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才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0943
颗粒名称: 二、人才工作
分类号: C975
页数: 2
页码: 532-53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党组的干部培训和人才工作情况。2000年设立博士后工作站,2001年成立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高级人才入区,建立高级人才公寓,解决博士后配偶工作安置和子女入托等问题。
关键词: 组织工作 人才 工作

内容

2000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同意在开发区中环三津、摩托罗拉2个企业和天津泰达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开发区颁布的鼓励高级人才入区规定中明确:对进入工作站的博士,管委会每年补助经费5万元;出站后在开发区工作,给予一次性安家费5万元;并在户口迁移、子女入学、技术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相应优惠政策。2001年,成立以两区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开发区保税区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修订《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鼓励高级人才入区的暂行规定》,出台《天津开发区企业博士后在站管理细则》《天津开发区高级人才公寓管理规定》《开发区高级人才公寓收费标准》。是年,建立10家博士后工作站分站,在站博士后13名,涉及生物化学、机械电子、园林绿化等专业领域。开发区管委会投资购置高级人才公寓,有37名高级人才入住,解决4名博士后配偶工作安置问题和子女入托问题,发放高级人才补助经费320万元。2002年,开发区颁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鼓励高级人才入区的规定》《天津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定》,设立“泰达科技发展金”,从中安排10%用于引进高级人才。共计审批引进高级人才210名,其中海外留学归国人才3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突出贡献专家21名。共向高级人才发放各种补贴491万元。年内批准建立博士后工作站4个。通过颁发泰达奖学金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为企业引揽500余名。
  2003年,成立天津开发区保税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至2005年,先后引进院士20名、长江学者10名、天津市政府特聘专家6名、天津市授衔专家4名及学术和技术领域带头人等各类人才364名。建立博士后工作站43个,培养博士后70余名。建立5万名不同类型人才的资料库;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30余所高校签订人才供需长期合作协议;创建11家大学生实习基地和10家人才培训基地。
  2006年,两区工委颁行《2006年至2010年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召开首次人才工作会议,对评选出的10名领军人才和40名高级人才进行表彰与奖励。2007年,加大高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引进高级人才60余名。
  2008年,由有“杂交水稻之父”称号的袁隆平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农业科技博士后工作站在开发区取得重大进展。至年末,共建博士后工作站48个,累计进站博士154名,承担国家级课题35项,省部级课题42项,获专利75项,累计投入博士后科研经费7970万元,为企业创造利润逾4.2亿元,投入产出比达到1:5。经袁隆平院士指导,荆彦辉等9名进站博士组成科研团队,承担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优质超高产小站稻新组合的研究”“米糠活性物质28碳醇提取产业化”等多项研究课题。2009年,开发区修订《开发区人才引进培养与奖励的规定》,出台《开发区2009年重点产业人才开发目录》《开发区引进领军人才暂行办法》,对于促进吸引和聚集人才、提升区域竞争力起到明显作用。
  2010年,启动“泰达人才招聘工程”,分别组成东北、西北、华北、华中4个招聘团,前往武汉、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西安、兰州、天津、北京等地30余所高校举办专场招聘会。长征运载火箭、渤海钻探、维斯达斯、一汽丰田等区内大型企业均派员随团招聘。一批机械制造、自动化、计算机、电器、电子工程、会计、财务等学业有成的专业人才进入开发区,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本书记述天津开发区2001—2010年的发展历程。十年间,先后提出建设“新九通一平”、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实施“二二二三四”发展战略等区域定位和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航天、现代服务业等九大支柱产业。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