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市政建设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0207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市政建设与管理
分类号: C912.81
页数: 11
页码: 161-1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1年到2010年天津市经济开发区市政建设与管理的情况。其中包括道路、桥梁、排水管网与泵站、路灯、市政管理等。
关键词: 天津市 市政建设 市政管理

内容

2000年始,开发区启动“两桥”“八路”“四泵站”工程。2001—2010年,开发区市政建设呈规模大、速度快、质量高发展态势。开发区市政公司以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完成第九大街桥、京山桥改造工程,洞庭路、黄海路(生活区段)、第二大街、第九大街、第十大街改造道路工程,第九大街、第四大街道路二期、泰丰公园周边道路、第十三大街道路二期等续建项目及泰达大街道路工程;建设北排终点泵站、新城区排水管道等排水工程、出口加工区泵站出水管线改造工程;完成学院区泵站、北排闸口泵站2项重点工程,第二大街西段改造、黄海路生活区道路、第五大街道路、黄海路工业区道路二期、出口加工区、新港四号路、海川街等多项道路改造工程。开发区西区市政建设迅猛发展,完成中南组团、能源区、南大街、环路E标等排水道路工程;完成中南组团雨污水泵站和东北组团雨水泵站修建。
  至2010年末,开发区累计形成道路430.87千米,路桥867.75万平方米,给水管网650.64千米,排水管网1147.83千米,污水处理能力11.45万吨/日,雨水总排放能力298.26立方米/秒,污水总排放能力24.47立方米/秒。养管桥梁62座;路灯2.08万盏;建成各类大中型雨、污水泵站20座,污水处理厂1座,防潮闸口2座。
  第一节 道路
  1985年,开发区建成洞庭路与第一大街,是开发区最早建成的纵横交错主干路。2000年始,土地开发速度加快,招商引资项目增加,城区道路建设相应加快,至2010年,共建成4条快速路、15条主干道、151条次干路与支路,形成以快速路、主干路为骨架,以次干路与支路为补充的开发区道路体系。
  一、快速路
  南海路位于滨海新区中环线上,贯穿南北,向北至北塘,过彩虹大桥通汉沽,向南与塘沽中央大道、三槐路相接,延伸过海河通往大港,是滨海新区一条南北干线。南海路开发区段南起新港四号路,北至第十三大街,规划三块板和一块板相结合结构。1994年开工建设,自新港四号路至第八大街,三块板结构,1996年延至第十一大街,1999年延至第十二大街,2002年延至海通街,2003年延至第十三大街,一块板结构。至2010年,建成道路长7.63千米,宽59.8米,双向6车道。
  第九大街西接塘沽外环线,东至东海路。1997年建成北半幅;1998年建成南半幅。长5.19千米,宽60.5米,为2×16米车行道,双向6车道,两块板结构。
  泰达大街原名京津塘高速公路进港连接线,西起京津塘高速公路142.5千米处,经开发区进保税区,东至天津港,全长5.46千米。始建于1990年,原路面宽28.5米。1997年,拓宽改建,道路全宽90米,路面结构为2×12.5米车行道,双向6车道,设1.5米宽中央分割带及两侧绿化带。
  集疏港公路始于京津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穿越杨北公路,高架跨塘汉公路、森林公园、京山铁路、新北公路、洞庭路、黄海路、中央大道后落地,接海滨大道至疏港二线。全长12.8千米,系天津市重点工程、滨海新区10大重点新建项目之一。集疏港公路工程于2007年8月开工,2010年11月实现东、西主线双向通车。工程亮点之一是跨京山铁路转体桥,是天津市首次使用转体技术、华北地区最大的转体桥;亮点之二是天津集疏港公路二三线互通立交桥,是天津市最大的单体桥梁——东达东疆保税港区、西接京津高速、南通大港、北连汉沽。
  二、主干路
  洞庭路南起新港四号路,北至学院区北环路,全长7.74千米,宽56.8米,双向4车道,三块板结构。1985年,新港四号路至第五大街路段建成。1990—1993年,第五大街至洞庭三街路段建成。1994—1996年,洞庭三街至第十一大街路段建成。1996年,洞庭路第十一大街至第十二大街路段机动车道建成。2000年,至第十一大街路段非机动车道建成。2003年建成至学院区北环路。2006年,全线车行道改造。2012年,建设北延段至集疏港公路。
  黄海路贯穿开发区的南北主干道,全长7.9千米。新港四号路至第十一大街路段长5.05千米,宽50.6米,双向6车道,三块板结构。1988年,第四大街至第五大街路段建成。1990年,第二大街至第四大街路段建成。1991年,新港四号路至第二大街和第五大街至第八大街路段建成。2000年,第十大街至第十一大街路段建成。2003年,第十一大街至学院区北环路路段建成。
  北海路南起新港四号路,北至第九大街,全长4.49千米,宽54.5米,双向8车道,两块板结构。1997年,泰达大街至第五大街路段建成。2000年,第八大街至第九大街路段建成。2001年,第五大街至第八大街路段建成。2002年6月,第二大街至泰达大街路段建成。2005年6月,第一大街至第二大街路段建成。2011年9月,新港四号路至第一大街路段建成。
  第一大街分为两段,分布在华纳高尔夫球场两侧,西段西起建材路,东至中航东路;东段西起南海路,东至新城东路。全长2.82千米,宽30米,一块板结构。1987年8月,晓园西路至黄海路路段建成。2000年5月,完成建材路至洞庭路路段道路改造。2001年11月,新城路至北海路路段建成。2009年8月,北海路至太湖西路路段建成。
  第二大街横贯东西,西起洞庭路,东至东海路以西,全长4.46千米,宽47.6米,双向6车道。1991—1994年,洞庭路至南海路路段建成,三块板结构。1997年,南海路至北海路路段建成,一块板结构,路宽27米。2002年8月,北海路至东海路西路段建成,一块板结构,路宽27米。
  第三大街西起洞庭路,东至盛达街。全长4.55千米,宽40.7米,双向4车道,一块板结构。1992年,洞庭路至黄海路路段建成。1994年5月,腾飞路至南海路路段建成。1999年,完成捷达路至南海路路段大修。1996年10月,南海路至北海路路段建成。2000年,完成新城西路至广场东路路段大修。2002年,北海路至太湖路路段建成。2009年6月,完成南海路至巢湖路路段人行道改造。
  第四大街西起渤海路,东至时尚西路。全长4.11千米,宽30米,双向4车道,一块板结构。1985年2月,渤海路至黄海路路段建成。1995年11月,南海路至泰华路路段建成。1995年12月,黄海路至南海路路段建成。1996年9月,泰华路至北海路路段建成。
  第五大街西起铁路,东至东海路,全长5.64千米,宽40.2米,双向4车道,三块板结构。1986—1987年,渤海路至黄海路路段建成。1989年,渤海路至京山铁路的西延线建成。1992年,黄海路至南海路路段建成。1994—1996年,南海路至北海路路段建成。1996年,第五大街慢车道建成。是年,对机动车道路进行翻修。2003年,北海路至东海路31米宽车行道建成。
  第六大街西起渤海路,东至北海路,全长7.53千米,宽20米,双向4车道,三块板结构。1985年2月,洞庭路至黄海路路段12米宽机动车道建成。1993年6月,黄海路至南海路路段12米宽机动车道建成。1994年11月,南海路至泰丰路路段14米宽机动车道建成。1995年6月,泰丰路至北海路路段14米宽机动车道建成。
  第七大街西起渤海路,东至轻轨终点站,全长5.07千米,宽60米,双向6车道,两块板结构。1986年,渤海路至南海路路段建成,四块板结构。1996年10月,南海路至北海路路段建成,两块板结构。2003年12月,北海路至轻轨终点站路段建成,两块板结构。
  第八大街西起洞庭路,东至东海路,全长8.09千米,宽19.7米,双向4车道,一块板结构。1994年7月,黄海路至南海路路段12米宽机动车道建成。1994年11月,天门路至黄海路路段7米宽机动车道建成。1995年6月,南海路至泰华路路段排水管道建成。1997年7月,泰华路至东海路路段道路建成。2000年8月,洞庭路至天门路路段7米宽机动车道建成。
  第十大街西起渤海路,东至泰丰路,全长5.75千米,宽30.2米,双向4车道,一块板结构。1995年10月,渤海路至黄海路路段建成。1996年10月,黄海路至南海路路段建成。2002年,泰华路至泰丰路路段建成。2009年6月,完成洞庭路至南海路路段改造工程。2011年11月,南海路至泰华路路段建成。
  第十一大街西起渤海路,东至东海路,全长8.25千米,宽30.1米,双向4车道,一块板结构。1996年6月,渤海路至洞庭路路段18.1米宽机动车道建成。2000年10月,洞庭路至南海路路段15米宽机动车道建成。2002年11月,泰华路至泰丰路路段15米宽机动车道建成。2003年9月,南海路至泰华路、泰丰路至东海路路段15米宽机动车道建成。
  第十二大街西起洞庭路,东至东海路西侧,全长4.21千米,宽17米。2004年1月,洞庭路至南海路路段15米宽机动车道建成。2004年5月,南海路至泰华路路段15米宽机动车道建成。2004年11月,泰华路至东海路路段15米宽机动车道建成。
  第十三大街西起学院区北环路,东至东海路,全长4.91千米,宽40米,双向6车道,两块板结构。2001年6月,泰丰路至卡口路段建成。2001年11月,泰丰路至东海路临时路段建成。2003年12月,学院区北环路至黄海路路段建成。2004年8月,南海路至泰丰路路段建成。2004年11月,黄海路至南海路路段建成。2009年9月,完成新北公路至东海路路段道路改造,增加车行道1.77万平方米。
  三、次干路与支路
  次干路辅助主干路,承担区域内较集中的交通量;支路承担区内分散的交通量。至2010年,开发区有次干路17条,总长61.64千米;支路152条,总长89.14千米。
  第二节 桥梁
  一、立交桥
  镇海桥坐落于开发区洞庭路第三大街与第四大街之间,跨越京津塘高速公路连接线。1992年开工,是年12月6日竣工。主桥全长475米,宽17.5米,面积7388.2平方米,投资1754万元。是开发区首座立交桥。2005年完成改建,更名为镇海桥地道。
  滨海大桥坐落于开发区津塘高速公路延长线,分上、下双行线。全长3440米,双线高架桥,道路各宽12米,总投资1.47亿元,长度为当时天津市高架立交桥之最。1994年4月10日始建,9月18日竣工,10月18日正式通车,被评为天津市优质工程。1995年,被评为铁道部优质样板工程和全国用户满意工程。
  京山铁路桥坐落于京津塘高速公路连接线,跨越京山铁路,为改建工程。1996年11月28日开工,1997年8月1日建成,总投资3750万元。主桥长600米,将原桥作为机动车专用道,两侧各加宽5米,成为南北两座完全对称的非机动车桥。该桥兴建,旨在解决京津塘高速公路连接线跨越京山铁路立交桥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问题,以提高机动车运行速度。与建成的开发区西区入口绿化及广告设施等工程相配套,美化开发区整体环境。
  北海路桥坐落于北海路与泰达大街交口。2003年12月竣工。该桥分为A线与B线,总长1140.18米,宽9米,总面积1.05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6649.07万元。桥下地道下穿泰达大街,总长423.7米,面积1.04万平方米。
  第五大街桥坐落于第五大街,横跨铁西路、京山铁路、铁路专用线、渤海路。2002年9月建成,全长892.4米,宽30.5米,总面积1.90万平方米,总投资5060万元。
  兴港桥坐落于津塘公路与新港四号路,横跨吉林路、抗震路、中心北路、福建路、铁西路、京山铁路、建材路、洞庭路。2004年完成改建,桥梁全长2844米,宽31.1米,总面积7.88万平方米。
  第九大街跨京山线铁路桥坐落于第九大街西延线,属于城市快速路。2004年6月建成,是连接东西区的重要枢纽之一。桥梁全长4131.66米,分为南北两幅,两幅均宽13.5米,匝道长504.66米,分为南北两幅,两幅均宽8.5米,桥梁面积13.01万平方米。
  中心庄路——京津塘高速公路分离式立交桥坐落于中心庄路。2004年12月建成,属城市主干道,桥梁全长830米,宽18+18米,桥梁面积3.90万平方米。桥下中心庄路地道净空高度5.3米,全长273米,宽38.6米,面积1.05万平方米。
  二、人行天桥
  南海路人行天桥坐落于南海路与第三大街交口,横跨南海路与第三大街,2003年6月建成,全长221米,总面积686平方米。
  泰达大街人行天桥坐落于泰达大街,横跨泰达大街,2006年9月建成,全长92.5米,总面积770平方米。
  北海路人行天桥坐落于北海路,横跨北海路,2008年1月建成,全长73米,总面积650平方米。
  第三节 排水管网与泵站
  一、排水管网
  2001—2010年,开发区东区铺设下水管道297.28千米,其中雨水管124.37千米,污水管153.38千米,压力管道19.53千米。有收水井4677座,检查井5320座。西区有排水管道270千米,其中雨水管167千米、污水管103千米。有收水井4583座、检查井5301座。
  东区排水管网系统
  二期系统雨、污水干管分别为67.24千米、115.47千米;压力管和支管分别为7.84千米、72.33千米;雨、污水排泄能力分别为每秒26.72立方米、4.752立方米。
  海晶西系统雨、污水干管分别为16.61千米、12.80千米;雨、污水排泄能力分别为每秒13.1立方米、0.917立方米。
  海晶东系统雨、污水干管分别为20.18千米、15.72千米;雨、污水排泄能力分别为每秒3.94立方米、0.8立方米。
  泰丰系统雨水干管31.32千米;排泄能力为每秒15立方米。
  西区排水管网组团系统
  东北组团系统雨水排泄能力为每秒16.5立方米。
  中北组团系统雨、污水排泄能力分别为每秒21立方米、0.626立方米,地道雨水排泄能力为每秒1.474立方米。
  中南组团系统雨、污水排泄能力分别为每秒17.04立方米、1.52立方米。
  中南西组团系统雨、污水干管分别为118.147千米、91.619千米,雨、污水排泄能力分别为每秒23立方米、1.06立方米。
  二、排水明渠
  北排明渠,自第十二大街至入海口防潮闸,全长2.1千米,渠底宽14米,渠上口宽34米。流量为每秒18.37立方米,入海口配有2×2米闸门4个。
  东排明渠,自东海路雨水终点泵站穿越东海路至东面入海口,全长1.25千米,渠底宽24米,渠上口宽48米。流量为每秒27.56立方米,入海口配有2×2米闸门6个。
  西区排沥渠,自火箭产业化基地西边界起至春华路,长4.5千米,宽30米;自港城大道起至中心庄路2号桥,长4.6千米,宽30米;自南大街地道起至中心庄路,长4.1千米,宽20米。
  西区景观渠,自港城大道起至新环南街,长3.5千米,宽10米;自中心庄路起至春华路,长1.9千米,宽10米;自港城大道起至湿地泵站,长0.8千米,宽10米;自环泰北街起至环泰南街,长4千米,宽10米;自中心庄路起至春华路,长3.1千米,宽10米。
  三、排水泵站
  二期雨污水泵站位于南海路与第八大街交口处,由雨水泵房、污水泵房、35千伏变配电站、综合楼及机修车间组成。1994年4月25日开工,1995年8月30日竣工,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1.04亿元,收水区域面积20余平方千米,是开发区排水系统的重要枢纽泵站。设计总排放能力为每秒31.47立方米。其中,雨水泵房安装8台长沙水泵厂60LKXE—15立式斜流泵,雨水排放能力每秒26.72立方米,扬程14.6米。污水泵房安装6台进口CP3501—765—1030飞力潜水泵,扬程10.3米,污水排放能力每秒4.75立方米。
  东海路雨水终点泵站位于第八大街东端与东海路交口处,由雨水泵房、35千伏变配电站及绿化场院组成,为开发区终点排雨水泵站。1996年7月10日开工,1997年6月15日竣工,总投资6360万元,占地面积8366平方米。雨水泵房设有10台江西鹰潭泵业1200HLB—12A立式混流泵,扬程10米,总排水能力每秒32.75立方米。
  泰丰雨污水泵站位于开发区第八大街与北海路交口处,由雨水泵房、污水泵房(2003年续建)、35千伏变配电站、庭院绿地组成,占地面积6119.9平方米。1996年8月开工,1997年6月15日竣工,总投资3700万元。雨水收水面积5.49平方千米,污水收水面积3.89平方千米。雨水泵房设有6台上海凯士比900HLXBI2.5—13立式混流泵,单机流量每秒2.5立方米,扬程19米,是区内扬程最大的水泵,雨水总排放能力每秒15立方米。污水泵房设有4台潜水泵,单机流量每秒0.34立方米,扬程10米,污水总排放能力每秒1.36立方米。
  工业区泵站位于第五大街与百和路交口处,1985年11月开工,1987年6月竣工,总投资613.52万元,占地面积5360平方米。雨水排水能力每秒8.6立方米,雨水收水面积3.29平方千米;污水排水能力每秒0.867立方米,污水收水面积3.37平方千米。安装4台雨水泵,其中2台上海凯士比36ZLB—85型立式轴流泵,单机流量每秒2.6立方米,扬程7.4米;2台上海凯士比28ZLB—85型立式轴流泵,单机流量每秒1.7立方米,扬程8米。安装4台污水泵,为无锡锡泵300HWG—8A型卧式离心泵,单机流量每秒0.217立方米,扬程7米。
  生活区泵站位于鲲鹏街与腾飞路交口处,1992年3月开工,1994年5月竣工,总投资1488.21万元,占地面积5256平方米,雨水排水能力每秒8.9立方米,雨水收水面积2.4平方千米;污水排水能力每秒1.85立方米,污水收水面积2.35平方千米。安装4台雨水泵,为上海水泵厂900HLB—16型立式混流泵,单机流量每秒2.225立方米,扬程16米。安装5台污水泵,其中3台无锡锡泵300HWG—8A型卧式离心泵,单机流量每秒0.217立方米,扬程7米;2台无锡水泵厂20ZLB—70型立式轴流泵,单机流量每秒0.6立方米,扬程6.3米。
  金融西泵站位于南海路与泰达大街交口处。1996年1月开工,1996年10月竣工,总投资800万元,占地面积2178.6平方米。污水收水面积3.26平方千米,总排放能力每秒1.722立方米。设有6台污水泵,为瑞典飞力CP3300LT—804型潜水泵,单机流量每秒0.287立方米,扬程6.8米。
  海晶西泵站位于洞庭路与第十二大街交口处。1997年8月27日开工,1998年6月14日竣工,总投资2873万元,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雨水收水面积2.49平方千米,污水收水面积2.66平方千米。有4台雨水泵,为江西鹰潭泵业1200HLB—12A型立式混流泵,单机流量每秒3.275立方米,扬程10米,总排水能力每秒13.1立方米;有3台污水泵,为艾博斯AFP3071ME450/6—51型潜水泵,单机流量每秒0.306立方米,扬程10米,总排水能力每秒0.917立方米。
  北排泵站位于泰康路与环路交口东侧。2008年建成,占地面积7132平方米。收水面积3.42平方千米,是开发区全区污水排放总出口和北部区域雨水排放出口,设计总流量每秒25.34立方米。共安装10台潜水泵,其中6台德国凯士比AMACAN PA4 1200—870/38010 UAG3进口潜水混流泵,单泵设计流量每秒3.53立方米,扬程7米;2台泰丰QH3996—6—110污水潜水泵,单泵设计流量每秒1.11立方米,扬程6米;2台亚太500QW3500—7—110污水潜水泵,单泵设计流量每秒0.972立方米,扬程7米。
  第五大街雨水泵站位于第五大街与东海路交口处,由雨水泵房、10千伏变配电站、绿地庭院等组成。2004年建成,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收水面积4.52平方千米,雨水总排放能力每秒15立方米。有雨水泵6台,其中4台德国凯士比AMACAN PA4 1200—870/380 10 UAG3型潜水轴流泵,单机流量每秒2.5立方米,扬程10.5米,装机容量380千瓦;2台泰丰泵业QH3996—6—110型潜水轴流泵,单机流量每秒2.5立方米,扬程10.5米。
  东污西雨泵站位于盛达街与北海路交口处,由雨水泵房、污水泵房、10千伏变配电站、绿地庭院等组成。2001年建成,占地面积8300平方米。雨水收水面积3.55平方千米,污水收水面积2.26平方千米。有5台雨水泵,为上海凯士比SEZ900—715/580型立式混流泵,雨水设计总流量每秒10.279立方米,单机流量每秒2.056立方米,扬程10.9米;有3台污水泵,为艾博斯AFP3071ME300/6—43型潜水泵,污水设计总流量每秒0.789立方米,单机流量每秒0.263立方米,扬程8米。
  第十一大街泵站位于十一大街与东海路交口处,由雨水泵房、10千伏变配电站、绿地庭院等组成。2004年建成,占地面积2350平方米。雨水收水面积4.23平方千米,设计总流量每秒8.86立方米。有5台雨水泵,其中2台泰丰泵业QH6550—11—280型潜水轴流泵,单机流量每秒1.82立方米,扬程11米;2台泰丰泵业QZ6120—10.3—250型潜水轴流泵,单机流量每秒1.7立方米,扬程10.3米;1台德国凯士比AMACANS1000—655/2808UAG3型潜水轴流泵,单机流量每秒1.82立方米,扬程11米。
  第十二大街泵站位于第十二大街与泰丰路交口处,由污水泵房、10千伏变配电站、绿地庭院等组成。2004年建成,占地面积1020平方米。雨水收水面积2.70平方千米,设计总流量每秒0.56立方米。有4台污水泵,为泰丰泵业250WQB504—5—15型潜水泵,单机流量每秒0.14立方米,扬程5米。
  学院区泵站位于东海路和黄海路交口处,由雨水泵房、10千伏变配电站、绿地庭院等组成。2007年建成,占地面积3587平方米。雨水收水面积4.72平方千米,设计总流量每秒10.2立方米。有6台雨水泵,为长沙耐普泵业900LK10.3型立式斜流泵,单机流量每秒1.7立方米,扬程10.3米。
  北海路地道泵站位于北海路地道西南角,2004年建成,设计总流量每秒0.333立方米。有2台水泵,为亚泰泵业250QW600—10—30型潜水泵,单机流量每秒0.167立方米,扬程10米。
  镇海桥地道泵站位于泰达大街与洞庭路交口东南角,2007年建成,设计总流量每秒0.539立方米。有2台水泵,为ITT飞力CP3300LT/37KW型潜水泵,单机流量每秒0.269立方米,扬程10.0米。
  南海路地道泵站位于南海路地道东南角,2009年建成,设计总流量每秒0.917立方米。有3台水泵,为ITT飞力NP 3202 LT CODE 610型潜水泵,单机流量每秒0.306立方米,扬程10米。
  学院区污水外排泵站位于集疏港公路以南、园区北路以北、黄海路以西500米处绿化带内,由污水泵房、10千伏变配电站、绿地庭院等组成。2011年9月建成,占地面积2052平方米。有8台飞力潜水泵,型号为NP3301LT620,单泵设计流量每秒0.415立方米,扬程10.2米。设计总流量每秒2.49立方米。
  西区中南组团雨污水泵站位于开发区西区中心庄路与南大街交口处以南,由雨水泵房、污水泵房、10千伏变配电站、绿化场院组成。2006年末开工,2007年12月竣工。是雨污合建的大型市政泵站,占地面积3081平方米,总收水面积27.1平方千米,其中雨水收水面积5.3平方千米,污水收水面积21.8平方千米。雨水泵房有6台HL3650C—6可抽芯式混流泵,总流量每秒17立方米;污水泵房有4台400QW—1500—10—45潜水排污泵,总流量每秒1.5立方米。配套设备有:固定和移动式格栅机2台,3吨、10吨单梁悬挂式起重机2台,离子除臭设备1台。所有进出水阀门可实现远程操控。
  西区东北组团雨水泵站位于开发区西区新业九街与春华路交口东北处,由雨水泵房、10千伏变配电站、综合办公楼及绿化场院组成。2006年3月18日开工,2007年9月14日竣工。占地面积4261.84平方米,总收水面积8平方千米。雨水泵房有8台HL2850C—4立式轴流泵,总流量每秒16.5立方米,配套设备有10吨单梁悬挂式起重机1台、格栅机1台。所有进出水阀门均实现远程操控。
  西区中北组团雨污水泵站位于夏青路以西、北大街以北市政用地内,为集雨水、地道雨水、污水三种功能的三合一泵站,担负整个西区排水、防汛调度指挥中心的任务。2009年6月20日开工,2011年1月14日竣工。占地面积7044.8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14.8平方米,建构筑物用地面积2622.9平方米。雨水泵站采用10千伏配电系统,用8台560千瓦雨水立式混流泵,单机流量每秒2.625立方米,总流量每秒21立方米;地道雨水泵站采用大型潜水离心泵2台,单机流量每秒0.737立方米,总流量每秒1.474立方米;污水泵站采用2台N型潜水泵,单机流量每秒0.313立方米,总流量每秒0.636立方米;配套设备有格栅机5台,雨水泵房10吨天车1台,地道雨水泵房5吨天车1台,污水泵房2吨天车1台。
  西区中南组团西部雨污水泵站位于中南组团南大街与泰嘉路交口处,是雨污合建的大型市政泵站。2009年5月20日开工,2010年12月28日竣工,占地面积7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18.9平方米,收水面积4平方千米。雨水泵站采用8台365千瓦进口潜水混流泵,单机流量每秒2.875立方米,总流量每秒23立方米;污水泵站采用2台污水潜水泵,单机流量每秒0.53立方米,总流量每秒1.06立方米;配套设备有格栅机4台、雨水泵房8吨天车1台、污水泵房2吨天车1台。实现远程调度中心的无线数据传输。
  第四节 路灯
  一、机构
  2001年,区路灯管理所隶属区建设发展局管理。2005年8月,隶属开发区公用事业局管理。路灯管理所负责开发区东区的道路照明及夜景景观照明建设、运行和维护等管理,并对开发区西区、南港工业区等各功能区的路灯及夜景景观实行行业管理。
  二、路灯建设与管理
  2001年,开发区道路照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区有路灯6675盏、灯杆5111基、箱式变电站54座,形成覆盖开发区的照明体系。建成并维护泰达学院、翠亨广场、翠亨高层、康翠园、百旗广场、镇海桥、邓小平题词纪念碑、第三大街灯管隧道等夜景灯光景点。
  2002年,实施以灯光夜景为主的城市景观工程,完成以滨海大桥为主的20余项夜景灯光工程,基本完成三线(黄海路、第二大街、泰达大街)、三景观(镇海大桥和京山桥、恬园绿地、滨海大桥)的灯光建设,包括黄海路地埋灯绿化景观照明,第一、第二大街景观和照明改造、滨海大桥夜景亮化照明、恬园夜景和恬园小路夜景亮化、博美园夜景亮化等工程。
  2003年,按照《开发区灯光夜景规划》,继续落实第三大街、第二大街、黄海路的灯光夜景工程,并着力重要交通道口的灯光布设。对即将建设和建成的大型公建,加大前期灯光设计和实施力度。以第三大街标识系统为标准,建设泰达大街、第二大街、第一大街、黄海路、洞庭路、南海路的功能标识。是年9月,经充分论证,开发区路灯管理所建立监控管理系统。系统由GPS卫星数据接收系统、NOTER网卫星通讯平台、数字微波视频传输/控制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背投屏幕电视墙、前置后备冗余工作站、GSM(SMS)短信报警系统、电话语音自动查询系统、载波方式节能点控系统组成。
  2004年,完成泰达大街、泰丰公园、气象预警中心、金帆酒店等重点节点及生活区节日的夜景照明工程。2009年,推动黄海路沿线建筑夜景灯光提升改造,对金帆酒店、泰丰公园、海关大楼、投资服务中心、图书馆、百米绿化带等建筑节点原有灯光进行提升。
  2010年,开发区有路灯2万余盏,箱式变电站100余座。建有夜景景观设施70余处,形成比较完整的夜景景观系统,即以开发区管委会周边为重点,第二、三大街,南海路、黄海路为辅的两横两纵夜景景观照明系统。
  开发区夜景景观设施采取三级管理模式。所有夜景景观设施开启时间与路灯开启时间同步,关闭时间为23时至24时。遇特殊情况整夜亮灯,控制指令由路灯所路灯与夜景中央控制室发出。
  开发区夜景景观三级类别分别为:
  一级夜景景观系管委会周边及两横两纵上的重要节点,包括第二大街上的五洲擎天、四海同心景观等,全年亮灯,部分景观设施整夜亮灯。
  二级夜景景观除一级夜景景观外的全部夜景景观,包括第二大街树挂灯、第三大街灯光隧道等,为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开启。
  三级夜景景观主要为配合重大节日(“五一”“十一”及春节等)和重大活动制作的夜景景观灯光小品。
  第五节 市政管理
  一、市政设施管理规章编制
  2006—2008年,制定《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设施养护管理考评细则》《天津开发区市政设施建设交接管理办法》《天津开发区绿化设施建设交接管理办法》《天津开发区公共照明设施建设交接管理办法》,落实养护管理任务,规范市政、绿化、公共照明等设施建设工程交接管理,明确市政、绿化、道路照明等设施建设单位、养管单位、管理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编制年度市政类大修计划,经管委会批准后下发给各专业管理单位。
  2009年7月,编制《开发区绿化设施养护管理技术标准》《开发区照明设施养护技术标准》《开发区道路掘路管理办法》《开发区绿化砍伐迁移管理办法》《开发区照明设施建设交接管理办法》等制度。编制《开发区市政设施维护作业文明施工手册》,对施工单位提出文明施工要求,并跟踪监督。是年8月,编制《开发区公用事业系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要求企业继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公用事业安全管理。
  2010年,制定《天津开发区市政(道路、桥梁、排水、泵站设备)设施养护技术规范》《天津开发区公共照明设施养护技术规范》《天津开发区绿化设施养护技术规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公用设施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市政公用设施资产管理,维护市政公用设施实物与资产统一完整,明确各部门职责权利、设施转固、后期管理相关事宜;制定《天津开发区泰丰公园管理规定》《天津开发区基础设施养护维修文明施工手册》《关于加强城市道路施工现场管理的意见》等,落实三级管理体系中相关规章制度,监督、指导具体设施管理。
  二、市政设施养护管理
  2001年,市政公司成立道路抢险队伍,专门处理道路突发状况。
  2003年,按城市不同道路等级情况,根据不同结构的道路设计,在生活区道路路口铺设石材路面作为备用沟槽,减少破路施工对道路的破坏。是年,贯彻落实防汛责任制,成立防汛领导小组和排水调度中心。
  2005年始,推进市政专业、绿化专业设施日常养护计划管理规范化,逐步建立年度、月度计划报审程序和监督管理制度。按照管委会年度基建计划,组织实施多项设施大修技改更新项目,逐年对开发区所有桥梁进行检测。
  2006年,依照《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设施养护管理考评细则》要求,对东区、西区养护管理公司管理工作和公共设施养护质量进行考评。是年,尝试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养管市场化。将西区公共照明设施委托“西区电力”养护管理。完成学院区30万平方米绿地养护作业招标。全年养护道路557万平方米,桥梁41万平方米,泵站17座,绿化494万平方米,路灯1.52万盏,排水771千米。
  2008年,通过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处置道路整修突发事件。配合道路环境整治,提升设施病害处置效率,保证多项迎检任务完成。是年,编制年度市政类大修计划,经管委会批准后下发,并要求各专业管理单位编制项目实施组织方案,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加强建设项目监管,要求专业公司每月上报工程月报,定期召开项目进度通报会,及时掌握项目进度。按照管委会要求,查验西区市政、绿化、路灯等设施,并纳入养护管理范围,理顺运营养护关系。组建相对固定的市政绿化设施管理专家组,负责对绿化、市政专业养管情况考评和设施大修的施工管理,并参与对相关设施建设的管理。将设施考评定期检查改为日常检查,增加设施考评的随机性,掌握设施的实际运行状况。对西区绿化和市政道路、桥梁实行3层次养护管理体制,进行市场化招标。是年,养护道路710万平方米,桥梁41座、47万平方米,泵站27座,路灯1.91万盏,排水960千米,绿化863万平方米。
  2009年,修订防汛防潮预案,增设3个防汛副主任单位,明确各单位责任。按照防汛防潮防台风预案要求,提早准备,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加强对现有设备、设施保养,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和效率。开展员工技术水平培训及考核,强化相关人员专业水平,提高运行操作质量。利用泵站智能化调度平台,提升区内排水运行及防汛效果,完成排水调度指挥信息化系统,建成信息采集、防汛通讯、计算机网络、气象会商、重点部位视频信号系统一体化监控管理平台,为排水防汛提供全方位有效保障。细化调度系统,加大科学运行力度,调配各泵站运行顺序,尽量由终点泵站多排水,减少接力流量;继续实施避峰排水措施,坚持在用电谷底或平峰时开泵,降低电费单价。
  是年,完善公用事业监管,公用事业局与市政、绿化等专业管理单位签订专业管理合同,并与通过市场化招标确定的作业单位签订合同,规范行政管理单位、专业管理单位、养护单位的责权利关系,形成3层次监管体系。加强对大修项目全过程监管,根据2009年政府投资类基本项目计划,完成大修项目立项,组织项目招标。专业管理单位编制大修项目实施组织方案,定期召开项目建设例会,了解项目进度;安排专家跟踪项目建设进程,及时处理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强化对项目建设和专业管理单位的监管。管理向前延伸,市政管理部门参与建发局组织的市政类新建项目的前期方案论证,包括“西区东旭路立交桥”“津秦客运专线第九大街桥”“京山货运渤海路铁路”等项目。参与新建项目关键环节的验收、检查。做好环境综合整治,安排3期市政类道路、绿化等环境整治项目的立项、招标、维修改造。配合全市交通车辆超载、超限治理,完成对全区43座桥梁的安全检查,并提出安全隐患维修方案。对东区、西区市政、绿化设施的养护情况进行3次综合考评,全面掌握相关设施的维护情况。扩大养护范围,将保税生活区和南海路中央大道地道、集疏港一期桥梁、路灯等设施纳入养护管理范围。
  2010年,实施TL2000道路养护实验取得成效。开发区桥梁养护与管理实行三级桥梁检查制度。对区内主要桥梁和道路,采取禁货措施,设置限高禁货设施17处,安装限载、限速标牌100余面,采取定点、定片、定岗、定责24小时全天候巡查监控。引入应急指挥系统,将区内400余个道路交口摄像头的实时影像接入系统,减少重载车对桥梁和道路的损坏。
  是年,按照《天津开发区公共市政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要求,建立资产管理软件平台,将东区、西区、三小区市政类设施的原始建设数据、历史维修改造记录、年度评估情况等基础资料全部录入软件平台,建立对设施动态管理的监管体系。经多次综合考评,全面掌握相关设施的维护情况和实际状况,并实行考评与费用挂钩机制。
  三、补贴养管及运行经费测算
  2005年,按照“三公开”方案要求,定期审核拨付水、电、气、热、公交、污水处理、绿化、市政等公司当年补贴。对财政出资建设、养管的公共绿地采取实地测量方式逐一普查,进行数据复核汇总。进行市政设备、道路桥梁、排水管网及泵站等设施的资产实物量和运行状况普查。收集天津市及行业内的养护管理标准及技术规程,确定养护管理质量要求。推进市政、绿化养护费用标准编制,分析、比较现行养护成本及周边区域养护成本,为核定2006年养护费用提供依据。
  2006年,核算运营和养管补贴,提出2006年开发区公用事业产品及服务的补贴费用、养管费用和运行费用测算方案。建立公用事业新项目长效运营补贴机制,并运用于西区公交线、新水源和海水淡化等项目,改变公用事业企业长期依赖政府补贴、缺乏内在发展动力的局面。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参照社会平均成本,提出水、电、气、热、公交及新水源的标准成本模型。加强有效监管,推进污水处理特许经营,以特许经营协议形式明确政府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建立污水处理及泵站业务、电镀废水处理业务和净水厂污泥处置业务服务费计算模型,完成《污水处理厂特许委托经营协议》的制订。
  2007年,按照管委会部署,对市政、绿化、公交、轻轨、新交通、污水处理等专业运行维护费用进行测算。2008年,完善补贴核算模型,核定当年运营、养管补贴。根据物价变动等因素,完善可动态调整的成本核算体系。
  2008—2010年,按照成本核算体系核定东区、西区、三小区的水、电、气、热、市政、绿化、路灯、污水处理、再生水、公交、新交通和轻轨专业的运营补贴和养管费用。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本书记述天津开发区2001—2010年的发展历程。十年间,先后提出建设“新九通一平”、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实施“二二二三四”发展战略等区域定位和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航天、现代服务业等九大支柱产业。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