现馆藏结构多元化、文档管理一体化、查询利用数字化。档案资源建设应收尽收,注重强化城建档案、突发事件档案、重大活动档案及地方文献等特色档案的收集整理,并通过出版书籍、举办展览和提供网上浏览等多种形式进行开发利用。开发区档案馆内设5个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城建档案部、电子文件处理中心、档案督导部、档案编研部。业务技术人员24人,实行全员聘任制。馆内有研究馆员3人,副研究馆员7人,馆员10人。2008年12月5日,开发区档案馆通过国家档案局专家测评组综合测评,晋升为天津市首家“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
  2010年6月,泰达图书馆档案馆启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引入国际化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调整、规范、完善行政、业务管理。档案馆设置内审员5名,根据实际业务梳理出9个质量控制过程,编制完成27个运行文件。是年,馆藏档案总量41万余卷,档案目录著录突破100万条。档案提供利用2.3万余卷次、1.6万人次。
  二、档案资源建设
  综合档案资源建设2003年,档案馆迁入新馆后,文书档案、城建档案、专门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各门类档案相继进馆。2004年,档案数量达到3万余卷,为1992年建馆时档案数量的100倍。
  2005年,与《今晚报》联合开设专栏“看馆藏精品,忆峥嵘岁月”,在报纸上开展“征集泰达纪念物”等活动,收集散存在“老开发”手中的实物档案。2006年,档案馆馆藏结构优化,开拓建档新领域,地方文献、荣誉档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档案、防“非典”等档案先后接收进馆。2007年始,针对征集的个人照片档案,提出产权不变,资源共享的征集利用模式。与开发区摄影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借举办“开发区城市记忆照片展”,对开发区重大活动照片档案进行系统收集。
  2009年,泰达图书馆档案馆成立开发区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服务中心,向社会各界免费免证提供纸质和电子两种形式的政府公开信息服务。收集各类地方文献2800余册,设专人专库保管,规范开发区地方文献分类标准,著录全部地方文献,将152种可公开、非保密的开发区地方文献及部分视频资料做成地方文献数据库。在图书馆一楼专设文献公共阅览区,定期更换。在全市档案系统开创先例,制定《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地方文献缴送管理办法》,确保开发区地方文献集中统一管理。
  2010年,泰达图书馆档案馆开展“开拓者之声”口述档案征集工作,通过走访重大事件当事人,采用口述方式,重现开发区创业时期难忘的历史瞬间、追忆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已采访10位功勋卓著的“老开发”,收集珍贵历史照片277张。是年,馆藏档案(含寄存档案)达到41万卷。
  城建档案资源建设 2000年11月,开发区管委会出台《天津开发区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明确由泰达图书馆档案馆统一管理城建档案,并将城建档案工作纳入城市建设管理流程。2001年,制定《天津开发区建设工程档案归档范围与排列顺序》《天津开发区建设工程档案归档整理标准》等城建档案业务标准。开始收集开发区建设发展局制定的规划、建设审批业务技术档案。
  2003年,泰达图书馆档案馆设立城建档案管理部,设专职人员6名。2004年,城建档案管理部在档案馆一楼大厅设立咨询服务台,实现城建档案报建登记、咨询服务、审核验收、接收进馆、接待查询等“一条龙”服务。
  2005年,启用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将城建档案收集、管理、利用全部纳入MIS系统管理。出台《天津开发区城建档案电子目录接收标准》《天津开发区城建档案CAD竣工图光盘接收标准》。接收档案实体和全套档案电子目录以及重点建设项目CAD竣工图光盘。2008年,出台《泰达图书馆档案馆城建档案保管期限暂行规定》《泰达图书馆档案馆城建档案密级划分规定》等。
  2010年,泰达图书馆档案馆馆藏城建档案4.55万卷,电子目录64.5万余条。通过整合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避免多头管理和重复建设,提高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向公共档案馆转型进程。
  三、档案管理
  电子文件处理中心与数字档案馆建设 2002年,泰达图书馆档案馆以开发区电子文件处理中心为课题,在国家档案局立项,探索基层数字档案馆系统建设。2003年,进行网络规划和硬件平台建设,建成资源内网、政务网、公众服务网等3个物理隔离网络。2004年,初步完成与易泰达公司合作开发的软件系统,包含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馆室一体化管理系统、电子文件处理中心系统、档案馆业务管理系统、城建档案管理系统等5个平台。初步建成以电子文件处理中心为核心的数字档案馆管理系统,实现电子文件采集、加工、整理、管理、利用各个环节的计算机管理。是年12月25日,通过天津市档案局专家验收。
  2010年,开发区使用馆室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档案室文书档案和业务档案的科学管理。馆室一体化管理系统的统一数据库平台,由档案馆提供数据库维护和技术支持,提高档案室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分散于泰达政务网外的档案室以及具有自身档案信息独立性安全性的档案室,采用独立的数据库平台。至是年末,开发区使用馆室一体化管理系统的档案室达到66家单位,馆内管理的档案著录条目达到100余万条。
  档案督导 2000年4月,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档案局)颁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团体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试行)》。2001年始,开发区各立档单位执行以“件”为保管单位的档案整理方式。2002年,组织开发区各单位进行档案安全大检查,全区25个单位提交自查报告或接受档案馆工作人员抽查。2004年,下发《关于开展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区内民营企业进行档案业务指导服务。2007年,组织全区档案人员参加有关国家档案局8号令的培训,严格审查各机关单位编制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2009年始,泰达图书馆档案馆对56家单位进行档案检查指导,创新实行档案类目、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三表合一”。加强开发区地方文献、重大活动档案接收,制定《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地方文献缴送管理办法》《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由开发区管委会印发。满足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社会公众对地方文献信息、重大活动档案的需求,使开发区地方文献征集、重大活动管理工作有了制度保障。
  2010年,对区经济发展局、南港工业区、建发局以及滨海新区工会、志愿者协会、泰达控股等全宗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创新档案指导方式,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将制作规范的档案整理视频资料提供给档案工作者,统一档案指导标准,节省人力资源。
  档案培训 2002年,根据《天津市档案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实施办法》,进行档案工作人员全员培训,落实持证上岗制度。2004年,开办第一期档案人员岗位资格培训班,以先进的硬件设施和优质服务水平受到普遍欢迎,成为天津市档案局市区以外唯一的教学基地。2008年,为社区居民家庭建档提供服务,与天津市档案局、开发区档案局及开发区城管局联合举办家庭建档专题培训,启动天津市家庭建档“百千万”工程。2009年始,泰达图书馆档案馆加强对开发区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多次举行档案业务培训。20042010年,开发区档案工作人员有475人获得岗位资格证书。
  档案编研 泰达图书馆档案馆围绕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谋划编研选题,先后编辑完成《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事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关组织沿革》《档案利用效果汇编》《城建档案利用效果汇编》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令汇编》等编研资料20余种、330万余字。印刷成册,向开发区有关企事业单位发放。
  四、档案服务
  重点建设项目档案服务 2000年,建立档案馆与规划、建设、质量监督、房屋等管理部门联动的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创新机制,将档案工作纳入城市建设管理流程。2001年,对拉法基铝酸盐(中国)有限公司、博爱(中国)芯材膨化有限公司等重点建设项目单位开展档案登记、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审核验收、接收进馆等服务。2004年,对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泰达足球场、津滨轻轨、开发区金融街等市、区两级重点建设项目单位档案工作进行上门服务、规范管理。
  2009年9月始,泰达图书馆档案馆为南港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项目开发提供全方位档案技术指导和系列服务。抓住南港建设项目的启动环节,做好南港工业区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与服务:倾听企业需求,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发放《天津开发区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服务手册》;与企业建立固定联系人制度,并指派专业工程师全程跟踪指导服务,确保南港工程档案管理与项目建设同步。针对南港5000吨级建材码头8月开港通航的紧迫情况,组织南港港务公司项目技术人员赴天津港务局参观学习,调研防波堤、码头、泊位、航道等水工项目档案的管理标准,实现开发区水工项目档案管理“零的突破”。
  2010年,泰达图书馆档案馆对新一代运载火箭、维斯塔斯风力发电、富士康、长城汽车等一大批重点项目进行全过程服务。发挥馆藏资源优势,为项目投产运营后资质评审、ISO认证以及司法维权、维修改造等提供档案信息支持。为大火箭等项目建设提供相邻企业地下管网竣工图;为开发区建设工程监理公司申报“国家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提供档案信息支撑,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档案信息增值服务功能。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泰达图书馆档案馆为政府公共管理、决策参考、编史修志服务,直接为企业生产运营、公众维权、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信息支撑。城建档案为开发区有线电视数字光纤改造项目、开发区投资网“网游泰达”项目、开发区住宅小区电网改造工程等提供原始依据;为工业厂房、医院、学校及居民住宅上下水、供热、燃气管道等地下管网抢修解燃眉之急;为居民房产纠纷、物业费纠纷、“阳光权”受侵害等提供原始凭证等。2004年,为一施工单位讨回拖欠工程工资78万元。
  2007年,在两馆网站上开辟“档案展览”栏目,随时展出反映区域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的重要照片、视频资料。在档案利用上摈弃区域界限,为塘沽区团委提供邓小平视察开发区的视频资料。
  2009年,泰达图书馆档案馆成立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服务中心,将政府公开信息放在图书馆一楼阅览区,借用图书馆人流量大的优势,更好更便捷为公众提供档案信息。社会公众可通过互联网登陆档案馆网站,查阅政府公开信息的内容。
  2010年5月,泰达图书馆档案馆联合开发区人事局、城管局、教文卫生局首次开展民生档案服务月宣传活动,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档案业务服务、家庭档案知识宣传等以多种形式进行现场展示,进一步拓展社会功能,搭建民生档案服务平台,使开发区档案工作更加利民、便民、亲民、惠民。20012010年,泰达图书馆档案馆提供档案利用服务,从建馆初期的每年百余人次增长到万余人次,利用人次增长78倍,查询卷次增长7倍。
  政府信息公开 2008年5月1日,泰达图书馆档案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服务正式开通。在图书馆一楼大厅触摸查询处、电子阅览区、档案馆一楼大厅提供电子查询服务,在图书馆和档案馆一楼展示架提供纸质文件查询利用服务。2009年7月,开发完成“天津开发区政务公开纸质文件利用管理系统”并正式启用,实现对信息公开的纸质文件的科学管理。
  2010年7月,开发区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依托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在社区分中心、蓝领公寓、武警部队、南港工业区、泰达医院、职业技术学院等14个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点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全区范围共享,政府信息查询服务基本覆盖全区各个领域,开创不受时空限制的档案信息服务渠道,在全国档案系统中尚属首例。
  第八节 体育
  开发区建立健全体育管理部门,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管理。重视体育场馆建设。至2010年,较大体育项目建设累计投资5.65亿余元,形成较为领先的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体系,并对公共体育设施采取政府和社会共同监督管理的新型运作模式。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并逐步由群众性自发的体育活动变为有组织有领导的开展,学生、职工、妇女、老人、残疾人等群众性的体育活动经常有序开展。
  一、体育场馆
  1996年,泰达第一体育场建成,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商业预留面积500平方米,场地及道路面积2.15万平方米,内设标准足球场1个,篮球场1个,健身设施、办公用房450平方米,具有各种配套照明。
  2004年,管委会和泰达控股投资建造的天津泰达足球场竣工,并委托授权泰达足球俱乐部经营管理。足球场由世界著名体育建筑设计公司——美国PARSONS公司设计。场内设坐席36390个,贵宾包厢席1150个座位,多数席位设在体育场东西两侧,屋顶覆盖下的席位占70%。
  2005年5月,第二体育场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1100万元。体育场占地面积3.95万平方米,商业预留面积0.7万平方米,场地及道路面积2.22万平方米。建有标准足球场1个、篮球场6个、门球场1个,设有老年儿童活动区、健身设施、体育文化广场,办公用房800平方米,具有各种配套照明。是年,建成开发区天江蓝领体育场,占地总面积1.42万平方米。建有标准足球场(土面)1个、篮球场(沥青面)4个,管理用房15平方米,无配套照明,只能白天使用,此后,重新升级改造。
  2009年5月,开发区西区体育场竣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860万元。位于开发区西区新业七街与新昌路交口处,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管理用房156平方米,设有标准足球场1个和标准篮球场2个,场地有各种配套照明。
  至2010年,开发区共有体育场(馆)10处,总面积9.426万平方米。其中政府投资5处、国有企业投资4处、民营企业投资1处;开发区社区、学校、公共场所、企业内体育设施共计629处(所),其中社区217处,幼儿园11处,中小学296处,大学19处,公共设施66处,企业设施20处。开发区审批体育社团3个:体育总会(设在开发区工会),滨海网球协会,海中擎游泳协会。
  二、体育场馆管理
  2001年始,开发区不断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创新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模式。2005年,开发区投资新建投入使用的第二体育场、蓝领体育场,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专业设施走上行业管理道路,形成政府及社会共同监督管理的新型运作模式。开发区每两年举办一次泰达职工运动会,全区大中小学运动会均在公共场地举行。
  2008年,开发区城市文化载体功能显著提升。体育公园、西区蓝领公共体育场等文体设施的建设,使区级公共文体设施已达17处,社区一级公共文体设施23处,开发区公共文体设施服务体系更趋完备。
  2009年,泰达第一体育场、西区蓝领公共体育场整体纳入公共文体设施服务体系;公共体育场服务委托管理制度模式全面推行,提升专业化体育服务的层次,有效发挥公共文体设施功能。泰达时尚体育休闲广场投入运营。着力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公益性效益,提高公共体育设施水平标准。对公共体育设施管理采取“管理服务外包、政府购买”模式,公开招标专业化文化体育管理公司从事公共文体设施管理,政府部门重点监督考核,制定服务外包合同,明确服务内容、管理标准以及处罚鼓励措施。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公共体育设施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
  2010年,推进公共体育场提升改造工程,制定天江蓝领体育场改造方案和西区体育馆功能方案;开展第一体育场、第二体育场及蓝领体育场、泰达西区蓝领体育场验收工作,抓好场馆开放利用,开展身体素质比赛、社区趣味运动会等“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策划“2010年开发区第二届‘全民健身日’”活动。
  三、体育活动
  2001年,举行天津泰达象棋队冠名仪式。是年11月8日,在开发区金帆大厦举办2001江铃杯全国围棋男子甲级队联赛天津赛区比赛。
  2006年9月23日,由两区工委、管委会主办,两区工会联合会、开发区体育总会承办的两区第三届全民运动会开幕式暨田径比赛在泰达体育场举行。第三届全民运动会是两区“科学发展年”活动规划子项之一,其主题是:蓬勃精神,科学创新,魅力生活,勇攀高峰。200余家企业近万人次参加。设职工组、学生组男女短跑、长跑、4×100米接力、跳高、跳远、铅球等项目29个,设有大众体育项目4×50米接力特别项目、11人拔河、10人“8”字跳绳、5人袋鼠跳、5人消防等项目。教卫社区、滨海快速公司、开发区管委会、北海粮油公司、一汽丰田公司、金威啤酒公司、汤浅公司、SEW公司代表队获得田径比赛团体总分前八名。教卫社区、开发区管委会、滨海快速公司、北海粮油公司、天津港集装箱公司、泰达控股公司、泰达一中、滨海能源公司等单位分列团体总分第一名至第八名。
  2007年9月16日,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天津市体育局、天津市总工会和天津开发区共同承办的首届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运动会在开发区举行。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3个开发区代表团近1500名运动员参加,共设3人制篮球、5人制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13项具有大众体育特点的运动健身项目,进行1580场次比赛,产生192块奖牌。运动会为期5天,9月20日落幕。运动会与开发区保税区第六届艺术节相结合,面向全国开发区展示天津开发区区域文化建设成果。是年11月25日,由开发区机关、企业业余桥牌爱好者组成的桥牌队,获天津市桥牌等级赛乙级联赛季军,晋升甲级行列。联赛共有16支队伍参加,包括市专业桥牌队员和全国桥牌比赛获胜选手。
  2010年4月24日,由文化教育卫生局主办,中南文化体育公司承办的“2010年开发区趣味运动活动周”在开发区第二体育场举行。活动周主要以周边居民参与为主,设置活动内容为趣味项目,包括拔河、单项定点投篮、一分钟跳绳、立定跳远、实心球掷远5个项目,参与人数500余人。是年8月8日,开发区举办第一个“全民健身日”活动。开发区公共体育场及营业性场馆全天免费对公众开放。第十三大街大学城体育馆,体育爱好者可免费参与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活动;第五大街时尚体育休闲公园,观看精彩街头篮球、轮滑、攀岩等表演。开发区第二体育场、西区体育场、开发区蓝领体育场同时组织各种趣味性群众体育活动及比赛。
  四、学校体育
  2003年,成功举办“泰达首届学生田径运动会”。此次运动会系开发区“形象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题是“开放、融合、梦想、超越”。举办本届运动会既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成果的全面展示,也是泰达学子精神风采和“泰达精神”的集中展示。该运动会共设107个竞赛项目,大中小学10个参赛单位,运动员1000余人。
  2007年,举办开发区第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此次活动系贯彻教育部、体育总局、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精神,落实市教委和市体育局对学校体育工作部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2008年,国际学校4名运动员代表开发区参加天津市2008年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年内,第八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天津赛区选拔赛在东丽湖万科实验小学举行。3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机器人足球等项目比赛,开发区第一小学7位学生参赛。12月,全国首届台球公开赛在天津科技大学河西校区体育馆举办,开发区科技大学代表队获得冠军。
  五、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
  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于1998年2月16日成立,2003年改制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由泰达控股、天津泰达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泰达建设集团、北方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共同出资,控股方为泰达控股。
  1998年,泰达足球俱乐部接手已经降组到甲B联赛的天津足球队。此后,联赛中以赛季不败且积分第一的成绩提前三轮冲回甲A联赛,天津足球再次成为中国足球顶级联赛的一员。泰达足球俱乐部,1999—2003年,先后参加甲A联赛129场,其中胜37场平46场负46场;2004—2009年,参加中超联赛157场,其中胜64场平51场负42场。2010年,亚冠联赛胜13场平11场负6场,获亚冠联赛资格。
  第三章 医疗卫生
  开发区重视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以公办医疗机构为重点,以民办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服务体系。规范和完善卫生监督执法和疾病控制体系,保证区域公共卫生安全。至2010年末,拥有三级甲等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1家,卫生防病站1家,一级民营医疗机构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8家,个体门诊部所17家,企业卫生服务站61家。全区卫生技术人员1927人,比2000年增长8.1倍。其中,高级职称209人,占总数10.85%;中级职称284人,占总数14.74%。医疗机构拥有病床1200张,比2000年增长10倍。其中,区级医疗机构病床1000张,民营医疗机构病床200张。
  第一节 医政医药管理
  一、医政管理
  2001年,开发区适应城市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医政管理。确定以“医疗机构、技术、质量、救护、服务”五位一体为重点,贯彻落实《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强化医疗服务市场监管,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准入制度,打击非法行医,规范执业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进行执业医师、护士业务培训、考核与注册。是年,区内执业医师注册106人。2002年8月29日,开发区医学会成立。
  2003年9月26日,时亚洲最大的心血管专科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2004年,全区卫生系统开展医德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区域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形成。是年,开发区各医疗机构在天津市率先实现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率100%。落实医疗纠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医疗事故处理体系日见完善。根据群众意见,肠道门诊管理得到加强。22人完成执业医师考试资格审查,换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0家,2家医疗机构获得审批。
  2006年,组织全区卫生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学习《天津开发区“十一五”区域卫生规划》,旨在明确指导思想、完成目标、实施举措,提高医务人员医政管理的自觉性。是年,《天津开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出台,并针对开发区会展业迅速发展现状,制定《天津开发区大型会议和活动卫生安全保障预案》。对全区医务人员资格证、注册证进行检查、变更。完成执业医师考试资格报名、审查42人次。2005年,完成医师执业注册43人。有执业医师标志117人次,护士首次注册培训、考核及注册38人。年内,完成护士注册培训、考试培训5场,320人,审批、换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5家,医疗机构增设科室申请4家,审批医疗机构设置2家,并赋予对开发区医疗机构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管理职能。
  2007年,泰达医院异地扩建项目竣工。完成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立项申报,泰达医院设立“120”急救专线电话,以急救中心为主体的院前急救网络建立。开发区、保税区完成“120”专线固定电话切割,实现急危重症病人提供系统、高质的救治技术,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与急诊急救能力。
  2008年,推动医疗机构学科建设,心脏外科、骨科、急救医学等多个学科发展迅速,学术地位在全市、全国显著提升。继续严查、打击非法行医行为,坚持每季度对全区卫生技术人员执业注册和医疗机构执业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所有医务人员持证上岗,各家医疗机构在执业范围内合法经营。全年医师注册换证100余人次,执业医师报名考试67人次,护士变更注册及新注册500余人;审批社会办医机构5家,验收医疗机构变更37家,完成医疗机构换证55家次。是年5月,区医学会受区教育文化卫生局委托,受理首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2009年,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和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泰达心血管病医院通过美国医院管理协会认证,管理、服务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泰达医院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在全市学术界处领先地位,在“全国医疗服务质量万里行”活动中被评为全市第三名。全年完成医师首次注册30人次,医师变更注册62人次,执业医师报名考试75人次,护士新注册46人次。完成审批社会办医机构2家,验收医疗机构变更8家。依法加强中医行业管理,规范中医机构、人员、技术准入,对全区中医机构业务管理及时给予指导。坚持把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放在首位,围绕“依法执业、基础管理、中医特色、优质服务”4要素进行管理探索,不断丰富中医诊疗手段。开发区尚无国有中医专科医院,有民营中医专科医院1家;设置中医科的医疗机构15家,中医医师34名。
  2010年,继续深化区域卫生事业改革,制定公立医院考核标准、财政补助标准,推动三甲医院创建进程,从医院管理、医风建设、医疗质量、护理管理、科研教学、病案质量、设备物资、后勤保障、财务审计、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诸方面,按其评审标准,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迅即进行整改。泰达心血管病医院获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质证书,其与方恩医药共建中心实验室,通过美国病理协会(CAP)质量资格认证,并与美国ICON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继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治理非法医疗广告行动。召开专题会5次,出动监督执法人员70余人次,检查医疗机构25家,取缔非法行医2户。全年医师首次注册29人,医师变更注册46人,执业医师报名考试87人,护士新注册31人。是年,开发区医学会受区人民法院委托,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2起。
  二、药品医疗器械食品监管
  管理机构 2001年12月26日,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发区分局(简称分局)成立。分局与天津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合署办公,社会发展局局长、副局长分别兼任分局局长、副局长。分局行使区域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和药品、医疗器械综合监督管理职能。社会发展局食品药品监督科负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具体事宜。受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发区分局委托,明确分局药品检验所职责为:抽验药品实施质量技术监督检查;协助该分局进行行政监督管理;对药品质量管理进行指导并开展检验技术培训;承担对药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技术的研究任务;上报药品质量信息。
  2005年,开发区卫生防疫站与分局监督所合署办公。对区内346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56家公共娱乐场所、110家存在有毒有害作业的企业及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等事项承担执法监督任务。
  2007年5月21日,天津开发区社会发展局更名为天津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局。分局遂与其合署办公。食品药品监督科负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职能不变。
  2010年,开发区药品检验所并入开发区卫生防疫站,原药品检验所接受药品检验和协助行政监督管理等委托职能随之取消。区卫生防疫站设有监督一科、监督二科、监督三科、疾病控制科、检验科、办公室。其主要职能是进行区域卫生监管、疾病预防与控制等。
  药品生产监督管理 2001年末,开发区实施“产业链”战略。加强药品生产监督管理,逐步形成集研发、技术转化、生产制造、商业物流和展示交流的生物医药技术产业链,旨在使开发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2002年始,开发区严格执行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行为加强监督管理。至2005年,其监管面覆盖药品各生产环节。对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诊断药品、放射性药品、麻醉药品、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医药包装材料等生产全过程实施行政和技术监督。是年,创新监管方式,为监管企业建立档案,推进企业信用等级分类,对重点产品重点监管,分局与卫生、工商、科技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合监督长效机制。
  2007年,强调以“为民、护民、利民”为监管工作指导思想。摸清监管企业底数,建立电子档案,实行对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动态监管,提高监管效率;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方便企业;为药品经营单位设置开办程序,对拟开办药品经营企业先行登记公示;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的常规监管,保障民众用药安全;开展狂犬病疫苗和“真龙壮阳春胶囊”等6种假药专项检查;对泰达心血管病医院等4家医院进行人血白蛋白专项检查。
  2009年,药品“放心工程”启动,旨在整顿药品市场秩序。针对国内屡发双黄连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药品安全事故,进行监督抽查76批次,未发现伪劣药品、器械。采取体系考核、专项抽验、监督检查相结合方式,确定日常监管重点。是年,处理协查函6件,停售杏香兔耳风、泮托拉唑钠等假药28种。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基本覆盖区内涉药单位。加速办理行政审批手续,由原15个工作日,统一缩短为5个工作日,并按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受理。
  2010年,改变检查方式,由“拉网式”检查转变为分类监管、由日常性检查转变为突击性抽查、由单纯监督转变为行政与技术监督相结合;监管重点由经营环节转变为生产环节,严把原辅料购进和成品出厂关口,从源头上保证药品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率。针对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质量问题,开展中药生产企业专项检查。是年,处理协查函4件,停售假劣药品13种。
  药品流通监督管理 2001年,确定药品流通环节监督管理范围。对中药材及其制品,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和制品,医药包装材料等项,从出厂到最终消费环节全过程,实施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药品流通行为涉及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各个环节,凡取得药品生产许可的企业,可以直接以批发形式销售其合法注册、生产的药品。按照《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对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进行监督管理。监管采取专项检查与GSP认证、药品抽验相结合方式,共同实施。是年,监督覆盖率达到100%,监督抽验不合格率为0.5%。
  2003年,开发区召开处方药管理工作会议,全区药品经营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明确:按照国家规定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实行分类管理,确保药品流通环节通畅、守规,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会后,分局抓住检查、整改两个环节,落实会议精神,促进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
  2005年,对全区药品经营企业负责人、药师进行药品流通环节相关规定和知识培训,并对企业负责人进行考核。是年,开展“安全用药,合理用药”宣传活动。根据管理法规编印“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如何识别假劣药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宣传材料,并标明假劣药品投诉举报电话及地址,旨在加强药品流通环节管理。
  2007年,《药品分类管理实施方案》出台。旨在使药品流通诸环节有章可循。召开药品经营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专题会,研究并解决药品流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是年,下发处方药销售记录表,促使药品经营企业按规定真实记录销售情况,便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开展为期1个月的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的市场整顿和检查。11月20日,市局下发《关于印发<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兴奋剂专项检查的方案>的通知》。开发区成立专项检查小组,组织执法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监管能力。召开药品经营企业负责人会议,宣讲反兴奋剂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职责与任务。
  2009年,开展药品分类管理宣传活动,出动30人次深入15家药品经营企业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对辖区内所有药品批发、零售企业有无违规违法经营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行为进行检查。是年,完成GSP认证6家,5年期换证9家。
  2010年,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检查。其重点为冒充药品、通过互联网等渠道非法销售药品行为。全年完成GSP认证4家,换发药品经营许可证3家,对1批次抽验不合格者给予行政处罚。是年末,在开发区注册的药品经营企业29家,其中药品批发企业4家,零售企业25家,从业者近200人。
  药品使用监督管理 2001年始,对区域内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行为进行监管。监管范围是:负责医疗机构制剂室开办初审、制剂品种申报初审、制剂品种调剂使用受理及初审等事项;对辖区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进行抽验;对辖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对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环节购销规则组织实施;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流通、使用进行日常监管;对药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等问题的举报和投诉予以受理,并依据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2004年,开发区召开药品使用单位负责人会议,对凭处方销售抗菌药进行部署和业务培训。是年,对全区执业医师(助理)进行数据统计,增强药品使用环节监管的针对性;对区内医疗机构二类精神药品使用环节相关问题作出规定,并开展专项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迅即整改。
  2005年,开发区召开麻醉药品管理工作会议,贯彻国家《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强化特殊药品监督管理。
  2007—2008年,开展医疗机构二类精神药品管理和报表专项检查;开展“禁止销售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胰岛素除外)”宣传教育;对相关人员进行以药品类兴奋剂规范和治理要求等为内容的培训。
  2010年,分局与卫生行政部门开展血清、疫苗专项检查。通过检查和整改,规范开发区血清、疫苗采购和使用行为。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 2001年,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发区分局行使区域部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管权。2005年4月19日,市局下放全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管权(保留生产企业行政许可权)。2005—2006年,分局对区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建立健全生产企业档案,针对产品类别和技术特点进行分类,加强日常重点监督检查,每年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100%。
  2008年,协助市局综合审批大厅、医疗器械处开展现场办公,当场解决开发区内2家企业关于产品质量、生产许可、产品注册等5个方面的问题。
  2009年,完成区内6家企业17个品种的体系考核,全部一次性通过。是年,6个产品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协助市局器械处完成人工晶体2个品种20个批次产品监督抽验。
  2010年,召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座谈会,对其在生产、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10个企业30余个难题。经分析,其中12个问题在开发区管委会层面解决;其余问题上报滨海新区和市局,争取协助解决。年内,9个品种完成产品体系考核,6个品种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至是年末,开发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有25家,按其风险程度高低,分为Ⅰ、Ⅱ、Ⅲ类。I类企业4家,Ⅱ类企业8家,Ⅲ类企业5家;生产Ⅱ类和Ⅲ类产品的企业8家。其产品涉及体外诊断试剂、外科植入、基因芯片、医用材料等多个品种,年生产总值逾3亿元。其中,诺和诺德、登士柏等外商独资企业在胰岛素、牙科产品生产领域,具有全球领先技术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01—2010年,未收到区内医疗器械产品不合格报告。
  医疗器械流通和使用监督管理 2001年,通过换证、专项抽检、安全检查并联合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器械流通和使用单位进行监管。是年,开发区医疗器械流通单位48家,其中:批发单位1家;使用单位一级医院(天津市泰达医院)1家、社会企业办医机构和企业保健站46家。监管覆盖率100%。
  2006年,对区内医疗器械流通、使用单位相关质量负责人进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专题培训,使其掌握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工作程序、业务知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2007年,开展一次性输液器专项抽验,抽验企业2家、批次2个。2008年,开展角膜接触镜专项抽验,监督抽检企业3家、6个品种、6个批次。
  2009年,医疗器械零售企业5年起进行换证,共为12家企业换发许可证。
  2010年,分局与卫生行政部门联合开展分子筛制氧设备专项监督检查。对泰达医院液氧购进、存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责令及时改正,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至是年末,开发区有医疗器械批发企业47家,零售企业29家,均为个体经营。其经营医疗器械品种涉及Ⅰ、Ⅱ、Ⅲ类,其中药品零售企业兼营医疗器械25家。开发区有医疗器械使用单位90家,其中三级甲等专科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1家,卫生防病站1家,一级民营医疗机构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家,门诊部8家,企业卫生服务站61家。相关从业者200余人。2001—2010年,开发区对医疗器械流通、使用单位监管覆盖率均达到100%。
  食品监督管理 2001年,组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使其明了重要意义、具体内容、执行要求,增强执法的自觉性。是年,对区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004年12月9日,开发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其成员为区卫生、质检、工商等部门负责人,管委会主管副主任任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负责开发区食品市场安全监管,下设办公室。出台涉及宗旨、职能范围、分工安排、规范要求、成员单位各自责任及相互关系等8项制度。
  2006年,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成员单位、有关部门和专家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工作机制。完善《天津开发区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天津开发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天津开发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等级分类管理暂行办法》《天津开发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守法守信责任书》。是年,先后开展儿童食品、猪肉及其制品、小麦粉等专项整治,以及中小型超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劣质奶粉核查等,收到净化食品市场预期之效。
  2008年,分局会同卫生防疫、质量监督、工商、公安等部门,制定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奥运会、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食品安全。是年,区食品安全委员会针对“三氯氰胺奶粉事件”成立专项小组,加强监督检查,出动255人次,检查经营主体257户次,查处问题奶粉32.8千克,液态奶3172.88千克。对9月14日以前生产的乳制品未加注安全标识者,责令商家立即下架、停止销售。是年,无疑似病例报告。
  2009年6月1日,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按照新法律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由卫生、质量监督、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共同负责。据此,开发区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分工:食品生产环节监督管理由区科技发展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监督管理由区经济发展局(工商开发区分局)负责;餐饮服务环节监督管理由教文卫生局负责。是年,专项治理小组成立,制定实施方案。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组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餐饮服务行业自查自纠,并逐个核查。自10月1日始,按照天津市政府通知精神,由区教文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科受理、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由卫生发展科与开发区卫生防病站负责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检查。
  2010年,开发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组成单位进行调整。明确会员单位各自职责,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体系。继续开展问题乳粉专项整治,查处问题乳制品5437箱,在天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监督下依法销毁。加强对地沟油、一次性筷子等专项监督检查。与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签订责任状,食品安全规定落实到基层单位。全面实施餐饮服务业监管,开展专项检查26次,监督覆盖率100%,抽验相关产品400余个。是年,开发区食品生产企业45家,经营单位194家,餐饮服务业548家。
  第二节 卫生防病
  一、卫生监督
  卫生监督体系 2001年,按照开发区卫生监督体系要求,从队伍建设入手,严格要求,规范行为,依法行政。出台卫生监督员学习制度,使其掌握卫生专业知识和卫生法律知识,明确“监督什么”“怎么监督”;出台对卫生监督员检查制度,促进卫生监督员“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杜绝以情代法、越权执法及“卡、吃、拿”等行为,保证卫生监督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编发《质量管理手册》,促进档案材料、监督程序、抽查样品、卫生检验规范化。是年,依法进行卫生行政处罚32家。
  2004年,建立卫生监督政务公开机制。实行“一次充分告知制”“二次按规定时间办理制”“服务规范公开制”;确定公开内容为“两个方面”(办事对象应履行的义务、办事机构应履行的义务)、“八个要素”(办事应具备的条件;办事所需手续;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纪律;投诉渠道;办事结果),把卫生监督事项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是年,进行卫生监督1776家次;样品检验48006份(含14类、66129项);专项检查10次,受理举报投诉12起。
  2007年,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加强管理。相继出台3项预案:《开发区卫生防病站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开发区卫生防病站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开发区卫生防病站突发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建立全年“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是年,卫生监督2862家次,监督覆盖率100%;对35家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单位进行警告、限期改进或罚款等行政处罚;对43家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测,其室内空气质量合格率达到88%,公共用品消毒合格率达到98.3%,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达到99.2%,游泳池水合格率达到83.6%。对未达标者,限期整改。
  2009年,强化公共卫生安全监管,完善监管长效机制。各医疗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坚持卫生安全报告制度;按照卫生部、市卫生局要求,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完成80%住宿业、60%游泳场馆、30%美容美发店量化分级管理。是年,卫生监督累计1665次,实现区内餐饮服务单位、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覆盖率100%;坚持每季度对区内17所学校托幼机构食堂、1家集中供餐单位及周边24家餐饮业进行卫生检查。
  2010年,实现卫生监督网络化管理,推行监管人员“一专多能”模式,使每名监管人员均能完成两个专业以上监督执法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公共卫生硬件建设,提升卫生监督和保障能力。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更新防病站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卫生监督快速检测车和快检设备。是年,日常卫生监督1858家次,卫生监管994家,办结受理投诉37件,办结率100%。
  卫生行政许可管理 2001年,开发区健全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制度,坚持对卫生行政许可行为和被许可人从事卫生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依法实施全面监督。是年,换发卫生许可证491家。其中餐饮零售279家,食堂、食品加工企业116家,公共场所96家。2004年,坚持法定依据,抓住权限、程序、标准等环节,进一步加强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全年换发各类卫生许可证708家。
  2007年,实行公共卫生许可统一受理制度,改变以往相关科室分散受理局面,成立公共卫生行政许可统一受理部门,实现受理、审查“一个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
  2009年,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开发区细化食品安全责任分工,实行分头把关,各负其责: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卫生许可,由质量监督部门负责;食品流通企业食品卫生许可,由工商部门负责;餐饮服务企业食品卫生许可,由教文卫生局委托区卫生防病站负责。
  2010年,提出“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工作思路,为卫生监督和行政许可提供优质服务。是年,换发餐饮服务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278家。
  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 2001年,明确将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作为卫生监督执法重点。是年,开展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检查,对不符合卫生标准的28家餐饮经营户依法行政处罚;组织35家餐饮零售从业人员培训,使其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和卫生要求。
  2004年,着力提升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覆盖率,实现区域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全覆盖。是年,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16家经营户给予警告、限期改进或罚款等行政处罚;检验餐具消毒样品107份,强化餐具卫生管理;召开厨师长会议,落实食品卫生安全要求。
  2007年,开展餐饮业食品卫生专项整治。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确定专人督导、协调;出动监督员4000余人次,检查餐饮单位1700余家次,查出违法行为6起,罚款1.19万元;组织餐饮业经营者900余人次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餐饮单位全部建立食品及原材料进货索证、索票、台账制度,使所用猪肉全部来源于定点屠宰企业;所有餐饮经营单位均实施量化评分,进行分级管理。
  2009年,加强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根据天津市的部署,开展“百日万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出动监管员295人次,检查餐饮单位、企业食堂、学校食堂113家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是年,从摸底调查、专业培训入手,实行单位自查自纠与卫生执法部门监督、指导相结合,开展打击餐饮业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
  2010年,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主要措施包括:卫生防病站与分局签订卫生监督责任书,并以此为范本,卫生防病站及所属科室、监督员层层签订责任书,各自明确责任,层层加强监督;全面推行监督网格化管理,使监督“横到边、竖到底”;增强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各餐饮单位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食品安全责任书》,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全年餐饮业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
  水质卫生监督 2001年,卫生监督部门加强水质卫生监管。强化生活饮用水、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等水质检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水质卫生安全。2004年,采集水质样品14份,共检验210项,摸清区域各类水质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水质卫生监管,监督效率和有效性得到提升。
  2006年,加强水质卫生监测频率和监督执法,开展水质卫生专项整治。是年,生活饮用水合格率100%,游泳池水合格率86.36%。2008年,全年联合执法32次,实行包括水质卫生在内的全方位卫生监管。生活饮用水合格率99.2%,游泳池水合格率83.6%。是年,夏季天气炎热,游泳人员骤增,监管部门两次对全区9个游泳池进行全面监督检测。
  2010年,对区内2家自来水单位和24家二次供水单位进行水质检测36次,合格率98%。78月,对全区10个游泳池进行水质检测2次,对不合格的3家游泳场馆限期整改,水质合格率由整改前的70%提升至95%。
  职业卫生监督 2001年,产业聚集效应明显,企业及其员工显著增加,职业卫生监督繁重。开发区制订规划,健全制度,提升职业卫生监督水平,适应区域产业发展,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卫生监管部门制定职业卫生监督方案,加强职业卫生监管。是年,对食品行业和公共娱乐场所13760名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对102名e抗原阳性人员全部调离直接接触性工作岗位。
  2004年,制定《天津开发区职业卫生应急处理预案》。完成职业卫生样品检验6项,摸清底数,增强卫生监督针对性。是年,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16398人,对183名不合格者全部调离工作岗位。
  2006年,对建设项目劳动卫生进行审查,通过验收审查17家。开展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检查,并对化工、冶金、轻工等行业47家企业和其他企业43家进行检查。
  2007年,对全区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进行摸底检查,建立145家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2008年,对区内346家企业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摸底调查。是年,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企业进行监督174家次,提出问题,促其整治;对从事放射工作的单位,下发卫生监督意见书34份。年内,对区内从事放射工作的312人发放剂量牌。
  2009年,对所有工业企业逐个进行现场调查,确定开发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业企业380家,收到“底数清,情况明”预期之效,使职业病控制做到有的放矢。是年,对区内从事放射工作的1123人次发放剂量牌,进行收发送检,经培训合格后发放放射工作人员证101人;对放射诊疗单位防护情况进行重点监督,与市监督所联合对开发区医院、泰达心血管病医院放射防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未发现违法行为。
  2010年,继续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在210家企业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至此,全区职业危害人员健康监护档案建档任务基本完成。是年,采取个别指导、集中培训、小型观摩会、企业间相互交流等方式,推进用人单位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和规范化。对5家医疗机构和21家企业进行放射防护监督检查,收集、审核、上交、领取、发放放射剂量牌1510个。
  大型会议卫生安全保障 2001年11月19—21日,第九次中日经济讨论会在天津开发区举行。开发区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卫生监督队伍,制订详细计划,全程监督重点餐次,严格样品检验,使会议卫生安全得到保障。
  2004年,开发区会展业蓬勃发展,所承办的国内国际大型会议逐步增多,大型会议卫生安全保障措施成为重中之重。相关部门对每次大型会议卫生安全保障均制定出预案和操作性强的执行方案;除会议场所外,还对涉及大型会议的宾馆、酒店及其周边餐饮业、公共场所进行监督监测。会议期间,对各个餐次进行全程监督,对食品原料、菜品、餐饮具、容器、工具等进行快速检测。保证会议期间在指定接待单位杜绝食物中毒、生活饮用水污染和公共场所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周边单位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是年,成功完成13次大型会议卫生监督。年内举办的“2004天津国际少儿艺术节”,卫生监督环环到位,2500名中外儿童和数万游人食品卫生安全要求得到落实,全部达标,无一事故发生。
  2006年,制定《天津开发区大型会议卫生安全保障预案》,对大型会议卫生监督方案制定、监督项目、工作程序、达标要求、整改要求、执法部门和协作单位相关工作等均作出具体规定,使大型会议卫生保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是年,举办23次大型会议,均圆满完成卫生安全任务。2010年,天津开发区举办大型会议34次,创历史新高。对每次会议卫生安全保障,均制定出预案和操作性强的执行方案。全年出动监管员402人次,监督车辆150辆次,对会议场所,涉及会议的宾馆、酒店及其周边餐饮、娱乐等场所,进行有效监督、检测。会议期间,监督员进行全程监督,快速检测食品原料、菜品、餐饮具、容器、工具等665份,有效预防事故发生。20012010年,开发区累计举办各种大型会议173次,卫生安全全部达标,实现零事故。
  二、疾病控制
  传染病防控 2001年,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下发《关于预防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的通知》,向居民发放《怎样预防食物中毒》《水产品卫生鉴别》《把住病从口入关》等宣传材料。泰达医院设立肠道门诊,建立并落实“每泻必检”和对就诊腹泻患者建立检测报告制度。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及时处理和控制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事故。是年,收报传染病卡937件;对2例霍乱及1例流行性出血热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2004年,采取监管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检测与管理相结合方法,深入企业、社区、机关、学校,通过集中培训、开辟宣传栏、发放材料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聘请专家开办专业讲座。卫生防病站设立疾病控制科,负责传染病防控、突发应急事件处置、免疫规划、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性健康检查等事项,把传染病防控落实到部门和专人。是年,接收乙类传染病报告430例,丙类传染病报告1009例,均及时依法上报。
  2005年,确定以禽流感疫情防控为重点,对全区各医疗机构、防病部门医务人员进行禽流感防治知识全员培训,使其先期掌握禽流感诊疗、防护、疫情报告等知识。开展禽流感防治知识宣传,使群众消除恐惧心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做好辖区禽类饲养户登记和管理,发现禽类突然死亡及时报告,并做好消毒处理。重点检查集贸市场畜禽经营户有否卫生检疫合格证明、集贸市场是否对经营区域进行清洗、消毒,并取缔畜禽现场宰杀的经营方式。要求并落实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杜绝出售不合格禽类菜品。经营烧烤禽类制品的单位建立索证和台账制度,对购进的生禽索取检验证明,并做好记录。
  2007年,开展调查研究,探索区域传染病发生、分布、流行、发展规律。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检测,制订预防控制措施,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方案。坚持每日上网对辖区医院报病情况、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进行审核。全年接收传染病报告1580例,其中甲类传染病1例,乙类传染病530例,丙类传染病969例,水痘等其他传染病80例,均采取有效措施严加防控。是年,对微电子工业区阿尔卑斯公司麻疹暴发疫情和区内1起霍乱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之得到控制。
  2009年,建立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三级预防体系”:以区教文卫生局为领导,以区卫生防病站为枢纽,以泰达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学校医务室、企业保健站、社会办医院为结点,全面采取疾病预防措施,抗击甲型流感疫情取得成功。是年3月始,甲型HINI流感疫情成为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发区迅即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制定防控预案,明确防控要求,储备应急物资,开展技术演练。发挥三级预防体系作用,严格监督检查,规范发热门诊,及时处理病例,确保疫情无大规模暴发流行。全年确诊病例13例、密切接触者202人,均得到及时解决。
  2010年,接报传染病1082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其中乙类传染病9种263例,丙类传染病4种700例,均低于全市平均发病率;非法定报告传染病2种119例。
  2001—2010年,传染病首次高峰期出现在2006年,达到1504例,因禽流感所致。第二次高峰期2007年出现,暴病者升至1580例,乙、丙两类传染病居上。其后呈现下降趋势。至2009年,发生甲型H1N1流感,缘于应急措施得力,严控取得成功,病例降至最低点,为730例。
  计划免疫管理区卫生防病站自区内有第一批居民始,即承担具体实施国家计划免疫程序内疫苗接种任务。1998年,入区居民不断增加,疫苗接种任务转交泰达医院,卫生防病站负责组织实施、疫苗供应和技术指导。
  2001年,针对入区人口迅速增加、适龄儿童随之增加的状况,加强计划免疫管理,组织人员深入居民区、企事业单位进行流行病预防教育,实施现场预防接种。是年,接种乙肝、甲肝、麻疹、脊髓灰质炎、乙脑、流脑、百白破、流感等疫苗9305人次。
  2005年,贯彻新发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组织相关医务人员培训,使其明确预防接种的规范要求;对照管理条例、行为规范,查找区内计划免疫门诊差距,迅即进行整改。是年,接种各类疫苗8160人次。
  2007年,制订疫苗使用计划,按其订购、保管、分发、运输疫苗。严格疫苗冷链系统操作,确保疫苗质量。是年,对11名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接种技术培训;接种一类疫苗12181人次,二类疫苗4290人次。
  2008年,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方案,散居儿童接种率达95.67%,托幼机构儿童接种率95%,学校适龄人群接种率96.35%,目标人群接种率95.54%,优于市接种率95%标准。是年,无接种事故发生。
  2010年,接种一类疫苗21101人次,二类疫苗3992人次。按计划实施在校生麻腮风疫苗、麻疹疫苗、水痘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做到无事故发生。全区中小学在校生麻腮风疫苗强化摸底人数为5711人,既往接种1172人,实际接种4011人。8月龄至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摸底人数为2533人,应种2271人,实际接种2182人。12月龄至12岁儿童水痘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摸底人数为6011人,应种1432人,实际接种1311人,其接种率均高于市卫生部门规定。
  2001—2010年,儿童疫苗接种人数,前4年为4位数,最高值为2003年8810人。随着儿童人口增长,其后6年上升为5位数,最高值为2009年25105人。累计疫苗接种40790人。
  慢性病管理 坚持每年对上报慢性病卡片进行统计和分析,掌握总体情况,为制定管理方案提供依据。对社区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建立社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和信息档案库。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对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糖尿病、脑卒中等5种慢性病实行控制管理。举办慢性病防控知识讲座,宣传提供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 2001年,卫生防病部门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围绕传染病防治、免疫管理等既定教育内容、步骤、形式和方法,将健康教育作为疾病控制的一项基础,常抓不懈。是年,向群众编印、发放疾病预防宣传材料,于中秋节、国庆节、春节期间在街头、社区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扩大教育覆盖面。2004年,在区《滨海时报》、泰达电视台开辟专栏,介绍卫生防病知识,增强居民卫生防病意识。2007年,普及健康意识,深入社区、学校、公寓进行现场宣传,编印食品卫生、劳动卫生、疾病预防知识等宣传材料,发放近万份。
  2008年,举办专场培训,进行卫生防病政策、知识、措施等系统讲座。通过泰达电视台专访、《北方经济时报》发布信息、在行政许可中心大厅放置宣传材料等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卫生防病知识。2010年,向区内295家企业、106处建设工地、9所公寓、7个社区发放《健康周报》、挂图等宣传材料共7.1万份,参加学习者8万余人。开展健康素养基本知识答卷竞赛,收回竞赛答卷4579份。
  三、卫生检验与卫生体检
  检验2001年,卫生防病部门制订卫生检验计划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旨在建立卫生检验常态化机制。是年,检验样品35058份。2004年,加强对检验样品状况分析,为卫生防病提供真实依据。是年,检验样品48006份。
  2005年,开发区实验室通过评审,成为天津市首家通过ISO/IEC17025∶2005年新版国家实验室认可单位。2006年,获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证书。实现区实验室检验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其检验事项包括:食品、饮用水、公共场所、车间空气毒物、劳动卫生、医学检测等6类95个参数。其所出具的检验报告可在欧美、亚太60余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承认。
  2007年,完成食品、餐具、水质、公共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血液样品、从业人员粪便等7类65437份样品检测,为针对性地开展卫生防病提供依据。
  2008年,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对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监督评审,进行4类产品16个项目现场试验,全部合格,通过复审。是年,完成食品、餐具、水质、公共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血液样品、从业人员粪便等7类81241份样品检测,其检验样品数量,创10年之最。
  2009年,继续加强区实验室建设。是年,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与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开发区5类产品进行现场实验,25个项目全部达标,通过实验室认可复审,并取得实验室资质认定换证。
  2010年,检测食品样品153份、餐饮企业餐具消毒样品807份、水质样品156份、环境卫生样品48份、质控样品6份、从业人员血液和粪便样品各33208份。是年,国家对区实验室再次复审,并获认可通过。检验样品由2001年的37256份,升至67576份,年均递增率为6.14%。
  体检 2001—2010年,每年坚持为区内食品、公共场所等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性查体。检查合格者,颁发体检合格人员证书,从业人员凭证上岗;不合格者,撤离工作岗位。从业人员体检,由2001年的13760人,升至2010年的33208人,年均递增率为9.21%。
  四、防治“非典”
  2003年3月,一场“非典”型肺炎病毒性流行传染病(简称“非典”),在中国南方突然爆发,4月,迅速蔓延到北方。此疫情在中国尚属首次出现,且无救治的药物。全国进入高度戒备状态。
  2003年4月9日,开发区国际学校一外籍教师出现“非典”疑似症状。同日,开发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非典”防治应急指挥小组成立。迅即组织成立信息分析组、疫情处理组、消毒指导组、宣传督办组、后勤保障组、日常工作组和应急小分队等。旋即10个应急预案和相关实施细则等相继出台,包括:《开发区预防“非典”工作培训计划》《开发区“非典”防治应急处理预案》《开发区“非典”防治工作程序及细则》《开发区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及实施细则》《开发区“非典”暴发流行防治预案》《开发区消毒药品器材使用方法》《开发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预防“非典”指南》《开发区学校预防“非典”指南》《开发区公共场所预防“非典”指南》《开发区污染物、排泄物处理方法》。
  全力开展宣传。针对“非典”流行特点、主要症状、预防措施和消毒方法,全面进行培训。将预防措施落实到基层,先后3次通过泰达电视台进行预防“非典”专题讲座。在《滨海时报》发表“非典”预防知识文章20余篇,并举办热线电话咨询活动。区卫生防病站与区团委等单位在公共场所进行预防“非典”卫生知识宣传活动,向社区发放预防“非典”挂图及宣传手册5000余份。先后组织35家大型三资企业负责人、55家三资企业保健站人员、105家区内企事业单位负责人、8个社区医务人员进行“非典”预防及消毒知识培训;针对不同单位具体情况,分别对13所学校、幼儿园进行隔离防护培训,对公安分局11名预防“非典”专职人员进行使用防护用品培训,对68个建筑工地负责人进行“非典”预防及消毒培训。
  严格用工措施。主要包括:拟聘外来务工人员须来自未发生“非典”病例地区,并有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出具的无“非典”及其他传染病的证明;拟招聘外来务工人员须首先到指定医院做相关健康检查并出具健康证明,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录用;被录用人员在来开发区前必须由卫生防疫人员或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上车前、路途中、到达后的体温跟踪测量;如在上车前发现腋下体温超过37℃的人员,立即取消录用;如在途中发现腋下体温超过37℃的人员,立即遣返回当地进行观察;如到达后发现腋下体温超过37℃的人员须立即送往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检查。是年,开发区先后出现5例疑似病例、106名密切接触者,均快速隔离,得以有效控制,无死亡病例发生。
  第三节 医疗机构
  一、国办医疗机构
  泰达医院
  机构简况 泰达医院建立于1990年9月,坐落于开发区第一大街。是年,引进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余人,开设床位14张。2007年9月,移地扩建,院址在开发区第三大街65号。新址总投资8.3亿元,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设病床510张。泰达医院系二级甲等医院,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医院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0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4人,硕士生导师5人,拥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99人,博士后2人,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89人。医院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拥有人力社会资源部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年薪制专家29人,形成具有竞争实力的专家团队。医院拥有国际一线高端3.0MRI、双C臂DSA、DR、ECT、手术导航系统两部、CT、高端B超、体外碎石机、流式细胞仪、骨密度仪、关节镜、高压氧等总价值3亿元的先进医疗设备,为临床诊断提供保障。年收治住院病人1.5万例,日门诊量1600人次,年手术量7000例,日急诊量300人次。
  泰达医院以“改革促发展”为着力点,实行事业性单位企业化管理,彰显公益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行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体化、双系统就诊模式,方便患者就医。在大型企业建立门诊部或保健站,实现与企业直接对接,与60余家企业开通“急救绿色通道”,确保救治及时。引进先进理念,强化精细管理,规范医护行为,全面实施医生主动接诊病人的新型管理模式,创新急诊就医模式,急诊患者、复合伤患者、复杂疑难患者同在一个区域综合会诊、综合治疗,提升救治及时性、有效性。
  护理服务 2001年,泰达医院按照国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要求,开展医疗业务和护理服务。是年,根据群众要求实行24小时门诊。完成年度执业医师注册和执业护士业务培训;初步形成大专科、综合医疗、社区医疗相互补充的新型医疗服务网络。
  2004年,加强肠道门诊管理,落实医疗纠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完善医疗事故处理体系;贯彻《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在全市率先实现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理率100%。
  2005年,派出30人次参加院外培训,开展院内讲座3次;改善就诊环境,优化服务流程,实现医生“一人一诊室”,实现门诊挂号、划价、收费、取药“一条龙”服务。2008年,完成对医院服务流程调研,出台服务流程规范、考核标准,促进医疗和护理质量提升。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制定基础护理、重症护理、专科护理操作程序,建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强化护理缺陷管理,杜绝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护理水平显著提高。注重经济、社会两个效益一起抓,自觉履行公益责任,免费承担“问题奶粉”筛查任务,启动应急预案,成立诊疗专家组,规范救治程序,开设专科、专病门诊,共筛查患儿400余名。
  2009年,以国家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为抓手,全员查找医疗、护理差距,从制度、监测、控制3个层面加强动态管理,医疗、护理质量全面提升,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获第三名。是年,建立健全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梳理已开展医疗技术、手术类项目200余个,检验检查技术350余项,形成对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评估机制,医疗技术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明显提高。
  2010年,建立病历全程质量控制、评价、反馈制度,加强运行病历实时监控,坚持管理痕迹动态管理,开展终末病历评价、运行病历督导;实施医师自我监督、科室检查、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把关三级控制机制,病案管理试行二次检查、二次审核;根据质量反馈情况,对100余条意见进行整改,病案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建立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体系,实行护理工作垂直管理;加强护理质量控制,修订护理管理手册7册,成立护理质控组、护理质量专业技术组,发挥其监督、指导、控制作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收到完善护理服务规章制度、规范护理技术操作、提升服务质量预期之效。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将服务范围扩展到社区、企业、学校、流动人口居住地、建筑工地,全年开展义诊咨询11次,健康讲座10次,教员培训12次,发放宣传材料1万余份。
  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2001年,泰达医院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疑难重症为突破口,开展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展现专科优势。自此,泰达医院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相结合,逐步形成以急救医学、骨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妇产科、肿瘤科、神经外科及职业病防治为重点学科,以人才队伍整合与储备为保障,以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带动医疗服务整体的局面。
  2006年,以脊椎外科、关节外科、运动医学为特色的骨科病房有床位34张,收治病人256人次,手术186人次,好转率和治愈率100%。骨科学科带头人、留德博士韩慧,骨外科首席专家董荣华,在关节外科、脊柱外科、颈椎病、运动创伤治疗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镜下操作、手术精确性、微创理念、术后效果达国内先进水平。技术创新成果显著,放射科首次开展高清晰GT及鼻骨冠状扫描,口腔全景的全新透照、乳腺钼靶的多位体投照;检验科开展7项检验项目,用于病原体感染胎儿致畸筛查4项,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用于胃炎、胃溃疡检查3项。是年,引进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学科带头人8人,天津市及外省市有突出专长中青年专家17人,有硕士、博士学位专业技术人员36人。2008年,新组建高压氧、电生理、电镜、康复等6个学科;经磨合、调整,基本形成重点突出、优势互补的医疗发展格局;骨科、急诊急救、ICU、血液净化、神经科成为领先学科。全年开展新技术临床应用187项。其中,脊柱外科非融合技术、颈椎后路减压双开门固定术、脊椎导航、人工肝、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离子在喉微创外伤手术运用等技术均在国内率先开展,在超声及X线指导下放置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填补技术填补天津市空白。
  2009年,泰达医院确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树立品牌、注重创新”的学科发展思路,重点建设特色突出的优势学科,带动医院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提升。是年,63项新技术应用临床,效果良好。骨科技术创新得到加强,实施经后路行环枢椎复位VERLEX系统内固定术、胸椎管狭窄漂浮减压术2项新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在全市率先实施颈椎后路系统——CENTENPIECE颈后路椎板成形内固定术。耳鼻喉科在国内率先实施全麻经喉电子喉镜切除声带息肉、等离子在喉微创手术中应用2项新技术,其论文《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声带息肉的关系》通过天津市科委成果认定。神经科论文《延髓背外侧综合症的临床与MRI分析》获天津市科委科技成果奖。
  2010年,围绕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目标,继续完善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四梁八柱”重点学科为支撑(ICU、骨科、急诊急救、血液净化、神经科、耳鼻喉科、康复科等)和普通学科对应发展的战略性学科发展体系;继续抓紧科技创新,总结实践经验,组织、推广科研课题19项,其中,获天津市卫生系统引进应用技术填补空白项目4项。
  国内外医疗合作与交流2001年,泰达医院更加注重开展国内外医疗合作与交流,全面加强科研、教学、技术交流、人才培养,提高医务人员诸方面素质,促进学科在国内领先优势,适应涉外经济功能区医疗卫生需求。2005年始,国内外医疗合作与交流活动不断深入,从医院实际出发,每年派员参加院外培训、讲座,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交流、互访,促进临床应用层面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2007年,泰达医院与东方通用航空公司签订医疗救护协议,为滨海新区构筑空中和海上救助平台提供支持;与东芝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签订医疗设备培训项目合作协议,建立AQ16设备培训中心,开发医疗设备临床应用项目,并共同邀请国内外医学影像专家、学者定期交流、互访;与美国China Connection LLC签订医疗合作协议,泰达医院作为China Connection LLC在中国天津独家代理综合医院,承担每年100余人次医疗服务,以全方位提高服务能力,满足国际化、标准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德国汉诺威医院附属医院签订医疗合作协议,定期选派人员互访、交流,及时掌握医学前沿新知识、新技术;泰达医院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药剂专业实习基地,并拥有天津医科大学检验系实习基地、临床护理学院实习基地、体育运动康复和健康教学基地、天津体育局定点医疗单位。
  2008年3月22日,泰达医院骨科与韩国我立得医院脊椎外科合作,成功实施2例“经皮内窥镜激光椎间盘切除手术”,是为中韩专家首次在中国进行深度临床学术交流。6月18日,德国杜伊斯堡天主教医院普外科主任、德国十大著名外科医师到泰达医院访问,就外科前沿新技术、新进展进行研讨,并就双方未来合作达成共识。7月5日,泰达医院与德国勒沃库森REHA TRAINING康复中心、SOREHA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建立适用于中国康复机构的康复质量管理标准及医学康复流程。9月17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NEPEAN医院外科部主任、NEPEAN医院关节置换中心主任、亚太协会主席Dr.Chug到泰达医院访问、交流。10月15日,泰达医院承办首届2008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11月1日,泰达医院承办首届脊椎外科非融合技术研讨会,来自国际、国内的脊椎外科专家、学者就其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进行交流。11月30日,国际华夏医药学会在泰达医院举行“华夏医药走向世界——国际华夏医药研究会暨授聘仪式”,学会聘任泰达医院副院长刘兰生为国际华夏医药学会副会长。
  2009年,成功举办“困难气道WORKSHOP(车间)”研讨会,京、津、鲁、冀、沪麻醉界百余名专家研讨特殊人群麻醉时建立人工气道处理程序;泰达医院麻醉科困难气道处理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尤其盲探技术取得显著成绩。是年,成功举办“2009国际华夏医药学术会议”,泰达医院副院长刘兰生《基于期酬的医院战略控制方法研究》、急救中心任新生《脓毒症再认识》及骨科主任韩慧《慢性颈肩腰背痛》等3篇论文,强化了医院强势学科的领军地位。承办“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泰达医院康复科主任王连成论文《8周Tergumed训练对慢性腰背痛的影响》首次提出从定量的角度进行评定与训练,会议还对泰达医院康复科形成自身优势与特色治疗手段给予肯定;耳鼻喉科继续教育项目“耳鼻喉科新技术学习班”成功举办,会上介绍的经喉罩电子喉镜下切除声带良性病变、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临床应用,均为天津市首创。2010年,总结历史经验,以学科优势为目标,制定加强国内外医疗合作与交流计划,促进医疗合作与交流向纵深发展。
  推进“三甲医院”创建 泰达医院自2010年始,全面推进三级甲等医院创建。是年,三甲医院评审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并组成12个工作组,分别就医院管理、行风建设、医疗质量、护理管理、科研教学、病案质量、后勤保障、设备物资、财务审计、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对照三甲医院评审标准严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着力整改。完成医院管理、质量控制、安全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建立三级管理质控网络,成立医疗质量、学术、药事、病案等专门管理委员会,实施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全程控制。完善行政、医务、护理、后勤管理制度,使各环节均有具体措施、目标要求和操作流程。申报科研课题19项,获天津市卫生系统引进应用新技术填补空白项目4项。申报并获滨海新区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通过2010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备案2项,国家级新项目1项。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2项。健全病历全程质量控制、评价、反馈制度,加强运行病历实时监控,坚持管理痕迹动态积累,实行终末病历评价、运行病历督导,不断提高甲级病历率。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建立三级管理体系。成立7个护理质控组、7个护理质量专业技术小组,在临床护理中起到监督、指导、控制作用。强化基础、重症、专科护理水平,提升护理队伍综合素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不断改进环境控制、消毒隔离、职业防护等工作;系统开展回顾性病例监测,对出院病例全面进行终末监测;临床科室医院感染报告意识、医院感染实报率明显提高,漏报率降至7.84%,达到三甲医院标准;以ICU医院感染管理、多重耐药菌管理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3项医院感染SOP为基础,开展目标性监测,成效显著。建立战略学科发展体系,急诊急救、ICU、血液净化、神经科、骨科、耳鼻喉科、康复科等优势学科带动医院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升。
  抗震救灾与医疗救援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泰达医院迅即成立抗震救灾医疗救援指挥小组和抗震救灾医疗队,制定医疗救援实施方案,做好诸方面准备。5月24日,泰达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灾区实施医疗救援,克服诸多困难,在四川华西医院抢救、护理危重伤者,历时24天,是天津市医疗队援川时间最长的医疗救援队伍。泰达医院凭借骨科技术优势,成为接收四川灾民伤员指定医院。5月27日,泰达医院接收广元市青川县4名伤员和随同家属。7月1日,4名伤员康复返川。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机构简况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暨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由天津开发区管委会投资兴建。系公立非盈利性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兼教学、科研学院。于2003年9月26日开院,坐落于开发区第三大街61号。
  泰达心血管医院自建院伊始就创建与党中央、国务院2009年出台的新医改方案完全契合的一套全新管理体制,是迄今国内唯一符合该医改的公有制医院。医院定位为无行政级别事业单位,实行政事、官办分开,推行院长负责制。坚持人事制度改革,取消事业编制,实施全员聘任,以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不与开药、检查数额及业务收入挂钩,而与工作质与量、技术难度与效率、患者满意等指标挂钩,从制度上杜绝坑害病人行为,杜绝患者送“红包”。推行财务制度改革,严格预算与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加强资产管理,做到收支均衡。
  医院总投资7.2亿元,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设计病床500张、手术室16间、导管室5间、术后监护室(ICU)80床、心脏重症监护室(CCU)40床,可开展包括心脏移植在内的各类心血管外科手术和各类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至2010年末,医院有职工519人,其中医生129人,护士242人,医技人员48人,其他专技人员76人,行政管理人员24人。高级职称64人,博士9人,硕士72人。设有心脏内科(2个)、心脏大血管外科、急诊科、手术部、ICU、CCU、国际医疗部、健康体检部、营养部、放射科、超声科、电生理科、核医学科、检验科、药剂科、介入中心、中心供应室等专业科室,以及办公室、医教部、护理部、质量管理控制中心、事业发展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信息部、医疗设备部、后勤保障部等行政职能科室,并建有动物实验中心、基础医学研究中心、72床Ⅰ期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心实验室等科研部门。拥有双梯度核磁共振、“宝石”CT、ECT、平板式数字减影心导管机、三维实时成像彩色超声仪、心磁图机、高倍电子显微镜等诊断、治疗和科研设备。建有自动物流传输系统,影像传输、检验信息、临床信息、护理咨询、财务物资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全方位的医院信息系统。药剂科在国内率先采用自动包药机,检验科在国内首先采用全自动前处理系统支撑的检验线。
  运行机制 推行先进运行机制,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规范就诊程序。安装银行式取号系统和中英文双号叫号系统,方便患者就医;实行多种方式预约挂号,保证患者及时、方便就诊;采用一卡通收费方式,使病人在医生诊间即可刷卡付费,避免反复排队交费的麻烦;装备国内首台自动包药机,优化开药和取药流程,节省人力成本,保证用药安全;采用腕带式条码识别系统,提高病人进行检查、检验、治疗、护理的身份识别效率和准确性;采用计算机移动查房系统,提高临床诊疗措施的准确性和效率。
  提供温馨环境。病房具有多个层次,以两人间为主,兼有单间、套间和豪华套间,其基本生活水准和医疗水准均一视同仁。在手术室、导管室和术后监护室(ICU)门前设置家属等候区,院内设有24小时餐厅。专设病情介绍室,体现对家属尊重,保护病人隐私。医院从建院之初即出台3项免费惠民措施:免费为住院患者提供营养合理的一日三餐和水果;免费为重患者提供护工服务;免费为病人及家属提供往返于市区和医院的定点班车。
  推行临床路径。自2004年始,开发和设计临床路径信息系统,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包括诊疗、护理、质量控制和费用标准的临床路径,可覆盖90%病种,使医师与护士能够便捷地按临床路径服务病人。实施临床路径,促进诊疗规范和基础护理,并使平均住院日逐年下降。至2010年,平均住院日为8.2天。
  实施单病种结算。2004年,医院与天津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签订按单病种结算费用协议,在全国率先实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单瓣膜置换术和心脏双瓣膜置换术,3个主要心外科医保病种手术按病种付费结算方式,降低医疗费用,平抑虚高医疗价格。
  坚持合理用药。医院坚持药品收入不与奖金挂钩,严格管理抗菌素使用,包括起搏器植入在内的介入治疗术后不用抗菌素,心外科手术只用1天抗菌素。自开院以来,药品收入仅占业务总收入的15%左右,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护理服务 护理实行垂直管理。护理部门负责全院护理人员的聘任、培养、使用、调配和绩效考核。护理单元由护理部门统一管理,不再依附于医疗科室。建立护理站是“机场”、医疗服务是“飞机”灵活机动的护理平台,促进护士在病房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保障临床护理岗位护士配比,医护比例为1∶2,总床护比例为1∶1.1,病房床护比例为1∶0.45,CCU床护比例为1∶1.5,ICU床护比例为1∶3。每个病区配备68名护理员,免费为有需要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按层级制订各级护理人员系统培训计划,为护士提供深造机会,拓展职业空间。50余名护士到国内外进修学习,所有护士长均在日本受过培训,8名护士赴日本学习半年,2名护士赴德国学习3个月。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改变以处理医嘱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护士在24小时内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建立护理排班信息系统,在国内率先设计并应用护理排班信息系统,护士长按照白班护士相对固定一个月和遵从个人意见的原则,进行月、周、日排班。实施护士分级岗位管理。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业务职称、工作年限和学历水平,将护士分为3个岗位级别。开展护理评估,制定3大类15种护理评估表,护士通过护理评估贴近患者,用更多时间与病人沟通,掌握其病情和生活需求,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教学与学术交流 2005年3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被批准为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在天津医科大学设立天津市第一个心外科博士点,设立心外科、心内科、麻醉科和电生理科4个研究生招收点,医院刘晓程、任自文、齐向前3人荣获博士生导师教授学衔,薛玉良、陈元禄2人荣获硕士生导师教授学衔,宋昱荣获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学衔。是年,刘晓程纳入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教学体系。2004—2010年,培养博士研究生21人,硕士研究生67人,本科实习生49人,接收进修医师127人。2009年4月,接收日本籍心血管外科医生来院进修手术。至2010年末,共有5名日本籍医生来院进修。
  护理教学始于2004年11月。黑龙江省卫生学校22名护理专科生来院毕业实习。至2010年末,接受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锦州医学院、承德医学院、河套大学、天津医专、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分院、黑龙江卫生学校、哈尔滨铁路卫生学校、哈尔滨卫生学校、廊坊卫生学校等11所医学院校的护理实习生368名。
  2004—2010年,医院申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项,省市级项目8项,组织国际国内大型学术活动11次。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日德国际心血管研讨会、中日介入治疗交流研讨会、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联合举办中国重症心脏病研讨会等大型学术活动。
  科研项目 科研立项11项,共获得科研基金1132.48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课题)3项;被确定天津市卫生引进应用新技术填补市空白项目16项;科研成果登记9项;授权专利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24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3篇,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发表论文33篇,核心期刊178篇;建立动物实验中心,并取得普通级实验动物许可证;建立基础研究中心。
  爱心救助活动 2004年始,与民政部门和国内外慈善组织合作开展“爱心救助”活动。“明天计划”项目自2004年5月始,集中使用福利彩票公益金,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是年9月22日,民政部与泰达心血管病医院签订执行“明天计划”协议。至2010年12月,医院救治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先天性心脏病孤儿2301人,最小3个月、最大18岁。
  “生命的礼物”活动始于2004年5月,系医院与国际慈善组织扶轮社共同合作项目,免费根治孤贫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8人。“爱佑童心”活动响应爱佑华夏慈善基金会发起的“爱佑童心”活动,始于2006年7月。先后接收、救助孤贫先天性心脏病患儿924人。
  “爱心救助工程”缘于天津市政府采纳院长刘晓程建议,于2006年6月1日启动对残疾人及低保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助计划,即天津市“爱心救助工程”。医院为天津贫困患儿58人进行手术治疗。
  响应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发起的“爱心希望”活动,始于2007年5月。先后接收、救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21人。“爱心助医”行动响应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希望救助基金工作部发起的面向贫困家庭残疾儿童的医疗救助项目,救助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1人。其他爱心救助为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7人进行手术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筛查 2004年4月25日,泰达心血管病医院与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在天津市开展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活动。初期筛查范围仅为市区、塘沽区、开发区大多数儿童。2007年,购置筛查车3部下乡,对天津市郊县儿童进行流动筛查。2009年,实现对天津市当年出生的新生儿近8万人“零网眼”筛查,成为全国唯一做到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零网眼”筛查的省级单位。至2010年末,共筛查儿童289101人,先天性心脏病阳性率33.9%,阳性患儿多数可以自愈,部分有手术指征的患儿得到及时救治。天津市儿童先心病筛查活动在国内尚属创举。
  信息化管理 泰达心血管病医院按照“着眼国内、面向世界”“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思路,着力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国际标准的现代化数字化医院。其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医疗影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手术及重症监护信息系统(C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护理信息系统(NIS)、医院经营管理信息系统(HBOS)、办公自动化系统(OA)及邮箱、网站等。
  奖励与荣誉称号 泰达心血管病医院2004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奖。2005年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优秀组织奖。2006年相继获全国“银龄行动”先进单位、天津市文明单位、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诚信建设A级诚信单位、天津市妇幼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天津市“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2007年相继获民政部“明天计划”突出贡献奖、天津市文明单位、医院介入中心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医院外科护理组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2008年获天津市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天津市红十字会“5·12”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组织奖。2010年相继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第三届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其护理部获滨海新区“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
  二、非国办医疗机构
  天津华泰医院 成立于2003年5月。总部坐落于开发区第五大街百合路8号,系天津市卫生局批准的非盈利民营、一级综合医院。2007年1月25日,医院获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为天津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2010年,医院总建筑面积1843平方米,共有职工14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3人。其诊疗范围主要是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神经症等中西医诊疗;一般外伤处理;妇科常见生殖泌尿感染、乳腺增生、月经不调、计划生育手术等。全年接诊门诊病人93057人次。20052010年,接诊外籍病人1.23万人次。自2006年10月始,受开发区卫生防病站委托,承担区内企业职工职业健康检查和预防性健康检查。至2010年末,为78家企业、16174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为84家企业、142280名职工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自2008年始,先后与100余家企业建立医疗服务“绿色通道”,为企业职工提供医疗保健、医药咨询、急救处理、健康教育等多项服务,并承担7家企业医务室医疗保健任务。
  天津爱心医院 成立于2007年9月1日。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坐落于开发区第三大街和洞庭路交口,系盈利性一级民营医疗机构,天津市医保定点医院。2010年末,医院有职工42人,其中医技护人员26人。医院致力于妇科、外科等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开设妇科、外科、耳鼻喉科、中医科等。门诊医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10余人,占医务人员总数的40%以上。多次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合作,组织医技开发、研究和指导。配置精良医疗设备,包括美国G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PC2基因荧光定量仪、血球分析仪、奥林巴斯荧光显微镜、彩超、B超、阴道镜影像诊断治疗系统等高新设备。
  天津圣爱医院 成立于2005年8月,系以专科特色为主的股份制(普通合伙)综合性民营医院,坐落于开发区第二大街10号。医院设妇科、皮肤泌尿外科、中医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科等科室。至2010年末,有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5人,护理人员15人。医院制定医疗质量、医疗接诊、治疗操作规程、护理治疗、导医服务等70余项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制定劳动纪律管理等30余项行政管理制度,规范员工言行举止,加强劳动纪律。医院根据区域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等特点,以妇科、泌尿外科为重点科室,主要诊疗男女性生殖泌尿系统多发炎症等疾病,实行集医疗、保健、预防于一体的综合诊治。践行“细心关注每个细节”服务理念,推行专家化、网络化、宾馆化医疗服务模式。实行医师首诊负责制,一患者一诊室接诊服务。
  天津博爱医院 成立于2007年,坐落于开发区洞庭路10号,医疗面积5500余平方米,系具有医疗、教学、康复、预防保健等多项功能的综合性民营医院。医院设内科、外科、耳鼻喉科、妇科、计划生育科、宫颈疾病科、泌尿外科、不孕不育科、中医科、前列腺科、胃肠科、皮肤科等临床科室;设放射科、影像科、心电图室、检验中心、胃镜室、耳鼻喉内窥镜室、宫腔镜室、妇科微创中心等10余个医技科室,病床30张。医院兼顾医疗服务硬件水平提升和医疗服务软件标准完善,加强科室管理,落实医德考评制度,打造“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百姓放心”的优质医疗机构。秉承“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办院理念,吸收国内优秀医学专家丰富的中西医临床经验,先后派出医技人员43人到重点院校进修;与8家科研单位和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国内多家三甲医院专家进行长期医疗技术协作,聘请专家定期到医院交流指导,先后成功举办30余次400人以上的国内学术会议。至2010年末,医院共有职工120人,其中副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0人、医技人员36人。医院先后引进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美国GE彩色超声系统、500AX光机、宫腔镜、数码电子阴道镜、精子分析仪、LEEP利普刀,臭氧治疗仪,短波治疗仪、ZRL前列腺治疗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医院组织医护人员多次下社区开展义诊、免费健康体检咨询活动,先后组织贫困、残疾等特殊病人免费检查2112人次,手术256例,治疗2335人次,共援助资金53万余元。
  天津真情医院 开发区合资兴办的综合性、非盈利性医院,天津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成立于2003年。坐落于开发区第三大街翠亨广场东侧,使用面积2100平方米。设有中医科、颈肩腰腿痛科、针灸科、理疗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肛肠科、痛风科、内科、外科、骨科及计划生育专业(宫内节育器置取术、负压吸宫术)、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科室,病床30张。医院坚持“一切为了病人,您给我信任,我还您健康”的办院宗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医院与天津永久医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共同建立三级联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形成医疗保健康复治疗体系;与上海圣洁保险公司、华泰保险公司、威马捷国际旅行援助责任有限公司、JR保险公司签约投保,建立外籍人员在中国就医的医疗保险。不断改善医疗环境,开展全程导诊、医疗一站式服务,医疗保险联网刷卡结算,免去参保患者自行报销的繁琐手续;以病人为中心,打造为患者服务新模式。针对开发区独资企业、合资企业不断增加的趋势,为外籍患者开设专家门诊。
  天津海滨中医医院 建立于2009年8月8日,坐落于天津开发区第二大街212号,占地面积843平方米,系开发区首家民营中医专科医院。设有中医科、中医理疗科、中西医结合科、中医骨殇科、中医疮疡科、针灸科、推拿科、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医院有卫生技术人员14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7人。医院加强各个环节管理,提升医疗质量,杜绝医疗隐患。医生详问病情,明确诊断,合理用药;药剂师仔细核对调配处方,正确发药;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人,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兴办中医特色科室,中医骨殇科以中医手法对骨关节伤折,肌肤、筋肉、脏腑、经脉损伤等疾病诊治和预防取得独特疗效;中医疮疡科运用中医中药对顽固性皮肤溃疡、褥疮、皮肤瘘管等病症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天津儿童病专科医院 建立于1988年。2006年,迁至天津开发区第二大街,建筑面积1156.86平方米。门诊设有内科、外科、耳鼻喉科、化验室、心电图室、注射室、药房等科室,以开展中高端、精品医疗服务为基本定位。医院树立“强化质量,注重服务,以人为本,关爱儿童”办院理念,把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作为头等大事。累计为儿童医院发展、儿童健康事业支持2040万元,资助儿童医院离休老干部及退休职工活动经费35.5万元。每年均开展23次儿童健康咨询义诊服务活动,直接社会效益10万余元。为安徽特困学生捐助5万元,并与其保持书信联系;资助福利院儿童游览天津市热带植物园;参加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的希望工程社会公益事业,在六安团市委开展的“感恩·再牵手”活动中捐助1万元。2003年,捐助抗击“非典”27.7万元;2007年,为南方水灾募捐1万元。2008年,捐助四川汶川地震灾区2.3万余元。至2010年末,累计资助款2122.5万元。
  三、社区与企业医疗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站 2001年,开发区将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作为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方便居民群众、改善区域环境的重要举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摆上议事日程。2005年,开发区因地制宜,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职能,扩大服务范围,提升医疗质量。至2010年末,全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8家,入户对1530余名居民进行健康调查,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近4000人份。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坚持依法行医,实行上门服务,着力于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经10年实践和摸索,基本完成服务功能定位、服务模式确立等建设,以国办医院为依托、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双向配合和双向转诊的医疗机制,日益完善。
  企业保健站 2000年,开发区拥有企业保健站(医务室)22所。2001年,开发区鼓励企业设立保健站,相关部门给予验收、审批、培训、指导、促其与区国办医疗机构双向配合。至2010年末,开发区企业保健站发展到61所。企业保健站主要承担本单位医疗保健预防、职工体检任务,为职工提供常见疾病诊治、医疗保健咨询,以及职业卫生管理、现场紧急救护,并为职工建立健康档案。对需转院治疗的病人及时送定点医院诊治;宣传疾病预防和卫生健康知识,掌握传染病和常见病发病情况并及时予以防治。
  第四节 社会卫生
  一、爱国卫生
  2001年,开发区加强爱国卫生管理,不断改善区域生产、生活环境卫生质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年,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制订爱国卫生计划,细化各项任务,并通过自查和普查,发现问题,整改完善。
  2003年,健全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区域卫生责任人,把卫生落实到单位和专人。开展“六讲”“三德”(讲科学、讲清洁、讲健康、讲秩序、讲整洁、讲文明,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活动,增强区域员工和居民爱国卫生意识。是年,将清理垃圾作为环境卫生重点,从建章建制入手,实现“及时清理无积存,定期消毒无死角”,脏乱差问题得到解决。
  2006年,贯彻《天津市爱国卫生工作管理办法》,修订《天津开发区环卫承包合同》,与200余家临街单位和企业签订责任书,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着力解决居民小区环境卫生问题,各居民小区进行清整,清运无主垃圾40余吨,小区卫生环境得到改善。加强病媒生物防治,是年,完成79个生活小区、29个施工工地、空地春秋两季灭鼠任务,鼠密度达到国家标准。坚持环境消毒,有效控制蚊蝇滋生,使蚊虫媒传染病控制得到有效保障。
  2009年,建立“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科学治理,分类指导”的爱国卫生管理机制,旨在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延伸爱国卫生网络覆盖面,与200个企业、社区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信息。是年,分别于3月、10月运用科学杀灭手段,开展投药灭鼠活动,实现无鼠传染病发生。开展灭蚊、蝇为中心的夏、秋季除害防病活动,对全区95个生活小区、28个施工工地、11个消毒点,坚持严格消毒,蚊虫媒传染病得到控制。开展灭蟑螂宣传,普及蟑螂防治常识,加强重点行业和地区(饭店、餐厅)灭蟑螂指导与管理,进行技术培训,蟑螂密度不断降低。坚持对病媒生物进行检测,“四害”(鼠、蚊、蝇、蟑螂)密度均达到国家标准。消毒检查和监督得到加强。
  2010年,区爱国卫生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爱国卫生经验,探索卫生规律,查找卫生差距,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现爱国卫生常态化。
  二、无偿献血
  1999年5月,开发区献血办公室成立,承担区域无偿献血组织任务。2001年,献血办公室完善献血管理制度。在企业、单位、公寓发放无偿献血宣传手册,营造无偿献血光荣氛围,使公民明确无偿献血意义,掌握无偿献血相关常识和注意事项。设立固定采血点,建立采血车进企业、进公寓制度。
  2004年,区献血办公室与塘沽卫生局共建滨海中心血站,与天津市血液中心对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泰达医院临床用血资质进行评审验收,均获通过。
  2005年,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宣传,提高群众热衷公益事业自觉性。转变无偿献血模式,由计划献血模式转变为公民自愿无偿献血模式。是年,区内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无偿献血39人次;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包括摩托罗拉公司70人、天海公寓13人、天河公寓14人、天江公寓23人、国翔公寓105人无偿献血;心血管医院患者家属91人次无偿献血。全年无偿献血共355人次。建立区公务员及企业职工流动血库。公务员流动血库登记在册386人,企业职工流动血库登记在册739人,作为重要临床用血应急储备。
  2006年,建立造血干细胞库,招募志愿者,完成造血干细胞采样298人份。摩托罗拉公司职工李晓林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区域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07年,继续推行采血车进企业、进公寓制度,每月10日在国翔公寓设立固定采血点,全年献血者528人。另在摩托罗拉、矢崎汽车配件等两家企业,累计采血119人次。
  2009年,在国翔公寓、天江公寓设立固定采血点,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矢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天津英泰汽车饰件有限公司等3家企事业单位专设采血点。全年累计献血548人次,采血161018毫升。
  2010年,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宣传活动。开发区编写无偿献血宣传手册,向企业、单位、公寓、社区发放,旨在营造无偿献血氛围,树立“义务献血光荣”思想。是年,采血近万毫升。
  三、红十字会
  2001年,开发区红十字会探索参与社会管理新方式和途径,建立备灾救灾网络,开展人道救援救助、义务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等宣传活动。
  2004年,红十字会加强“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宣传,开展扶危济困、敬老助残、救死扶伤、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教育;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捐献款物接收、登记和运送程序,及时向社会发布赈灾救助信息,增强募捐透明度,让捐赠者感受到公开、公平和公正。
  2006年,区红十字会开展“博爱送温暖”活动,为50户困难居民送去毛毯、棉被;为区内患白血病困难职工发放扶危济贫补助8000元;为救助水灾地区,捐款8708元。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北川等地发生强烈地震。5月13日清晨,区红十字会立即启动震灾救助机制。是日,在泰达政务网、泰达电视台、《北方经济时报》等媒体向社会各界发出募捐紧急呼吁,公布捐款账号、捐款地址、热线电话。至6月5日12时,累计募捐1630万元,接收捐赠物资价值7万余元。其中,一次性捐款逾10万元单位33个,逾1万元个人37人。
  2009年,开展“博爱助万家”募捐活动。全年募集捐款逾10万元;为“莫拉克”台风受灾台湾居民捐款1.74万元;为见义勇为青年冯松雪申请治疗费7.19万元;为困难职工发放救助金5000元,并对1名大学生实施救助。
  2010年,区红十字会坚持“抓重点、干实事、见效果”作风,开展“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宣传;开展募集救助资金活动、救灾活动、帮困活动、助学活动;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宣传活动,均取得新进展。是年,组织募捐307.63万元,其中“博爱助万家”捐款115.34万元,为西南地区旱灾捐款46.24万元,为青海玉树地区地震灾害捐款143.57万元,为甘肃舟曲地区泥石流灾害捐款2.47万元。继续开展“博爱送温暖”活动,为困难职工发放救助金2万元。是年,累计捐款近620万元。
  第四章 人口 社区
  第一节 人口
  天津开发区人口总量随经济规模大幅扩大呈逐年增长态势。2010年,从业人口41.92万人,常住人口15.27万人,户籍人口4.96万余人;家庭规模呈小型化趋向,3人户家庭、2人户家庭、1人户家庭分别占总户数的38.02%、25.52%、23.11%,共占总户数的86.65%;有36个民族;全区人口平均年龄28.07岁;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计)为111.87∶100。推进社区建设,逐步实现社区自治。加强社区管理,抓好“特色社区”和“泰达新市民”工程建设。至2010年,天津开发区共有居民社区7个、蓝领公寓社区7个、学院社区1个,社会管理覆盖率100%。
  一、人口数量
  人口总量 20012010年,天津开发区人口总量呈逐年明显增长态势。
  开发区人口具有双重意义。广义而言:人口包括区内从业人口及其被抚养人口;从业人口包括区内、区外(即区内注册、区外经营企业的从业人口)。狭义而言:专指居住在区内的从业人口及其被抚养人口,其中,从业人口分为通勤人口和居住人口两部分,居住人口又包括常住和暂住人口两类。区域人口总量系指天津开发区内常住人口总和。2001年,常住人口3.82万人,比上年增加1.22万余人,增长47%。2003年,常住人口8.32万人,比上年增加2.93万人,增长54.40%。2006年,常住人口11.63万人,比上年增加1.13万人,增长10.80%。2008年,常住人口13.67万人,比上年增加0.88万人,增长0.7%。2010年,常住人口15.27万人,比上年增加0.67万人,增长0.5%。20012010年,常住人口年均递增率逾15%,具有直线性、大幅度增长的显著特征。
  开发区人口总量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功能区的区域属性。人口总量相伴经济社会发展而增长,机械增长方式为其增长主因。其中,从业人口住入、社会人口迁入、区域不断扩展系人口增长的最重要因素。至2010年,天津开发区累计批准外商及中国港澳台投资企业4870家,内资企业9546家。20012010年10年间,外商及中国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1555家,内资企业增加1187家,年均增加分别为155家、118家。企业增加带动从业人口增长。2010年,从业人口达到41.92万人。20012010年10年间,从业人口增加22.82万人,年均增加逾2.282万人。部分从业人员及其被抚养人口入住区内,成为区域常住人口。20012010年,天津开发区坚持环境建设,“优化投资环境,美化城区环境,塑造高品质人文环境”。特别是“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天津开发区实施“社会和谐”战略,推动社会文明建设,提升城市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和宜居度,促进社会人口迁入。2004年,开发区辟建西区;2008年,辟建南港工业区。区域拓展导致投资企业增加,从业人口扩大,促进区域人口总量快速增长。
  2001—2010年,天津开发区人口自然增长最高年份为2001年。是年,出生人口182人,出生率为4.76‰;死亡人口14人,死亡率为0.37‰;净增人口16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9‰,低于2000年的5.15‰。2009年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年份,仅为0.93‰。2010年为出生人口、净增人口最高年份,分别为466人、404人。
  从业人口20012010年,天津开发区从业人口随企业增多逐年增长,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亦逐年增长。从业人口、劳动报酬双增长格局的形成,缘于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和质量不断提升。10年间,从业人口增长22.80万人;2010年劳动报酬总额(212.48亿元)为2000年劳动报酬总额的7.79倍。
  2001年,全区从业人口19.50万人,劳动报酬总额31.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14.0%。2003年,从业人口23.20万人,比上年增加2.61万人,增长13.0%,为20012010年10年间最高增幅年份。劳动报酬总额4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33.27亿元。是年,举办下岗再就业专场5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工作岗位7834人,安置“4050”人员上岗就业454人。2005年,全区从业人口28.83万人,比上年增加3.02万人,增长11.7%,为20012010年10年间位居第二的增幅年份。劳动报酬总额65.61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47.54亿元,增长18.5%。全区从业人口人均月劳动报酬2052元。是年,开发区管委会着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支出再就业专项资金95万元,分别培训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120人、800人、1700人、6217人;举办人才劳务市场31场,提供就业岗位2.09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9648人,其中“4050”人员900名。2007年,全区从业人口32.93万人,比上年增加1.36万人,增长4.3%,为2001—2010年10年间增幅最低年份。增幅较小缘于是年区域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较少,仅1万余人。
  劳动报酬总额115.93亿元,比上年增长25.1%。是年,按收入法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4项构成中,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为23.5%。全区从业人口人均年劳动报酬3.70万元,增长17.8%。开发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万元,增长11.4%,人均消费支出2.61万元,增长9.1%。2008年,全区从业人口35.61万人,比上年增加2.68万人,增长8.1%。劳动报酬总额154.36亿元,比上年增长33.1%,为2001—2010年10年间劳动报酬总额增幅最高年份。是年,按收入法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4项构成中,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为25.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区从业人口人均年劳动报酬4.32万元,比上年增长16.8%。2010年,从业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全区从业人口41.92万人,比上年增加3.87万人,增长10.2%。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从业人口24.88万人,比上年增长13.1%,内资企业从业人口17.04万人,比上年增长6.2%。劳动收入持续大幅提高,劳动报酬总额212.48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全区从业人口人均年劳动报酬5.28万元,比上年增长11.5%。继续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共培训技工1.55万人,其中中级工以上4657人。全年共举办各类招聘会54场,吸引1.16万家企业、8.23万人次参加,共提供就业岗位2.30万个。是年,天津开发区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1个,其中民营机构9个;有青年见习基地66家。
  户籍人口 2000年11月1日,天津开发区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登记,时有户籍人口7351人,为总人口的28.29%
  2002年,户籍人口逾万,达到14633人。2003年,户籍人口15828人。
  2004—2008年,户籍人口增长较快,至2009年达到45674人。
  2010年,户籍人口49628人,比上年增加近4000人,增长9%。
  二、人口构成
  家庭结构 2001—2010年,天津开发区实有家庭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呈大幅增长态势。2000年,实有家庭4787户,2010年增至19694户,为2000年的4.1倍,10年间增加14907户。
  2001—2010年,天津开发区家庭规模呈现小型化趋向。2000年每户家庭平均2.88人,2010年每户家庭平均2.47人,比2000年减少0.41人。2000年,家庭规模以2人、3人为主,分别占总户数的20.08%、54.82%。至2010年,3人户占总户数比例明显下降,为38.02%,比2000年减少16.80个百分点。1人户、2人户家庭增多,其中1人户家庭由2000年的417户增至2010年的4552户,2010年1人户家庭为2000年的近11倍;2人户家庭由2000年的961户增至2010年的5025户,2010年2人户家庭为2000年的5.23倍。45人户家庭呈减少趋势。
  2001—2010年,天津开发区家庭类型发生明显变化,一代、二代户所占比重较大系区域新型家庭结构突出特征。至2010年,一代户、二代户家庭合计占总户数的92.53%。其中,一代户家庭8740户,为总户数的44.37%;二代户家庭9482户,为总户数的48.16%。
  年龄结构 2000年,天津开发区014岁少年2795人,占总人口10.75%。2010年,014岁少年7197人,占总人口4.71%,比2000年占比下降6.04个百分点。
  2000年,1564岁22892人,占总人口88.11%。2010年,1564岁142701人,占总人口93.44%,比2000年占比增长5.33个百分点。
  2000年,65岁以上老人298人,占总人口1.14%。2010年,65岁以上老人2823人,占总人口1.85%,比2000年占比增长0.71个百分点。按国际通用老龄化社会人口标准,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天津开发区65岁以上人口呈缓慢增长态势,10年间占比增幅不足1%,且1.85%占比远低于国际通用老龄化社会人口标准。
  2000年,全区人口平均年龄27.49岁。2010年,全区人口平均年龄28.07岁,10年间增加0.58%。
  天津开发区年龄结构具有老龄化人口比重低、呈年轻化社会状态、社会保障压力较小、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显著特点。
  性别结构 2000年,男性人口14009人,为区域总人口的53.91%,女性人口11976人,为区域总人口的46.09%,男女性别比重为116.98∶100。2001年,男性人口20597人,为区域总人口的53.92%,比上年增加6588人,占比增加0.01%;女性人口17603人,为区域总人口的46.08%,比上年增加5627人,占比减少0.01%。2010年,男性人口80637人,为区域总人口的52.80%,比上年增加3795人,占比增加0.30%;女性人口72084人,为区域总人口的47.20%,比上年增加2741人,占比减少0.30%。
  2001—2010年10年间,男性人口增加60040人,占总人口比重由2001年的53.92%降至2010年的52.80%,降幅1.12%;女性人口增加54481人,占总人口比重由2001年的46.08%升至2010年的47.20%,增幅1.12%。
  2001—2010年,2004年为男性人口占比最高年份,为总人口的54.35%;2006年为男性人口占比最低年份,为总人口的52.10%。2006年为女性人口占比最高年份,为总人口的47.90%;2004年为女性人口占比最低年份,为总人口的45.65%。
  文化结构 2000年,具有小学文化2239人,具有初中文化9263人,具有高中文化(含中专)4632人,具有大学专科文化2610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2511人。
  2010年,具有小学文化6840人,具有初中文化50168人,具有高中文化(含中专)43403人,具有大学专科文化20703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28282人。全区有研究生3865人,比2000年增加3512人,为2000年的10.95倍。
  民族结构 2000年,天津开发区有汉、回、满、朝鲜、蒙古、土家、苗、彝、白、壮、侗、维吾尔、畲等13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为25240人,占总人口的97.13%;其他民族727人,占总人口的2.87%。
  2001—2010年10年间,天津开发区城区环境、投资环境、就业环境、人文环境不断改善,城市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大幅提升,少数民族人口入住明显增加。2010年,入区民族36个,比2000年增加23个,为2000年的2.77倍。其中,汉族人口最多,为148101人,占总人口96.97%。是年,少数民族中已无白族,增加:藏、布依、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拉祜、水、东乡、纳西、土、达斡尔、羌、撒拉、毛南、仡佬、锡伯、乌孜别克、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617人,占总人口3.03%。其中,以满族人口最多,为131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28.42%;回族次之,有1087人,占少数民族人口23.54%;朝鲜族567人,占少数民族人口12.28%,居第三位。
  全国56个民族,天津开发区有36个,占民族总数64.29%。
  未识别的民族1人,外国人加入中国籍2人,未计在内。人口分布天津开发区分为东区与西区。东区亦称“母区”,始建于1984年,系天津开发区发韧地,至2010年,历经26年发展建设。西区始建于2004年,为另地辟建,两区始建相差20年。故人口分布东区远多于西区。
  2010年,东区人口为126285人,西区人口为9337人。东区拥有20个社区,包括7个居民社区和13个虚拟社区。其中,康翠社区、泰丰社区居民,分别为9157人、8620人,居前两位。芳林社区、翠亨社区居民,分别为7995人、7078人,分列三、四位,紫云社区、雅园社区、华纳社区居民,分别为6645人、6633人、5556人,依次居五、六、七位。13个虚拟社区中,天江公寓社区、国翔公寓社区、科技大学社区人口居前三位,依次为15747人、13309人、10519人。人口最少的为泰达足球社区,仅97人。
  1993年5月,天津开发区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镇西侧辟建天津逸仙科学工业园,至2010年,其人口1575人;1996年5月,在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辟建天津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区,至2010年,其人口11133人;1996年6月,在天津市汉沽区南部辟建天津开发区化学工业区(2008年更名为天津开发区汉沽现代产业区),至2010年,其人口1640人;2009年4月,组建南港工业区(与天津开发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至2010年,其人口2751人。
  三、人口管理
  流动人口管理 2001年,开发区管委会强调,将流动人口管理作为建设“和谐泰达”、改善综合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抓出成效;细化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将其列入年度工作要点,明确具体要求和责任单位。是年,对流动人口进行摸底,加强流动人口登记管理,为改善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003年,成立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在管委会领导下开展区域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公安分局、工青妇组织、城管局、教文卫生局、司法局、建交局、安监局、建管中心、管委会办公室等。协调领导小组下设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负责其日常工作。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的职责为:依法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承担区流动人口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协调公安、民政、劳动、计生、教育、法援等单位,督促相关部门做好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辖区内居民个人房屋租赁税代征工作管理;管理和考核流动人口服务站工作;负责协税(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等。是年,按照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取消暂住人口管理性收费后进一步加强暂住人口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公安局、地税局《关于开展房屋租赁征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开展辖区房屋租赁协税工作。全年检查企业1546家,检查劳动密集型企业40家,现场整改9家,为7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解决拖欠工资45万元,依法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2006年,以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工作重点,落实管委会《天津开发区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讲评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居民房屋租赁协税返还款管理办法、协税员上报动态信息衔接查处工作规定,以制度促管理,提升工作质量。公安分局深入企业、工地、公寓等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暂住人口登记办证,并出动警力1200余人次,开展清理检查行动,清理滞留公寓内的无业闲散人员,收缴管制刀具、钢管、棍棒、仿真枪190余件。法律援助中心做好“148”咨询热线电话和日常接待工作,向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服务。建立改善外来务工人员暂住环境、开展健康向上文娱活动、进行多层面知识技术培训、依法维权联动服务体系4项综合推动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长效机制。
  2007年,在生活区和工业区各建1个流动人口服务站,使服务工作贴近外来务工人员。落实“外来务工青年法律援助服务计划”,组织青年法律援助志愿者开展活动,依法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开展以“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月系列活动。其间,组织优秀外来务工人员畅游滨海新区,为外来务工人员进行维权咨询、义诊,赠送“亲情电话卡”,举办中秋文艺晚会,召开外来务工人员代表座谈会,慰问流动人口困难家庭。启动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综合信息平台,使流动人口基础信息采集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方式落后的局面得到改观;基础信息形成信息库,各类流动人口关联信息得到整合,能够在平台上开展各种服务和管理工作,实现从静态防范式管理向动态服务式管理的转变,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出租房屋协税工作成效显著,协议额突破1100万元,位列全市首位。
  2009年,寓服务、管理于各项专项活动之中。举办“慰问外来工座谈会暨亲情电话卡发放活动”,使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政府的关爱。开展多项检查活动,对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治安、消防、卫生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拖欠、劳动保障等进行严格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责成相关单位按期完成整改。在蓝领公寓开展以“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天津”为主题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活动,围绕流动人口治安热点问题和管理工作关键问题,受理外来务工人员咨询、建议、投诉。建立西区流动人口服务站,填补区域流动人口工作“空白”。印制《流动人口服务手册》,流动人口人手一本,为其生活、就业、医疗、外出等提供方便。启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流动人口信息服务网”,共10余个栏目,成为集信息服务、沟通交流、办事指南、情感倾诉等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举办第六届外来务工人员“电影月”,放映电影60余场。继续发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区工会开展“情系外来工”活动,丰富其文体生活;教育部门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确保其接受义务教育;卫生部门加强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外来公寓、农民工宿舍等食品安全监督和疾病防治工作;计划生育部门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措施,落实奖励优惠政策和免费技术服务措施;法律援助部门开展“法律进社区、进工地、进公寓”活动,举办“普法流动课堂”;安监部门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对流动人口聚集的工地、公寓进行安全检查。着力开展流动人口及其出租房屋登记工作,全年登记流动人口5.78万余人,走访2.86万户,其中出租房屋5361套。开展出租房屋整治活动,走访6889户,集中清理687户,核实外来人口2122人,新增登记流动人口472人,发现并整改隐患187处,查出违章建筑106处,抓获网上逃犯1人。全年协税总额2013万元,比上年增长5.67%,出租房屋开票数7565张,比上年增长11.20%。
  2010年,着力抓紧流动人口管理人员自身建设。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开展以业务“应知应会”培训、知识更新培训、军训等为内容的岗位练兵。加强内部制度建设,以制度促进工作规范化。编写《协管员学习手册》,人手一本,增强学习力度。制定并落实《开发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开发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工制度》《开发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动态信息协查工作规定》,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实行“分类管理、重点追踪”,及时掌控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变化情况,对群租严重的出租房屋、蓝领公寓、建筑工地进行安全排查,对隐患比较突出的出租房屋、某地下交通空间项目生活区、无照经营的非法公寓进行整治。全年共调查、登记流动人口94171人,出租房屋5361套,提前完成2200万元的年度协税任务。在国翔公寓开展以“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泰达”为主题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集中宣传日活动,展出展牌96块,发放宣传资料8010份,发放计划生育用品1000余份,接受政策、法律、法规咨询691人次。流动人口信息服务网开通“663在线心理咨询”栏目,接收案例374起,询问人数1152人,探讨人数521人,详细咨询者94人,成功案例68起,留言板回复27起。
  户籍人口管理20012010年,天津开发区户籍人口逐年、快速增长。2001年,户籍人口逾万人;2003年,户籍人口15828人;2004—2009年,户籍人口增长较快,6年间增长近3万人,至2009年末,户籍人口达到45674人。2010年,户籍人口49628人,比上年增加3954人。
  按照管委会要求,除依据上级要求做好登记、核查、变更等常态户籍管理外,户籍部门密切配合产业政策和人才战略的实施,做好服务工作。
  2001年,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出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鼓励高级人才入区的规定》,2006年出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引进、培养与奖励的规定》。户籍管理部门按照管委会要求,为经劳动人事部门批准调入的外省市科技人员及其随迁家属、携带高科技产业科技成果并获得政府认可者办理在开发区落户手续。
  2004年,核查常住人口2.1万余人次,变更、更正户口项目6.7万余项,采集照片2800余人,常住人口核查率98%以上。摸清了户籍底数,并为二代身份证制发打好基础。
  2006年,推行专职户口协管员工作机制,组建一支20人的专职户口协管员队伍。按照“以房找人,分类纳管”工作原则,户口协管员由社区民警带领,逐门逐户进行人口登记,对区内人口实行实时、动态、有效管理。
  2007年,全面登记现住人口,录入微机,动态管理现住人口居住情况。
  2008年,户籍管理服务企业引进人才战略,帮助企业做好高新人才落户、办理核心员工蓝印户口。是年,办理高新人才落户78人,办理蓝印户口136人,为企业吸引、留住人才创造条件。
  2010年,户籍管理服务吸引人才和大项目入区战略,为新引进的东方电气风电科技有限公司解决企业员工成建制入区落户问题。是年,共解决企业员工3985人落户。
  境外人口管理 开发区建区之初,境外人口管理隶属天津市公安局塘沽分局。1993年5月,经天津市公安局批准,确定天津开发区境外人口由天津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管理,开发区分局即在当月成立专门管理机构。
  进入21世纪,天津开发区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外资企业快速增长,境外人口显著增多。至2007年,境外人口逾2000人,达到2187人;2009年,境外人口2477人;2010年,境外人口2850人,近全区常住人口的6%。
  2001年,管委会要求具有外事工作职能的局、处、室做好对境外人口服务工作。2003年,管委会提出外事工作“以硬环境筑‘巢’,以优质服务暖‘巢’”,对境外人口“加强管理,立足服务”。其后,天津开发区境外人口管理除继续做好查验涉外人员有效证件、办理外事专用车辆牌照及境外人员驾驶证交换延期手续、调解涉外纠纷、查处涉外案件、受理市审批境外人员住宿申请、受理申报涉外宾馆等工作外,着力做好境外人员服务工作。2007年8月,天津开发区外事局成立(加挂:天津开发区港澳事务办公室、天津开发区台湾事务办公室),其工作职责之一系做好境外人员服务工作。
  天津开发区公安分局境外人口管理部门坚持值班制度,“全天候”为境外人员提供服务。天津开发区公安分局、开发区外事局每年以走访、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征询境外人口意见并迅速进行整改,完善境外人口管理工作。
  2001年,根据外籍人员要求,修改、完善《泰达外国人生活手册》,拓展服务内容。2007年、2010年,两次编修《泰达外国人生活手册》,汇总生活、安全、购物、医疗、办事等相关资料,分别译成英、日、韩文,为境外人口提供方便,收到“一册在手万事通”之效。
  2002年,管委会建立“泰达呼叫服务中心”。该中心系管委会专线服务网电话,亦为中国首家数字化政务呼叫中心。其工作程序为受话、办理、催办、反馈,为企业、社区其中包括外籍人员服务。2008年,为满足外籍人员要求,泰达呼叫中心开设“英语热线”(25201111),于12月12日开通。
  泰达医院于1990年设立“特需门诊”,为外籍人员就医提供服务。2008年,泰达医院在特需门诊基础上设立国际诊疗中心。中心完善诊室、设备、外语标识等硬件设置,制定外籍患者就诊流程,并对医护人员进行语言培训,确保能与外籍患者英语交流。完成与相关国际医疗、保险部门衔接,方便外籍患者到中心就诊。至2010年,国际诊疗中心共接诊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中国港、澳、台等30余个国家、地区的外籍患者,并在区内丹麦社区、台湾社区、国际学校等处举办多次健康教育活动。
  2005年,制定《天津开发区涉外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是年,按照该方案要求,成功处理日资清太郎料理店因烟道问题与居民发生的纠纷事件。2007年,进一步完善《天津开发区涉外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提高防范和应对涉外事件的能力。
  2001—2010年,管委会加强涉外荣誉称号推荐工作,旨在鼓励和表彰为天津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员,提升其荣誉感、归属感,促进区域发展。经管委会推荐,共有20名外籍人员获“泰达荣誉区民”称号,47名外籍人员获“泰达特别贡献奖”。
  计划生育 1990年12月,天津开发区计划生育办公室成立,与培训中心合署办公,后与教文卫生局合署办公,是为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办事机构,负责对全区企事业单位计划生育宣传、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供应计划生育药具药品。1997年,计划生育办公室获权对区内户籍居民发放《一胎生育服务证》。2000年,计划生育办公室归属区社会发展局,与药监科合署办公。
  2001年,开发区将卫生和计划生育列入区域社会进步事业重要内容。从开发区流动人口逐年增多的趋势和特点出发,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计划生育。是年,制订计划生育宣传、培训计划,改进计划生育药具药品发放方式,规范《一胎生育服务证》发放手续。
  2003年7月,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开发区计划生育委员会行使区县计划生育委员会部分职能,负责审批辖区户籍居民计划内二胎指标;发放辖区户籍人员中离岗待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征收辖区计划外生育社会抚养费;发放辖区户籍人口的《一胎生育服务证》;查验外来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流动人口婚育证》;监测外来人口在该市生育情况;与外来人口户籍地进行孕情通报。
  2005年,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权,建立计划生育奖励基金,实行计划生育奖励制度;加强宣传和培训,举办计划生育干部培训班,坚持在96个物业小区进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宣传和培训,受益群众逾万人;制定并落实二胎审批公示制度、户籍居民已婚育龄妇女查体制度、户籍居民离岗待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制度、户籍居民离岗待业人员计划生育手术费报销制度;已婚育龄妇女信息卡片全部输入微机,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实现电子化管理。是年,办理《一胎生育服务证》155例,办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婚育证》11例,完成二胎审批指标9例,出具二胎证明材料25例,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20例;发放计划生育药具药品16224人次;组织已婚育龄妇女查体,共1825人,涉及疾病种类12种。
  2007年6月,区计划生育办公室划归城市管理局,与其民政计生科合署办公。是年,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囊括街道计划生育机构和区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双重职能,并担负区县计划生育药具站职能。其中包括:政策法规宣传;计划生育药具药品无偿供应;《一胎生育服务证》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发放;社区户籍人口中离岗待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发放;《流动人口婚育证》发放;组织户籍人口中离岗待业人员已婚育龄妇女年度孕检;对户籍人口中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死亡家庭进行特别扶助;组织年度计划生育宣传日活动;接受户籍人口计划内二胎申请,按政策审查、进行社会公示、下达二胎生育指标;对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及有违反生育政策意愿的育龄群众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生育观,并帮助群众解决因实行计划生育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等问题;负责对计划外生育的育龄群众征收社会抚养费;定期核验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婚育证》,并与户籍地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将孕情监测情况提交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交换平台;受理计划生育信访和群众举报,对举报内容组织调查、核实、处理,出具结案报告。全年组织已婚育龄妇女查体1773人,办理《一胎生育服务证》172例、《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39例、完成计划内二胎审批5例、《流动人口婚育证》5例、审验《流动人口婚育证》20例。发放计划生育工具、药品,受益者22195人次。
  2010年,组织区内已婚育龄妇女查体101人,办理《一胎生育服务证》410例、《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41例、计划内二胎审批20例、《流动人口婚育证》33例,审验《流动人口婚育证》81例。发放计划生育工具、药品,受益者1.54万人次。
  第二节 社区
  着力抓好社区建设,逐步实现社区自治,做好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加强“特色社区”和“泰达新市民”工程建设。2010年,居民社区7个,蓝领公寓社区7个,学院社区1个,社会管理覆盖率达到100%。
  一、社区设立
  筹备1994年,天津开发区建区10周年。管委会总结历史经验,指出:天津开发区在招商引资、工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但在生活区建设、第三产业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均衡发展方面相对缓慢与滞后。经调查,相当数量的工作人员和投资者居住天津、北京市区,区域人口呈以工作人口为主、常住人口较少,在工作人员中又以流动人口为主、暂住人口较少的状态。是年,全区工作人员6.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0.5万人,暂住人口0.7万人,流动人口高达5.4万人。管委会意识到,这种不平衡性已成为天津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决定实施“入区工程”。
  管委会制订“入区工程”工作计划,确立入区原则和政策支持规定,着力改善城区环境,提升城市载体和服务功能。“入区工程”历时4年(1995—1998年),收到预期之效。至1998年末,工委、管委会、总公司机关入区职工858人,占其总数的80%。一批投资者、企业职工相继入区,管委会出资建成天河公寓、天海公寓、泰丰屋村,为外地打工者提供住宿。“入区工程”实施,促进区域经济与城市建设、相关事业协调发展,区域环境的显著变化又反转来吸引人口入区。
  2001年,天津开发区生活区建成区逾8平方千米,并继续扩建;区内常住人口3.82万人,流动人口逾10万人;家庭户4800户,集体户2300户。由于居民多为外来人口,其层次不同,来源多样,流动频繁,成员复杂,需求不一,社会管理难度不断增大,生活区域建设和管理明显滞后。有鉴于此,管委会决定加快城市化进程,做好设立社区筹备工作,推进社区建设,逐步实现社区自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建设与区域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管委会将社区设立、社区环境作为区域“十五”规划的组成部分,着力抓好实施。
  管委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借鉴其他区域社区管理经验,结合天津开发区具体区域状况,于2001年12月出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社区建设暂行规定》《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开发区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总体构想和实施方案》。依照《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社区建设暂行规定》的要求,区社会发展局承担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日常组织工作,开发区东起东海路、西至建材路、南起津塘四号路、北至第五大街的区域纳入社区管理与服务范围。《开发区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总体构想和实施方案》对社区管理体制、社区划片、社区组织体系、社区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做出具体规定;明确按照性质相似、地段相邻、开发时间相近、文化心理特征接近等因素进行社区划分,并确定先行建立7个居民社区。
  组建 按照管委会要求,自2002年始抓紧居民社区组建工作。是年,翠亨社区、雅园社区成立。2003年,康翠社区、紫云社区、泰丰社区、华纳社区成立。2005年,芳林社区成立。
  2002年,成立蓝领公寓社区,管委会社区管理部门派遣专职社区工作人员到公寓社区进行辅助式管理,对外来工做好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服务。2005年4月,成立学院社区。是年7月,成立蓝领公寓工作部,负责其社区管理工作;9月,成立学院社区工作部,负责其社区管理工作。蓝领公寓工作部、学院社区工作部均隶属管委会社区管理部门领导,并接受区社会工作者协会业务指导。
  2006年,翠亨社区服务中心建成,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系天津开发区首个专门用于社区服务的工作场地。是年,泰丰、雅园、芳林等社区通过资产转移、置换和政府购买等方式,实现社区服务场地“自有自用”,其面积均为300平方米500平方米。2009年11月,康翠社区服务中心投入使用,面积1400平方米;投入使用后的3个月之中,平均日接待居民148人次,承办50人以上会议、培训16次,召开推动会、协调会3次。2006年始,居民社区加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是年10月,芳林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随同森泰商贸中心交付使用,是为天津开发区首个由政府投资建设的社区文化活动场所。至2007年,其他6个社区均拥有自己的文化活动场所。
  2009年3月,由于公寓、学院管理方在社区管理方面逐渐成熟,其文化、体育活动等设置逐渐完善,故撤销蓝领公寓社区工作部和学院社区工作部,将社区管理工作移交公寓、学院管理方。
  2010年,天津开发区共有居民社区7个,蓝领公寓社区7个,学院社区1个,社区管理覆盖率达到100%。
  二、社区选举
  天津开发区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始自2002年。20022010年,共进行三届选举。
  第一届选举 首届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始自2002年,止于2003年。其中,2002年完成居民委员会选举的有翠亨、雅园社区,2003年完成居民委员会选举的有康翠、紫云、泰丰、华纳社区。至2003年底,天津开发区7个居民社区中有6个居民社区完成居民委员会选举。翠亨社区居民委员会以户代表(“一户一票”)直接选举方式产生,是为天津市首个直选社区。雅园、康翠、紫云、泰丰、华纳社区采取先选出居民代表,再由居民代表选举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间接选举方式。首届社区居民委员会,设主任1名,委员2名4名,并由居民委员会招聘社工2名3名,在居民委员会领导下从事社区服务工作。华纳社区首届居民委员会开创天津市首个大学生当选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首个台湾籍居民(境外人口)当选居民委员会委员、首个外籍居民(境外人口)当选居民代表的先例。2003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对此进行专门报道。
  第二届选举 20052006年,天津开发区完成第二届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即换届工作。其中,翠亨社区、雅园社区于2005年完成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康翠、泰丰、华纳、紫云社区于2006年完成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此届选举之前,管委会经研究修定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规程。新修定的选举规程注重“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并着力推动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方式由间接选举变为以居民户代表参选(即“一户一票”)的直接选举,使第二届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均为直选。管委会以华纳社区为试点,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构成上增设2名义务制委员,实行专兼职相结合。其主任、副主任为专职人员,实行“坐班制”,享受政府补贴;委员为兼职人员,实行“弹性工作制”,义务为社区居民服务。是年,华纳社区成立由专业社会工作者组成的社区工作站(有社区工作者5名,设站长),开创天津开发区居民委员会与社区工作站“二位一体”新工作模式。2006年4月,芳林社区通过间接方式(即先选出居民代表,再由居民代表选举)选举产生芳林社区首届居民委员会。至此,天津开发区7个居民社区全部成立居民委员会。
  第三届选举 2009年,天津开发区完成第三届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均进行换届。其中翠亨、雅园、康翠、紫云、泰丰、华纳社区居民委员会为第三届社区居民委员会,芳林社区居民委员会为第二届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前,管委会印发《关于做好2009年开发区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强调各社区全部采取居民户代表直接选举,并要求新产生的居民委员会实行专兼职结合的工作机制。7个居民社区均以居民户代表参选方式直接选举社区居民委员会。新产生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专职人员仅保留1人2人,其他居民委员会委员均为兼职义务制委员,专兼职结合的工作机制得以落实。每个居民委员会均增设社区民警和城市管理局执法人员各1人为社区居民委员会当然委员。
  天津开发区三届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注重发挥居民代表大会的作用,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居民自治。居民代表大会的一个重要职责,即在换届选举之前召开会议,推选选举委员会,制定选举工作方案,并监督实施。2009年始,增加了社区内居民团体以功能界别组的方式产生的居民代表(此类居民代表数量一般不超过居民代表总数的20%),增强居民代表和居民代表大会的民主性。
  三、社区管理
  管理机构 2001年始,天津开发区社区管理工作由区社会发展局负责;2007年,管委会机构调整,取消社会发展局,建立教文卫局、城市管理局,社区管理工作由城市管理局负责。20012010年,社会发展局、城市管理局按管委会关于社区工作的部署,不断加强社区管理工作。社会发展局、城市管理局均设专门科室,具体实施对社区的管理。
  基础性工作 天津开发区社区管理工作自调查研究始并贯穿管理工作全过程。在筹备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之前,即开展问卷调查和入户访问,了解居民的需求和开展社区工作的意见,使社区管理工作有的放矢。注重做好基础性工作,为加强社区管理提供真实情况和可靠数据。2006年,实施“六个一”工程,即:“一张图”(每个社区均绘制一张社区具体位置地图,细化到楼门)、“一套表”(每个社区均有一套表,对紧密联系的居民分门别类详细记录)、“一个库”(每个社区均建立数据库,对社区内居民基本情况详细录入,并动态跟踪)、“一本台账”(每个社区均详细记录社区各类队伍的活动情况,详细记录居民来访时间、原由及事项处理过程,详细记录居民投诉并跟踪处理过程)、“一个家”(每个社区的居民委员会都要成为居民之家,既是受理居民事务场所,又是居民活动的中心)、“一个团队”(居民委员会加强团队建设,使之成为凝集力强、作风过硬、工作得当的团队)。2008年,各社区完善信息数据库,为近2万户、5万人的基本情况建立数字档案,为社区管理提供详实的基础信息。其后,各社区依据家庭户和居民基本情况变化,及时补充数字档案的内容。
  创新工作机制 天津开发区不断探索社区工作运行机制,促进社区管理工作。20012007年,形成管委会(日常工作由社会发展局主管,2007年始日常工作由城市管理局主管)——社区事务助理(由社会发展局指派,2007年始由城市管理局指派,其人员常驻社区)——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三级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工作机制。管委会制定社区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主管局组织实施;居民委员会结合社区具体情况制定工作方针、目标、举措,抓紧落实;社区事务助理对社区工作给予及时指导,并“上情下达,下情上达”。2006年,华纳社区成立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站(简称社工站)。社工站系专业化、职业化团队,隶属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工站的建立,促进社区管理专业化、科学化,受到居民委员会和居民的认可,并开始推广。2008年,全部撤回社区事务助理。至2009年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后,各社区全部设立社工站(由57名专业社工组成,设站长1人)。2007年,翠亨社区成立协商议事会,建立以党支部为核心,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共同参与(并吸纳政府部门、民间团体组织、驻区单位相关人员和居民代表参与),形成“四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社区管理得到明显加强。其后,党支部、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四方联动”工作机制为各居民社区普遍采用。
  “特色社区”建设和“泰达新市民”工程 天津开发区把“特色社区”建设和“泰达新市民”理念的落实作为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2004年,提出以建设“特色社区”为主题的工作目标。2006年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后,“特色社区”建设全面铺开,各居民社区分别以“绿色社区”“文化社区”“文明社区”“敬老社区”“互助社区”“安全社区”“卫生社区”等为主题,开展“特色社区”建设,收到预期之效。管委会以蓝领公寓为基础,不断加强公寓社区管理,向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文化、体育、计划生育、卫生、安全、教育、法律咨询、技能培训、志愿服务、特困救助等多项服务。2005年,在国翔、天江等公寓设立社区图书馆,建立室外健身广场,开展电影文化月活动,出版天津开发区首部外来务工人员文集《感悟泰达》。2006年,推出“蓝领公寓社区”专题网站,设“异乡家园”“都市异乡人”“蓝色部落风采”“热点追踪”等栏目,搭建外来务工人员交流平台。2007年,明确提出“泰达新市民”称谓,启动以“泰达新市民”为主题的社区管理和服务项目。“泰达新市民”系指天津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对其以“泰达新市民”称谓,提供多方面服务,使其具有亲情感、归属感,促进社会和谐。是年,坚持“以服务为基础,由文化‘唱戏’,共创和谐社区”的指导思想,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文化、教育、安全、计划生育、特困救助等多方面服务,为公寓社区服务逾20万人次。制定外来务工人员“双百计划”,即全年开展百场文艺活动,培养百名以上文艺人才,活跃外来务工人员业务生活。至年末,为外来务工人员组织电影晚会64场、消夏晚会12场、青年歌手大赛13场、泰达新市民新年晚会1场、综艺赛事20余场;组织舞蹈、歌唱、彩妆、语言等培训,接受培训的文艺爱好者100余名。是年,出台“提高泰达新市民综合素质、提升区域整体形象”工作方案,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环境卫生监督员队伍(150人),开展公寓环境卫生监督活动56次,开展公寓环境清整活动14次,蓝领公寓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2010年,公寓社区探索专业化、规范化的高效管理体系,制定配套管理规章制度,满足企业员工入住需求。确保大火箭、富士康等项目顺利进驻天津开发区,简化外来务工人员入住手续,保证项目员工如期入住。优化公寓居住环境,投资建设公寓公共服务设施,开展公寓住宿环境整顿和预防硫化氢中毒专项整治。进行安全大检查3次,下发加强公寓安全工作文件10余份,实现公寓安全无事故。开展公寓安全演练培训,参训公寓外来务工人员1000人次,并建立公寓安全管理监督体系。下发《关于加强对开发区公寓住宿员工人文关怀的通知》,实施对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其多方面感受和需求,防止极端事件发生。开展公益性培训。是年,完成公益性培训278期,培训1.52万人;开展“关爱外来务工青年——为你减压、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系列活动,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站,先后为76人做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
  建立新型管理模式 2002年,提出并实施“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逐步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以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系为目标”的管理原则。2005年,提出并落实“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和“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居民自治”两条工作主线。2008年,着力完善社区管理制度,以制度促管理。先后建立居民拜访、居民联系、居民投诉和接待、居民对居民委员会民主监督和考核评议等制度,并修订社区财务管理制度。明确社区服务平台、社区沟通交流平台、社区文化重塑平台的工作流程、内容和机制。2010年,着力居民社区新型治理模式的建立,以职业化、信息化、服务化推动社区工作开展和量化评比。出台《泰达社区管理与服务手册》,制定工作流程标准,包括7个大类、45小类,共计274项。针对社区常见问题,整理《社区常用法律法规汇编》,为社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提供指导。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拟定小区大修基金管理、社区菜市场建设、群租、车位分配等13个研究课题,并形成提供管委会决策参考的调研报告。
  “网络化数字社区”建设 2008年7月,着手研发“网格化数字社区”管理体系,旨在利用网格化数字城市管理系统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平台,通过软件开发和硬件建设,应用于社区居民管理和居民服务。理顺涉及社区居民的公共投诉事件、公共部件、公共服务、公益服务等方面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并规范办事流程和服务程序。2009年8月,建立面向普通社区居民的“泰达城市网”,居民不论身在何处均可通过简单操作发表自己诉求,传输到“数字社区系统”,相关部门及时给予解决,并将反馈意见和处理结果回传给居民。居民可通过网络得到“网上申办”“居民政务公开”“社区投诉管理系统”等服务,在家中即可申请办理各种证件,并可查询行政服务信息、社区服务信息,申请办理准生证等各种证件,实现开发区电子政务和电子社务的结合。2010年,网站注册用户6300人,发布民生新闻5600余条,采集并发布商家信息5400条,其“城市论坛”栏目发帖逾9万条,发布商家优惠打折信息1200余条,社区居民委员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通告、通知3030余条。是年4月,芳林、泰丰两个社区推行“网格化数字社区”管理系统。“网格化数字社区”将社区划分为56个网格责任区,排序并绘制“网格示意图”,标注居民楼门院、群团组织、驻区单位、便民服务网点、主要市政设施,在二层网格示意图上标识残疾人、困难户、老年人、婚龄妇女等信息。平均400户为1个网格单位,配属1名社会工作者,负责社区基础信息搜集和动态管理,主动发现和受理该网格内的社区问题及投诉,并报指挥中心处置。指挥中心向相关承办部门发出指令,承办部门办理后,最后由居民或社会工作者决定是否结案。实行网格责任人公示制度,向社区公布责任网格社会工作者的姓名、职责和责任范围。网格社会工作者按照制度巡视、拜访,依照首问责任制对责任区内的人、物、事等情况做到“第一发现、第一报告、第一协调处置、第一监督”。
  实行“共管” 按照管委会要求,社区管理有专门机构负责,又调动其他部门和组织的积极性,形成“共管”局面。管委会劳动、民政、城管、环保、卫生、安全等部门,结合自身工作深入居民社区,开展服务居民工作。
  自2002年设立居民社区至2010年,卫生部门坚持为社区老年人举办不定期义诊活动,并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咨询、普及卫生知识、疫苗接种等服务。协助符合条件的居民办理一胎准生证、独生子女证,解答居民关于办证事宜的疑问;按季度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组织已婚育龄离岗失业妇女进行免费体检;宣传健康知识;为居民提供计划生育相关培训咨询,定期为育龄妇女发放计划生育药具。
  2003年,区劳动人事局派劳动协管员进入社区,与社区居民委员会合署办公,了解就业情况,提供就业机会,实行就近服务。区司法局深入社区具体指导,帮助社区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98位居民被聘为社区人民调解员,并对其进行系统业务培训,使之胜任工作,有效开展民间纠纷和物业矛盾纠纷等社区调解、排查。
  2005年,劳动部门登记社区下岗失业人员318人次,推荐工作岗位1300个,实现就业172人次,举办计算机、插花、自主创业等培训,使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均能掌握一项再就业技能。
  2006年,管委会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实施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保、法律“六进社区”,打造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社区管理取得显著成绩。在卫生部门帮助下,天津开发区首个社区卫生站——雅园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区社会发展局建立社区智能网络办公系统,为社区工作提供信息化工作平台。2007年,芳林社区、翠亨社区在卫生部门帮助下建立社区卫生站。是年,创办免费向社区居民发放的生活类双月刊《生活泰达》,每期发行6000册,至2010年连续出刊32期。
  2008年,卫生部门搭建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医患服务平台,为1800余名老年居民免费体检,为49位生活困难老年居民免费进行增项体检。是年,文化、体育等部门加强对社区文体活动的指导,开展广场文化、军营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活动,组织居民群众参加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健康保健和读书活动,并通过抓活动,促创作,培育精品节目,塑造社区文化品牌。是年,华纳社区获国家级先进文化社区称号。
  2009年,区城市管理局、教文卫局实施社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为各居民社区服务中心免费提供电脑,供社区居民上网学习、了解时政。
  2010年,管委会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工作进社区”,对社区科技、环保、卫生、安全、绿化、文化、体育、信息等工作给予指导和服务,受到居民社区欢迎。
  四、社区服务单位及组织
  社工站 2006年,华纳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其后,成立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站(简称社工站),时有社工5人,设站长1人,是为天津开发区首个社工站,隶属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工站系由社会工作者组成的职业化、专业化的社区工作团队。居民委员会与社工站“二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既体现群众代表性,又体现工作专业化,有效提升社区管理水平。
  华纳社区“二位一体”工作模式的成功实践,得到管委会认可,并及时给予指导和推广。2009年,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后,7个居民社区全部设立社工站。每个社工站由专业社会工作者57人组成,设站长1人。换届后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专职人员缩减为12人,社区工作人员结构从以离退休人员为主变为以年轻专业社会工作者为主。是年9月,泰达社会服务中心成立,社区社工站改由泰达社会服务中心派出,实行社工站与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合署办公。社工站主要任务是:承接党政部门下移到社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接受各类项目委托;接受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委托,开展社区服务;遵循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泰达社会服务中心通过向政府提供“购买服务”“合同外包”“项目委托”等形式,承接工会、民政、统计等部门的入户工作,依托社工站向基层社区提供包括户籍管理、婚姻登记、法律援助、计划生育、卫生防疫、房屋租赁、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200余项专业服务。社工站社会工作者每人除负责400户包片联户责任外,还担负其他专项事务。专项事务设综合事务岗、内部事务岗、文化教育岗、安全综治岗、计划生育和卫生岗、社会保障岗。社工站纳入泰达社会服务中心管理后,天津开发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实行人才准入、薪酬标准、绩效考核、事件评估等制度,并编制和实施《社区单一事件索引》《社区单一事件评价系统操作手册》《天津开发区社区管理与服务手册》。社区内社会工作人员25人先后取得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和职称。
  泰达社会服务中心 2009年9月,泰达社会服务中心(简称服务中心)成立。服务中心由天津开发区社区社会工作者协会出资建立。服务中心系民办非企业组织,按其章程设立机构,建章立制,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推进社会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承接政府下移职能,协助各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并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以项目引入及开发运作为手段,逐步提升自身能力;为各社区社工站选择、派出社会工作者,并对其业务给予指导。服务中心设置项目运营部、社会组织部、综合管理部、宣传研究部4个部门。服务中心获批天津市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共接待9所高校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青年见习人员3批13人,对吸引社会工作人才、节约人力成本,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是年,制定《天津开发区泰达社会服务中心专职社会工作者薪酬标准及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办法》《天津开发区泰达社会服务中心实习生管理办法》《天津开发区泰达社会服务中心5S管理制度》(“5S”系指现场管理办法,包含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项内容)《天津开发区泰达社会服务中心财务制度细则》《天津开发区泰达社会服务中心员工宿舍管理规定》《天津开发区泰达社会服务中心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为工作提供制度保证。是年,开发区“社区单一事件评价系统”用于对社会工作者绩效考评;至年末,系统录入数据6450余条,初步达到系统设计目标,解决居民社区事务难以量化、社会工作者绩效难以考量的问题。
  2010年,服务中心依据岗位竞聘和述职规定,开展岗位述职和民主评议,7个居民社区社工站站长、副站长,志愿者协会秘书长、老年人协会副秘书长和服务中心各部门部长、副部长等22人,依据各自岗位职责分别述职,并对其进行民主评议。全年安排岗前培训、职业培训、专业培训、技能培训20余次,500人次参加。年内,服务中心承接政府委托的日常社区工作,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投标、项目合作、合同承包等形式,实施项目14个,累计项目收入23.8万元,并形成一批项目品牌:1.推出以户外拓展、参观游览和小课程为主体的儿童暑期“炫彩魔方课堂”,家长反馈满意度100%;2.与北京社区参与行动中心合作,开展“外来工社区融入项目”,8月末通过民政部和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中期评估,借项目实施机会,开展开发区摊群市场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提出可行性建议上报管委会;3.与泰达环保协会共同主办“丰田之约——泰达环保嘉年华”活动,以及开发区跳蚤市场、家庭有害垃圾回收“绿箱子”行动等常年持续项目;4.中标北京万通公益基金会的生态社区建设项目,在部分社区开展厨余垃圾分解技术和落叶有机肥堆积技术试应用;5.以政府购买合同的形式承接开发区公安分局和发展计划局的户口整顿、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项目。根据有关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对外设计并推介项目方案,对内向全体社工进行项目招标,培育更多的项目小组和项目人才,拓展项目运营方式和内容。
  2010年,服务中心采集社区信息300余条;编辑《社工信息汇总》4期;发布社区动态1300余篇,发布泰达社会工作者博文198篇;承接开发区城管局、南开大学重点调研项目2个;完成民政部调研课题1篇;对外交流4次;组织开发区第二届社会工作者技能大赛,征集作品178个,约20余万字;拍摄制作《泰达社工的一天》短片,参加天津市第二届“百姓视窗”DV大赛;参与重大接待活动8次。
  社区服务组织 2003年,管委会筹备建立社区服务组织,旨在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水平,协助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促进社区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2004年1月,天津开发区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成立,2008年3月更名为天津开发区社会服务志愿者协会。2006年4月,天津开发区社区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是年10月,天津开发区社区服务业协会成立。
  天津开发区社会服务志愿者协会,20042006年,有协会会员719名,社区志愿者服务站13个。2007年,协会全年志愿服务10.05万余小时,公益募款64.11万元,实施捐赠51.72万元。是年,协会获“全国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示范单位”称号,协会副会长张辉林获2007年度“中华十大公益人物”称号。2010年,协会推进“中国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管理工作,重点发展大学生和在职年轻人,优化会员结构。至年末,协会会员发展至2608名。是年,志愿服务时间10.60万余小时,公益募款77.41万元,实施捐赠30.50万元。在7个居民社区建立“邻里互助俱乐部”,关怀、帮助社区“空巢老人”。开展“共享阳光”助残活动,解决社区残疾人实际困难。促成康菲石油公司、英泰公司捐款60万元,救助60名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开展为贫困孤残儿童、孤寡老人、贫困学生乐捐乐助活动,举办助残联谊会、社区夏令营、重阳节慰问演出等公益活动。开展环保宣传日、“环保嘉年华”“绿箱子”回收家庭有害垃圾、“低碳环保跳蚤市场”等环保活动。
  2006年,协会制定会员专业化管理考核制度,规范社区社会工作者聘用体系,组织社区工作理论基础、蓝领公寓社区工作理论与方法、社团活动组织方法等专业培训。2007年,出台新版考核和奖励制度,将社会工作者日常工作绩效与加薪挂钩,明确单个部门社会工作者接受相关部门不同权重的考核评分;组织培训、讲座、交流20余次,参与社会工作者逾200人次。是年,协会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2008年,协助相关部门策划、组织“家庭日”“城市净化日”活动;组织新社会工作者上岗、社交礼仪、财务管理、办公平台工作流等内容的培训;开展首届社会工作者技能大赛系列征集活动,共收到个案和小组工作案例8个、团队口号35个、团队会标6个、“金点子”12个、以“社区与开发区同步腾飞”为主题的社区建设与发展建议10个,年度社区发展调研课题13个(近10万字)。2009年,协会成立“儿童工作坊”“团体工作坊”、心理实验室、个案社会工作实验室,推动社区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全年组织社会工作者业务培训和资格考试培训10次,并对新入职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和素质拓展。征集建议18万字,并对其归纳整理,成为改进工作的借鉴。是年,协会被评为天津市先进社会团体。2010年,协会聘请多名教授担任顾问,推动人才队伍试点工作,成为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高校社会工作院系的教学实习基地。组织学习、培训20余次,500余人次参加。组织开发区社区社会工作者技能大赛,收集作品178篇,共20余万字,其中社会工作案例13篇,“我为泰达献计献策”的“金点子”15个,合理化建议7个,社区调研报告15篇。至2010年末,协会有团体会员10个,个人会员78人。
  天津开发区社区服务业协会系区域社区服务企业自愿结成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为专门服务于企业和社区居民的民间团体组织。其工作宗旨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工作理念,团结开发区服务类企业,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为企业与居民提供接触平台,为企业与政府构建沟通桥梁。2006年,协会获批成立,当年即创办《生活泰达》刊物,发行量8000册,并建立读者会员制发行渠道。组织首届“手递手,旧物交易”跳蚤市场系列服务活动。协助建立中信实业银行“社区金融中心”和金融联络员队伍,中信实业银行首批为7个社区中的10个小区安置中信ATM机。2007年,开展居民需求问卷调查,建立家政企业数据库,接待居民家政服务需求咨询986次,为435户居民介绍满意家政服务。举办旧物交易跳蚤市场7次,参与居民上万人次。组织企业进社区,家政服务、医疗健康服务、汽车美容服务等20余家企业进入30余个小区为居民提供廉价服务。2009年,启动协会与开发区康农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的“社区早餐车”“社区便利店”项目,为社区居民生活服务。是年,组织大型会员活动5次,参与家庭50余个、人员200余人。2010年,组织开发区首届企业、社区厨艺大赛,200余人参加。与“滨海论坛”网达成协议,在“滨海论坛”网开辟“生活泰达”板块,登载协会工作和会员情况。至年末,协会共有会员单位54家,其中理事单位11家。
  五、居民社区
  翠亨社区
  翠亨社区东起新城东路,西至南海路,南起宏达街,北至泰达大街,占地面积60.7万平方米。包括翠亨村、爱丽家园、佳缘公寓、鸿泰公寓、芳林泰达园5个住宅小区及翠亨广场、鸿泰千百汇两条商业街。2008年9月,社区服务中心投入运营,是为开发区首个社区服务中心。2010年,社区内居住人口1.0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3601人。
  社区管理 2002年,建立以党支部为先导,党支部、居委会、社区事务助理“三位一体”社区管理机制,并逐步形成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四方联动”格局。2004年3月,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执法大队等组成社区环境治理小组,定期对辖区商业网点进行排查,确保社区环境治理有序开展。2005年11月,成立社区安全工作监督组,关注辖区流动人口、经营网点等人群和地段,及时排查和清除隐患,确保安全稳定。2008年9月,社会工作者站派驻社区,采取“一站式”办公模式,承接政府民政、司法、安全等部门工作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快捷服务。2009年8月,社区推行网格化数字社区管理模式,采取“400户1社工”工作方式,将辖区内5个住宅小区划分为9个网格区域,网格社会工作者为片区内第一知情人,将专业化管理融入居民群体,转承社工站专项服务并及时收集、上报区域内突发问题及投诉,将危机化解于基层。2009—2010年末,社区将社工站融入管理格局,调整为“五方联动”,形成政府推动、社区主导、企业支持、居民互动发展局面。
  社区服务 2002年始,社区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为社区居民提供“民事调解”“法律维权”“民政计生”等服务。社区会同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派出所、执法大队等开展“环境清整”“综合治理”“安全维稳”等服务项目。是年4月5日,社区志愿服务站成立,至2010年共安排大型活动80次、小型活动100余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间5.13万余小时,志愿者人数增至354人。2003年春,志愿者开展防治“非典”系列工作,阻断病毒传播途径。社区居委会承接政府下移职能,使居民不出社区即可享受到计生、老龄等民政对口服务。2006年5月,社区调解委员会成立,有效处理社区常见的暖气跑水、养狗扰民、底商垃圾乱堆乱放、房屋漏雨、私搭乱盖、邻里纠纷等问题,合理调处民事纠纷,将矛盾化解在基层。2007年3月,长254米、高11.7米的隔音墙建成并投入使用,困扰翠亨村D座居民多年的广场商户垃圾及噪音污染问题得到解决。2008年,社区与泰达养老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合作,向占社区总人口9.14%的老年人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是年9月,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展老年人健康档案设立工作,至2010年,共收录社区常住老年人口健康信息4890份。并将有帮扶、照顾需求的老人划入重点服务范围,适时提供入户拜访、心理抚慰等服务。
  社区文化 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营造社区文化氛围。自2005年始,连续5年开展以“亲情交融,携手共建”“融入亲情,构建和谐”“传承亲情美德,促进社会和谐”等为主题的“亲情月”系列活动。2008年9月,社区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为居民文娱活动开辟新的空间。2009年,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进驻社区,实行文化活动与社区教育相融合,连续开设3期电脑知识充电吧,吸引老年人及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其中。2010年,社区相继将辖区内36支文体队伍注册成为正规民间组织。是年7月,组建社区文体沙龙,推行文体队伍自主管理,促进社区组织民主建设、健康运营,并采取“以奖代投”“企业认养”等方式,为民间组织与辖区企业搭建互助平台。
  “亲情”社区 2004年7月,社区召开第一届居民代表第五次会议,探讨社区特色建设问题。2005年,翠亨社区第一届居民代表第六次会议通过《亲情社区建设方案》,确认“亲情翠亨”为社区标识。2005年5月,社区整合各方资源,推动亲情社区建设,突出家庭亲情、邻里亲情、社会亲情特色,筹备“亲情月”系列活动。是年6月,第一届“亲情月”系列活动启动,活动融合厨艺展示、趣味运动会、文艺演出等形式,吸引千余名居民参与其中。“亲情月”作为社区每年传统活动沿袭下来。开展以楼门为单位的“个体”建设。2007年,翠亨村B座11门被评为市级文明楼门。2009年10月,翠亨社区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称号。
  温家宝总理视察翠亨社区2005年6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滨海新区视察。下午4时,他来到翠亨社区,并到翠亨村B座45门居民朱孝感家中与其进行交流。他详细询问居民生活情况,听取亲情社区建设汇报,对社区工作理论创新表示赞许。2006年6月,在温家宝视察周年之际,翠亨村B座45门“亲民楼”揭牌,成为亲情社区建设的重要标志。
  雅园社区
  雅园社区东起南海路,西至黄海路,南起泰达大街,北至第三大街,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2005年,经管委会决定将金泉、汇力、动检公寓、商检公寓、贻成高层、京港公寓、青阳公寓7个居民小区合并,更名为汇泉园。2010年,社区包括雅园、森泰园、汇泉园、东英广场、康隆苑、鲲鹏苑、鸿港、中盈、南江、贻成园、康馨花园、蓬仁园、银河公寓等13个居民小区。社区内驻有泰达一中、燃气公司等单位,并含第三大街菜市场、财富星座两个商业圈。社区居住2904户,居民8600余人,其中流动人口2800人。雅园小区公建楼为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及活动地点,拥有办公室、市民课堂、乒乓球室、多功能厅等社区综合活动主要场所。是年9月,社区服务中心重新整修,建筑面积1625平方米,拥有老年人日间照料室、市民课堂、形体室、多功能厅、乒乓球室等,具有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场所、居民委员会办公室、社工站、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等功能。
  社区管理 2002年,制定居民委员会例会制度、入户拜访制度、居民来访登记制度等,以制度促管理,并先后为社区内19个小区制作宣传栏,宣传社区工作、科学常识等。2005年,社区形成党支部、居民委员会、社区事务助理“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并逐步形成党支部、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四方联动”格局。2009年,成立社会工作者站,承接民政、司法、安全等部门工作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为专业和快捷服务。推行网格化数字社区管理模式,建立“400户1社工”网格化管理模式,将辖区分为7个网格片区,网格社会工作者为第一知情人,对小区各项事务做到第一时间知情,第一时间上报,尽快为居民解决问题。并相继成立社区调解委员会、社区治保委员会、社区环境卫生委员会等7个工作委员会,完成社区各项工作任务。2010年,继续发挥7个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提升优质服务居民、完善居民自治能力。
  社区服务 2002年,社区居民委员会为居民提供“民事调解”“法律维权”“民政计生”等专项服务。并与小区业主委、物业公司、派出所、执法大队等多部门配合,有序开展“环境清整”“综合治理”“安全维稳”等公共服务项目。是年,社区同第八大街消防中队、南海路派出所、燃气公司等结成共建关系,开展“消防安全进社区”“燃气安全进社区”、居家安全讲座等活动。成立治安联防队,加强安全防范。成立计划生育协会,建立育龄妇女数据库,有效掌握社区育龄妇女基本情况。2003年,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摸底,与劳动用工部门数据库连接,建立再就业服务网络。2004年,社区推动贻成园、鸿港、蓬仁园、森泰园等居民小区的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治理工作。成立开发区首家“星光老年之家”,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活动平台。2005年,按照开发区管委会部署,社区将金泉、汇力、商检、动检、贻成高层、青阳公寓、京港公寓等7个小区整合为一个居民小区,选出小区业主委员会并完成选聘物业公司工作。是年,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对养犬扰民、垃圾乱堆乱放、群租扰民、私搭乱盖、邻里矛盾等多方面纠纷进行调解。2007年,妥善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财富星座“周记酒店”垃圾污染问题。2010年,开展以废旧电池、废旧药品回收为主题的“绿箱子”活动,收到良好效果。是年3月,开展环境清整综合治理活动,查处环境卫生问题45处,环境秩序问题194处,组织志愿者150人参加环境清整,收到明显效果。社区共注册老年人协会会员270人,办理老年会员证243个,建立老年人文体队伍16支。注册志愿者94人,建立平安志愿者队、清雪志愿者队、交通安全志愿者队等志愿者队伍10支。
  社区文化 社区居民委员会始终抓紧“文化社区”主题特色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文化社区”品牌效应彰显。自2002年始,组建太极拳队、广播体操队、健身秧歌队、乒乓球队、模特队、合唱队等,并坚持开展活动和演出,所有文化体育团队均在区艺术节、汇演、比赛中获优异成绩。社区每年举办元宵灯会、中秋晚会、趣味“三八”运动会、春季踏青出游等文化体育活动。2004年,社区“市民课堂”落成,为社区老年人搭建学习平台,并根据社区老年人的需求,举办学习交流会、专题座谈会。2005—2010年,社区主办六届“天津开发区乒乓球比赛”。其间,还举办天津开发区棋牌赛。2009年,实施信息共享工程。社区信息共享工作室配备电脑,让更多居民了解社会、社区信息。至2010年末,居民参加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人数占社区居民总数52%。
  康翠社区
  康翠社区东起黄海路,西至洞庭路,南起第二大街,北至泰达大街,辖区60万平方米。包括金色阳光、阳光新干线、青海园、银州公寓、银珠酒店、怡宁公寓、怡园小区、银河大厦、捷达园、盛泰公寓、华馨园、世纪新村、恂园西里、船舶宿舍、世纪公寓、豪威小区、康翠园、恂园里、恂园南里、嘉德园等20个小区。2010年,社区建筑户数4219户,总人口11397人,其中户籍人口6800人。社区内有超市、购物中心、体育场、公园等配套设施。2009年,社区服务中心成立,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使用面积1400平方米,由13个功能室组成。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社工站、党员活动中心、半边天家园、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滨海新区综治信访服务站、泰达社区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站、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滨海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工作室、社区警务室先后在中心内挂牌。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的日间照料中心、拥有多种玩具设施的儿童活动室、为居民解决心理问题个案工作室在开发区社区中均为首次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具有社区教育培训、居民议事、文化娱乐、读书阅报、电子浏览、就业服务、医疗保障、优抚救助等28项功能。2005年,社区获天津市优秀治安集体称号;2009年,社区阳光新干线小区被评为天津市安静小区;2010年5月,社区居民获“天津市家庭档案示范户”称号;2010年11月,社区党支部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社工站站长应邀出席天津市和谐社区建设推动大会并在会上做典型发言。
  社区管理 2003年,推行党支部、居民委员会、社区事务助理“三位一体”社区管理机制,后逐步形成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四方联动”格局。2009年5月,泰达社会服务中心向社区派驻社会工作者,按“400户1社工”实行网格化管理,社工站设社会工作者10人,均具备社会工作师或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引入“5S”现场管理办法,用标准化流程、项目化管理、量化考评打造专业化团队和标准化中心。通过“数字化社区单一事件考核系统”、社会工作者民情日制等科学手段,每日对其社区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判。逐步形成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居民委员会和社工站为支撑,通过泰达数字社区管理系统和泰达城市网系统,为居民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文化重塑平台、社区服务平台的管理格局。
  社区服务 社区建立初期,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2009年,社区成立滨海新区首家“社区调解庭”。人民调解委员会由7人组成,为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定相关制度,并对“门口调停”“基层息访”进行探索。至2010年末,成功调解居民纠纷143起,调解成功率98%,无民转刑案件发生。结合居民委员会义务制律师委员的职业特长,向辖区居民免费解答法律问题,普及法律知识,指导群众在纠纷和诉讼过程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调解居民间矛盾纠纷,解决一批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形成由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公安分局、人民调解委员会、信访部门联合组成的“大调解”格局。2003年,成立社区计划生育协会,负责为辖区居民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协会坚持例会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按时完成计划生育报表填制,免费发放计生用品,办理准生证件,发放独生子女奖励费、计生家庭特别扶助金,定期为育龄妇女查体,建立育龄妇女档案,定期组织育龄妇女参加社区活动。开展残疾人优抚工作。建立残疾人档案,根据其需求组织志愿者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008年,开发区“农民工融入社区项目”在社区实施,为社区内农民工提供多方面服务,并使之参与社区活动,增强归属感。2009年,成立开发区首家社区互助俱乐部,为高龄老人、生病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提供上门聊天、帮助购物、打扫卫生等服务。会同社区武警部队、乐购超市、奥丽美容学校、欧坊理发店等为社区老人提供“结对子”服务。是年,社区建立治安体系,包括治安巡逻队、“平安天津志愿者”队伍、物业保安队和楼门长队伍。开展治安巡逻活动,处理地下室、楼道易燃、易爆物品,处理养鸡、养狗扰民事件,处理群租户扰民事件。坚持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义务巡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安全无事故。2010年,成立“亲子教育咨询中心”,聘请具有多年亲子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授课,为居民讲授亲子教育、家庭关系处理、社区相关管理与服务等课题。建立社区家长QQ群,针对服务群体普遍年轻化、利用QQ聊天软件广泛化特点,在群里闲话家常、发布公告、组织话题讨论,推行“妈妈团购”“周末驿站”等新型服务方式,实施为外来务工家庭子女提供教育服务为主题内容的“白云计划”。至年末,社区在泰达城市网发布社区公告信息607条,物业公告信息60条,业主活动信息21条。上传商户信息160余次。社区论坛板块主题数3814个,贴数7095个。
  社区文化 2003年始,社区组建文化体育队伍,至2010年,达到28支。文体团队坚持活动,不断增加形式、丰富内容、提升质量。其桥牌队、合唱队、舞蹈队、太极拳队、腰鼓队、模特队、秧歌队、民乐队、柔力球队等活跃,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2010年,举办“邻里守望文化节”,内容包括为老年人包粽子、趣味运动会、新春晚会、消夏电影夜、迎中秋节晚会、青少年儿童才艺展示、好家长成就好孩子亲子教育沙龙活动等。整合辖区内体育场,社区学院、老年大学、党员活动中心等资源,开展居民文体活动。开展“市民公约”征集和签名活动,提升居民文明素质,推进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楼门建设。
  紫云社区
  紫云社区系以第一大街、洞庭路为中心的生活区。东邻华纳高尔夫球俱乐部,西至洞庭路,南起新港四号路,北到第二大街,为开发区最早的生活圈。初有紫云新村、晓园新村、贻成晓园、翠园别墅、正大别墅、万联别墅、欣园新村、九洲公寓等8个居民小区。规划建筑户数约2100余户,已经入住1500余户,常住居民900余户。2006年,紫云新村、欣园新村、九洲公寓拆迁,管委会将原属华纳社区的昱泉园、荣鑫园、阳光花园、阳光南园、郑华小区、美华大厦、格林园等7个居民小区划入紫云社区。2007年,辖区内先后建成东方名居、清馨园、索亚万丽酒店公寓等小区,社区户数由2107户增至3682户,户籍人口由759户增至1600户,流动人口由1200余户增至2000余户。社区内有滨海新区工会、泰达电视台、开发区第一保育院、泰达六幼、国际学校、开发区防疫站、开发区体育馆、泰达会馆、美华酒店、金帆酒店、“十大伟人”雕像广场、邓小平题词纪念碑、泰达青年宫、泰达青年园等公益、服务单位和标志性设施。
  社区管理 社区居民委员会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管理理念,依靠社区居民,开展“安全社区”创建、为民排忧解难、深化社区服务等工作。2006年,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完善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信息、社区档案等规章制度,并完善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学习、值班、例会、入户拜访、群众来信来访登记、居民群众反映问题调查反馈工作记录等制度,以制度促管理。2009年,社区成立社工站,并推行网格化数字社区管理模式,实施“400户1社工”工作模式,落实“包片联户责任制”。网格社会工作者为片区内第一知情人,将专业化管理融入基层群众,及时收集并上报区域内突发问题及投诉。网格化数字社区管理,提高了社区各项工作办理速度和居民满意度。是年,社区获开发区“社区工作先进集团”称号。2010年,社区工作着力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注重解决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协助小区开展自治工作,推动小区业主委员会转制和建立新的业主委员会。
  社区服务 2003年,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预防“非典”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事务助理担任组长,居民委员会全体工作人员为成员,并建立社区预防“非典”防控联络体系。针对辖区治安环境较差、群众对安全需求较高,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成立治保委员会和巡逻队,出台创建方案并抓紧落实。开展安全主题的文艺晚会、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展牌巡展等系列活动。加强对各小区治保委员会、保安巡逻人员业务指导和培训,降低治安案件发案率。社区被评为开发区“安全生产十佳单位”。2005年,社区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定期召开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社区民警参加的“四方”会议,就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拿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先后调解晓园新村、贻成晓园纠纷,帮助撤换晓园新村物业公司等问题。2007年,协调解决晓园新村地面和外围墙改建工程;协调解决“东方名居”小区高层施工造成毗邻居民楼基础下沉且严重扰民等问题。社区多次与物业协调,调解物业与业主之间的关系,避免矛盾激化。每月组织人民调解员培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和法律咨询,发放法律知识宣传材料,受益居民500余人。2008年,开展以“参与、互助、奉献、进步”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是年7月,社区居民委员会会同国际学校,创建“小小志愿者队”,为该校学生提供教育服务。节假日期间,组织30余名志愿者巡视各小区治安情况,开展环境清整活动,清整卫生“死角”56处,清运垃圾40余吨。是年,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建档立卡,跟踪服务,入户发放计划生育药具,组织下岗育龄妇女查体,介绍生育二胎政策法规和避孕方法,普及保健知识,及时办理独生子女证、准生证、二胎准生证。走访育龄妇女生育户,定期发放离岗待业人员独生子女费,定期向已婚育龄妇女发放避孕药具。12月,社区第一户低保户申办成功,其后社区相继申办2户低保户、5户困难户,为8名残疾人办理残疾证;逢年过节定期入户拜访,发放困难生活补贴,保障困难居民基本生活需求。2009年,社区居民委员会利用泰达城市网、社区QQ群等网络宣传阵地,发布社区信息;与区劳动人事局劳动协管员联合办公,为下岗、失业、待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办理城乡居民、新生儿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受益居民1000余名。是年,紫云社区开办开发区首家社区老年食堂,平均每天20余名老年人就餐,凡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不出社区就可享受营养午餐,将居家养老服务延伸到社区。2010年,开展低碳环保活动,将低碳环保理念融入百姓生活,近百户居民建立“低碳家庭账本”。是年5月,启动“节水周”活动,近百名居民参加。8月,举办首届“跳蚤市场”,其后每月例行一次,每次半天,交易二手商品,每次人流量近千人,交易额达数千元。
  社区文化 2003年,秉承“军民共建社区”的工作宗旨,结合开发区武警十四中队驻扎社区的特点,社区居民委员会会同武警中队举办庆元宵活动、庆“八一”文艺晚会、“迎新兵送老兵”联欢会。2005年,举办“婚育新风进警营——生殖健康知识讲座”,邀请天津市妇儿保健中心生殖健康专家为驻扎官兵及家属讲授相关知识。向武警大队送计划生育展牌、宣传材料和避孕药具。组织“爱心妈妈”为武警战士包饺子。社区居民委员会结合居民老龄化特点,将文化特色重心转移到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组建老年骑行队、乒乓球队、乐器队、太极队、中老年模特队等文体队伍,开展特色社区活动。老年文体团队在区棋类比赛、游泳比赛、广场舞比赛、手工艺制作比赛中获优异成绩。
  泰丰社区
  泰丰社区成立时,区域范围东起南海路,西至泰祥路,南起泰达大街,北至第五大街,所辖小区有泰丰家园(一期、二期)、枫景园、桐景园、傲景苑、榕景园。2009年,管委会将伴景湾小区划入泰丰社区,其时,泰丰社区区域范围东起南海路,西至北海路,介于泰达大街与五大街之间,占地面积40.02万平方米。2010年,社区常住人口9120人,其中本地户口4500人,外地户口4400人,外籍人口220人。
  社区管理 2004年,社区推行党支部、居民委员会、社区事务助理“三位一体”管理工作机制,后逐渐形成党支部、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四方联动”治理格局。2007年,社区平安志愿者组成治保委员会,承担小区治安巡逻工作。2009年,社区社工站成立。是年,实施网格化数字社区管理,社工站实行包片联户责任制,将辖区内7个小区划分为10个网格区域,平均每400户设1名社会工作者,对其进行全面管理。形成社区问题责任到人、快速反馈、及时处理格局,实现社会工作者与居民、居民委员会与社工站高效互动。2010年,社区实施“5S”管理,并以制度促管理,健全财务、考勤、印章管理、档案保密、文件传阅、周例会、来电来访登记等制度。是年,实施3个系统运作规程:利用多种渠道宣传泰达城市网,使更多居民登陆论坛,参与社区建言献策;发挥数字化社区系统作用,使之成为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平台;发挥单一评价系统功能,做到客观真实。
  社区服务 社区自2003年成立始,即着力摸索为居民服务的工作规律。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民政、调解、志愿服务。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派出所、执法大队等多部门配合,开展环境清整、安全维稳等公共服务项目。是年,社区计划生育协会成立,开展已婚育龄妇女普查工作,取得518份普查卡,为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创造条件。开展“流动人口计生宣传月”活动,向社区内流动人口发放避孕知识资料及避孕药具。2004年,社区优秀志愿者陈畹畹、吕淑珍(均为退休医生)开展义诊工作,为社区居民241人次提供志愿服务。2005年,社区志愿者站将志愿者队伍划分为社区服务、社区宣传、社区治安、社区文艺、“绿色风景线”等5个小组,为更多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奉献者搭建服务平台。南开大学泰达学院志愿者面对面地与学生家长交流未成年人成长问题,并对高考学生填报志愿进行辅导。天津科技大学泰达分院志愿者3次为社区大型活动提供61人次服务。2006年,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贯彻“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工作方针,多次调查底商垃圾乱堆乱放、房屋漏雨、私搭乱盖、养狗扰民、群租扰民等问题并予妥善解决。是年末被评为天津市20032006年度“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王志伟被评为“天津市最佳人民调解员”。2010年,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王志伟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2007年,泰丰社区治保会成立,承担小区治安巡逻工作。是年4月,被评为天津市治安先进集体。2008年,建立党支部、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驻社区民警、物业公司联席会议制度,协商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社区被评为天津市“四无”社区,并获滨海新区2007—2008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社区”称号。2009年7月20日,社区老年食堂开张纳客,至2010年末,共有4400余人次就餐,其便利性深受老年人欢迎。是年,开发区举行“泰达社区优秀志愿者”评比,社区有2人获金奖、7人获银奖、9人获铜奖。年内,社区开展“大干三百天创干净整洁社区”活动。召开5次社区动员会、3次“环境清整”联动会议、多次日常工作交流会议,布置、检查、总结整洁社区创建工作,并进行大型集中性环境整治5次,日常清整50余次,社区环境明显改观。
  社区文化 2003年,社区组建晨练队、合唱队、女子健身舞队、男女乒乓球队等,各队均坚持活动。2007年,在两区文化艺术节期间,社区合唱队和舞蹈队踊跃参赛,获区文化艺术节优胜奖1个、三等奖2个。2009年,社区舞蹈队表演的印度舞在天津电视台演播,获市社区才艺大赛总决赛优秀奖,社区获最佳社区配合奖。2010年,天津电视台公共频道“二哥说事儿”栏目为社区舞蹈队录制新年节目。是年9月,天津电视台到社区录制其第二届“邻里守望”系列活动实况,专家对社区文体队的表演给予高度评价。
  “绿色社区” 2003年,社区居民委员会确立以“绿色社区”为主题的长远建设目标。2004年6月5日,社区举行“共建绿色泰丰”启动仪式。2006年,社区通过验收,获天津市“绿色社区”称号。是年,社区举办环保绘画、摄影作品展和花卉展等环保活动,组织儿童争做“环保小卫士”集体签名活动,组织居民开展“节约能源、重视环保、爱绿护绿”活动和消灭“白色污染”活动。是年10月,社区桐景园、枫景园和泰丰二期3个小区相继获“安静居住小区”称号。2007年,组织“绿色之旅”系列活动,宣传环保理念,强化居民爱绿护绿意识。开展制作“绿地图”活动,累计收到居民绘制绿地图28份,其中6份作为示范样图在市区和其他区县展出。2010年,社区申请万通基金会生态社区试点项目获成功,在天津市率先开展“生态社区”建设。引入外部资源,运用项目管理模式,推广厨余垃圾有机处理、落叶有机肥分解等生态技术。开展“低碳减排——由我做起”家庭低碳减排系列活动。举办低碳家庭活动日绿色主题创建活动,发动社区居民参与“生态社区”创建。
  华纳社区
  华纳社区东起南海路,西至黄海路,南起新港四号路(与紫云社区相接),北至第三大街,占地面积116.1万平方米。辖区包括海望园、恬园别墅、瑞园、华纳豪园、御景园邸、阳光新园、博美园、加孚园、阳光北园、银河小区、明珠园、白云公寓、沁园等13个居民小区。居民6900人,其中外籍人口372人。社区内有万丽泰达酒店、泰达中心酒店、华纳高尔夫球场等多家大型服务设施。
  社区管理 2003年,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后,即确立党支部、居民委员会、社区事务助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推动社区工作开展。2009年9月,实施“5S”管理。是年,推行网格化数字社区管理模式,推进400户包片联户责任制,每400户由1名社会工作者专职服务,建立与居民群众互动交流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共划分为7个网格,社会工作者把居民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记录下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是年,华纳社区推行党支部、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四方联动”管理机制,共同协商社区事务、共同开展社区服务、共同创建和谐社区。2010年,将400户包片联户工作量化,建立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联动机制,引入个案、小组工作体系,为居民解难题、办实事。社区先后获市人民调解工作优秀集体、安静居民小区、精神文明小区、治安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社区服务 2003年始,社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接政府委托,为居民提供民事调解、法律维权、老龄工作、计划生育等专项服务和环境清整、综合治理、安全维稳等公共服务。协助符合条件的居民办理一胎准生证、独生子女证,并解答居民关于办证事宜的疑问;按季度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组织已婚育龄离岗失业妇女进行免费体检;发放计划生育药具。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老年乘车卡、发放60周岁以上老年关爱金,为老年人协会会员送生日鲜花,举办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联系医院为老年人免费体检等。2003—2010年,老年人协会会员由201人发展至296人。累计办理老年人优待证180个、发放《泰达老人报》4000余份、为老年人免费办理意外伤害保险500余份、发放老年人协会会员生日鲜花1756份、发放重阳节礼物200余份、为50位老年人发放关爱金。组织志愿者队伍为孤寡老人提供帮扶、日间照料、入户拜访等服务。是年,社区志愿者服务站成立。2004年,社区居民委员会发起并参与主办开发区首届涉外居民联谊会暨华纳国际义工服务团成立大会,居住在开发区各社区、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名境外居民参加此次活动,其中40位居民加入华纳国际义工服务团。至2010年末,华纳国际义工服务团的成员已达到54人,服务时间近千小时。社区发展志愿者队伍300余人。数年来,社区治保委员会组织联防巡逻队,配合各片区民警、物业公司每天对小区进行安全巡逻。2009年,社区开展“国庆平安二号行动”,居民委员会全体工作人员、社区平安志愿者、社区环境监督巡逻队成员40余人参加;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本着“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原则开展调解工作。至2010年末,累计调解民事纠纷200余起,将矛盾化解在社区,促进社区和谐。
  社区文化 自2003年始,社区成立文体队伍,营造文化娱乐氛围。每年均举办主题明确的晚会及活动,为居民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2008年,社区与开发区武警十三中队签订《军民共建协议》,开展“走进军营,请进社区”活动。社区志愿者走进军营为武警官兵理发,与武警官兵共同包饺子庆元宵,春节联欢会邀请武警官兵来社区参加活动,社区老人与武警官兵共度中秋节等,推动军民共建活动开展。
  芳林社区
  芳林社区东起新城西路延长至市民广场,西至南海路,南起新港四号路,北至第三大街,有泰达时代、云锦蓝庭、怡欣园、泰达新天地、阳光银座、世富嘉园、雅都天元居、鸿泰花园别墅、鸿泰公寓、芳林泰达园、佳缘公寓等11个小区,2009年,在开发区城市管理局的统一调整下,芳林泰达园、鸿泰公寓、佳缘公寓3个小区被调整到翠亨社区管辖,其余8个小区,加上归入的滨海新城共9个小区归芳林社区管辖。2010年,辖区内入住3049户、8624人,其中常住人口6037人,流动人口2587人。2006年,在森泰商业服务中心挂牌成立芳林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设有社区多功能厅、会议室、乒乓室、数字阅览室、市民课堂和就业服务站等活动室。
  社区管理 2006年,社区推行党支部、居民委员会、社区事务助理“三位一体”管理工作机制,后逐渐形成党支部、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四方联动”、协同合作的社区治理格局。社区创开发区开先河之举,首个引入新加坡“邻里中心”理念,以“宜居”为主题开展社区建设,突出“家庭”和“邻里”,创建和谐与文明。2009年,社区成立社会工作站,承接政府安全、民政、司法等工作职能,协助居民委员会开展为民服务工作。社工站实施网格化管理,将辖区9个小区划分为10个网格并采用“400户1社工”网格责任制,实现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至2010年末,站内取得助理社工师资格证者共有4人。社工站运用“一线工作法”和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助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为辖区居民提供专业化服务。
  社区服务 2006年,居民委员会成立初期,即为社区居民提供计划生育、低保救助、居家养老、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等多项服务。是年,社区志愿者服务站成立,招募志愿者,至2010年,在册志愿者由成立初期的20余人增至170人。志愿者服务站在汶川地震灾害、舟曲泥石流灾害期间总计捐款3.94万余元,并坚持开展“城市净化日”、市容环境清整、国庆区庆期间安全巡查、清雪等服务活动。是年,志愿者服务站成立互助俱乐部,招募百余名会员,以“友爱、互助”为宗旨为社区弱势群体服务。2006年,成立社区计划生育协会,提供办理相关证件,发放独生子女奖励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进行相关培训咨询,为育龄妇女发放计划生育药具,组织体检等服务。社区卫生站提供门诊、上门诊疗和输液服务;为社区180余名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举办健康保健知识讲座5次;为社区30余名居民进行义诊。2008年、2009年,分别组织148名和152名适龄儿童注射麻疹疫苗。老年人协会社区分会,开展文体趣味、节日慰问等活动,为老年人发放老年关爱金。2009年,为开发区户籍的65岁以上老年人办理乘车卡,至2010年末,为辖区老年人办理乘车卡200余张。社区残疾人服务站,组织残疾人和家属参加助残联欢会活动,定期为其发放杂志,不定期登门拜访,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综合整治 2006年,社区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有效调解物业纠纷、私搭乱盖、邻里矛盾等问题和纠纷。是年,社区成立社区治保会、巡逻队及平安志愿者队伍,开展消防宣传月、逃生技能和家庭消防器材使用讲座、燃气安全讲座活动。2007年,解决安装巢湖路与第一大街交口处交通灯事宜。2009年,开展“构建和谐社区我们承诺千人签名”“国庆平安行动”。通过安全宣传专栏向居民普及安全常识,组织安全用气知识竞答、定期向居民发放《应急避险手册》。社区以每月17日净化日为契机,根据各小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开展清整活动。建立市容监督员队伍,针对辖区内卫生死角、堆物堆料等问题,发动社区300余名居民进行环境排查和集中整治工作,效果显著。
  社区文化 社区居民委员会坚持居民自编、自导、自排、自演的居民文化方向,提出“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文化理念,先后成立合唱队、舞蹈队、戏曲队、乒乓球队等15支文体队伍。2007年,社区与假日酒店合作开展电影放映活动,累计为居民放映公益电影10余场,800余名居民观影。开设两期丝网花培训课程,100余人参加丝网编制、布衣制作、剪纸艺术等60课时的公益课程。2008年,社区以“迎奥运、迎达沃斯论坛、迎中新生态城奠基”为契机,举办为奥运祝福签名活动,开办两期迎奥运英语学习班,共有200余名辖区居民接受集中培训,其中一位居民受邀参加奥运会火炬传递。2009年,社区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泰达在我眼中”暑期系列活动,吸引辖区200余名学生及家长参与。2010年,社区开展“低碳装点元宵节”等环保活动,发动辖区75户家庭、216名居民参与“康师傅低碳减排账本记录”活动。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本书记述天津开发区2001—2010年的发展历程。十年间,先后提出建设“新九通一平”、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实施“二二二三四”发展战略等区域定位和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航天、现代服务业等九大支柱产业。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